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11永远的歌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4 六年级语文上册 11 永远的歌声教案 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借助工具书区分易混的字形或读音。 2.反复读课文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孩子们对教师诚挚的爱 ,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3.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 ,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 ,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2.反复读课文 ,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受孩子 们对教师诚挚的爱 ,能够从小树立尊敬师长的优秀品德。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永远的歌声 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 ,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 ,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 ,而童年2 / 14 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 ,清亮亮地流淌着 ,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写 “ 我 ” 走出童年很久了 ,但童年的歌声仍牢牢记在脑海中。 当军医的父亲 随大军南下了 ,把母亲和我们姐弟从小城送到山乡的老家。于是 ,我便成了山乡小学的一名学生。 段导读 :第 2 自然段写 “ 我们 ” 回到山乡老家。 那是什么样的小学呀 !一座荒凉破旧的庙宇 ,请走了那些笑嘻嘻 (x)的和龇 (z)牙咧 (li)嘴的泥菩 (p)萨,挤满了我们这些拖鼻涕 (t)的、剃光头的、头上扎根小辫儿的大大小小的农村小孩儿。 句导读 :简要介绍了“ 我们 ” 的山乡小学。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 我们 ” 的学习条件很差。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 ,剪着短头发 ,又年轻 ,又漂亮。 这 句话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表现出什么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 “ 小放牛 ”:“ 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 ,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 ? 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 ,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 ” 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剧 段导读 :第 3 自然段写乡下学校来了一位城里的女学生 ,既年轻又漂亮 ,常用美好的嗓音教 “ 我们 ” 唱歌。 3 / 14 村头村尾到处响着我们的歌声。为此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 ;到底是区剧团来的人唱得好听 ,还是我们老师唱得好听。 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为老师 采药的事情而写 “ 我 ” 和姐姐的争论呢 ? 我说 ,我们老师好 ,样样好 ,天下第一好。 这里为什么连用三个 “ 好 ” 来形容这位老师呢 ? 段导读 :第 4、 5 自然段讲 “ 我 ” 和姐姐争论 ,“ 我 ” 认为老师样样好 ,天下第一好。 不知为什么 ,老师嗓子突然嘶哑了 ,不但唱不出好听的歌儿来了 ,还咳嗽 ,一声接一声。 句导读 :“ 一声接一声 ” 说明老师的病情十分严重。 段导读 :第 6 自然段写有一天 ,老师嗓子哑了 ,还咳嗽。 放学的路上 ,二牛拽住我 ,悄悄地问 :“ 是男子汉吗 ?是 ,明 天就跟我进东山去 ! 这句话能够表现二牛怎样的心理 ?我知道东山石沟里有样草药叫烟袋锅花 ,专治咳嗽 ,老师一吃准好。 ” 我马上想起大人告诫 (ji)的东山不能去 ,山里有狼 ,可还是立即使劲地点了点头。 为什么 “ 我 ” 明知东山有狼 ,可还是 “ 使劲 ” 点头 ? 段导读 :第 7 自然段写二牛提出要上山为老师采药治病 ,“ 我 ” 同意了。 第二天 ,我们背着书包在东河边聚齐了 ,除了我4 / 14 和二牛 ,还有二兰和石花。我们沿着曲曲折折的小路往山里走。在山阴处溪边一块潮湿的地上 ,我们挖到了好几棵烟袋锅花 ;而眼尖 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 ,她说老师是南方城里人 ,爱吃鱼 ,让我们抓。 这句话能够表明什么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 ,摸呀 ,捉呀 ,追呀 ,堵哇 ,一条条小鱼被甩上岸 ,二 兰 和 石 花 就 用 柳 条 把 它 们 一 条 一 条 地 穿 起来 这句话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 :第 8 自然段写 “ 我们 ” 到东山石沟给老师采药、捉鱼。 我们兴高采烈地抱着草药 ,拎 (ln)着小鱼往回走 ,迎面碰上来找我们的大人、老师和同学。大人们一见我们 ,便挥舞着镰 (lin)刀、棍子 ,吆喝 着冲过来 ,真把我们吓了 一跳。回头一看才知道 ,原来一只老狼跟在我们身后 ,而傻乎乎的我们竟然毫无所知。 这一情节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 段导读 :第 9 自然段写采药回来的路上 “ 我们 ” 碰上来找“ 我们 ” 的大人们 ,他们赶走了 “ 我们 ” 身后的老狼。 在大人们的责骂和追问声中 ,我们委屈地向老师献上了草药和小鱼。老师一下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 ,哭了 ,泪水一滴一滴掉在我们脸上 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 “ 我们 ” 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 段导读 :第 10 自然段写老师知道 “ 我们 ” 给她采药抓鱼 ,心5 / 14 情十分激动。 第二部分 (第 210 自然段 ):简单介绍 “ 我 ” 的 老师及“ 我们 ” 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情。 