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际关系-第一讲.ppt_第1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一讲.ppt_第2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一讲.ppt_第3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一讲.ppt_第4页
战后国际关系-第一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后国际关系主讲人:李永亮,第一讲战后世界经济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主要内容:1、战后世界经济关系的演变2、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什么是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包括在世界经济统一体中的各个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它们所处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结构和态势。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取决于它在经济发展上所达到的水平和拥有的规模。,一、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战后初期至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资料:战争结束初期(1948年)美国经济实力:工业产量占53.4%出口贸易占32.4%黄金储备占74.5%,是英、法、西德、意、日总和的4倍多。当时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美国称霸世界经济舞台的步骤:第一,在国际金融领域,通过1944年7月2日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并据此成立了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第二,在国际贸易领域,缔结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积极提倡和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第三,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需要,1947.6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及通过两个基金对西欧和日本进行扶植。,第四,1949.1,实施“第四点计划”,其实质是在给亚非拉地区不发达国家以技术援助和投资的幌子下,加强对外经济扩张,控制不发达国家中的受援国。第五,通过向西方其他国家提供“经济安全网”来保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第六,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美、日、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第一,7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庞大,国际收支连年逆差,黄金储备减少,从而引起美元的信用危机,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8第二,西欧联合自强。西欧经济在“马歇尔计划”的支持下迅速复兴,并走上一条联合自强的道路。第三,日本实力跃升。196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国。9,小资料:1971年和1973年的两次石油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仅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就下降了16个月,降幅达15.1%。到1975年,美国的工业生产、出口贸易和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所占份额分别下降为38.7%,13.4%和27%。美国的GDP从1965年为日、德、英、法、意五国总和的148.29%下降到1983年的107.6%。美国的优势地位大大减弱。7,3、90年代以来三大经济集团并踞的格局第一,欧盟(EU)西欧地区经济一体化起步最早,发展程度最高。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进入“欧洲联盟”阶段。目前有25个国家,人口4.55亿,GDP10多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1/3,超过美国。第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994年1月1日诞生。美国力主把它建成以其为主导的包括美洲34个国家(除古巴外)在内的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第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亚太地区自80年代以来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1989年11月,APEC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二、战后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战争结束到60年代末,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阶段(战争结束至50年代初的恢复和50年代初至整个60年代的高速增长);11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低速增长和调整阶段;1290年代初开始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期。13,资料1:从1951到1970年的20年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大大高于两次大战期间的2.3%,其中日、德等国的发展尤为迅猛,联邦德国在50年代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达9.5%,日本工业在1956到1973年间的增速达到13.6%,个别年份超过15%。(资本主义)1951195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0.8%,随后有所下降,但在19561965年的十年间,增速度仍达8.8%;15年间的工业年均增速达10.7%。其他东欧国家的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也一直保持在8%以上。(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5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从50年代到70年代,其经济增长速度也达到了5.4%。(发展中国家)10,资料2: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1974年,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西方主要发达国家GDP年平均增长率,19741982年只有24个百分点,比70年代以前的高速增长时期下降了24个百分点。各国先后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经济政策的大调整。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从60年代起一直陷入徘徊不前的局面,由于体制僵化,苏联经济从70年代开始出现停滞趋势,80年代进一步下滑。据统计,1987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美国的54.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46.6%,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应数字为39.67%和34.06%。与此同时,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相继被扼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70年代有了新的发展,一批新兴工业国家涌现出来,拉美的巴西、墨西哥,中东的石油生产国和亚洲“四小龙”都发展较快。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体实力不强,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仍处于不利地位。10,1、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增长的表现第一,生产力突飞猛进合成材料、核能、电子信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海洋开发等新兴产业的出现,信息产业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亮点。第二,国际分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原先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经济联系为主的国际分工的旧格局被打破;各国间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传统的世界工业国与世界农业国、矿业国的垂直分工在削弱。第三,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发生了变化;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和竞争家具;减少或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成为一个基本趋势。14第四,国际金融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世界货币的国际流动规模空前,国际投资获得了巨大发展,国际资本输出呈不断增长趋势,国际投资流向和投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15,小资料:据WTO提供的资料统计,20002005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分别为6.186、5.984、6.270、7.294、8.907和10.159万亿美元,2006年,按名义价格计算的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15.4%,达11.762万亿美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8%,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而且高于1996年至2006年的平均水平。13,2、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强劲推动第二,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第三,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第四,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作用,第二节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和特点一、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1、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空前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从70年代末的一万多家,子公司4万多家,增长到1994年的母公司4万家,子公司25万家,2001年母公司增至6.3万家,子公司增至80万家。