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 考前三月冲刺 阅读与鉴赏 第1章 文言文阅读 热点题源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点题源,第1章文言文阅读,宋史,史记,资治通鉴,陈书,清史稿,晋书,内容索引,明史,旧唐书,新五代史,欧阳修,1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宋代文治、武功略逊汉唐,然经济的发达、文化的昌明、思想的繁荣则远超汉唐,近代大史学家陈寅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天水一朝。而要了解这一光辉灿烂的时代,宋史将是一部很好的入门参考书。,近年来,宋史孙傅传宋史刘敞传宋史赵立传宋史曹彬列传宋史张咏传宋史郭浩传宋史萧燧传宋史何灌传宋史康保裔传宋史查道传宋史赵良淳传宋史朱昭传宋史李迪传宋史廖刚传等诸多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宋史的特点:史料丰富,叙事详尽。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体例完备,融会贯通。宋史融汇了以往纪传体史书所有体例,纪、传、表、志俱全,而且有所创新。如外国和蛮夷分别列传,这就分清了国内的民族和国外的邻邦的界限。宋史的列传比前代史书都丰富,共收入两千多人。“五代史”中未列传的重要人物,如韩通,宋史把他与拥周反宋的李筠、李重进一同列入周三臣传里,既弥补了“五代史”的不足,又反映了韩通等三人的历史作用。,最大的缺点是比较粗糙。由于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两年零七个月,而且时值元朝濒临崩溃的前夕,因此编纂得比较草率。另外,宋史尊奉道学(理学)的思想倾向很明显。还有宋史否定王安石变法,尊崇道学,将变法派吕惠卿、曾布、章敦等人列入奸臣传,南宋权奸史弥远祸国殃民,却未被列入奸臣传。这也反映了元朝史官认识问题的局限性。,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危素,字太朴,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全讽之后。少通五经,游吴澄、范梈门。至正元年用大臣荐授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成,赐金及宫人,不受。由国子助教迁翰林编修。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热点预测,时乱将亟,素每抗论得失。十八年,请专任平章定住总西方兵,毋迎帝师误军事,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经略江南,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畿内,任贤守令以抚流窜之民。且曰:“今日之事,宜卧薪尝胆,力图中兴。”寻进御史台治书侍御史。二十年拜参知政事,俄除翰林学士承旨,出为岭北行省左丞。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上都宫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阁,素谏止之。请亲祀南郊,筑北郊。因进讲陈民间疾苦,诏,为发钱粟振河南、永平民。淮南兵乱,素往廉问,假便宜发楮币,振维扬、京口饥。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寺僧大梓力挽起之,曰:“国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国史也。”素遂止。兵迫史库,往告镇抚吴勉辈出之,元实录得无失。,洪武二年授翰林侍讲学士,数访以元兴亡之故,且诏撰皇陵碑文,皆称旨。顷之,坐失朝,被劾罢。居一岁,复故官,兼弘文馆学士。尝偕诸学士赐宴,屡遣内官劝之酒,御制诗一章,以示恩宠,命各以诗进,素诗最后成,帝独览而善之曰:“素老成,有先忧之意。”时素已七十余矣。御史王著等论素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诏谪居和州,守余阙庙,岁余卒。,先是,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真珈败,其资皆籍于官,颅骨亦入宣政院,以赐所谓帝师者。素在翰林时,宴见,备言始末。帝叹息良久,命北平守将购得颅骨于西僧汝纳所,谕有司厝于高坐寺西北。其明年,绍兴以永穆陵图来献,遂敕葬故陵,实自素发之云。(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三),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B.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C.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D.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解析居房山者四年。明师将抵燕,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起为承旨如故。素甫至而师入,乃趋所居报恩寺,入井。答案B,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B.