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与细胞组成成分或结构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内存在多种生物大分子,它们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B. 乳酸菌和念珠藻的细胞内都不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C. 近无色的梨匀浆加入菲林试剂后,混合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砖红色D. 用健那绿染色生活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质基质接近无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组成成分或结构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生物大分子都是多聚体,都有其对应的单体;明确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是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知道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可生成砖红色沉淀,同时明确该鉴定实验的材料需要满足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高、材料无色或近于无色;知道健那绿是一种活细胞染色剂,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细胞内存在多种生物大分子,它们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A正确; 乳酸菌和念珠藻均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都不存在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B正确;近无色的梨匀浆加入斐林试剂后,再水浴加热,混合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为砖红色,C错误;用健那绿染色生活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发现细胞质基质接近无色,而线粒体呈蓝绿色,D正确。2. 细胞代谢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有序地进行,其中酶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酶是所有活细胞都含有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 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Fe3+、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依次增强C. 有些酶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D. 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是不完全相同的【答案】B【解析】活细胞的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A项正确;H2O2分解实验中,加热使H2O2分子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不是降低活化能,B项错误;大部分酶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需要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运输,C项正确;人体的各种酶发挥作用所需的最适条件不完全相同,D项正确。3. 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种植药草的草地上随机选取样方,用透明玻璃罩将样方中所有羊草罩住形成密闭气室,并与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定时采集数据,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夏季某天中不同时段采集到的数据B. 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C. 200s时,曲线和曲线相应数值之差为净光合速率D. 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答案】D【解析】四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时段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采集到的数据,A错误;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羊草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净光合速率,B错误;由于温度相同,因此不同曲线的呼吸速率相同,因此200s时,曲线和曲线相应数值之差为光合速率的差距,C错误;本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光照强度”,则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因此整个实验过程中密闭气室内温度必须保持一致,D正确。4. 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据实验结果可推测Zn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 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 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 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了研究Zn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的实验。解题的关键是认真、正确读图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题意分析判断。本题的自变量是有无Zn的存在,同时,实验组在加Zn的前后也形成了自身对照。据此答题。5.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B. 后代中出现亲代没有的表现型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易位不一定会改变的身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D. 单倍体植物高度不育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答案】C6. 某家族有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即人类的白化病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白化病具有隔代遗传且男女患病比例无差别的持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具有代代相传且女性忠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B. 据图分析,8患病的概率为1/8;如果8是男孩,则患病的概率为1/4C. 7与一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02,则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大约1/10000D. 若8是男孩且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一定是5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引起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类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要求考生识记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并明确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结合系谱图分析计算-8的发病率,能根据题意“若8是男孩且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结合系谱图分析推导其致病原因是-5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了异常精子(XBY)参与了受精作用;能利用遗传平衡定律结合系谱图分析、计算出-7与一正常女性婚配的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202,此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白化病(基因型为aa)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遗传且男女患病比例无差别的持点;抗维生素D佝偻病(XBY或XBX-)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代代相传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的特点,A正确;分析系谱图可知,-1的基因型为aaXbY,-2的基因型为A XBX-,-5的基因型为AaXBY;-3的基因型为A XbY,-4的基因型为aaXbXb,-6的基因型为AaXbXb,因此-8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4,-8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是1/2,所以-8患病的概率为1-(1-1/4)x(1-1/2)=5/8;如果-8是男孩,则仅可能患白化病,其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4,B错误;-7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Y,与一正常女性(A XbXb)婚配,若自然人群中白化病(aa)的发病率大约1/10000,即自然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100=0.01,则正常女性中Aa的频率为Aa/(AA+Aa)=(2x0.99x0.01)/(0.99x0.99+2x0.99x0.01)=1/51,因此-7与一正常女性婚配,他们的子女患白化病的概率为1/51x1/4,约为1/202,c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5的基因型为XBY,-6的基因型为XbXb,若-8是男孩且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即-8的基因型一定是XBXbY,则一定是-5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产生的异常精子(XBY)和正常卵细胞(Xb)结合形成了基因型为XBXbY的受精卵,发育形成了-8,D正确。