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吴文超 (政法学院 法学专业 04级一班 041210045)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将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接班人。但是当今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十分严重社会问题。甚至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同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各界所关心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未成年犯罪家庭原因诸如家庭结构不完整、家长教育孩子不当、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素质不高等问题,并主张采取提高家长素质,改善家庭环境,增强家长法律道德意识,增强沟通了解,改善教育方法等一系列防治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家庭原因;预防The family reasons of minor crime and preventionWu Wenchao(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Class1Grade2004,041210045)Abstract: Minors are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and hope, Minors will becom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economic construction successors. But todays society, minor crime has become a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Even some people think that the minor crime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drug trafficking listed as the worlds three major public hazard. So how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minor crime becomes the community to care about the attention of the social question.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minor crimes such as family structure incomplete, the parent education child to be improper, home environment not harmony, guardian quality not higher, And called for parents to take action to improve quality, improve the family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parents legal ethics, enhance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so on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prevent minor crime.Key word: The minor crime; the family reason; prevent前言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在改革开放以来愈演愈烈。犯罪案件越来越多,犯罪年龄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残忍化及智能化越来越高,同时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据最高人民法院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平均每年上升14.18%。注释: 黄士,田宗友.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与对策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136期,第38页2005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八十年代约提前了2岁至3岁,且涉及各种犯罪,如杀人、抢劫、强奸、伤害盗窃、敲诈勒索,其中以侵犯财产性犯罪为主。 覃海逢.浅探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7年3期,第21页由于祖国未来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未成年人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家庭的安定与和睦、国家未来的发展与繁荣。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一场所,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情况对未成年人人格、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的形成及行为方式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无数大量事实证明,家庭结构不完整,家长教育孩子不当,家庭环境不和谐,家长素质不高等一系列的家庭原因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仔细的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以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同时正确对待未成年罪犯,对未成年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一、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家庭是人的第一生长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当然会是子女终生的老师。古往今来,家庭在管教未成年人方面起着最直接、最重要的地位。(一)家庭教育的初始性我们都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家长就开始对子女进行教育。婴儿的性格、脾气、表情神情在父母说教和影响下形成。接着,孩子说话、走路以及做人的道理、说话的方式、口气、语言等一系列的智慧开化和文化启蒙,无一不是父母等家庭成员所教。可以说在人的最初成长阶段,家庭教育在他们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二)家庭教育延续性及终生性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它具有稳定性、客观性。这一客观性必然会产生子女与父母之间关系的密切性及父母永远是子女老师。即使未成年人进入学校学习,或者结束学校生活进入社会。也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经终止,父母在平时生活中还会时常教育子女,包括做人的道理、学习生活技巧等等,只要父母有子女值得学习的地方,子女都应该学习。并且在长期生活中父母一些思维方式及行为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因此,可以说,在子女一生中,家庭教育一直存在着,从来没有中断。(三)家庭教育的潜在性父母与子女在长期的时间里生活着,相互之间自然会有一些影响,在家庭生活环境中,子女在潜移默化地学习着父母各方面的内容。比如,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都在影响着子女的成长。父母平时言谈举止、为人处事,也在潜移默化 为子女所获得,当然也包括父母一些特殊知识、特殊理念、特殊技能。(四)家庭教育的贴近性和深入性家长是与子女接触最多的人,而且家庭成员的信任度远远高于社会和学校的信任度。因此家长能深入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了解未成年人的内心想法,从而对更加深入的贴近教育未成年人子女。此外,家庭关系不仅仅是家庭内部关系,还有与家庭有关的社会关系,这使未成年人初入社会学习社会经验的最好的方式。