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19怒吼吧,黄河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6 六年级语文上 19 怒吼吧,黄河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3.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2.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怒吼吧 ,黄河 1938 年 10 月 ,武汉沦陷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段导读 :第 1 自然段写武汉失陷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二年初春 ,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 ,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 ,转赴吕 (l)梁山抗日根据2 / 16 地。当他们经过黄河时 ,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 :只见滔 (to)滔黄河水 ,滚滚向东流。惊涛 (to)骇 (hi)浪扑面而来 ,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 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描写了什么 ?船工们光着膀子 ,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号子 ,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句导读 :这两句写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 ,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浪大滩急的境地 ,目睹黄河船工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聆听到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这种震撼人心的场景 ,人与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震动每个人的心。 所有的一切 ,让诗人心潮澎湃 :那隆隆的巨响 ,不正是轩辕 (xunyun)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 ?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 ,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 (y)精神吗 ? 这两句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他要写一首长诗 ,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来书写民族的苦难 ,描绘斗争与光明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 段导读 :第 2 自然段写光未然带队路过壶口瀑布时被黄河汹涌的气势所震撼 ,想写一首赞颂黄河的诗。 抗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后 ,光未然见到了作曲家冼 (xin)星海。这对在创作上曾两度成功合作的老朋友 ,如今重逢 ,他们的兴奋之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畅谈中 ,光未然倾诉了自己在黄河边上行军的深切感受 ,冼星海倾吐了渴求谱写大型音乐作品的愿望。 这一句有什么作用 ?两位3 / 16 挚 (zh)友同诉心曲 ,希冀 着再度合作。 段导读 :第 3 自然段写光未然遇到冼星海 ,两人互相倾诉心中的愿望。 第一部分 (第 13 自然段 ):讲光未然在黄河目睹船工与狂风巨浪搏斗而受到震撼 ,产生了写长诗歌颂祖国 ,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 ,并希望与冼星海再度合作。 1939 年 3 月 11 日晚上 ,皎洁的月光柔和地洒在大地上。在一间宽敞的窑 (yo)洞里 ,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句导读 :交代了朗诵的具体时间 ,强调这一时间对创作的重要意义 ,增强了真实性。 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 ,面前摆了一张桌子 ,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 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 ,充满激情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 ;时而低回婉转 ,无比哀伤 ,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 ;时而行云流水 ,欢快流淌 ,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 (i)的林间小溪 ;时而气势雄伟 ,苍凉悲壮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这句话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意在表现什么 ?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 ,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 “ 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 整个窑洞一片寂静。随即 ,掌声响彻窑洞。 “ 一片寂静 ” 之后为什么又出现 “ 掌声响彻窑洞 ” 的情形呢 ? 段导读 :第 4 自然段 讲光未然当众朗诵黄河大合唱歌词 ,4 / 16 引起强烈反响。 掌声中 ,一直坐在门边的冼星海激动得站起来 ,一把将稿子抓到手里 ,斩钉截铁 地说道 :“ 我有把握把曲谱好 !一定能 !” 句导读 :“ 激动 ”“ 斩钉截铁 ” 写出了冼星海听完光未然的朗诵后异常兴奋、激动的心情以及谱写好乐曲的决心和信心。 段导读 :第 5 自然段写冼星海决心把曲谱好。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 ,就在六天后 ,冼星海竟然谱出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 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没有写冼星海艰苦的创作过程呢 ?仅仅六天 ,简直是一个奇迹 !就在昏黄的油灯下 ,就在一孔小小的土窑洞里 ,就在没有一架钢琴的延安 ,冼星海谱出了这部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刮目相看的黄河大合唱 ! 三个 “ 就在 ” 连用是为了表达什么 ? 段导读 :第 6 自然段写冼星海克服重重困难 ,仅用六天就谱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 第二部分 (第 46 自然段 ):写光未然朗诵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冼星海异常兴奋 ,只用六天就完成了这部音乐史诗的谱曲工作。 4 月 13 日晚上 ,抗敌演剧三队正式演出黄河大合唱。首次演出的地点是延安最大的礼堂 陕北 公学礼堂。此时 ,正是春暖花开的时节 ,意气风发 的光未然5 / 16 披着半身多长的黑色斗篷 ,站在舞台中央 ,担任朗诵人。