除,任命、授职。古代表示官职任命的词语还有拜、举、封,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有擢、拔,表示官职降低的词语有谪、迁。C.行省,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外,另设十一行中书省,行省遂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名称。D.学士,在古代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解析“迁”表示官职提升,“左迁”指降低官职。,B,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是唐朝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少通五经,博学多才。年轻时,在当时著名学者吴澄、范梈门下学习。元朝至正元年,出任经筵检讨,负责主编宋、辽、金三部历史,并注释尔雅。B.危素虽说官居高位,但上都宫殿失火,顺帝下令重建,危素苦谏,报以民间疾苦,不宜大兴土木;并亲自到淮南一带发钱、粮赈救灾民。后来,他干脆弃官不做,住在河北省房山的报恩寺。,C.朱元璋率兵打到河北。危素感到国破家亡,跳井自杀,但被报恩寺僧人大梓和尚救了出来。因为危素设法保护了史库,史料丰富、佐证周详的元实录才得以完整地保存。D.洪武年间,朱元璋很恩宠危素,赐宴劝酒,并有诗词酬唱。这引起某些大臣的嫉恨。御史王著等屡进谗言,说危素是亡国之臣,不应该重用。解析“这引起某些大臣的嫉恨。御史王著等屡进谗言”中“屡进谗言”的概括分析与原文不符。答案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纂后妃等传,事逸无据,素买饧饼馈宦寺,叩之得实,乃笔诸书,卒为全史。译文:_(2)言事不报,弃官居房山。素为人侃直,数有建白,敢任事。译文:_,编纂后妃等传时,事迹散失而无据可依,危素买了一些饧饼送给宦官,询问他们后得悉实情,才写成文字,终于写成完整的史书。因其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而弃官隐居房山。危素为人刚直,多次向朝廷建议,又敢于承担事务。,危素,字太朴,金溪人,唐抚州刺史危全讽的后代。危素年少时通晓五经,登门向吴澄、范梈求学。元朝至正元年,因大臣的推荐,朝廷授为经筵检讨。参与编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书成,(朝廷)赐金及宫女,危素均不受纳。由国子助教升翰林编修。编纂后妃等传时,事迹散失而无据可依,危素买了一些饧饼送给宦官,询问他们后得悉实情,才写成文字,终于写成完整的史书。,参考译文,当时变乱将急速(到来),危素常常直言朝政的得失。至正十八年,危素(提出一系列建议:)请专任平章定住总领西部兵马;不要迎帝师以免耽误军事;任用普颜不花为参政,筹划治理江南;设立兵农宣抚使司以安定畿内;任用贤明的守令来安抚流民。并说:“今日之事,应卧薪尝胆,力图中兴。”不久,晋升为御史台治书侍御史。至正二十年,被授予参知政事。不久,又任翰林学士承旨,出任岭北行省左丞。因其建议不被朝廷采纳而弃官隐居房山。危素为人刚直,多次向朝廷建议,又敢于承担事务。上都宫殿遭火灾,朝廷令重建大安、睿思二阁,危素进谏停止这件,事。他奏请皇帝亲至南郊祭天,另筑北郊祭地。趁机向皇帝陈述民间疾苦,朝廷因而诏发钱粮,赈济河南、永平的饥民。淮南战乱,危素前去察访,自行决定发官币,赈济维扬、京口饥民。危素在房山住了四年,明军将到燕京,淮王帖木儿不花代理国政,起任危素仍为翰林学士承旨。危素刚到,明军就进入了燕京,危素就跑到住的报恩寺投井自尽。该寺僧人大梓救起他,对他说:“国史除了您没有人知道。您死,是国史之死。”危素才停止自尽的念头。明军逼近史库,危素去向镇抚吴勉等人求援,从而使元实录未受损失。,明朝洪武二年,危素担任翰林侍讲学士,他多次探求元兴亡的原因,且奉诏撰皇陵碑,都令太祖满意。不久,因没有上朝而被弹劾罢官。一年后又复职,兼弘文馆学士。(太祖)曾经赐宴诸学士,多次遣宦官劝酒,并亲自赋诗一首以显示恩宠,并命各学士也赋诗进呈,危素的诗最后写成,太祖看后称好,说:“危素老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之意。”这年危素已七十多岁了。御史王著等认为危素本是亡国之臣,不宜列入侍从,于是将他贬谪到和州,守余阙庙,一年后去世。,在此以前,至元年间,西域僧人嗣古妙高要毁掉宋朝皇帝在会稽的陵墓。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把宋徽宗以后的皇陵都掘开,以获取金宝,将皇帝和后妃的遗骨收集起来葬于杭州南宋时的宫殿,上筑一塔,名曰“镇南塔”,以表示镇服,还把宋理宗的头颅割下并制成饮器。真珈倒台后,其财产都被登记归官,宋理宗的头骨也被送入宣政院,被赐给所说的帝师。危素在翰林院受皇帝召见时,详细讲述了事情的始末。太祖叹息不已,使北平守将从西域僧人汝纳那里购得头骨,诏令官府暂时安葬于高坐寺西北。第二年,绍兴进献永穆陵图,于是将理宗头骨葬于宋朝陵园,这件事实际上是危素提议的。,2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规模巨大,体系完备,影响深远。司马迁独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史书新体例纪传体,这一体例为后世历朝正史所沿用。