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2020版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7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七)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读图,回答12题。1此图展示的是我国何处景观()A九寨沟风光B桂林山水C泰山风光D长白山天池2该地形景观的成因主要是()A冰川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D海浪侵蚀作用1.B2.B第1题,图中所示为桂林的峰林地貌和漓江。第2题,桂林山水是石灰岩经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3如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A海浪侵蚀B流水堆积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A根据图中海浪信息可知,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海浪侵蚀,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都不会形成图示“使徒”,流水堆积多形成三角洲和冲积扇地貌。下图为我国两地区的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4图示两地区典型地貌分别属于()A风成地貌、河流地貌B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C海岸地貌、冰川地貌D冰川地貌、风成作用5图示两地区典型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B侵蚀C搬运D堆积6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地貌的是()A江南丘陵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4.C5.B6.D第4题,位于海边,应该属于海岸地貌,地区有冰斗和角峰,应该是冰川侵蚀地貌。第5题,图中为海岸侵蚀地貌,为冰川侵蚀地貌,因而都属于侵蚀作用。第6题,图中为冰川侵蚀地貌,应该分布在寒带地区或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冰川地貌分布。7读三种地貌图,回答下列问题。ABC(1)A图地貌为_地貌,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A图中的是_,是_。(2)B图地貌是_地貌,它是由_作用形成的,主要分布在_。(3)C图为_地貌,该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区是_高原,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成因主要是_。解析A图中是角峰、是“U”形谷。B图是风蚀蘑菇,它是因受大风挟带的沙粒的长期磨蚀而形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图C是黄土高原上的沟壑地貌,是流水冲刷而成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原因:黄土质地疏松,易被冲刷侵蚀;夏季多降暴雨,冲刷力强。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减弱了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1)冰川冰川侵蚀角峰“U”形谷(2)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多风的干旱、半干旱地区(3)沟谷黄土黄土质地疏松且该地夏季多暴雨;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植被破坏严重等级过关练8下图中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新桂内蒙古ABCDC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要形成这样的地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可溶性石灰岩,二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所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新、内蒙古气候干燥,苏、湘石灰岩分布少,故正确。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911题。9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10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11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9.C10.B11.D第9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10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11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在澳大利亚墨尔本海岸,有一处著名的鸡形礁石,如今鸡形礁石已坍塌,可谓倩影永逝,令人叹息。读图,完成1213题。12促使鸡形礁石坍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板块运动13下列景观与鸡形礁石成因相同的是()12.A13.C第1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鸡形礁石位于海洋中,应是受海浪侵蚀而成的,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中的海蚀柱,其同样由于海浪的长期侵蚀而坍塌。第13题,青岛海滨石老人是在海浪的长期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是受流水侵蚀形成的。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断陷,积水成湖形成的。挪威峡湾海岸是受冰川侵蚀形成的。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四纪大冰期,是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冰川活动对欧洲地貌发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北欧、中欧的冰碛残丘,阿尔卑斯山的U形谷和陡峭的山峰,法国和瑞士交界处侏罗山巨大的冰川漂砾等,都是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作用的产物。下图是欧洲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分布图和阿尔卑斯山角峰景观图。(1)说明欧洲第四纪大冰期冰川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现在的海岸线和第四纪大冰期的海岸线相比有何变化?说明原因。(3)试分析阿尔卑斯山角峰的形成过程。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冰川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地区和南部高山地区。影响冰川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气温,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南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第(2)题,据图中海域分布变化可知,现在的海岸线和第四纪大冰期相比,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且更加曲折。原因主要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原来的沿海低地被淹没,冰川的侵蚀使海岸线更加曲折。第(3)题,地貌的形成应考虑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综合影响,角峰的形成,先是由内力作用形成山峰,然后受冰川侵蚀作用,变得更加险峻。答案(1)欧洲第四纪大冰期冰川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部地区和南部山区。原因:欧洲北部纬度高,气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