他充满激情地挥舞着右臂 ,向黄河倾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怒吼吧 ,黄河 !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 ,向着全世界受难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队员们唱得那么投入 ,忘记了舞台 ,忘记了听众。 句导读 :描写了正式演出时的感人情景。光未然激情地朗诵 ,队员们投入地演唱 ,他们已和乐曲融为一体 ,共同歌颂祖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 ,发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的“ 战斗的警号 ” 。 段导读 :第 7 自然段写黄河大合唱公演中 ,光未然 发出战斗的警号。 演出一结束 ,台下立即爆发出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句导读 :观众 “ 热烈而持久 ” 的掌声 ,再次表明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肯定 ,同时也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巨大感染力和震撼力。 延安的军民完全被这深沉、激昂的歌声打动了 ,完全被这部作品伟大的气魄感染了。 两个 “ 完全 ” 突出强调了什么 ?因为这部作品 ,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怒吼吧 ,黄河 !中国人民澎湃的抗日斗志一定能战胜侵略者 ,保卫家园 ! 怎样理解结尾这句话 ? 段导读 :第 8 自然段写黄河大合唱的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第三部分 (第 7、 8 自然段 ):讲黄河大合唱正式演出 ,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巨大反响。 6 / 16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理解 “ 如雷贯耳、刮目相看、惊涛骇浪、虎啸龙吟 ” 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黄河大合唱的资料 ;词语卡片。 一 导入 1.同学们 ,你们听。 (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 )这部音乐作品 ,谁知道它的名字 ? 这部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 ,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 ?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 ,黄河 ,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 ,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学生读课文。 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画出来。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7 / 16 出示 : 阶段 陕西 壶口 赴 吕梁 惊涛骇浪 滔滔 虎啸龙吟 铿锵有力 窑洞 浊浪 自己读、指名读。 3.同学交流易错字音、字形。 字音 :“ 浊浪 ” 的 “ 浊 ” 读 zhu,不要误读为 zhu。 字形 :“ 窑 ” 字易与 “ 窖 ” 字混。 (窑 ,穴字头 ,表洞穴。 ) 4.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惊涛骇浪 :汹涌可怕的波涛。 喷薄 :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升起的样子。 抑扬顿挫 :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 ,毫不犹豫。 刮目相看 :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 意气风发 :形容精神振奋 ,气概昂扬。 澎湃 :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三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 ,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本文讲的是光未然在黄河壶口瀑布被黄河磅礴的气势所震撼 ,到延安后与冼星海合作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巨著 黄河大合唱 ,以此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书写民族的苦难、斗争与光明 ,激发 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的事。 2.理清课文脉络。 8 / 16 课文围绕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 ,介绍了哪些内容 ? 光未然在黄河目睹船工与狂风巨浪搏斗 ,被震撼 ,产生写长诗歌颂祖国 ,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 ,并希冀与冼星海再度合作。 (第 13 自然段 )板书 :震撼。 光未然朗诵自己的黄河大合唱歌词 ,冼星海异常兴奋 ,只用六天就完成这部音乐史诗。 (第 46 自然段 )板书 :充满激情、异常艰苦。 这部作品正式公演 ,引起巨大反响。 (第 7、 8 自然段 )板书 :巨大反响。 3.默读课文 ,思考 :光未然、冼星海是怎样的人 ?(具有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的人。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 四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 13 自然段。 从哪些地方 ,你感受到光未然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 抓住他的想法 ,感受光未然的爱国精神。 出示 : 那隆隆的巨响 ,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 ?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 ,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精神吗 ?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他要写一首长诗 ,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来书写民族的苦难 ,描绘斗9 / 16 争与光明 ! 文章用反问句来表达诗人对壶口瀑布发自内心的感慨、赞扬之情。轩辕、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正是他们的不断努力 ,才建立了华夏民族 ,他们身上的斗争精神 ,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不屈精神的写照。 2.教师结合时代背景 ,说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烧杀抢掠 ,犯下种种罪行。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不屈不挠。光未然要写这样一首诗 ,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来书写民族的苦难 ,描绘斗争与光明 ,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强烈的责任感。 