同时,史记文字生动,叙事形象,艺术成就极高,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近年来,史记叔孙通传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史记伯夷列传史记儒林列传史记滑稽列传史记张丞相列传史记李将军列传史记田单列传等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史记的艺术特色:恶不毁功的实录精神,写实性极强。史笔与文笔交融。描写细致入微,展现名人琐事。合理想象,传奇而具封建色彩的叙述。互见法的运用,对照中突出人物形象。悲剧色彩塑造悲剧人物。,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热点预测,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轸遂至秦。,韩魏相攻,期年不解。秦惠王欲救之,问于左右。左右或曰救之便,或曰勿救便,惠王未能为之决。陈轸适至秦,惠王曰:“子去寡人之楚,亦思寡人不?”陈轸对曰:“王闻夫越人庄舄乎?”王曰:“不闻。”曰:“越人庄舄仕楚执珪,有顷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细人也,今仕楚执珪,贵富矣,亦思越不?中谢对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则越声,不思越则楚声。使人往听之,犹尚越声也。今臣虽弃逐之楚,岂能无秦声哉!”惠王曰:“善。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或谓寡人救之便,或曰勿救便,寡人,不能决,愿子为子主计之馀,为寡人计之。”陈轸对曰:“亦尝有以夫卞庄子刺虎闻于王者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今韩魏相攻,期年不解,是必大国伤,小国亡,从伤而伐之,一举必有两实,此犹庄子刺虎之类也。臣主与王何异也?”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B.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C.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D.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解析惠王曰:“善。”卒弗救。大国果伤,小国亡。秦兴兵而伐,大克之,此陈轸之计也。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厌恶B.仪之言果信矣信:真实C.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售:卖出去D.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须:等待解析恶:诋毁。,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仪在秦惠王前说陈轸打算离开秦国,投靠楚国。秦惠王一听,立刻找来陈轸,问是否有这回事。B.陈轸面对秦惠王的质问,肯定了张仪的说法,以退为进,然后引事例、打比方,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C.陈轸跟张仪争宠,秦惠王最终拜张仪为相,陈轸便去了楚国。楚国重视他,还让他出使秦国。D.陈轸用卞庄子刺虎的故事让秦惠王明白:韩、魏相争,就像是两只老虎争斗,它们两败俱伤时才是秦国出兵的最佳时机。解析原文是“楚未之重也”,即楚国不重视他。,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译文:_(2)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译文:_,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忠于国君尚且被弃用,我陈轸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陈轸带着丰厚的礼物轻便快捷地来往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替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秦惠王对陈轸说:“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陈轸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是真实的。”陈轸说:“不仅张仪知道这,参考译文,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因而都希望要他做儿子。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出去的,是好奴仆、好侍妾;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忠于国君尚且被弃用,我陈轸不去楚国又到哪里去呢?”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待他。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张仪做了宰相,而陈轸就投奔到了楚国。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遣陈轸出使秦国。