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5单元 六国论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目标导航1了解古代散文在形与神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2理解本单元所选各篇散文的思想感情。3学习分析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4重点分析“自主赏析”中三篇散文的艺术特点,体会古代散文的逻辑性与抒情性。5掌握本单元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内容概说这个单元共选六篇古代散文,从时代上说,唐宋元明清都有。之所以选到一个单元里来,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和文气上有某些共同之处。“赏析示例”选的是苏洵的六国论。这篇议论文通过探讨六国灭亡的原因,提出“弊在赂秦”的观点。作者的写作目的在于借古讽今,给北宋统治者提供借鉴。“自主赏析”中的第一篇文章是欧阳修的伶官传序,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自己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用后唐庄宗的兴亡历史,阐明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他早逝的侄儿写的祭文,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苏轼的一篇风格较特别的文章,以乐景写哀情,对亡友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沉痛的哀悼。“推荐作品”是方苞的狱中杂记和张岱的陶庵梦忆序,从思想上、内容上、表达上说,都是很丰富的,应该认真阅读鉴赏。,赏析指导1本单元所选的文章照顾到不同的体裁和风格。六国论伶官传序属于议论文,在结构和行文上比较严谨规范,通过提要钩玄,逐段梳理归纳,文章的构思和脉络即能清楚地显示出来。祭十二郎文是抒情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记叙文,两文都是随着情感和思维的流动,把恳挚的亲情、友情与一些琐事夹杂在一起叙述,一方面“散”的特征非常鲜明,另一方面由于情感充沛,首尾贯注,便于从声调高低、节奏快慢和文辞表达上把握文章的气脉,认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精读以上几篇文章,对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四篇文章虽然有偏重于议论或偏重于抒情的不同,但都是情理兼用。,六国论借古论今,在秦与六国之间,恶秦而亲六国;对六国又是责之复哀之,从而形成沉痛激切的文气。学习中可以此为例,领悟本文的“气脉”,把握本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鉴赏方法。伶官传序回顾后唐庄宗从取得成功到迅速转为失败的过程,总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感慨良多,虽议论而同时有很强的抒情性。祭十二郎文在抒写对亡侄的哀悼和人生感喟中,隐含着对生死祸福难明难测的理性思考。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围绕画竹结构全篇,阐发绘画理论与缅怀悼念文与可紧密结合在一起,情理兼用的特征更为明显。,除以上四篇外,本单元的推荐作品狱中杂记陶庵梦忆序,杂叙所历所见,或痛心于刑狱黑暗腐败,或忧愤于国破家亡,也是通篇情感贯注、情理兼胜的优秀散文。阅读这些文章,从结构、意脉、文气等方面多作体会,不仅会欣赏到古代散文高度的艺术成就,而且会对写作有多方面的启示。,2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情感脉络,有多种途径。(1)提要钩玄,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2)结合诵读,进行体会探求,“因声求气”,“由气而通其意,以及其辞与法”(张裕钊与吴至甫书)也是有效的途径。古人在创作和欣赏时,常常讲文气,以文气反映作者的精神状态与情感流程。作者的神气通过音节字句来表现,读者则由音节字句寻求神气。用不同的方式和速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收获。快读,把一篇文章一口气读完,感受来得迅速集中,对文章的总体风貌、规模体势可以获得较为完整的印象;缓读,则可以细细体会文章的风神情味,这样阅读比专靠分析研究,在感受上跟作品会契合得更深一些。,当然,作家讲“气”,也有区别:有的强调心平气和,从容闲雅;有的强调气势充沛,喷薄出之。同学们可以把提要钩玄、沉思力索与反复诵读、“因声求气”结合起来,在获得对作品情意的深切了解之后,再进一步研究作者表情达意时自然形成的高下、缓急、顿挫的声调和各种艺术手法,从而学会在写作时运用借鉴,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意。,赏析示例六国论,学习目标,1结合本文提供的相关时代背景,了解“论”的文体特点及作者的生平。2阅读注释,扫除语言障碍;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加深对文意的理解。3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从而理解作者创作此文主旨,即讽谏宋王朝要改变妥协政策,奋起抗战。,课前预习,1走近作者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因其家有老人泉,梅尧臣曾为之作诗,故自号),眉州眉山(现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27岁始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祐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权书等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修赏识,由此声名大振。后人因其二子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风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2了解背景宋朝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采用中央专制集权政策,军权、财权、人权均归中央,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军队没有凝聚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了军事上的衰颓。自宋开国到苏洵去世,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无作为,带来政治、外交上的软弱,只能靠割地赔款以求和平。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此文的。,(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连词,表承接,就,便,连词,表承接,那么,连词,表假设的结果,译为“那么”,连词,如果、假使,动词,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得到、获得,适宜、得当,能够,应当,治理,整理,纹理,道理,合适,适宜,应该,应当,遵循,服从,率领,一律,全部,轻率,进入课堂,1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_答:“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最终归结到“赂”上。2第段中使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答:一问一答,层层深入地议论“赂者”对“不赂者”的严重影响“不赂者以赂者丧”,突显赂秦的危害。,(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3第段中说“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在于什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_答:在于“赂”。运用数量对比,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秦之受赂所得远多于战胜诸侯而得,可谓是一笔横财;而诸侯未战便先以土地赂秦,实力大大受损,已陷入了不利境地。敌愈强,我愈弱,胜负已定,所以作者说“固不在战矣”。,4第段最后写“古人云”一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_答:道理论证。引用古人之言,用“抱薪救火”来比喻“以地赂秦”,说明了这一行为的徒劳无功,甚至有火上浇油之效。而“赂秦”确实也增长暴秦的气焰,终灭六国。这一引用,形象生动,有力地论证了论点。,1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各是什么?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特色?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挈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2第段的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3六国以地赂秦的原因是什么?第段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这是作者在分析六国破灭后对北宋朝廷的委婉劝谏:面对北方和西北的威胁,一定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4第段的内容有何用意?作者再次告诫朝廷不要重蹈六国破灭的覆辙。同时,作者将六国与秦国的形势同北宋与北方边患的形势对比,指出国策之非,同时鼓舞人心,希望朝廷设法扫除边患。,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贿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态度,讽谏宋王朝统治者要以六国为鉴,不为外族“积威之所劫”,要“礼天下之奇才”,上下团结一心,抵御外侮,以维护和巩固宋王朝的统治。,D,【解析】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A以:因为,介词;凭,用,介词。B之:代词,指秦国;助词,的。C则:副词,就;连词,那么。,C,【解析】A项第一个读p,“暴露”,第二个读bo,“凶暴”;B项第一个为“丧失”,第二个为“灭亡”;D项第一个为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为代词,代上面说的道理;C项皆为“本来”。,C,【解析】应该是“后面的第二、三段围绕第一段展开。,4用课文原句回答问题。(1)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句是:_。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_;_。(2)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赵国灭亡的原因是:_;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用武而不终也,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5文中的“五经”指的是诗、_、_、_、_。6写出下列句子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1)教授数百人古义:_;今义:_。(2)寤与孔子同意古义:_;今义:_。,书,礼,易,春秋,讲解传授知识技能,高校教师职务名称,意见相同,看法一致,对某种主张表示相同的意见,7文中“寐”字的意思是_,文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一词是_,与之意思相反的一词是_。8边韶的学生嘲笑他_,从边韶的应答中可以看出他的典型的性格特征,请简要概括(连标点不超过9字)。_。,睡着,眠,寤,肥胖,懒散,才思敏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