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书香晨读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领悟】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译文】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领悟】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1.关于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按其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指铺陈排比,直陈其事,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方法。赋、比、兴,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2.背景解读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在某些地域,对男女的交往限制不算非常严厉,男女之间的交往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但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3.备用知识(1)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比兴”的含义。“比”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引进比喻客体,“写物以附意”;“兴”则是“触物以起情”,“他物”即诗歌所描写的景物,而这种景物必然蕴含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比兴:当以“兴”为主,兼有比喻作用,有时即指“起兴”一法。由于“起兴”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2)诗经的价值诗经对中国的文学、政治、语言,甚至思想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孔子认为诗经使人读后有澄澈心灵的功效,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诗经的博大之处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延展性。它不仅适用于纵横捭阖、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也适用于盛极一时的贞观、康乾,同样还适用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让诗经博大精深的底蕴为我们构建和谐,共创文明,铺平前进的道路。,二、基础积累1.通假字(1)爱而不见()(2)说怿女美()(3)自牧归荑()(4)匪女之为美()(5)于嗟女兮,无与士耽()(6)女之耽兮,不可说也()(7)氓之蚩蚩()(8)将子无怒()(9)隰则有泮(),答案:(1)“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2)“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代指“彤管”(3)“归”通“馈”,赠送(4)“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代指“荑草”(5)“于”通“吁”,叹息(6)“说”通“脱”,解脱(7)“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8)“无”通“毋”,不要(9)“泮”通“畔”,边,岸,2.一词多义,答案:(1)登上驾驭趁着,凭借读shng,量词,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2)又,且装载乘坐充满,答案:(3)差错,这里指爱情不专一违背清爽开朗,直爽(4)形容词词头代词,它,代指桑代词,他的代词,你(5)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无实义动词词尾,无实义,答案:(6)浪费没有倒下(7)文雅的静下心来安静,宁静(8)动词,请,愿动词,扶,持副词,且,又,3.词类活用,答案:(1)“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2)“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3)“愆”,名词用作动词,延误(4)“贰”,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指变了心(5)“二三”,数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三心二意(6)“黄”,名词用作动词,变黄,4.古今异义,答案:(1)氓,民。诗中指“女主人公的丈夫”,音mn(2)到,到达(3)把当作,答案:(4)眼泪(5)欢乐(6)多年,5.特殊句式(1)二三其德()(2)俟我于城隅()(3)匪来贸丝()(4)匪女之为美()(5)匪我愆期,子无良媒()(6)秋以为期(),答案:(1)主谓倒装句,应为“其德二三”(2)介词结构后置句,应为“于城隅俟我”(3)省略句,省略主语“氓”(4)判断句(5)判断句(6)宾语前置句,应为“以秋为期”,6.名句默写(1)静女其姝,。爱而不见,。(2)信誓旦旦,。(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答案:(1)俟我于城隅搔首踟蹰(2)不思其反(3)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课堂探究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1.【对应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态?,参考答案:“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孩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搔首踟蹰”则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2.【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3.【对应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静女中“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荑草实在是美得出奇,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参考答案: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多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4.【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氓中女子出嫁是怎样的情景呢?,参考答案:婚期确定后,女子天天登上残墙,“以望复关”,盼望情郎快点到来。望不见情郎,她就“泣涕涟涟”;见了情郎,她就“载笑载言”:写出女子的天真、诚挚和对情人的一片深情。接着,男子经过占卦,预兆顺利。男子用车接她,把她的嫁妆搬走,两人结为夫妻。,5.【对应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氓第三章是如何运用比兴的写作手法的?,参考答案:第三章,以兴起,劝诫女子不要痴情。她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为喻,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得出了痛苦的经验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这是她悔恨怨怒感情的迸发。