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教学设计课题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课时2考点、知识点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作用。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学习目标(分层建议)一艺学院: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作用。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硕翰学院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作用。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A部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作用。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B部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作用。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补习部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常见表达技巧的基本术语及作用。2.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重、难点(分层建议)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A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B部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答题步骤及答题模式,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议调整记录(一)导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我们也知道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言志抒情。那么,诗歌如何言志抒情呢?诗人就必须借助一些手段来表情达意,从而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意味隽永。这些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技巧。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构思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三)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深为浅,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气势、感染力。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章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答题技巧:明技巧+释运用+析效果(四)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在诗歌中运用较多的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方式又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虚实结合:“实”通常是眼前的现实的景,“虚”通常是指过去的、想象的、或梦中的景。二者结合,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雨霖铃是怎样体现虚实结合的?高考回顾琅琊溪宋欧阳修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诗中三、四两句虚实结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表现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情景关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高考链接: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采用了用典、对偶 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或:诗人借助忧伤的玉笛声,辽阔的山水,低垂的暝云,觅食安家的燕子,雨打梨花等景物,描绘了一幅暮春图,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思念之情。(五)常见表现手法及效果烘托或衬托: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更加突出。对比或对照:互相比较,凸显两方。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象征:化抽象为具体。比兴:化深为浅,化抽象为具体,表达生动,激发阅读兴趣。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用典:深化诗歌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习题练习: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释】(1)驼褐:驼毛做的外衣。(2)阑干:横斜貌。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效果?答:(步骤)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这首诗通过感觉(第一句)、视觉(第二句)和听觉(第四句)交替与综合的手法,描写了一幅独特的“早行”图。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小结:答题模式:(1)明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诗(词、曲)中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托物言志要阐明“物”“志”所指的内容,象征要指明象征意义)(3)阐明这种表现手法的效果。(六)结构技巧1、常见结构技巧及效果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点题。曲笔入题:跌宕起伏,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伏笔铺垫: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照应: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卒章显志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显得意犹未竟。画龙点睛2、设问角度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3、考题感知东坡 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问: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歌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的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4、答题步骤点出行文技巧和特点或逐句概述诗句的内容。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功效。即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七)小结 1、学生总结归纳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2、学生齐读雨霖铃,讨论交流虚实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