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名校生就业歧视愈演愈烈求职故事.doc_第1页
非名校生就业歧视愈演愈烈求职故事.doc_第2页
非名校生就业歧视愈演愈烈求职故事.doc_第3页
非名校生就业歧视愈演愈烈求职故事.doc_第4页
非名校生就业歧视愈演愈烈求职故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名校生就业歧视愈演愈烈求职故事 “名校情结”愈演愈烈 “就因为鸡蛋大小的一个圈我就彻底没戏了”说起上周在北京农展馆招聘会上的遭遇河北某高校的研究生李晓明(化名)显得挺委屈 因为学的是新闻学专业李晓明看中了一家出版社编辑助理的职位“您看我发表了5篇文章有两篇在核心刊物担任过校报主编还有在主流媒体的实习经历” 负责招聘的老师一边听一边频频点头李晓明觉得有戏忙把简历递过去没想到对方只扫了一眼就皱起眉头说:“把简历放这吧!下一个” 李晓明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他想看看下一位应聘者的情况那位同学没说话直接递简历那位招聘老师也只扫了一眼就狠狠地在上面画了个圈“行了等通知吧” 李晓明偷眼一看圈的几个字是“中国人民大学”后来他发现凡是画了圈的简历都被单独放在一起圈里面也都是“名校的招牌” 在最近采访的几次大学毕业生招聘会上记者经常看见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围在一起抱怨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 这种情结不是今年才有但看上去愈演愈烈因为部分名校研究生也在跟着抱怨说有不少用人单位要求本科也必须出身名门“清华博士了也得是三清团的(本科硕士博士都出自清华)我们才要!” 本科毕业于东北某高校的小钱用“一路辛酸”来形容她的就业历程“我学的是会计学专业本来想本科毕业直接工作可到招聘会转了一圈根本没几个单位搭理我”小钱说当时上海一所名牌高校人事处的老师问:“你是211高校的我们只招211高校的毕业生不是就别投简历了” 备受刺激的小钱下定决心非要拿个更高的学历不可现在小钱捧着英国威尔士加迪夫大学金融学硕士文凭回来却发现仍然摆脱不了非名校出身的阴影一家国有大型银行的回复是:“您的各方面条件都符合但本科不是重点大学因此很遗憾地通知您不能获得笔试资格” 据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石中英介绍他的很多学生也反映过类似情况一些用人单位仅因为学生本科不是北师大的就将其拒之门外“有能力做好工作就行了你管他本科是个学校的干嘛”石中英始终闹不明白 同样本科是二类师范院校的名校研究生也容易被用人单位挑毛病现在到北京招人的广东一家通信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梁小姐指出:“这些师范生本科4年都用来冲刺考研没学什么东西我们公司可吃过亏” 而王女士是一家国有银行地方分行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她透露该分行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只要当年高考是被第一批本科录取的学生就是俗称的“一本”而“二本”和“三本”的学生都不予考虑 还有些用人单位“查出身”已经查到了中学在一次中学教师招聘会上北京市西城区某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挑英语老师特别要睁大眼睛怕是名校大学生也要查查他高中在里上因为有些地方的学生念英文会带家乡口音”另一位中学校长则认为:若高中不是从名校毕业那他的学习习惯肯定好不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高 出身名校依然是把金钥匙 回过头看用人单位的名校情结似乎是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日益凸显的 xx年也就是高校大扩招后第一届学生毕业之际复旦大学公布了一份上海大学生发展报告在“大学生眼中求职重要条件”中“学校名气”首次被大学生认为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专业、学习成绩、个人实际能力和素养当时上海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只招名校毕业生的用人策略更强化了学生对学校名气的偏好 随着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这种原本只在大城市出现的用人标准开始席卷全国每到年底众多知名企业的校园招聘会就如火如荼可基本上只集中在少数名校里公开的人才交流会上名校毕业生更是被另眼看待 在对外经贸大学的一次招聘会上一家国有纺织企业的展台前挤满了前来应聘的学生“您看这么多学生我招谁呢”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抱怨道本来她想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选择适合企业定位的人才结果来的人太多能做的就是收简历 “这些应届学生工作经验几乎都为零最后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信任留给名校”她分析说高校扩招之后大学毕业生市场看起来供大于求客观上给用人单位“优中选优”创造了条件相应的企业对“名校”的理解也从“221工程”的百所高校缩小到“985工程”的30多所 今年北京一家媒体公开招聘数千应届生报名该报社不得已定了两条硬指标“研究生”加“985高校”结果筛下来还剩900多学生最后不得不借用一所小学做考场连食堂里都坐满了人 那么非名校的学生和名校的学生究竟有何差距呢小赵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非土著”研究生她觉得尽管本科就读的大学在自己的省里已排名第一但和北京的名校相比名师少讲座少接触国家级课题的机会和国际交流也少相比之下出身名校的学生视野更广阔学习自主性更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楚江亭认为毕竟名校扩招规模小保留了自己的优势多年的积淀使得名校的毕业生在整体素质上往往更胜一筹但他同样认为只看重学历反而有可能把真正的人才放过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和学校处于个层次没有必然关系 金钥匙不等于金饭碗 陈菲是广东某师范学院的毕业生现在在一家美国企业担任中国区市场总监在北京一所高校的宣讲会上她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刚毕业时多家知名企业都以各种原因拒绝了陈菲的请求“不就是因为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我就不认命”此后陈菲在每封求职信上都写着:“我不要求什么待遇请允许我工作一段时间再考虑录用” 终于有一家跨国企业给了回复不过只同意先实习不给工资陈菲答应了3个月后企业给了份只有提成无月薪的“跑腿”活到了年底陈菲因单月承办业务几十万美元的显赫业绩被提升为美方企业驻广东分部首席代表又过了一年她被任命为该集团的中国区市场总监并任职至今 在陈菲看来其实名校与非名校并不是就业的决定因素企业看重的毕竟是人才本身后来的交流中上司告诉她“我们公司选录人才非常严格那次招聘中有不少比你更优秀的毕业生但决定被留下的是你因为企业更看重你对单位的认同感和执著的态度” XX年底央视时空调查与智联招聘针对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对于应聘者的简历最先看的”一栏中选择“社会实践和实习兼职情况”与“专业”的排在前两位而大学生自己最看重的“毕业院校”只排在第三位与之相似的在关于“大学生值多少钱”的调查中“学校知名度”并不是企业核算薪资的主要标准 在一次校园洽谈会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