【点睛】解题方法点拨:1.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计算系谱图中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将两种遗传病分开,用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出每一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再进行两种病同时发病(或同时不发病)的概率计算。如本题中,可先应用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出-8患白化病的概率是1/、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是1/2,再计算出-8患病(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1-1/4)x(1-1/2)=5/8。2.注意自然人群中正常个体中携带者概率的计算:本题中,自然人群中白化病(aa)的发病率大约1/10000,即自然人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1/100=0.01,因此正常女性中Aa的频率为Aa/(AA+Aa)=(2x0.99x0.01)/(0.99x0.99+2x0.99x0.01)=1/51,因此要学会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3.注意对异常减数分裂的分析:本题中,-5的基因型为XBY,-6的基因型为XbXb,若-8是男孩且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即-8的基因型一定是XBXbY,则一定是-5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与Y这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到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内,而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故会产生异常的精子(XBY)。二、非选择题7. xx塞卡病毒肆虐中南美洲,怀疑引致多个婴儿患上先天性小头畸形症(俗称小头症),引起全球关注。塞卡病毒是RNA病毒,该病毒会攻击胎儿的神经元,引起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回答下列问题:(1)位于人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_。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_区出现问题。.(2)研制中的塞卡DNA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塞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某些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塞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_。据此分析,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_,不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3)有报道称,塞卡病毒感染成年人,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中风,该疾病属于_(填“免疫功能缺陷”、“自身免疫病”或“过敏反应”)。【答案】 (1). 言语区 (2). H (3). 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4). 抗原 (5). 自身免疫病【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免疫预防与体液免疫、自身免疫病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大脑皮层中言语区不同区域的功能,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的区别,根据题意“塞卡病毒感染成年人,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中风”,判断出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1)人体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称言语区。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H区出现问题。(2)根据题意,研制中的塞卡DNA疫苗含有一段根据塞卡病毒设计的DNA片段,注射到猕猴体内,某些细胞会分泌出很多类似塞卡病毒的小粒子,这些小粒子属于抗原,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据此分析可知,DNA疫苗和传统疫苗的区别之一是DNA疫苗本身不能充当抗原,不直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在机体细胞内表达的产物才是抗原。(3)塞卡病毒感染成年人,可引起患者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神经组织引发中风,即机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因此该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8. AMPPCP能与细胞膜上ATP跨膜受体蛋白结合,科研人员用AMPPCP溶液处理三七叶片,测定其净光合速率,结果如下图1所示。请分析回答:(1)由图1可知,随着AMPPCP浓度增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_(填“降低”或“升高”)。保卫细胞中的K+浓度变化是引起气孔运动的主要原因,K+进入保卫细胞内,可导致气孔开放。推测AMPPCP影响叶片净光合作用的原因_。(2)要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可用_溶液处理三七叶片作为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三七叶片作为对照进行实验,测定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和净光合作用速率。若实验组的气孔开放程度和净光合速率均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对照组,则证明上述推测成立。(3)图2为适宜条件下三七幼苗叶绿体中某两种化合物的变化。若T1时突然降低CO2浓度,则物质A、B分别指的是_(填“”“ADP”“C3”“C5”)。【答案】 (1). 降低 (2). AMP-PCP与细胞膜上ATP跨膜受体蛋白结合,影响K+主动运输进入保卫细胞内,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3). ATP (4). 大于 (5). C5和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考查了学生识图、析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理解能力。根据题意和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MP-PCP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同时释放氧气,ATP和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据此分析解答。(1)由图1可知,随着AMPPCP浓度增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其原因是AMP-PCP与细胞膜上ATP跨膜受体蛋白结合,影响K+主动运输进入保卫细胞内,导致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2)要验证上述推测是否正确,可用ATP溶液处理三七叶片作为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三七叶片作为对照进行实验,测定叶片的气孔开放程度和净光合作用速率。若实验组的气孔开放程度和净光合速率均大于对照组,则证明上述推测成立。(3)若T1时突然降低CO2浓度,则CO2与C5的固定下降,C5消耗下降,有积累,另一方面,C3的还原继续进行,继续生成C5,故C5含量增加。由于生成的C3下降,则C3的还原下降,消耗下降,有积累,另一方面,光反应继续生成,故含量增加。因为是CO2变化直接引起C5变化,间接引起变化,故A代表C5,B代表。9. 图1是某地区的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入大河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高山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如山脚下生长着阔叶林,山顶上生长着针叶林,这是否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_(填“是”或“否”)。(2)当森林遭受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林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功能,这种现象反映出_。(3)村庄稻田生态系统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Jhm-2a-1)。图2中A的数值为_Jhm-2a-1。 (4)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村庄农田被弃耕多年,最终形成了荒地,田鼠在荒地上大量繁殖。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农田上的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鼠最初呈“J”型增长。该荒地田鼠的数量约为800只,若田鼠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a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_只。【答案】 (1). 否 (2). 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 7.0109 (4). 800(1+a)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基础题,只要学生掌握住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群落结构的概念,理解能量流经某一营养级的过程和“J”型增长曲线的种群数量即可。