以“桑叶”“斑鸠”等自然现象引出感情生活。(这是“兴”)同时,以“桑”设喻,“其叶沃若”喻女子年轻貌美;以“鸠”“无食桑葚”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这是“比”)这是“比兴”手法。,6.【对应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氓第五章陈述铺叙了什么内容?,参考答案: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出嫁以后,她诚心诚意地将幸福和希望寄托在“氓”身上,她含辛茹苦、夙兴夜寐、辛勤劳作,换来的却是折磨和遗弃。她的自尊受到损害,精神受到侮辱,还不能从亲兄弟那里得到理解、安慰,相反还不时听到嘲笑,可见这女子精神上所受的打击是何等深重。,三、探究争鸣氓中的女子被抛弃后还能获得幸福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思路提示一:能。既然那个女子有那么大的决心与男主人公脱离关系,那么她就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的道路有一定的安排。况且,并不是一定要有男人陪在身边才叫幸福。有句话不是说,最简单的生活就是幸福么?幸福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形成的。我相信女子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思路提示二:基本上说是不可能的。结合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那时的女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可言,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加上家人及兄弟对她的不理解,社会风俗对女人贞操的看重,怎可能重获幸福呢!,答案:静女篇幅很短,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男主人公等待恋人的急切、见到恋人时的喜悦和得到姑娘的爱以后的幸福感,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形象。是一首美丽、动人、趣味盎然的爱情小诗。氓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四、主旨归纳本篇选择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但表现的内容和主旨却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主旨。,文本总结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静女1.重章复唱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本首诗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整首诗三章结构相似,句数相同,句式相同,各章相应位置的字虽有不同,但表意相近。这种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增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这首诗同诗经的其他作品一样,基本句式是四言,但“俟我于城隅”“匪女之为美”是五言,符合语言的自然节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美。,2.生动的细节描写这首诗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如“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又如“爱而不见”,一个“爱”字,生动地表现了“静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3.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得非常细腻、传神,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变化。男青年在约会之初,姑娘“爱而不见”,因而他“搔首踟蹰”,非常焦虑;到后来两个人见面后,姑娘赠以礼物,他又“说怿女美”,爱不释手。这一忧一喜的心理对比,表现了男女青年之间真挚的爱情。4.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中的“女”既指“彤管”,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氓1.回忆与对比氓的女主人公是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遭遇进行对比。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并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2.比、兴的艺术手法氓中第3、4章用了兴的手法。第3章前4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与后面“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等六句劝说形成对照,诗意相连。第3、4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由嫩绿而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二、微型写作静女一诗中,对男主人公的细节描写非常逼真,主人公焦灼、忧虑的形象如跃纸上。试以高兴、愤怒或者痛苦为内容,突出细节,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作示例:他生气了。你瞧,他的脸憋得通红,脖子上的大筋也一鼓一鼓的。他伸着的手半天没有放下。终于他说话了,嗓音又粗又重,透着浓重的火药味。“你怎么能、怎么能做出这样背信弃义的事情?”见得不到回答,他气得七孔冒烟,随手拿起桌子上的茶杯,使劲地摔下去。“哐当”的声音和地上的碎瓷片把那个人吓得赶紧缩到一边,但是依然没有把他的火气给压下去。他赶过去,揪住了那个人的衣服,他要把衣服撕成碎片,不,还要把那个人撕成碎片。也许这样才能解他的心头之恨。,三、素材积累1.喜欢诗经,是因为它那质朴的文字里流淌出来的洁净得没有任何渣滓的情感,如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的那点“小调皮”,唱出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曾令多少人为之赞叹。诸如此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就是那些来自先秦民间的最朴素的歌唱和最质朴的情感却令我们久久地陶醉,一醉就是几千年!在看似淳朴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读到它的睿智,它的多情,它的真挚读不尽诗经的美。诗经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源头,自此,人性中诗一般的美好在古中国大地上悠悠流淌了几千年。那些善良而淳朴的人们,辛勤地劳作,欢快地歌唱,追求美好的爱情。当他们还不懂得怎么作诗的时候,诗的精灵早已从他们的歌谣中诞生,飞翔,一直飞越了几千年的时空,终于栖息在我们的心灵,令我们在读到这些古老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字时,怦然心动。那时的诗歌,是真正的“诗歌”。他们以诗的形式,放飞诗的精灵。适用话题:“自然”“质朴”“经典”“心灵的栖息”等。,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颂”是祭祀乐歌,是“五经”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