1999年跨国公司的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0,跨国公司内部的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超过2/3的国际贸易额与跨国公司的活动有关,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在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已占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联合国贸发会的分析表明,跨国公日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国际分工细化与深化国际分工已由过去的垂直分工发展成以水平分工为主,即侧重于产品型的分工、产品零部件的分工和工艺流程的分工。举例:美国的朋迪亚克莱曼牌小汽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生产变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气设备与轮胎,成了名符其实的“万国车”;美国波音747喷气机是在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型企业的协作中生产出来的。结论:这种世界范围的新型分工,使得各国的生产某种程度上成为世界生产的一部分,成为商品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3、国际贸易深化与扩大化电子商务商务的出现,使网上订货、网上促销、网上谈判成为可能,为国际贸易开辟了新的发展形势;进出口商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商品的报关、商检、保险、运输、结汇等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消耗,降低了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加快了国际贸易的节奏;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大大促进世界服务贸易的扩大;各国间的经贸联系与合作得以大大加强。小资料: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运转,以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正式确立,全球贸易进入了一个更加法制化、秩序化的新阶段。截止到2007年1月,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已经有150个国家和地区。,4、国际资本流动加速,国家间相互投资频繁小资料:197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为400亿美元,1989年增至2320亿美元,1998年达6400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15380亿美元,其中2/3流向了发达国家。直接投资额的快速增长使各国在经济上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国际资本的作用:一是国际资本流动在规模上的扩张,使各国在生产上的分工深化和相互依赖的程度加强;二是国际资本流动的扩张通过深化国际分工和扩大国际贸易,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三是资本跨国界流动的扩大提高了资本自身国际化的程度,由此产生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全球扩散效应,推动了世界科技水平的提高,从而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推动力。,5、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6、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作用不断加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主要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二、市场经济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三、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知识经济迅速兴起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以新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为依托,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基础之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知识密集型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包括科学技术及其一切成果和信息)为第一要素,对智力资源的占有比工业经济中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更为重要。,第三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全球性经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所谓全球性经济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其空间范围讲,它不是各个国家存在的个别问题,而是关系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具有全世界性。就其影响程度来讲,它不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而是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严重性和紧迫性。就其解决方式而言,全球性经济问题解决的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1.世界人口增长问题资料卡:人口膨胀问题1804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增至40亿,1987年突破50亿,1999年达到60亿(时间间隔分别为123、23、14、13、12年),到21世纪末世界人口将增至120140亿。老龄化问题目前,欧洲是世界上老龄化比例最高的地区,65岁或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高达14%,北美洲和大洋洲分别为13%和10%,亚洲平均为5%,非洲为3%。据预测,全球19902020年的30年中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年递增2.5%,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到2020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10亿,而且,70%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2.自然环境恶化问题全球温度升高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蔓延、水污染、空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破坏、未经处理的生产和生活垃圾以及农药和工业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据20世纪90年代初的统计,世界上每年因水污染而死亡的人数达200多万,因空气污染而死亡的人数也达数十万。小常识: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世界环境日每年的6月5日,3.自然资源短缺问题,土地问题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陆地面积仅占其表面积的29%,其中只有约30%的可耕地。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左右的土地荒漠化,13.7亿公顷的农用地中每年损失500700万公顷。人均可耕地急剧减少。,青海土地沙化每年十万公顷青藏铁路受威胁,“天莫沙漠”继续向北京逼近,河北省怀来县天莫沙漠距北京天安门广场直线距离仅80公里,目前正以每年2030米速度向北京逼近。图为毗邻天莫沙漠的龙宝山村一位农民正无可奈何地清铲家宅院墙外新吹来的黄沙。,森林据统计,在500年前,地球上的陆地面积有2/3被森林覆盖,总面积76万亿平方米,到1978年减至31万亿平方米,1986年只剩28万亿平方米,目前,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每年2000亿平方米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照此下去,约120年后,世界的森林将化为乌有。,淡水资源1995年世界银行发表报告指出,拥有世界人口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发展中国家近10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粮农组织公布的报告也指出,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的3亿人口面临严重缺水。其中非洲国家17个,中东国家9个。,肯尼亚一名儿童正从干涸的洼地中取水解渴,小资料: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水域资源遭到破坏,能源问题根据1996年的统计资料,在1995年世界一次性能源消耗中,石油所占的比例为39.7%,煤炭占30%,天然气占20%。已知全球石油储量为4550亿桶,煤炭为50000亿吨,天然气我在138.47万亿立方米,如果全球消耗量按年均增长率呈指数增长,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不开发再生资源,那么,已知全球储量石油可维持20年,煤炭111年,天然气22年。假设储量为目前已知储量的5倍,则石油可维持50年,煤炭可维持750年,天然气可维持49年。据统计,19751985年世界石油产量增长3.1%,19851995年增长17.5%。而1985年以来,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平均每年不到90亿桶,而消费量平均每年超过230亿桶。新发现的储量远远跟不上石油开采量,石油资源确实正在枯竭。,非燃料矿产问题铁、锰、铝、铜、铅、锌、钨、锡、金等金属矿产和石墨、石棉、硫、磷等非金属矿形势也并不乐观,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30多年里,世界金属的消耗量几乎超过过去2000年间的消耗量。,4.粮食匮乏问题,资料: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最新数字显示,自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2.3%,而人口增长了10%。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依然一再发生粮食危机,饥荒竟成为头号杀手,夺去了数以万计的生命。目前,全世界处于饥饿状态和营养不良的人数至少有8亿。据粮农组织估计,到2025年,世界粮食产量必须增长75%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饥饿而晕到的妇人躺在沙漠中。过路人用衣服罩住她以免她受烈日爆晒。这个妇人在等待救助人员。,二、各国经济发展严重失衡,南北贫富差距扩大日益严重1820年,世界最富有国家和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比是3:1,1913年为11:1,1950年为35:1,1977年为44:1,1992年为72:1,1997年大约为74:1,2000年接近75:1。2000年排名全球个人首富前3名的比尔盖茨、阿卜杜勒-阿其兹阿勒沙特王子和菲利普安许茨3人的资产总额,竟然超过全球最贫困的26个国家、6亿多人口的财富的总和。而全球前200名巨富者拥有的资产,超过全球41%人口资产的总和。高收入国家中的10亿人所赚的钱几乎占世界所得总额的60%,中等收入国家中的15亿人所赚的钱占20%强,剩下的才属于低收入国家的35亿人。富有的工业国掌握着世界97%的专利。世界上最富有的“七国集团”所拥有的200家跨国公司占有的财产,1997年占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