家庭教育比起学校技能教育更贴近生活。而且家庭教育延续性和终生性也会使家庭教育内容比较深入,不断加强更新。二、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 越来越多的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的因素甚至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原因。以下我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一)离异家庭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社会文明取得长足进步。于是一些更多的人身自由权利得到了改善和发展,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更新,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离婚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婚姻家庭的变异、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父母离异前,经常相互的谩骂、揭短甚至大打出手,即使在孩子面前也毫不隐晦,这一方面给孩子树立了不良的榜样,使他们在遇到同学之间的矛盾也采用这些极端的做法。使他们养成了打架、骂人的坏习惯,成为学校、社会上的不良分子。另一方面父母之间的吵架、打骂,使孩子经常处于这种环境中,他们会感到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如果这种情景存在强烈且持久的话,超过了孩子自身的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则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容易使他们形成精神恍惚、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心理失调现象。这种情况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生活,引起厌学情绪,从而使他们逃学,流入社会引发犯罪。此外这种情况还不利于孩子适应社会、学校的生存环境,极易引发他们做出极端的行为,导致犯罪。同时父母离异感情失和,很多父母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把他们当作出气筒,与此同时,对孩子的关心关爱减少,有的甚至把孩子当作累赘,无心教养他们。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产生仇视、冷漠、残忍、好斗的性格。同时孩子在家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和关怀,他们会向社会寻求理解和帮助,很容易被社会的不良分子教唆,导致犯罪。而有的父母甚至为了各自的利益,把未成年人子女当作和对方谈判的砝码,使未成年人感到被动、无助、无所适从、听之任之,容易学坏。当父母离异后,家庭解散,原来的温馨、温暖、和谐、稳定的家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凄凉、冷漠的家境。未成年人会随着父或母在单亲的家庭生活,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整天在外忙碌无暇照顾他们,这使他们可以为所欲为,容易走上邪路。同时父母离异使他们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情绪,有的悲观失望、情绪低落、抑郁沮丧、恐惧焦虑,对未来生活失去希望,麻木不仁、听之任之、无所适从,有的情绪偏激容易形成攻击性行为。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使他们更加不适应学校、社会环境,极易引起人际关系矛盾。同时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也同时极易形成犯罪心理导致犯罪。(二)其他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当然是离异家庭占绝大多数,但是也有的是父亡或母亡或父母双亡,还有的是父母在外有婚外情,配偶一方出走或服刑,这些种种情况引起的家庭结构不完整,使孩子从小就得不到一般家庭父母所给予的关爱。使他们形成孤僻、自卑、冷漠等心理反应,使他们容易仇视社会,引起性格的扭曲,从而容易引起犯罪。同时,这些未成年人在家庭得不到关爱,他们会到社会上寻求安慰和温暖,再加上未成年人的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很容易被人教唆,导致犯罪。而且当这种家庭对未成年人疏于管教,使他们的不良行为放任自流形成犯罪。司法部少年犯罪与改造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个省、区、市,18所少管所的6495名少年犯的问卷调查表明,有26.6%的少年犯来自破裂家庭(即父母离婚,离婚后又结婚,分居,抛弃,母亡,父亡,父母双亡,父亡母改嫁,母亡父续弦等)。在国外的研究少年犯罪组文献中也发现同样的结果。美国学者托马斯Y莫那汉80年在费城对44448名青少年犯罪者的研究表明:初次被送少年法庭犯罪少年,有26%来自破裂家庭。 管晓静.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第58页从以上数据调查中可以得知,不管是家庭离异,还是其他家庭结构不完整,都或多或少的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影响。(三)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由于未成年人在此时正处于叛逆期,如果父母教育方式不当,不仅起不到教育效果,反而容易导致未成年人犯罪。1、对子女过分溺爱现今社会,大部分家庭的子女都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而且现代家庭结构一般为四二一,这样的家庭结构子女自然是家庭的核心,不仅父母,而且是祖父母、外祖父母都非常疼爱他们,使他们成为家庭的小皇帝。此外有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父母感到挺对不起孩子的,于是尽一切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几乎是有求必应,这容易使子女养成蛮横、骄傲、冷酷、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这样性格不容易在学校和社会立足,容易产生矛盾、冲突。同时在学校社会自己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很容易导致使用非法手段获得,从而引起犯罪。2、片面追求学习成绩,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重视不够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希望孩子在学习方面能够取得优秀,而且还有些家长希望儿女能帮自己圆未实现的梦,而且除了平时孩子的各种学习,补习课外,还要强迫孩子参加各种父母自身认为或喜爱的兴趣爱好课。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大,一旦儿女表现不好,非打即骂,这样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越大,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则学习成绩越不好。同时得不到家长及老师理解与支持,便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出现离家出走的情况。这种家庭教养出来的孩子如果长期这样,很容易产生失眠、抑郁、情绪低落等精神疾病。而且在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时,他会向他人倾诉,很容易被别人利用、教唆,引起犯罪。有的甚至引起家庭的悲剧。2001年1月17日震惊全国的金华徐力杀母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件。徐力从小就在母亲的高压下学习、生活,母亲给他定了很高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会带来棍打鞭抽。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很压抑,很痛苦,为了寻求解脱,他采取了极端的方法。不仅酿成了家庭的悲剧,而且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高压力也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变形扭曲,使他们形成变态、残忍、冷酷等性格。