在判断实例属于生态系统哪种稳定性时,要看原生态系统是否被破坏,若没有被破坏,属于抵抗力稳定性;若破坏了再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根据题干信息,该生态系统没有被破坏,应该属于抵抗力稳定性;而且“持续干旱”都没有被破坏,说明抵抗力稳定性较强。(1)因为地形等变化导致水平方向生物种类的差异属于水平结构。高山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如山脚下生长着阔叶林,山顶上生长着针叶林,体现了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2)森林遭到持续干旱时,树木往往会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水分,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故为抵抗力稳定性,说明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抗性。(3)图2中的A表示卷叶螟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量1.0510103.501097.0109 Jhm-2a-1。.(4)田鼠种群“J”型增长模型为Nt =N0t,其中N0800只,tb,表示第b代的数量是(b1)的(1a)倍,所以若田鼠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比原来增加a倍,则在此条件下繁殖b代后,田鼠的种群数量为800(1+a)b只。10. 萤火虫曾被视为七夕的浪漫礼物,如今却由于人们的大量采集与买卖而导致数量锐减,拯救萤火虫,刻不容缓。请回答下列问题:(1)萤火虫的发光需要荧光素、荧光素酶以及ATP等多种物质,其中ATP主要在细胞中的_(填具体的生物膜结构)产生,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由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腺苷由_构成。(2)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复等位基因的显隐关系是A+对A、a为显性,A对a为显性,即A+Aa,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现有红色萤火虫(甲)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F1中棕色个体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_。欲判断B、b基因是否位于2号染色体上,现利用F1萤火虫设计如下实验,请预测实验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方案:取F1中一只红色雄性萤火虫与F1中多只棕色雌性萤火虫进行交配,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a.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B、b基因不在2号染色体上b. 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B、b基因在2号染色体上。【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腺嘌呤和核糖 (3). A+aBB和A+abb (4). 1/4 (5). 红色:棕色:黑色=3:3:2 (6). 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萤火虫的体色由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一组复等位基因A+(红色)、A(黄色)、a(棕色)控制,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A+Aa,且A+A+个体在胚胎期致死,只有基因B存在时,上述体色才能表现,否则表现为黑色。则红色的基因型为A+AB_、A+aB_,黄色的基因型为AAB_、AaB_,棕色的基因型为aaB_,其余基因型表现为黑色。(1)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主要产生于叶绿体内膜,其分子结构中的A表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2)红色雄性萤火虫(甲)的基因型为A+AB_或A+aB_,与黑色萤火虫(乙)杂交,F1中红色:棕色=2:1,比例不是3:1,且没有黑色出现,说明甲不含b,乙含有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中棕色个体基因型为aaBb,其交配产生F2中黑色个体的概率是1/4。F1中红色雄性萤火虫基因型为A+aBb,与棕色雌性萤火虫杂交,aaBb。若B、b基因不存在2号染色体上,则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1/23/4):(1/23/4):(1/4)=3:3:2。b.若B、b基因存在2号染色体上,说明两对基因连锁,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棕色:黑色=2:1:1或红色:棕色:黑色=1:2:1。【点睛】根据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和胚胎致死的基因型,判断各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种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某同学配制含琼脂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后,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当培养基温度下降到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按照下表处理: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23天,观察每个培养皿中的菌落特征和数目。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的实验目的是_。若E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了_。(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和_。“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_。(3)实验过程特别强调温度控制,请简要说明下列温控措施的目的:“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有_。“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_。(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_。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处理。【答案】 (1). 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 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受到杂菌污染) (3). 碳源 (4). 氮源 (5). 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6). 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 (7). 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 (8). 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 灭菌【解析】本题结合实验考查微生物的培养过程,要求考生能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目的,明确培养基中牛肉膏和蛋白胨的作用是提供碳源和氮源,掌握微生物培养过程以及无菌技术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难度不大。(1)结合题意分析表中记录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高度的空气,因变量是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因此本实验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E组不打开培养皿盖,没有外界空气进入(即没有外界微生物进入),因此若E组的培养基表面有菌落生长,说明实验中所用的培养基灭菌不合格(受到杂菌污染)。(2)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都是含氮的有机物,主要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源和氮源,“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相关操作是为了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3)实验过程中“待培养基冷却至室温”的目的是使培养基凝固,防止培养基温度过高杀死接种在其上的微生物。“将处理完毕的培养皿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的目的是让细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4)培养微生物时将培养皿倒置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后形成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污染培养基和破坏菌落;实验结束后,对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防治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污染环境。12. 下面是将乙肝病毒控制合成病毒表面主蛋白的基因HBsAg导入巴斯德毕赤酵母菌生产乙肝疫苗的过程及有关资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资料1:巴斯德毕赤酵母菌是一种甲基营养型酵母菌,能将甲醇作为其唯一碳源,此时AOX1基因受到诱导而表达【5AOX1和3AOX1(TT)分别是基因AOX1的启动子和终止子】。资料2:巴斯德毕赤酵母菌体内无天然质粒,所以科学家改造出了如图所示的pPIC9K质粒用作载体,其与目的基因形成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后可以与酵母菌染色体发生同源重组,将目的基因整合于染色体中以实现表达。(1)如果要将HBsAg基因和pPIC9K质粒重组,应该在HBsAg基因两侧的A和B位置接上_、 _限制酶识别序列, 这样设计的优点是避免质粒和目的基因自身环化。(2)酶切获取HBsAg基因后,需用_将其连接到pPIC9K质粒上,形成重组质粒,并将其导入大肠杆菌以获取_。(3)步骤3中应选用限制酶_来切割重组质粒获得重组DNA,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