走出童年真的很久很久了 ,童年时代的启蒙老师姓什么我都忘了 ,唯有她那歌声像清澈的小溪 ,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这段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迎着徐徐吹来的晚风 ,我又哼起 “ 天上的桃树 ” 于是 ,走来了我的童年 ,走来了我童年的老师 ,还有二牛、二兰、石花 你知道这歌声里包含着什么吗 ? 段导读 :第 12 自然段讲 “ 我 ” 每当哼起童年的歌谣时 ,就想起童年的人和事 ,引起 “ 我 ” 对童年的怀念。 第三部分 (第 11、 12 自然段 ):写童年的梦一直萦绕在“ 我 ” 的脑海中。 1.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 “ 淙淙 ”“ 龇牙咧嘴 ”“ 鼻涕 ”“ 告诫 ”“ 吆喝 ” 等词语。 2.初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童年。 生字词卡片 ;语文课件。 一 谈话导入 6 / 14 1.(板书课文题目 )同学们 ,看到这个标题 ,你们想到了什么 ? 学生 :这是谁的歌声 ?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 ?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 2.这篇课文是描述作者童年生活的 ,(播放童年歌曲或图片 )说的是几个小孩子和他们的老师的事。请带着你的问题 ,开始学习课文。 二 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学生反馈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 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加入 “ 辩、辨、辫 ” 的辨析。 3.理解文中的词语。 清亮亮 :形容清澈透亮。 龇牙咧嘴 :张着嘴巴 ,露出牙齿。本课是形容泥菩萨面部表情凶狠的样子。 嘶哑 :声音沙哑。 兴高采烈 :兴致高 ,情绪热烈。 委屈 :受到不应该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 启蒙 :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4.指名读全文 ,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 我 ” 小时候在乡村小学读书时 ,遇到一位年轻、漂亮、很会 唱歌的女老师 ,“ 我 ” 和几个小伙伴都很喜欢她 ,“ 我们 ” 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7 / 14 为了便于理解 ,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来学习。 第一部分 (第 1 自然段 ):写 “ 我 ” 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 ,但童年的一些歌却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中。 第二部分 (第 210 自然段 ):写 “ 我们 ” 为生病的老师上山挖草药、捉鱼的事情。 第三部分 (第 11、 12 自然段 ):写童年的梦一直萦绕在 “ 我 ”的脑海中。 三 初读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提出并交流不懂的问题。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问题。 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 读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两句。 )出示第二句话 : 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 ,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 ,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 ,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 ,清亮亮地流淌着 ,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师 :这是一个长句 ,句中多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想 ?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2)学生齐读第二句话。 (3)你怎样理解或描述童年 ? 学生甲 :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比珍贵的。 8 / 14 学生乙 :童年是美好的 ,我们童年做过的事情 ,就像海滩上的贝壳 ,五颜六色。 学生丙 :我觉得可以用童年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心情。 四 课堂小结 1.是啊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多姿多彩的 ,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笔把这些记录下来。 2.熟读课文。 指导学生用稍缓的语速 ,轻松活泼的语气读 ,开头和结尾部分表达的感情应强烈些。 1.在本课中 ,老师应注重对生字的讲解与训练 ,如多音字 “ 扎、和 ” 的读音 ,“ 辫 ” 与易混字 “ 辩、辨 ” 的区别 ,教师可专门提出来让学生练习巩固。 2.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可鼓励学生让他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童年 ,培养他们的语言 逻辑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意协调生字词教学与课文讲解的时间。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感受 “ 我们 ”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 ,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9 / 14 活动的描写 ,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重点语句幻灯片。 一 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 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么叫做 “ 永远的歌声 ”? 2.当 “ 我们 ” 向老 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 ,老师为什么搂着 “ 我们 ” 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 精读课文 ,感悟理解 1.