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1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2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3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4页
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I)1.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由纤维素组成B. 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C.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D. 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骨架的成分、核仁的功能、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膜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动物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A错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可将,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正确;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C正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是细胞膜,D正确。【点睛】解题的关键的识记并理解细胞骨架的成分、核仁的功能、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膜的功能等相关知识,据此分析各选项。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取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分布时,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B. 取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C.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取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和RNA分布时,为了维持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稳定,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A正确。取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健那绿染液,B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将活的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再制成装片,C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先将酶与底物溶液分装在不同试管内放置在设置的不同温度下保温再让二者混合,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高中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3. 下列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实验,其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是A. 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C.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20世纪30年代,鲁宾和卡门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用18O分别标记C0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0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02和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A错误;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摩尔根以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从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C正确;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用3H标记的亮氨基注射到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D错误。【点睛】本题借助科学发展史进行考查,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4. 下列物质中,不可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 有氧呼吸酶 B. 抗体 C. 递质 D. Na+【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有氧呼吸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不可能成为内环境中的成分,A正确。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B 错误;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C错误;Na+可能存在于正常人体内环境中,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B.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 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D.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价值、保护措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A正确;就地保护是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B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远远大于它的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D正确。【点睛】巧妙设计网络图理解生物多样性:6.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是因为 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减数分裂时发生了自由组合 配子的结合具有随机性 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生殖细胞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都会导致基因重组,产生种类繁多的配子,在经配子的随机结合,导致后代出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增多,所以选C。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 在某一低浓度C02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小麦39328(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黑暗条件下小麦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_和_。(2) 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小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此时外界的限制因素主要是 _。(3)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_(mg CO2/l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为 _(mgC02/100cm2叶小时)。【答案】 (1). 光照强度 (2). 细胞质基质 (3). 线粒体 (4). C02浓度 (5). 8 (6). 40【解析】【分析】本题采用题文与表格信息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1)由题意“测定小麦在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黑暗条件下的小麦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 对小麦而言,光饱和时的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当光照强度超过9千勒克司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结合题意“在某一低浓度C02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可知,此时限制小麦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02浓度。(3)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表示呼吸速率,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分析表中信息可知:当光照强度为3千勒克司时,小麦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此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光合速率)为8(mg CO2/l00 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9千勒克司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为32(mg CO2/l00 cm2叶小时),此时小麦固定的CO2的量(光合速率)为32840(mgC02/100cm2叶小时)。【点睛】解答此题的前提是:明确光饱和时光照强度的内涵,即光合作用达到最大值时的最小光照强度;理解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与光照条件下的CO2吸收量所蕴含的生物学信息:前者表示呼吸速率,后者表示净光合速率。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依据“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关系式,围绕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8. 关于血糖调节,回答相关问题:(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范围是_ g/L,甲过程是_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起作用。血糖浓度的变化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血糖调节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_。(2)和代表的物质是否完全相同?_(“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乙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除此之外还有_,这两种激素之间的关系是_。