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_第1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_第2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_第3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_第4页
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3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部分阅读,专题四文言文阅读,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5年以单篇阅读的形式考查】,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_(2)管夷吾举于士士:_(3)百里奚举于市举:_(2015年考)市:_F,起,指被任用,狱官,被选拔,被任用,集市,知识盘点,(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_是:_F(5)必先苦其心志苦:_F其:_F(2015年考)(6)劳其筋骨劳:_F,责任,使命,这,使感到痛苦,使劳累,他,他的,(7)空乏其身空乏:_(8)行拂乱其所为拂:_乱:_(9)曾益其所不能曾:_(2015年考),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违背,扰乱,通“增”,增加,(10)人恒过然后能改恒:_过:_(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_作:_,常常,犯错误,通“横”,梗塞,不顺,奋起,指有所作为,(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F色:_F发:_F声:_F喻:_F(2015年考),表现出来,脸色,表现,吟咏叹息,明白、了解,(13)入则无法家拂士入:_法家:_拂:_(1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2015年考),指在国内,守法度的大臣,通“弼”,辅佐,指在国外,2.翻译下列句子。(1)舜发于畎亩之中。(2013大理)【答案】舜从田野中发迹。(2)孙叔敖举于海。(2014海南)【答案】孙叔敖从海滨被起用。(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13滨州,2012柳州、贵阳),【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4)所以动心忍性。(2015贺州,2013娄底)【答案】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5)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015孝感,2013广安、营12,2012来宾)【答案】(5)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6)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2014天水)【答案】(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014六盘水,2013绍兴,2012吉林,2011红河州,2010毕节,2009宁夏)【答案】(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往往就会灭亡。,(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15聊城、贺州,2013大理等八州市、娄底,2012南宁、来宾、黔西南、徐州,2011曲靖、牡丹江,2010百色、莱芜)【答案】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舜发于畎亩之中,(2)行拂乱其所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答案】(1)舜/发于/畎亩之中(2)行/拂乱/其所为(3)入/则/无法家拂士(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根据要求填空。(1)本文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_和_。(用原文词语回答)(2)从文章第一段中的例证得出的结论是:_,法家拂士,敌国外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作者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哪一类人?【答案】“大任”指治理天下的任务。“是人”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又不限于他们,还包括其他能担当“大任”的人。6.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013绍兴)【答案】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7.简要分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2013大理)【答案】示例:文段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或从个人到国家,由正面到反面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8.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进行互换,行不行?为什么?(2012贵阳),【答案】答案:不行。前一段具体事例的陈述是为后一段议论的铺垫,为后一自然段的议论张本。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答案】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过程:先摆事实,举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业的例子,从中归纳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经历磨难,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再分析说理,说明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重点论证“生于忧患”,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就要有忧患意识;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论证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2013娄底)【答案】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文段先举了六个人物事例,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用道理论证的方法,从国家的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11.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013营口)【答案】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1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2011曲靖),【答案】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并能改错,就是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13.选文的观点对你的成长有何启示?(2015聊城)【答案】只有经受住艰苦磨练,才能有所作为,否则将一事无成。,14.这篇文章阐明了什么道理?请你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2015贺州)【答案】这篇文章说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湎于舒适安乐的生活之中,要有忧患意识,这样才能振作精神,奋发有为,否则,就有家亡国破的危险。(意思对即可),(2015安徽)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别回答问题。(15分)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1)百里奚举于市举:_(2)必先苦其心志其:_,被选拔,被任用,他,他的,金题演练,(3)曾益其所不能曾:_(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_(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_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答案】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通“增”,增加,了解,明白,在国外;在外面,指国外,(2)人恒过然后能改。【答案】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