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1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2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3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4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I)一、选择题(共 25 题,每题 2 分)1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A.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B.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C.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2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文中的现象反映的本质 是A. 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B. 私田的数量日益增多C. 封建生产方式具有优越性D. 周天子承认了土地私有选项史实结论A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新航路的开辟世界日益成为联系紧密的整体B19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深入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大企业D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下列重要事件中其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4下面是欧亚到美洲的生态交流和微生物交流的部分情况:“大麦、洋葱、李子、柠檬、水稻、绵羊、 百日咳、水痘”等,对这种交流产生过影响的历史事件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罪恶的奴隶贸易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A.B.C.D.5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 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 的是A中国改革开放B罗斯福新政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二战后苏联改革6学者潘君祥说:“国家机器是一种政治上层建筑,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基础。它充当了近代化的组 织者的角色”因此,在落后国家的近代化初期,国家政权日益成为近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下列事件中, 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 20 世纪初期,清政府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发展B. 1921 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1933 年,美国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D. 1992 年,中国宣布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719 世纪 90 年代在通商口岸或内地市镇、城乡,出现了“衣布者十之二三,衣洋 布者十之七八”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说明了A. 中国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C. 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D. 人们的服饰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8“按 1980 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 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 890 元,比 1980 年提高 34.8%, 年均增长 7.8%,大大超过 1953 年至 1378 年平均增长 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D. 人民公社被乡镇体制取代9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01956 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 经济形态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 经济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 经济形态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10中国民间年画几乎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因为它不单具有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大量自 然和人文信息,能够反映一定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入社去年画,它主要反映 了A. 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 B. 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C. 人民公社体制的迅速发展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时期经济成分经济成分比例1956 年公有制经济93私有制经济7xx 年公有经济23民营经济56外资经济2111下表是建国后在不同的两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中经济成分比较表,促使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是:A.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 B. 社会主义城市体制改革的进行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参政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尚武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神州女界共 和协济社等团体。1912 年 1 月 11 日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报刊业的发展 B. 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C. 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 D. 妇女群体关注革命形势13据近代中国某文献记载:“窃闻泰西各国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 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择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下列对材料理解错误 的是A. 西方军事上的优势主要是靠无线电的便利B. 中国的传递方式是飞鸽传书、人马相传C. 在信息传递方式上,中西方存在巨大差别D. 在现代信息发展方面,中西方存在智力差距14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为 http:/www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这一年A. 电影开始传到中国 B. 中国电影开始起步C. 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D. 电视里开始设电影频道1519291933 年在胡佛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 7 亿美元,修建了大量公路,开工兴建 了胡佛水坝(下图);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成立国家信 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应对当时的问题。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A. 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 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C. 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D. 实施了成效显著的措施1620 世纪 30 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以下相关表述,比较合 理的是A.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曾一度超过美国B. 二者都采用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促进经济发展C. 苏联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D. 苏联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而美国人民因经济危机导致生活水平极大下降17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成分趋向多元化、复杂化,“蓝领”工人进一步减少,出现了“白领”“灰 领”“金领”“敞领”“粉领”等称谓,代表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一变化说明A. 科技革命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 B. 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C. 国家干预导致阶层成分多元化 D. 社会流动呈现出增强趋势181921 年,列宁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这一“途径”指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B. 计划经济的推行C. 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掀起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91958 年赫鲁晓夫将机器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拖拉机卖给集体农庄,这是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正确措施,可是赫鲁晓夫把这一改革解释为“有助于把集体农庄所有制转变为全民所有制”,并 且强调指出这一措施不是“所有制的倒退”。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 破除了经济发展的桎梏 B. 未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C. 平衡了农轻重发展比例 D. 强化了国家对农业管理20“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 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上述评论针对的苏联领导人是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戈尔巴乔夫 D. 勃列日涅夫21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 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 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B. 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C. 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 资本主义国家深度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221937 年 5 月,罗斯福在向国会提交的咨文中说“当我们的工人的一大部分还没有就业的时候,超时 工作和低水平的工资是不能提高国民收入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罗斯福上述思想的是A. 加强社会保障 B. 推行“以工代赈”C.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指导 D. 调整农业政策231931 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 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 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 B. 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 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 D. 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24从 1976 年 7 月 1 日到 10 月 1 日的四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 79 次,平均每月 20 次。而 此后到 1977 年 6 月 30 日的八个月中,国家领导人出访总次数为 252 次,平均每月 32 次。频繁出访的目 的A. 努力扭转被动开放为主动开放 B. 加快融入世贸组织的步伐C. 服务于改革开放启动大局的需要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5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 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 料工业产值占 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 30%。1936 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3%, 而消费资料工业产 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 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 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C. 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D.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6到明代后期,棉布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清代王应奎在柳南续笔中说: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 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 劳动人民的勤劳创造时间1790 年1820 年1870 年城市数(个)661663城市人口比重3.35%7.2%25%27下表为美国在三个不同时间的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比重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A. 海外移民刺激了城市发展 B. 城市规模和人口比重成正比C. 工业化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28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这一“转折”主要是指A. 使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B. 世界各民族开始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C. 人类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 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成为历史的中心29何一民在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中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被纳入了世界资 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 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这一新变化,主要是因为A. 民族工业占据优势 B. 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 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D.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30法币 100 元在 1937 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 1947 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A. 美国商品的涌入 B. 繁重的捐税负担C.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二、非选择题(共两题,各 2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 益,以其劳动下资本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层的人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 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6 分)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 年1956 年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3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1952 年和 1956 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类别 年份国有及国有控股 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 体工业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197877.6%22.4%199725.5%39.1%17.9%18.5%材料二 1978 年和 1997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 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 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l982 年第 l 期 材料三材料四 我们一个很大的成果是创作了利用市场机制的方法来解决酸雨控制的问题。在环境执法方 面,在美国我们建立了一种处罚的措施,可以处罚剥夺公司由于不进行环保行动而获得的任何经济收 益。在美国,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提高能源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舒适度。人民网美国环保协会主席谈美国环境保护的经验与教训(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2 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思想的基本观点。(2 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说明国家政权在社会经济中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结合当时的 美国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6 分)(3)材料三表明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什么问题?(2 分)根据材料四回答美国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材料三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 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 1983 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87 年 6 月 12 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第一次公开提出建立海南经济特区问题。他说:“我 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