3.指导朗读。 自己读 ,指名读。 教师引读。 小结 :黄河船工 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 ,深深打动了光未然 ,使他产生了写一首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 ,来书写民族的苦难 ,描绘斗争与光明的想法 ,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旺盛的革命激情与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 1.本课的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较多 ,教师可将字词作为这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能掌握并灵活运用它们。 2.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 ,本身就很有感染力 ,加上课文对黄河雄壮气势的描写以及教师的解读 ,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进10 / 16 入情境。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 ,充满革命激情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 4 自然段。 重点语句幻灯片 ;黄河大合唱的录音。 一 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 1.教师重点听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师 :上节课 ,通过自学 ,同学们感受到了光未然、冼星海的爱国情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 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朗读第二部分。 2.重点学习第 4 自然段 ,感受光未然的爱国激情。 出示 : 他的声音时而铿 锵有力 ,充满激情 ,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 ;时而低回婉转 ,无比哀伤 ,如同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 ;时而行云流水 ,欢快流淌 ,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 ;时11 / 16 而气势雄伟 ,苍凉悲壮 ,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让学生自己读 ,感受光未然的情感变化。他读的时候为什么声音会发生这么丰富的变化 ? 作者用喷薄而出的朝阳、暴风雨中折翅的小鸟、黎明中穿越雾霭的林间小溪、浊浪排空的怒吼的黄河 表现出光未然时而慷慨激昂 ,为中华民族而自豪 ;时而无比悲伤 ,表达着因祖国饱受日寇的侵略而无比痛苦 ;时而欢快 ,时而悲壮 ,表达着诗人对中华民族不 屈不挠精神的赞美 ,表现我们民族的五千年历史蕴涵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朗读 ,指名读。 3.读中感悟第 5、 6 自然段。 (1)教师引读 ,学生接读 ,并对文本补白。 (“ ” 后为学生齐读内容 ) 在一间宽敞的窑洞里 ,光未然正在为大家朗诵他刚写完的黄河大合唱歌词。他坐在靠窗户的土炕上 ,面前摆了一张桌子 ,上面几盏油灯的火焰照亮了他手里的歌词稿。他的声音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补白 ,可以多叫几位同学 ) 抗敌演剧队队员们的每一颗心 ,都随着抑扬顿挫的诗句节奏跳动着。当听完最后一句 “ 向着全世界 劳动的人民 ,发出战斗的警号 ”, 整个窑洞 掌声中 ,一直坐在门边的 ,斩钉截铁地说道 (如学生12 / 16 读得态度不够坚定 ,再次强调 “ 斩钉截铁 ”, 体会词语意思 ,读出相应的语气 ) 谱曲的过程异常艰苦。但是 , (读到第 6 自然段完 ) (2)想象冼星海谱曲时的情景 ,在这短短的六天中 ,冼星海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 ,谱写出这部中国音乐史上著名作品的全曲的 ? 学生可以想象体会 “ 异常艰苦 ”: 他趴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 ,时而凝思苦想 ,时而奋笔疾书 ,时而低吟 ,时而振臂高歌 他顾不上吃饭 ,顾不上喝水 ,头发蓬乱 ,全身心地投入到 创作中 ,一干就是六天。 没有钢琴 ,他就想象着和声的效果 ,一遍又一遍地修改着 ,一个小节一个小节地反复吟唱 ,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 教师 :为什么他能如此投入 ?(因为心中的爱国激情。 ) 指名读第 6 自然段。 三 学习第三部分 1.角色换位 ,对话中体会黄河大合唱的作用。 现在 ,我们来到陕北公学礼堂 ,亲睹这一盛况 ,亲耳聆听这激动人心的乐章。 (放一段黄河大合唱的片断 )在抗战最为艰苦的时候 ,在日寇烧杀抢掠最为猖獗、惨烈的时候 ,听着这黄河大合唱 ,你们有什么感受 ?(指多名同学回答 ) 13 / 16 2.齐读课文 最后一自然段。 3.总结 :听着这激动人心的黄河大合唱 ,无数民众拿起武器 ,冲向抗日的战场 ,用鲜血与生命 ,换来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同学们 ,在这篇课文里 ,作者是怎样表现光未然、冼星海的人物品质的呢 ?(在具体事例中展现人物品质。 )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 4 自然段。 背诵课文第 4 自然段时 ,可先了解大意 ,再逐句背诵。 1.教学过程中 ,师生充分展示了朗读的韵律之美。声音随内容的起伏而抑扬顿挫 ,的确使人感到 ,一堂好的阅读欣赏课 ,既是语言的修炼 ,更是文章内容与作者情感的延伸。 2.指导学生用自 己的话评价冼星海和光未然 ,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生课后可以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 1.看拼音 ,写汉字。 2.比一比 ,再组词。 3.课下搜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读一读 ,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为什么黄河大合唱会引起巨大的反响 ? 14 / 16 冼星海 (19051945) 中国作曲家。曾用名黄训、孔宇。广东番禺 (今广州 )人。 1905 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1918 年入岭南大学附中学小提琴 ,1926 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学习。 1928 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小提琴和钢琴 ,并发表了著名的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1929 年去巴黎勤工俭学 ,从师于著名提琴家帕尼 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 杜卡。留法期间 ,创作了风游子吟 d 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十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 ,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 ,并为进步影片壮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