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财务主体的经济学分析近年来,在财务主体理论研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即从企业所有权安排出发,提出企业财务主体应为企业的利益关系人,如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不同意将企业本身作为财务主体的传统观点。新观点中,一类是李心合等提出的泛财务主体观,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界定为财务主体;另一类认为财务主体只能在企业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相机界定,杨君伟的动态的财务主体观就反映了这一思想。笔者赞同这一研究思路,但对其研究结论持有异议。限于篇幅,这里主要评析“动态的财务主体观”。一、企业财务主体是由企业所有权安排所决定的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而契约只是资本所有者(人力与非人力资本)之间为让渡产权而彼此做出的保证兑现的一种承诺。既然是一种承诺,那就无所谓归谁所有的问题。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业是没有所有权的。但在经济学意义上,企业所有权概念是存在的,它是指契约的内容,即产权主体之间在契约中达成的分配控制权、分享剩余收益的条款。那么,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谁应该拥有控制权并相应地拥有财务控制权呢?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等学者认为,由于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因而必须有人拥有剩余控制权,以便在那些未被初始契约所规定的或然事件出现时,做出相应的决策。他们还认为,在不完全契约环境下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权力的基础,并对人力资本所有者进行控制。因此,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天然地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阿洪和博尔顿对格罗斯曼、哈特和莫尔的观点持有异议,他们认为,企业控制权是相机配置的(或者说是依状态而改变的),在企业经营状态良好时,经营者获得控制权;反之,投资者获得控制权。但哈特等人认为,控制权的转移只能以债务人不能还本付息为条件,而不能根据状态(如收入、利润水平等)相机转移,因为这些状态变量不可证实。对上述观点,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为实现剩余索取的最大化,总是拥有最终控制权。虽然在具有委托代理关系的现代企业中,代理人(经营者)会因其拥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更多的信息而拥有一定的控制权,但这一控制权会受到委托人(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最终控制,且这一最终控制并不随企业生产经营业绩的好坏而改变。从这里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传统企业中,两权合一,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控制权,同时拥有财务控制权,从而成为财务主体。第二,现代企业中,两权分离,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共同拥有企业控制权,且无论企业经营好坏,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最终控制总是存在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者)也共同拥有企业的财务控制权,二者均为企业财务主体,从而使现代企业的财务主体呈现出二元化的特征。二、财务主体必须拥有财务控制权人力资本所有者包括经营者和生产者(劳动者)两类,他们是否都是财务主体?何姣媛的企业财务主体的经济学思考以及何进日等的试论财产所有权、企业所有权与企业财务主体这两篇文章就没有加以区分,前者提出了非人力资本财务主体和人力资本财务主体的观点,而后者的提法是资本所有者主体和劳动所有者主体。如果从财务主体必须拥有财务控制权的观点出发来解释,这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在界定财务主体时要求财务主体拥有财务控制权,而不仅仅是指企业财务活动的参与者和财务关系的协调者拥有相应权利。其原因在于: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每一个利益主体都依其地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决策,或在某些问题上拥有一定的发言权,但并非每一个利益主体都拥有控制权。在企业理论中,企业控制权是与企业决策权、监督权相联系的。它至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经济决策权,二是选择和监督经营成员的权力。由于企业财务控制权是直接从企业(剩余)控制权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因此财务控制权就是指财务决策权或重大财务决策权,还包括对决策执行的监督权、执行人员的选择权。在企业中,不可能所有利益主体都拥有财务决策权、监督权与人员选择权,因此不可能得出所有利益主体都是企业财务主体的结论。从集思广益、民主理财、共同治理的角度看,参与企业财务活动的利益主体可能有多个,但是从拥有企业财务控制权的利益主体的角度看,只能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其他利益关系人不可能成为企业的财务主体。所以在界定财务主体时,用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提法,要比笼统地用非人力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劳动所有者)的提法为好。同时,这也证明李心合等的泛财务主体观是站不住脚的。从实践上看,所有利益关系人都参与企业财务决策岂不是把企业变成了“议会”?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它本身不可能成为产权主体,也不可能是财务主体,能成为财务主体的只能是对企业投入生产要素的签约人,且这一签约人必须是掌握企业财务控制权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传统观点将企业作为财务主体而将所有者排除在企业财务决策之外,这是很危险的,会使经营者的财务决策权成为不受约束的权利,从而侵蚀了企业形成的产权基础。三、对“动态的财务主体观”的评析“动态的财务主体观”认为所有者的功能不在于参与决策,而在于选择和激励经营者。当投资人将企业经营决策权(也包括财权)授予了经营者,只保留了选择和激励经营者的权利时,经营者是公司的财务主体;当经营者的经营绩效得不到投资人的认可,投资人有可能解除经营者、自己接手参与企业经营决策时,所有者便成为企业财务决策的主体。据此,“动态的财务主体观”认为,现代企业财务主体是一元的,但又是动态的。这一观点对企业所有权相机配置的认识过于绝对化,是一种非此即彼的观点:企业决策权要么属于经营者,要么属于所有者;相应地,财务主体要么是经营者,要么是所有者。这一观点值得商榷。“动态的财务主体观”的一个主要理论依据是企业所有权相机配置的观点。如前所述,这一观点已经遭到哈特等学者的驳斥,并且提出观点的阿洪后来也意识到,代理人(经营者)的“实际控制权”会受到投资人的“正式控制权”的约束。“动态的财务主体观”的另一个理论依据是,只要企业利润不低于存在代理成本下的满意利润,股东就没有兴趣干涉经理,经理便是实际的所有者。但所有权的安排是复杂的,因为事后会出现何种状态,其概率取决于事前的决策和实施效果,即使有可能出现某种特殊状态,在该状态下的所有者也可能要求一定的控制权。由于满意利润的不确定性,所有者不可能完全放弃控制权(包括财务决策权),也需要一定的控制权。也就是说,正因为所有者控制权(包括财务决策权)的存在,才使经营者追求满意利润。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有者的财务控制权是无时不在的,它并不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而改变。所有者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除拥有选择和激励经营者的权利外,还拥有企业的重大决策权。所以说,“动态的财务主体观”的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办公系统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数据共享的合规边界
- 2025年工艺品制作考试卷及答案
- 胃肠减压考试题目及答案
- 智能传感屏风在数据隐私保护与行为监测间的伦理边界探讨
- 新能源汽车悬置系统与减震前叉协同控制算法优化路径
- 数据驱动设备预测性维护对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影响机制
- 山东安全员考试考试试题及答案
- 户外运动场景下便携式产品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平衡
- 医养结合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微流控芯片集成系统在1,2,4-苯三酚快速检测中的灵敏度突破
- 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区域环境概况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 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
- 高级食品微生物学- 课件全套 第1-9章 益生菌的分类、分离与鉴定-微生物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技术
- 提升员工质量意识员工培训
- 产品报价单货物报价表(通用版)
- 诊断学·发绀-心悸-胸痛-腹痛
- 计算机专业英语第4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高等量子力学-课件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金瓯永固杯
- 弹性变形体静力分析基础优质获奖课件
- 《雕塑》第七章 综合材料雕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