陈轸于是到秦国去。,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还未停下来。秦惠王想劝救,向文武大臣询问。大臣们有的说劝救有利,有的说劝救不利,秦惠王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陈轸刚好到了秦国,秦惠王问他:“你离开我,去了楚国,也思念寡人不?”陈轸回答说:“大王听过越人庄舄吗?”秦惠王说:“没有听过。”(陈轸)说:“越人庄舄在楚国当了大官,不久生病了。楚王说:庄舄是越国的微贱之人,现在在楚国做了大官,尊贵富有了,也思念越国不?身边的侍从人员回答说:一般人生病时最容易泄露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他思念越国就会说越语,不想念越国就会说楚语。(楚王)让人去听他说话,果然,还是说越语。现在我虽然被弃用被赶到了楚国,怎么会不说秦话了!”秦惠王说:“好!现在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打了整整一年还停不下来,有的对我说劝救有利,有的对我说劝救不利,我下不了决定,希望你为你的主子谋划之余,能帮我谋划这件事。”陈轸回答说:“应该也有人讲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给您听吧?卞庄子想杀老虎,客馆里的佣人劝他,说: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牛好吃它们就必然会争起来,争起来它们就会打起来,打起来强大的一方就会受伤,弱小的一方就会死,您趁机上去刺那只受了伤的,一举而有杀两只老虎的名声。卞庄子认为他说得对,就站在一旁等待着两虎相斗。不一会,两只老虎果然打了起来,强,大的那只老虎受伤了,弱小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去刺那只受伤的,果然一举而有拿下两只老虎的功劳。现在韩、魏相争,打了整整一年还停不下来,这一定会导致两国中强大的一方受损伤,弱小的一方灭亡,到时候趁机去讨伐受伤的那个国家,必然一举而拿下两国,这不就像是卞庄子刺虎吗?(为自己的利害得失而选择立场,)我的主子与大王您有什么不同呢?”秦惠王说:“好。”最终不去劝救。最后韩、魏两国果然强大的一方受损伤,弱小的一方灭亡了。秦国这才出兵讨伐,大获全胜。这是陈轸的计谋。,3明史,明史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正史,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历时94年。明史纂修日久,又有前诸史修纂之经验,成为”二十四史”中较好的一部,尤其是隋、唐以后诸史中,更为突出。史评家赵翼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行文简洁为史家所称道,是一部水平较高的史书。其中,明史卢象昇传明史韩文传明史马文升传明史熊鼎传明史王祎传明史花云传明史郑濂传等作品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明史的写作特色:史料详备。明中叶以来,私家修史之风盛行,如焦兹献征录、朱国桢明史概、邓元锡明书、王世贞算山堂别集、谈迁国榷等,均为明朝熟悉掌故、习于作史的人的私家史著,可资参考。还有官修明实录(十三朝,记十五帝)和明会典。明末清初,黄宗羲辑明史案二百四十二卷,顾炎武曾搜集史录奏状一二千本,黄宗羲的弟子万斯同和顾炎武的弟子潘未也参与修史。,体例创新。a.明史编纂体例中的一个特点是本纪在明史中所占比例甚小,明史显然是将本纪作为全史之纲,以简明扼要的方式,首列于全书之前,使人在阅读这部史书之前,首先了解到明代历史之概况。b.在列传中专列了“阉党”“流贼”和“土司”三目,这是根据明代社会特点增设的。阉党传专记宦官结党擅权误国,流贼传专叙明末李自成、张献忠等事迹,土司传记载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五个地区的少数民族历史。c.历志对明代所用大统历,记载非常详明,除表之外,加图加以说明,简便易明,与诸史不同。d.刑法志中对明代特务机构厂卫的叙述有助于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考察研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荆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辅臣吕调阳子兴周,张四维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子用懋,皆相继得举。甲徵、用懋将廷对,而允贞适上书请自今辅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四维大愠,因为子白诬,且乞骸骨。时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责允贞言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奏允贞言是,并贬秩调外。允贞得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论救,不纳。允贞虽谪,然自是辅臣居位,其子无复登第者。,热点预测,二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允贞素刚果,清操绝俗。