(3)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分泌激素的细胞,都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调节,这个过程中这些细胞所在的器官属于反射弧中的_(填结构名称)。【答案】 (1). 0.81.2 (2). 胰岛B (3). 反馈调节 (4). 不完全相同 (5). 肾上腺素 (6). 协同作用 (7). 效应器【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血糖平衡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图示中的“箭头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并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详解】(1) 人体正常血糖浓度范围是0.81.2 g/L。甲过程的结果导致血糖浓度降低,而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血糖作用,即甲过程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起作用。血糖浓度的变化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血糖调节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2)分析图示可知:仅表示肝糖原,而表示的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因此和代表的物质不完全相同。乙过程的结果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均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3) 血糖调节的过程中分泌激素的细胞,都可以接受神经递质的调节,而神经递质由传出神经末梢分泌,因此这些细胞所在的器官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点睛】熟记并理解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系统、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图中的“+”表示促进)。9. 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_;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_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用此方法控制有害动物属于_防治。(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4)如果要调查这一草原中该袋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_。(5)在该草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答案】 (1). 24a (2). 生物多样性 (3). 生物 (4). 负反馈调节 (5). 标志重捕法 (6).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解析】【分析】据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生物防治、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等相关知识。【详解】(1) 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即呈现“J”型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依据“J”型增长的数学表达式可知:a年种群数量Na24a;若不加以防治,将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进而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 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是利用狐狸与兔之间的捕食关系来抑制兔种群的增长。可见,用此方法控制有害动物属于生物防治。(3)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 袋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用标志重捕法。(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点睛】识记并理解种群的“J”型增长的含义及其数学表达式、生物防治的内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适用范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0. 多毛症是一种家族遗传病,患者全身毛发旺盛。目前最为实际的方法就是给他们进行激光脱毛治疗。根据以上信息回答问题:(1)某患者家庭中,孪生兄弟中有一个患病,另一个正常,一般情况下认为该孪生兄弟是由_(填“相同”或“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2)多毛症符合下图所示遗传特点,该病遗传方式为 _。8基因型与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从变异的类型上分析,多毛症的产生是_的结果。(3)8经激光脱毛治疗后恢复了正常,若他成年后,与一正常女子结婚,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为确保出生的后代正常,我们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答案】 (1). 不同 (2).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3). 100% (4). 基因突变 (5). 1/2 (6). 产前诊断【解析】【分析】本题以“家族遗传病多毛症”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遗传病的防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1) 孪生兄弟中有一个患病,另一个正常,说明二者的遗传物质组成存在差异,所以一般情况下认为该孪生兄弟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2) 系谱图显示:1与2患病,其女儿5正常,据此可推知:该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和7均为隐性纯合子,8与10均为杂合子,所以8基因型与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00%。从变异的类型上分析,多毛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3) 8经激光脱毛治疗后恢复了正常,但其基因型并未改变,仍然是杂合子。若他成年后,与一正常女子(隐性纯合子)结婚,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我们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以确保出生的后代正常。【点睛】解答(1)题需明确“同卵双生子”的遗传物质组成一般相同,性状的表现一般也相同,而题文中的“孪生兄弟”的表现型有着明显差异,因此为“异卵双生”。解答(2)题,应从图示中提取信息,找出系谱图中“表现型相同的双亲所生的子女中出现了不同于双亲的表现型”的家庭,以此为切入点准确定位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进而结合题意并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的知识,根据亲子代的表现型确定有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解答(3)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可遗传变异与不能遗传变异的本质区别,进而围绕基因的分离定律、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防的措施来分析作答。11. 下面是用花粉培养植株的相关问题,请回答:(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_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 _,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的种类及浓度配比。(2)花粉植株的培养(如月季花药培养)包括材料的选取、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等过程。材料的选取可先对花粉粒运用_进行染色,然后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3)花粉的形成经历了四分体时期、_ _ 等阶段。该“四分体”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不同,是指由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连在一起的4个细胞。月季花药培养时的花粉粒最好是_ 。(4)材料消毒主要有以下几步:将花蕾在酒精中浸泡约30s 放入氯化汞液中24min 无菌水清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 用无菌水冲洗35次。正确的顺序是 _。(5)某同学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现只分裂而不分化出芽和根,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胚状体 (2). 愈伤组织 (3). 激素 (4). 醋酸洋红法或焙花青一铬矾法 (5). 单核期 (6). 双核期 (7). 单核靠边期 (8). (9).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不对或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另一种是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种类及浓度配比。(2)花粉植株的培养时,材料的选取可先对花粉粒运用醋酸洋红法或焙花青铬矾法进行染色,然后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3)花粉的形成经历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等阶段。该“四分体”与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不同,是指由一个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连在一起的4个细胞。月季花药培养时的花粉粒最好是单核靠边期。(4)材料消毒主要有以下几步:将花蕾在酒精中浸泡约30s;无菌水清洗,然后用吸水纸吸干花蕾表面的水分;放入氯化汞液中24min;用无菌水冲洗35次。(5)在进行组织培养过程时,如果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比不对或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均会出现只分裂而不分化出芽和根的现象。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识记利用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的操作要点。12. SRY基因为Y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利用SRY-PCR法对移植前的牛囊胚进行性别鉴定的基本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