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课件.ppt_第1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课件.ppt_第2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课件.ppt_第3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课件.ppt_第4页
中考语文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16篇 醉翁亭记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16篇醉翁亭记,一、重点字词,古今异义(1)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_今义:意思、心意、主意(2)野芳发而幽香古义:_今义:散发(3)佳木秀而繁阴古义:_今义:秀气,好看,情趣,开放,茂盛、繁茂,知识盘点,(4)山间之四时也古义:_今义:时间(5)非丝非竹丝:古义:_今义:丝线竹:古义:_今义:竹子(6)射者中,弈者胜古义:_今义:射击,季节,弦乐器,管乐器,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2.一词多义,(1)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秀丽,佳木秀而繁阴_,茂盛、繁茂,(2)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居高面下,由上看下,临溪而渔_,靠近,这是“在旁”,(3)乐,山水之乐_,名词,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动词,快乐(SJ课后习题),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以为乐,(4)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_,返回,云归而岩穴暝_,聚拢(SJ课后习题),3.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山行六七里原意:陆地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高耸部分,在句中意思:_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原意:翅膀,在句中意思:_杂然而前陈者原意:表示方位,与“后”相对,在句中意思:_,顺着山路,像鸟张开翅膀,在前面,(2)名词用作动词名之者谁2009河南16(1)题原意:名称,名字,在句中意思:_故自号曰醉翁也原意:名称,称号,在句中意思:_(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原意:乐趣,在句中意思:_,命名,取名,取名,以为乐,4.重点实词(1)环滁皆山也环:_(2)林壑尤美林壑:_(3)蔚然而深秀者蔚然:_(4)饮少辄醉辄: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_(6)云归而岩穴暝暝:_,环绕,树木和山谷,茂盛的样子,就,寄托,昏暗,(7)晦暗变化者晦暗:_(8)野芳发而幽香芳:_(9)佳木秀而繁阴秀:_(10)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_(11)行者休于树休于树:_(12)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洌:_(13)伛偻提携,伛偻:_提携:_,有时昏暗,有时明亮,香花,茂盛,背着东西的人,在树下休息,水(酒)清,腰背弯曲(YW: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14)山肴野蔌肴:_蔌:_(15)杂然而前陈者陈:_(16)宴酣之乐酣:_(17)弈者胜弈:_(18)觥筹交错觥:_筹:_(19)苍颜白发苍颜:_,荤菜,菜蔬,摆开,尽兴地喝酒,下棋,酒杯,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脸色苍老(YW:苍老的容颜),(20)颓然乎其间者(YW课后习题)颓然:_(21)树林阴翳翳:_(22)鸣声上下上下:_(23)太守谓谁谓:_,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遮盖,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为,是,二、重点句子翻译,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它(滁州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译文:为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文:像那(要说那)太阳出来后林间的雾气就散了,烟云聚拢后山谷、洞穴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的景象)。,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文: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便是无穷无尽的啊!6.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7.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译文: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8.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译文:宴会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三、问题探究,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答: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回答即可。,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答:示例: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又从“野芳”“佳木”“风霜”“水落石出”的角度写了四时的景致。(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3.文章第三段结尾说“太守醉也”,这既是酒醉,也是心醉。联系选段文意,请你说说太守“心醉”的原因是什么。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4.“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把“醉”和“乐”统一起来,总领全文主旨。,5.太守在为官为政方面,除了“与民同乐”之外,还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答题时用自己的语言与摘录原句相结合)答:为官不奢靡。表现在: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山肴野蔌、非丝非竹。为政民和乐。表现在:负者歌于途;前呼后应,扶老携幼,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才有如此游兴。可见治理有方。,6.文中“人之乐”和“太守之乐”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答:“人之乐”的“乐”指游人“从太守游”之乐。“太守之乐”的“乐”指太守与民同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示例1: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2: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8.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RJ课后习题)答:从文中描写的“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反映出醉翁亭的环境优美,生态保护好;从“宴酣之乐”反映出太守与下属关系亲切自然、随和、善于与人相处;从“游人之乐”反映出滁州人生活和平安宁;从“太守之乐”反映出作者治理滁州的功绩、与民同乐,的思想和热爱祖国山水之情。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故作文以叙其事。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一、(2009河南1619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金题演练,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注:三代:指夏、商、周三代。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志:记述。,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名之者谁名:_(2)欧阳修谪滁州谪: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命名(1分),降职(远调、贬官)(1分),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判断句,1分;全句大意,1分。共2分),3.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2分),饮少辄醉,年又最高。(1分)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1分)(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