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以其银数万缮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马易粟。又奏免平阳岁额站银八万,以所省邮传羡补之。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允贞奏除其租,招令复业。岢岚互市,省抚赏银六万。汾州有两郡王,宗人与军民杂处,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为府。自款市成,边政废。允贞视要害,筑边墙万有余丈。政声大著。帝亦数嘉其能。,二十八年春,疏陈时政缺失,言:“行取诸臣,几经论荐,陛下犹不轻予一官。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钱谷出入,上下相稽,犹多奸弊。敕使手握利权,动逾数万。有司不敢问,抚按不敢闻,岂无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锦绮取于吴越,不极奇巧不止。元老听其投闲,直臣几于永锢,是陛下之爱贤士,曾不如爱珠玉锦绮也。”疏奏,亦不省。,允贞父已九十余,允贞岁岁乞侍养,章二十上。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其年五月,请益力,始听归。士民为立祠。已,阅视者奏允贞守边劳,即家进兵部右侍郎。寻卒,追谥介肃。(选自明史魏允贞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B.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C.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D.廷臣所陈率国家大计/一皆寝阁/甚者严谴随之/彼报税之徒/悉无赖奸人/乡党不齿/顾乃朝奏夕报/如响应声/臣不解也,D,2.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俟致政之后始许廷对俟:等到B.允贞素刚果素:向来C.雁门、平定军以逋屯粮窜徙逋:拖欠D.上下相稽稽:滑稽解析稽:拖延。,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允贞在担任山西巡抚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减免税负,修建军事设施,恢复开垦,修筑城墙,政绩突出,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B.魏允贞上书,希望实行辅臣子弟中举后,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的措施,受到皇帝的责备。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却被皇帝贬为许州判官。,C.魏允贞刚正廉洁,敢于上书陈述时政的缺失,批评皇帝不能用人唯贤,对于官员的腐败情况没有察觉,但皇帝没有予以理会。D.魏允贞多次乞求回家供养父亲,但朝廷没有批准。在魏允贞坚决要求下,朝廷才批准。百姓为了纪念他,为他立祠。他在回家后不久死去。解析李三才替魏允贞辩解,被皇帝一并贬出京城,但被贬为许州判官的是魏允贞。答案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所部地瘠民贫,力裁幕府岁供及州县冗费。译文:_(2)廷议以敕使害民,非允贞不能制,固留之。译文:_,因为所管辖地方地瘠民贫,他力主裁减幕府的岁供和州县繁冗的税费。朝廷商议认为敕使为害百姓,除了魏允贞没人能够管制,坚持留任他。,魏允贞,字懋忠,南乐人。万历五年考中进士。授职荆州推官。政绩最高,升为御史。这之前,张居正对其子有私心,其他辅臣吕调阳儿子兴周,张四维儿子泰徵、甲徵,申时行儿子用懋,都相继举进士。甲徵、用懋即将廷试,魏允贞刚好上书请求皇帝允许从今天开始辅臣子弟中了进士,需等到父辈离职后才允许参加廷试。张四维大怒,因而为他儿子辩诬,而且乞,参考译文,求告老还乡。申时行也上疏争辩。皇上一同安慰挽留,责备魏允贞言辞过当。户部员外郎李三才上奏认为魏允贞的话是对的,他俩一同被贬官调出京城。魏允贞被贬为许州判官。给事中、御史周邦杰、赵卿等上疏申说救助,皇上不予接纳。魏允贞虽然被贬,但从此辅臣当权时,他们的儿子再没有登进士的。,万历二十一年,凭借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山西。魏允贞向来刚正、果断、清廉、脱俗。因为所管辖地方地瘠民贫,他力主裁减幕府的岁供和州县繁冗的税费,用这几万银钱修治亭障,修建烽火台,购置器具、马匹,购买粮食。又上奏请求免除平阳站每年定额的站银八万,用所节省的邮传费补充。雁门、平定军因为拖欠屯粮而逃跑,魏允贞上奏免除两军的地租,下令恢复开垦。岢岚互市,省抚赏给银钱六万。汾州有两个郡王,管理人员与军民杂处,知州职位太低不能管制,(魏允贞)奏请改为府。自从互市后,边政废弛,魏允贞看到了要害,修筑边墙万余丈。声名大振,皇上也数次嘉奖他的才能。,万历二十八年的春天,上疏陈明时政的过失,说:“经地方高级官员保举的几位臣僚,多次讨论、推荐,皇上还是没有轻意地授予一官。朝廷大臣所陈明的都是国家大计,一切搁置阁中,不予实行,更有甚者被严加责备。那些监税之徒,都是无赖小人,为老百姓所不齿,看看竟然早晨上奏,晚上得到批复,如声音与回音一样相随。我百思不得其解。钱粮的出入,上下拖延,还有很多弊端。特使手握大权,过手的钱财动辄数万。有司不敢过问,抚,按也不敢上报,难道没有吸民脂民膏而自己发财的吗?