学习第二部分第一层 ,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第 25 自然段 ,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 ,读读这些句子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 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 : 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 ,剪着短头发 ,又年轻 ,又漂亮。 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 “ 小放牛 ”:“ 天上的桃树什么人来栽 ,地下的运河什么人来开 ? 天上的桃树王母娘娘栽 ,地下的运河劳动人民开。 ” 她还教我们唱劝人识字的小歌10 / 14 剧 为此 ,我还和姐姐争论过 ,到底是我们老师有知识 ,还是村长、区长有知识 ;到底是区剧团来的人唱得好听 ,还是我们老师唱得好听。 我说 ,我们老师好 ,样样好 ,天下第一好。 感受 :“ 我们 ” 这些山乡的孩子非常热爱自己的老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 ,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学习第二层 ,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第 6、 7 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全班交流。 感悟 :明知进山有危险 ,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 ,从中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老师嗓子哑了 ,学生很着急 ,想尽 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 ,从中可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同桌互读第 7 自然段 ,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指名朗读。 3.学习第三层 ,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第 810 自然段 ,哪句话最令你感动 ?为什么 ? (2)全班交流 :“ 而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 把它们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 11 / 14 “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 ,爱吃鱼 ” 学生的心多细呀 ! “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 ” 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 摸、捉、追、堵、甩、穿 ” 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 :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 ,我们 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 指名读。 (3)学习第 9 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 ,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 ,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那就是 。 当 “ 我们 ” 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 ,老师为什么搂住 “ 我们 ” 脏乎乎的身子 ,哭了 ? 变换角色体会 :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 ,你会怎样说 ,怎样做呢 ? 学生可以用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 ,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 ,感动了家长 ,也同样感 动了他们自己 ,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 ,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 学习开头和结尾 ,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 ,你发现了什么 ? 首尾呼应 ,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12 / 14 要求学生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2.师 :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 “ 永远的歌声 ” 作为题目的问题 ,现在你能回答了吗 ? 歌声是老师留给 “ 我们 ” 的 ,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 ,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 ,永生难忘。 1.这篇课文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这些段落 ,加以学习、体会 ,争取把这种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教师可结合课文的相关段落粗略地讲解前后呼应的方法 ,并让学生课后讨论交流。 3.给学生布置小练笔 :写写自己的童年。 1.看拼音 ,写词语。 2.照样子 ,写词语。 傻乎乎 胖乎乎 热乎乎 曲曲折折 弯弯曲曲 平平淡淡 3.按要求改写句子。 (1)二兰和石花把小鱼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改成 “ 被 ” 字句 ) 小鱼被二兰和石花一条一条地穿起来。 13 / 14 (2)歌声一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改成比喻句 ) 那歌声像清澈的小溪 ,一 直滋润着我童年的梦。 4.文章为什么以 “ 永远的歌声 ” 作为题目 ? 老师领进门 1942 年正月新春 ,我不满 6 周岁 ,便到邻村小学读书。 这个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 ,只有一位老师 ,教四个年级 ;四个年级四个班 ,四个班只有 40 人。老师姓田 ,17 岁就开始了小学教师生涯。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