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4祝福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4祝福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4祝福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练案4祝福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4祝福(2)满分21分,时间4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这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中十分重要、严肃的一面。悲剧在表现对伟大和崇高的人的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无法摧毁的人的伟大和崇高。(摘编自王晓旭美的奥秘)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3分)(D)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B在电影甲午风云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入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C在歌曲二小放牛郎中,少年英雄王二小临危不惧,机智地将鬼子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侵略者,而自己却在战斗中英勇献身。D汶川地震中,大量的学校建筑倒塌,孩子们幼小的生命之花凋零在一片又一片废墟之中,令人悲痛难抑。【解析】D项,“汶川地震中,大量的学校建筑倒塌,孩子们幼小的生命之花凋零在一片又一片废墟之中”,这既不是冲突与毁灭,也不是抗争与拼搏,故不属于文中所论悲剧的范畴。而其他三个选项所说与文中悲剧的内涵相合。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C)A在悲剧冲突中,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总是以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即悲剧主体,而其对立面则是悲剧客体。B在罗丹的马身人首雕塑中,人首和人臂是人、灵和人性的象征,马身和马足则是兽、肉和兽性的象征,兽性和人性的矛盾构成了人间的悲剧。C当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之间就会具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之中。D悲剧主体的死亡意味着肉体力量的失败,却并不意味精神力量的失败,所以说悲剧在表现伟大和崇高的人被摧毁的同时,更表现出人的无法摧毁的伟大和崇高。【解析】C项,“这样人们就不至于获得悲剧感”有误,文章倒数第二段说的是“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可见悲剧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才能获得悲剧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具有“净化”作用。他所说的“净化”,不是指受众在生理上的发泄,如呼喊、哭泣等,而是指他们道德、精神和情感的提升。B悲剧在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同时,也表现抗争与拼搏,因此双方力量越是悬殊,主体的抗争越是艰难,所体现的精神就越强大,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越高。C在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过程中,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激愤的观众殴打的事件,说明人们的实际道德评价是不可能把现实的悲剧作为审美对象的。D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悲剧,是因为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使人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所谓“以悲为美”的意思全在于此。【解析】D项,“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由此可知选项所说的“悲伤、畏惧、怜悯”是“现实悲剧”引起的;“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文中说的是“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主体的抗争和悲哀”“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12分)凝望那道横眉卞毓方20年代中期30年代初,围剿鲁迅曾是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鲁迅生前曾想出一本围剿集,展览一下“阴面的战法的五花八门”,供读者和他的文章对照了看。但由于精力不济或形势变化,始终没能完成。鲁迅生前的热望变成了遗愿,而这遗愿又一直拖到近年,拖到当事诸君大多魂归道山、化作乔木,才得以实现。出一本汇编要等一个花甲,那么五千年历史之长之久,又能编出几多拷贝真实、剪辑世象的奇书?如今才得以对照了看。也正由于当事人纷纷仙去,我们才能平心静气,不带一丝感情色彩。然而,我左看,右看,正看,反看,还是觉得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这是因为我武断地认为他们,至少是他们中的多数,既没有像鲁迅那样,从异域盗来火种煮自己的肉,也没有像鲁迅那样,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既没有鲁迅那种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因此,就难以接受鲁迅的歌、哭、怒、骂,更无法吃透他那充满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复仇。这就自然分出了高下轩轾。我们说,元气就是元气,虚火就是虚火,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倒是因此而引发的鲁迅的驳诘,却如同刻刀于石,任怎么刮也去不掉。镜头闪跃。复兴门外大街,鲁迅先生之子周海婴的客厅。对面墙上是一幅油画肖像:鲁迅一手夹烟,一边眯眼盯着前方出神;他的视线的尽头,是那首“灵台无计逃神矢”的小诗。油画下方,搁着许广平和海婴的照片;海婴的那道横眉,看上去,和鲁迅的一模一样。往事如海,涌动着跨岁月的波浪,倏忽在我的心头弥漫开一片片烟波。我突然想到:在这世界上,谁最了解鲁迅?海婴吗?许广平吗?周作人吗?瞿秋白吗?毛泽东吗?不是,统统不是。“对于某些超凡卓绝的人物,真正了解他的,不是他的门生,不是他的亲友,也不是他的追随者、崇拜者,而是他的对手。”凝望着对面墙上鲁迅先生的画像,我想到了十年前写下的这段札记。而谁又是鲁迅先生的真正对手呢?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在角斗场上血战过的,当能体会,常常是对手有多强大,逼得你也有多强大。鲁迅卓荦的文化品格和人格力量,正是在与对手的搏杀中脱颖而出。但人们一般还是误读,或者片面理解了鲁迅。鲁迅毕生仇恨最烈、用力最专、下手最辣的,却是绵亘数千年的黑暗;是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是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是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是混沌一团的国民性假若“黑暗”会说话,当会告诉你,它非常非常地痛恨鲁迅,比那些有形对手的痛恨要强过百倍、千倍!那些有形的对手,莫不祈祷鲁迅的文章速朽,以为那样一来,旧账全部勾销,怨鬼销声匿迹,世事从此归于太平。他们毕竟还算懵懂的。唯“黑暗”心知肚明,天下最希望鲁迅文章速朽的,不是别人,正是鲁迅自己,因为鲁迅文章速朽的前提,必定是“光明”遍布尘寰,“黑暗”遁入地狱,万劫不复。鲁夫子真是何其毒也!(原文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C)A第二段中作者以某些人的肤浅文章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以此证明鲁迅的文章最具时代光彩。B第三段中有关鲁迅肖像的描写,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既照应了文章题目,又引出下文对“谁最了解鲁迅”的论述。C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就是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D鲁迅憎恨“黑暗”,这种“黑暗”既包括国民层面的奴性、麻木、怯懦、排他等,也包括统治阶级层面的愚民、恐怖等统治政策。【解析】C项表述有遗漏的部分。文本有关原文语句是“鲁迅直接的有形的对手,固然包括上述论敌,进而言之,还包括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国民党右派。”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BC)A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初,鲁迅曾想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围剿写一本围剿集,但由于种种原因,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B在作者看来,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之所以不如鲁迅的文章有光彩,是因为他们没有反复拷打自己心中的鬼魂,也没有决绝的怀疑精神,也缺乏鲁迅那种心寒入骨的忧患意识。C“如潮的咒骂,充其量只是泼墨于码头,水一冲便净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在表明围剿鲁迅的人的文章内容肤浅,不具备时代光彩。D鲁迅的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所有这些便是鲁迅的全部对手。E鲁迅的论敌希望鲁迅文章速朽,而鲁迅本人也同样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这表明鲁迅先生对当时的社会彻底失去了信心。【解析】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