可陛下一点也没有察觉。黄金取于云南,不满足不停止;珍珠取自大海,不取完不停止;锦缎取于苏杭,不到极尽奇巧不停止。元老听任他们闲置,而正直的大臣几乎全被永远禁止参与朝政,这就是陛下爱贤明的人士,还不如爱珠玉锦缎啊。”上奏,皇上也不理会。,魏允贞的父亲已经九十多岁了,魏允贞年年乞求侍养,奏章上了二十回。朝廷商议认为敕使为害百姓,除了魏允贞没人能够管制,坚持留任他。这一年五月,魏允贞的要求更坚决,才让他回家乡。官吏、百姓为他立祠。后来,官员上奏魏允贞守边期间的劳苦,在家晋升为兵部右侍郎。不久死去,追封谥号为介肃。,4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司马光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约三百万字,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战国时代),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征淮南,计跨十六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其他政权,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规模空前,也是我国编年体史书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被称为”史书双璧”。其中,资治通鉴刘晏资治通鉴李广资治通鉴唐纪等先后入选各省市高考语文模拟试题。,资治通鉴的写作特色:叙事详尽。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通史。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以时代先后为序,以历史事件为中心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叙述方面,资治通鉴交代了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变化及结束的过程,展示了各种历史人物围绕历史事件进行的活动和斗争,反映了不同社会集团、历史人物共同的活动场景。,文学色彩浓厚。资治通鉴综合运用了多种叙述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主线法等手法,其中以主线法为主。细节描写用意深远,语言风格全书统一但不失生动、活泼、准确,文字简洁洗练,言简而意丰。生动、准确、形象地展现了一个个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得资治通鉴具有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资治通鉴的文学性是其能在问世以后九百多年间仍保持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秋,七月,辛卯朔,以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制置武安、静江等军事。行逢既兼总湖、湘,乃矫前人之弊,留心民事,悉除马氏横赋,贪吏猾民为民害者皆去之,择廉平吏为刺史、县令。,热点预测,朗州民、夷杂居,刘言、王逵旧将卒多骄横,行逢壹以法治之,无所宽假,众怨怼且惧。有大将与其党十余人谋作乱,行逢知之,大会诸将,于座中擒之。数曰:“吾恶衣粝食,充实府库,正为汝曹,何负而反!今日之会,与汝诀也!”立挝杀之,座上股栗。行逢曰:“诸君无罪,皆宜自安。”乐饮而罢。,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然性猜忍,常散遣人密探诸州事,其之邵州者,无事可复命,但言刺史刘光委多宴饮。行逢曰:“光委数聚饮,欲谋我邪!”即召还,杀之。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恐获罪,求归治所,行逢许之。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由是得免。,行逢妻郧国夫人邓氏,陋而刚决,善治生,尝谏行逢用法太严,人无亲附者。行逢怒曰:“汝妇人何知!”邓氏不悦,因请之村墅视田园,遂不复归府舍。行逢屡遣人迎之,不至。一旦,自帅僮仆来输税,行逢就见之,曰:“吾为节度使,夫人何自苦如此!”邓氏曰:“税,官物也。公为节度使,不先输税,何以率下!且独不记为里正代人输税以免楚挞时邪?”行逢欲与之归,不可,曰:“公诛杀太过,常恐一旦有变,村墅易为逃匿耳。”行逢惭怒,其僚属曰:“夫人言直,公宜纳之。”,行逢婿唐德求补吏,行逢曰:“汝才不堪为吏,吾今私汝则可矣。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与之耕牛、农具而遣之。行逢少时尝坐事黥,隶辰州铜坑,或说行逢:“公面有文,恐为朝廷使者所嗤,请以药灭之。”行逢曰:“吾闻汉有黥布,不害为英雄,吾何耻焉!”(选自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B.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C.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D.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解析行逢多计数,善发隐伏,将卒有谋乱及叛亡者,行逢必先觉,擒杀之,所部凛然。