北大学生用硫酸伤熊事件就说明了高压力即使使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得很好,也不一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利。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时,不能片面追求学习成绩,而首先要教好孩子怎样做人。3、对子女专制粗暴“棍棒之下出孝子”,这种封建恶习在一些人们心理还存留着。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子女应该严厉,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好子女。于是,他们一发现子女做错事,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就非打即骂,有些家长还认为这样做天经地义。还有一些家长天性粗暴,在平时不如意时,喝醉酒时,甚至孩子平常做事不如他的意时,就对孩子无故打骂,这样做严重损害了未成年子女的自尊和人格。很多孩子往往不敢回家因为怕父母,因此他们容易离家出走,被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教坏。还有的孩子因为经常被打骂,心理扭曲,也变成了残忍、粗暴好斗的性格,极易引发犯罪。4、对子女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有的父母因离异,不在孩子身边,从而对孩子不管不问。而有的父母因工作原因太忙或经常出差,相当一部分把孩子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这样对孩子约束减少,很容易使孩子染上不良习气,还容易形成怪癖、以自我为中心、冷酷、自傲、玩世不恭等性格。这样的孩子由于不受约束,过早投入社会,与那些狐朋狗友瞎混,很容易走上犯罪道理。在有关少年犯回答“你认为你走上犯罪的道路与父母有关吗?”的调查中,有56%的孩子提到“父母对自己的管教太过严格以致产生逆反心理”,有35%的孩子提到“父母非常溺爱自己”,有81%的孩子提到“时常会遭到父母的打骂”,有3%的孩子提到“父母不管自己”。 向晓春,胡阳帆,李旭东.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2月,第103页从以上调查可以证实,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当,对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有多么的重要。(四)父母行为不良在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什么样的都有。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自己素质不高,行为不良,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当然,潜移默化的多少也染上了不少坏习惯。有的父母经常贪污受贿,经常挥霍浪费,有的父母参与封建迷信,还教唆子女也参加,有的父母赌博,这些恶习无形中也教会了孩子。有的父母甚至强迫子女犯罪,干坏事。还有的父母存在反社会意识,所谓反社会意识是指对社会规范抵制、消极、不适应。当父母存在这些反社会意识时,无意间经常发牢骚,产生过激的不良言论及行为,孩子耳濡目染,当然会渐渐的也形成相同的反社会意识,这些不良意识,很容易产生犯罪思想,引起犯罪。还有的父母自私自利、见钱眼开,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切向钱看的观点。有的父母胸无大志,人生没有目标,很容易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惯。有的父母心胸狭窄、独断专行,容易导致孩子任性、专制、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不会形成犯罪心理引发犯罪活动呢?(五)家庭环境恶劣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父母是二婚,在二婚家庭中,孩子容易遭受后妈、后爸的排斥,甚至无辜的折磨、打骂。他们因此不愿回家,想独立尽快挣钱。同时这样的行为也严重伤害幼小心灵,使他们容易形成报复、仇恨心理,这样很容易造成家庭悲剧,容易引发犯罪。有些离异家庭本身的优势就已经消失殆尽,因此离异家庭容易受到亲戚朋友邻里的轻视慢待甚至欺负侮辱,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未成年人容易产生孤僻、冷漠、残忍好斗、厌世等性格。这些性格又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使人际关系更加的紧张,而使环境更加的恶劣,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未成年人又容易冲动,这样很容易产生犯罪。还有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使家庭弥漫着不和谐冲突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容易产生孤僻、自卑、内向心理,没有安全感,很容易离家出走,容易学坏。在当今社会,各方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中的成员为了生存发展,而不得不面对竞争,接受挑战。当然父母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也不得面对激烈的竞争,工作繁忙,紧张,有的家长还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家长都会产生适应不良等心理障碍,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能力及特征。 董晓薇.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J.2001年,第53页如果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家长不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心态,很容易把焦虑、紧张、不安的情绪带回家。要么无故冲孩子发脾气,要么教育孩子无耐心,或无心管教,或态度粗暴。而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叛逆期,如果沟通不好,很容易引起他们情绪对立,这样容易导致孩子过早流入社会,引起犯罪。让我们先来看看几组数据,黑龙江某市犯罪青少年中父母离异占19%,但他们自述“父母感情不和,家庭没有温暖”的高达35%;山东省独生子女未成年犯中父母离异的仅为9%,但却有46.8%(包括父母离异的)述说自己长期生活在父母经常争吵对策,充满紧张冲突气氛的家庭环境里,浙江省的少年犯有63%的家庭虽父母双全,但父母关系不和睦或亲子关系欠佳。 向晓春,胡阳帆,李旭东.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2月,第103页参考文献:1 徐秉政.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及预防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2007(02):77-792 杨春黎,张革新.家庭因素和家庭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预防J.河西学院报,2007:51-543 向晓春,胡阳帆,李旭东.父母离异与青少年犯罪问题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5(02):103-1064 管晓静.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04):56-585 刘朝捷.离异家庭环境导向及对子女心理的影响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6-86 黄晓薇.敲响家庭教育的警钟J.2001:50-537 王香梅.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探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2):41-428 尹佐峰.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09):39-419 黎光宇.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治理措施J.社会工作,2007(05):62-6410 王亚琴.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09):20-22谢辞我的论文能够完成,我的指导老师张玉萍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为了使论文能够符合要求,张老师曾多次翻阅我的论文,并对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严格的要求。