,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解析D项均为“高兴”的意思。A项矫正/举。B项废除/授予官职。C项数落/定数。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行逢为官关心民生,废除苛捐杂税,任用廉吏,严于执法,吓得贪官污吏和为害乡里的刁民都纷纷逃离。B.周行逢身上也有许多不足,他多疑残忍,用法过严,使得人人畏惧。他的妻子邓氏劝他,他没有听取,邓氏很不高兴,请求到乡下去看守田园,不再回周行逢的府第。,C.周行逢为官不任人唯亲,拒绝了女婿做官的请求,送给女婿耕牛和农具,让他回去了。D.周行逢不避旧耻,对于因年轻时犯罪而留在脸上的印记,他并不怕遭人嗤笑,还以黥布为例,说面带黥刑印记的人,一样可以成为英雄。解析“吓得贪官污吏和为害乡里的刁民都纷纷逃离”错,应为“贪官污吏刁民成为百姓祸害的全部除掉”。答案A,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文表岁时馈献甚厚,及谨事左右,由是得免。译文:_(2)汝居官无状,吾不敢以法贷汝,则亲戚之恩绝矣。译文:_,张文表一年四季赠送进献非常丰厚,同时小心侍奉周行逢身边的人,由此才得以幸免。如果你当官没有一点政绩,我不敢枉法来宽容你,那亲戚之间的情谊就断绝了。,秋季,七月初一,后周世宗任命周行逢为武平节度使,负责武安、静江等地的军事。周行逢既然已兼管洞庭湖、湘水一带,于是就矫正前人的弊端,关心民事,全部废除了马氏肆意征收的苛捐杂税,贪官污吏刁民成为百姓祸害的全部除掉,选择廉洁公正的官吏担任刺史、县令。,参考译文,朗州地区汉人与蛮夷杂居,刘言、王逵的旧部将大都骄横跋扈,周行逢一律依法惩处,没有一点宽容姑息,众人对他既怨恨又害怕。有个大将与他的十几个同伙密谋作乱,周行逢知道后,就设宴把所有将领都请来,在座位上逮捕了谋反的将领。当众数落说:“我穿布衣,吃粗粮,充实国库,正是为了你们这些人,你们为何忘恩负义要谋反!今日的宴会,就是与你诀别!”立刻打死了他,在座的诸将都吓得两腿发抖。周行逢说:“各位都没有罪,都应该各自心安。”大家高兴地饮酒而散了。,周行逢多计谋,善于发现潜藏的隐患,将领士兵有谋反和叛逃的,周行逢都能事先察觉,抓住杀掉,他的部下都很敬畏他。但他生性多疑残忍,常常分别派遣人去秘密刺探各州的情况,他派遣到邵州的人,没有什么事可以用来复命,就只说刺史刘光委常设宴饮酒。周行逢说:“刘光委多次聚众饮酒,想谋反吗!”立即把刘光委召回来杀了。亲卫指挥使、衡州刺史张文表惟恐无端获罪,请求解除兵权回到治所衡州,周行逢同意了。张文表一年四季赠送进献非常丰厚,同时小心侍奉周行逢身边的人,由此才得以幸免。,周行逢的妻子郧国夫人邓氏,丑陋但刚强果敢,善于经营家业,曾经规劝周行逢,用法太严就不会有人亲近依附。周行逢发怒说:“你一个妇道人家知道什么!”邓氏很不高兴,于是请求到乡下去看守田园,就不再回到周行逢的府第了。周行逢多次派人去接她,她不来。有一天,邓氏带领下人来缴税,周行逢借机去看她,说:“我身为节度使,夫人为何如此自找苦吃?”邓氏说:“税,是官家的财富。你身为节度使,不带头缴税,怎么统率百姓!难道你就不记得当里正时代人缴税以免受拷挞的时候了吗?”周行逢想同她一起回府,邓氏不肯,说:“你诛杀太过分,我常担心突然发生变乱,那里乡间草舍容易逃避躲藏。”周行逢听了又羞又怒,他的手下说:“夫人言之有理,您应该采纳。”,周行逢的女婿唐德向他要求做一个小吏,周行逢说:“你的才能胜任不了吏职,我现在私下照顾你还可以。如果你当官没有一点政绩,我不敢枉法来宽容你,那亲戚之间的情谊就断绝了。”送给他耕牛、农具,让他回去了。周行逢年轻时曾因事获罪受了墨刑,被发配到辰州铜坑,有人劝说周行逢:“你脸上有刺文,恐怕要遭到朝廷使者的嘲笑,请用药把它去掉。”周行逢说:“我听说汉代有个黥布,并不因此妨碍他成为英雄,我为何要感到羞耻呢!”,5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五十卷;原名唐书,由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它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事比较详细,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重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房嗣业除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公虽受命为此州司马,而州司未受命也。何藉数日之禄,而不待九重之旨,即欲视事,不亦急耶?”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热点预测,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又春秋云: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史。(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B.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C.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D.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解析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知名。