使我的论文能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此外,我的一些朋友和同学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给了我不少良好的建议。在次我衷心的向他们表示感谢。 吴文超 2008年5月25日从以上数据显示,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感情失和,对未成年人犯罪存在着重大的影响。三、 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 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第一道防线,未成年人犯罪是家长最痛苦和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家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最坚决、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家长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及矫治、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应负的刑事责任做了明确的规定。由此可见,家庭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内容。而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家长应负的法律责任。可以这么说,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所起着作用是巨大的长期性的。(一)真心真正的关爱未成年人也许你会认为哪个家长不爱自己的孩子,当然,应该说绝大多数父母是关爱自己的子女的,但关爱并不一定能真正做到对孩子有利。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这不能算真正关爱。首先,我们要知道关爱孩子不仅要在物质生活上,更重要是精神生活上,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要给孩子打气,给予支持。当孩子取得良好表现时要给孩子以奖励、鼓励。当孩子遇到困惑时,要给予帮助解答。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时,要给予帮助、理解与支持。真正做到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做错事,要及时予以纠正,通过各种方式使其改正,但不要打骂孩子。(二)培养孩子各种优良品质不断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父母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尽早对孩子进行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在家庭宣传法制教育多看法制教育片。同时遇到孩子出现心理偏差要与他多谈心多交流,纠正不良心理同时注重方式方法。在青春发育期,由父或母适当讲解知识,同时培养其适应社会各种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三)把握正确教育方式首先,应该在教育子女时应以良师益友姿态来进行,不能采取灌输强制执行,这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次,不准随意打骂孩子孩子。再次正确对待子女的学习和平时表现,对学习成绩不良应以循循善诱,耐心的边讲解知识重要性,同时对孩子应充满信心,对成绩不好应给予理解帮助。再者,更为重要的是必须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这必须要父母端正自己的态度,以平等的地位和态度教育子女,而不是沿用封建思想父权至上、打骂教育子女天经地义。而且父母教育子女是法律赋予父母的法律和社会责任,而不再是仅仅教育出孝子这么简单,还必须将子女教育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应整洁、安静、安全,为了孩子应避免吵架。在家庭应形成和谐、温馨、温暖、平等的气氛,同时应注意邻里关系的和睦。同时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个方面了解育儿知识。做到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五)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犯罪征兆,妥善予以解决很多未成年人犯罪都是从犯小错误养成小的坏毛病形成坏习惯开始的。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好的办法就是防微杜渐,一方面从小就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态度鲜明的反对鄙视犯罪行为,另一方面经常关注未成年人的行为和心理思想,一旦发现有什么不良坏习惯、坏毛病,应及时加以责备,加以批评,态度坚决地要求孩子予以改正。当然批评之后,要对孩子循循善诱,要耐心讲道理,直到他真正改过。只有不断纠正孩子的错误,鼓励奖励孩子的优良品质和良好行为,才能正确引导孩子,从而有效预防犯罪。(六)密切关注孩子平时所交的朋友俗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正处于发育时期,其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不强。与此同时,他们在这一时期又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如果他们所交的朋友都是品学兼优的,受他们的影响和好胜心理,他们也会努力学习做到与他们朋友一样好,甚至比他们还好,才能得到朋友的尊重。如果未成年人所交的是社会不良分子,甚至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他们一方面会采用各种方法迫害未成年人,另一方面他们也会教唆引诱未成年人,使他们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同时他们也会渐渐养成不良坏习惯,容易导致犯罪。(七)家长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为教育未成年人做好坚实的基础首先家长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多看书,勤看报,多看一些有关宣传法律知识的电视节目。只有家长自己知法、懂法、守法,才能一方面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才能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其次,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子女才能在耳濡目染的情形下养成良好的品质。良好的思想道德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防火墙。最后,父母应努力多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常分娩护理查房范文
- 出租房安全培训讲稿课件
- 出渣车行车安全培训课件
- 出海应急避险安全培训课件
- 企业安全培训资格课件
- 出国安全培训讲话课件
- 出口押汇课件
- 舆情引导算法设计-洞察及研究
- 芯恩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新版本: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范本
- JB-T 8236-2023 滚动轴承 双列和四列圆锥滚子轴承游隙及调整方法
- GB/T 43934-2024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 SY-T 6966-2023 输油气管道工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
-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
- 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加快工会数字化建设工作方案》
- 争当排头兵心得体会争当排头兵
- 儿内科临床常见操作技术规范2023版
- 透析液质量控制方案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外墙翻新安全施工方案
- 洗浴中心项目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