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颜色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是由京城到地方做官,与后文“入为司宾主簿”中的“入”相对。B.“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C.“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诗书礼乐合称为“五经”。D.“再拜”是指拜了又拜,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解析乐应为易。,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正确,益州的百姓属吏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B.“遇徐、杜者必生,遇来、侯者必死”,从当时人们流传的这句话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处理案件,但杜景俭、徐有功的方式与来俊臣、侯思止的不同。,C.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言,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D.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景俭被贬为司刑少卿,外调担任并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解析“认为这是武则天篡位阴阳混乱上天发出的预警”错,杜景俭认为上天发出预警,是因为武则天的布教施令可能“有亏礼典”。答案C,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行苇,无以过也。译文:_(2)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译文:_,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的罪过啊。,杜景俭,冀州武邑人。年轻时考中明经科,多次提拔升迁,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出京担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被任命为益州司马,诏书还没有到达,他就想处理政事,还鞭打下属官吏来显示威严。杜景俭对他说:“您虽然受朝廷之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署还未接到朝廷的任命。何必贪求这几天的俸禄,不等朝廷的旨意,就想处理政事,不也太性急了吗?”房嗣业更加生气。杜景俭又说:“您现在拿着这小小的朝廷诏书,真假还不知,参考译文,晓,就想总揽一州大权,谁敢保证事情无变?扬州的灾祸,不就是这样招致的吗?”于是就呵斥左右令他们各自散去,房嗣业羞容满面只好作罢。不久朝廷任命房嗣业为荆州司马,最终没有遂了房嗣业的心愿,百姓属吏因此说道:“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杜景俭因此渐渐出名。入朝担任司宾主簿,又转任司刑丞。,天授年间,和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门审断钦犯案件,当时人们说:“遇到徐有功、杜景俭的犯人就能活下来,遇到来俊臣、侯思止的犯人一定会死去。”(杜景俭)多次升迁担任洛州司马。不久转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曾经因九月宫内梨花开放,拿出一枝向宰臣展示,问道:“这预示着什么吉祥?”众宰臣都回答说:“陛下恩德遍及草木,所以能使梨树在秋天再度开花,即使周文王仁德遍及路边的苇草,也无法超过您。”唯独杜景俭说:“谨按洪范五行传的观点:阴阳不互相侵夺秩序,错乱就会有灾祸。,另外春秋说:冬天没有过分温暖的阳光,夏天没有反常的寒冷,春天没有凄冷的寒风,秋天没有久下成灾的雨。现在已是秋天了,草木枯黄凋落,可是梨树忽然开花,这是阴阳错乱。臣担心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制。而且我们这些人愧居重臣之列,本应帮助皇上治理万物,却不能治理得和谐,这是臣子的罪过啊。”于是行再拜礼谢罪,武则天说:“你是真正的宰相啊!”,延载初年,因为凤阁侍郎周允元上奏弹劾杜景俭与李昭德结党,(杜景俭)被贬为秦州刺史。以后多次升迁做了司刑卿。圣历二年,再次被任命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当时契丹入侵,河北很多州县都沦陷于贼寇之手。等到事态平定,河内王武懿宗要把陷落贼寇之手的百姓全都治罪。杜景俭认为他们都是被逼屈从,并非出于本心,请求全都赦免了他们。武则天最后听从了杜景俭的建议。一年多后,(杜景俭)转任秋官尚书。后因泄露了皇帝在皇宫内与亲近者所说的不公开的话获罪,降为司刑少卿,出京担任并州长史。病死在途中,朝廷追赠相州刺史。,6陈书,陈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了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热点预测,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