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能力中级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ppt_第1页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ppt_第2页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ppt_第3页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ppt_第4页
教育技术能力中级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选择,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教学人员中级培训(高教版),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本主题的知识结构,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了解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标准2.1.1)了解常见教学模式和策略及适用范围(标准2.2.3,3.1.1,3.1.2)形成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意识,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标准1.2.2,3.1.2,3.3.2)能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标准3.1.1)能根据给定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评价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有效性(标准1.3.2,3.1.4)能运用文字编辑软件完成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标准2.2.3),学习目标,活动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100分钟)活动2: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80分钟)活动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特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100分钟)活动4:设计、分享、修改教学设计方案(110分钟)活动5:评价与反思(20分钟)本主题预期学习成果一张“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概念分析表”两个对不同类型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案例分析表运用教学策略,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一份教学设计方案:自主选定一个主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运用文字高级编辑功能,主要学习活动,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100分钟),一、了解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概念与关系(60分钟)二、了解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常见分类(40分钟),活动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一、了解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概念1、组内头脑风暴:归纳出描述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概念和特点的关键词,尝试列出几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例子,活动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2、明确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概念(P48理论导学),1、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2、教学策略是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二者关系:模式指向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策略指向单个教学行为,相对灵活。在一个模式中,可以采用多个策略;同一个策略,则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模式中。,活动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3、案例说明:透镜(高中物理)、要下雨了(小学语文)4、资料延伸、自主阅读平台“主题3”“阅读资料”“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资料完成成果1:补充或修订“教学模式和策略的概念分析表”,活动1: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二、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分类(40分钟)阅读资料+知识梳理+小组交流:快速阅读“主题3”“阅读资料”“常见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中的相关资料绘制模式和策略分类概念图,交流并发布到培训平台的小组讨论区“主题3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分类”主题下(乔伊斯的分类、瑞格鲁斯的分类、其他学者的分类、本书中的分类)。,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80分钟),一、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与策略(20分钟)二、案例观摩,分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三、案例观摩,分析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四、角色体验,完成自定教案中教学策略的设计(20分钟),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2: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一、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与策略(20分钟)1、自主学习:理论导学部分(P55)三种典型教学模式: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探究性教学模式(关注其中的理论基础、主要教学环节、教学特点)三种常见教学策略:主导、自主、合作(熟练掌握这三种实践中运用得较多的教学策略)2、阅读资料+记录心得:“主题3”“阅读资料”“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教学模式和策略”记录心得于P57横线上或打写保存到个人学习记录文件夹,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二、案例观摩,分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1、案例观摩:“主题3”“案例”“教学模式分析案例”中的三个案例,完成表格3-52、小组讨论:将学习结果提交到网络平台小组讨论区【主题3】教学模式案例分析下,并以跟贴形式在组内分享、交流、讨论彼此的学习成果(参考),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2: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三、案例观摩,分析教学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20分钟)1、案例观摩,策略分析:观摩案例Whatdoyousee完成书中P59的相应内容2、组内讨论,达成共识,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2:信息技术环境下通用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四、角色体验,策略设计(20分钟)1、结合理论导学(P60),小组进行策略设计(表3-6)小组将作品统一命名为“组名_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活动”,并上传到网络平台小组讨论区的“主题3运用不同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中2、点评与交流注:如时间有限,本任务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后提交至网络平台,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特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100分钟),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特定学科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应用分析(60分钟)二、经验共享,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时应该考虑的因素(40分钟),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特定学科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应用分析(60分钟)1、资料阅读,整体感知:阅读“主题3”“阅读资料”“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特定教学模式和策略”下资源。记录心得2、观摩案例,任务驱动进入“主题3”“案例”“信息技术环境下特定学科的教学模式和策略”自主观摩小学语文“泉水”、小学英语“Sparetime”、中学数学“游戏公平吗”这三个教学案例。完成表3-8。然后提交到网络平台小组讨论区“【主题3】特定学科教学模式与策略案例分析”下。小组交流,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特定的教学模式和策略(100分钟)二、经验共享,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时应该考虑的因素(40分钟)1、实践回顾,经验共享:结合教学实践,完成表格3-9,并提交到网络平台全班讨论区“主题3我曾经运用过的教学模式与策略”中浏览其他人的作品,并进行点评、收藏等2、思考问题,论坛交流自主思考: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原因是什么?阅读“主题3”“案例”“信息技术环境下特定学科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文件夹下的“选择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再结合自身的实践体会把思考结果写在表格3-10中,并发表在网络培训平台全班讨论区的“主题3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下。认真浏览他人的提交结果,并直接回帖发表您的看法。教师总结。,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4:设计、分享、修改教学设计方案(110分钟)一、确定教学模式和策略,编写教学设计方案(40分钟)1、自主编写教学设计方案2、小组交流,记录建议将组员的建议和评价记录在表3-11中3、修改保存设计方案,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4:设计、分享、修改教学设计方案(110分钟)二、掌握文字编辑软件的部分高级编辑功能(40分钟)1、(讲解)电子教案的部分高级编辑功能项目符号、样式和格式、目录、表格2、自主练习,能力提高三、修改和分享教学设计方案(20分钟)修改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保存到个人作业文件夹中,同时把您完成的教学设计方案上传到网络培训平台作业区“主题3教学设计方案”,作品的标题是“学员名_教学设计方案”。上传完成后请浏览他人作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5:评价与反思(20分钟)一、填写量表(10分钟)“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中的“第3主题小组互评”,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提交本量表。二、撰写反思日志(10分钟),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活动5:评价与反思(20分钟)一、填写量表(10分钟)“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中的“第3主题小组互评”,完成后点击“提交”按钮提交本量表。二、撰写反思日志(10分钟),主题3-教学模式与策略分析,在本主题中,你学习了,小结,ThankYou!,瑞格鲁斯的策略分类,1、教学(内容)组织策略是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即如何做出教学处方)的策略2、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个别化、双人组、小组或是班级授课等不同交互方式)的策略;3、教学资源管理策略:在上面两种策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的策略。,教师主导策略,课堂组织策略,知识传递策略,师生互动策略,先行组织者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概括总结练习检测任务布置明确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指导,资源使用导引时间进度把握网络教室控制技术问题解答,学习辅助疑难解答师生对话小组对话,表扬与批评情感激励活动示范,教师主导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就称为“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中的第一个变量“可利用性”即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可利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由于原有观念和新观念(即当前学习内容)之间,可以有“类属关系”、“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等三种不同关系,所以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分成三类: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织者。例:学习PPT插入功能前,将word插入功能作为并行先行组织者;要学vegetable,将apple,banana作为下位组织者;要学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引入三角形面积公式为上位组织者。,启发式教学策略:孔子的八字启发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对比苏格拉底的“产婆式”教学方法,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答: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答:应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启发式教学策略:孔子的八字启发法,将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法相比较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则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教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学生自主、协作策略(主体),自主探究策略,自主学习认知表达问题解决信息检索画概念图实践操作拓展阅读知识摘录练习测试,协作策略,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分工辩论交流讨论伙伴网络交流互评互助,元认知策略,学习方法选择思维过程监控积极情绪调整学习意义感知反思与反省信息化学习技能形成,反思元策略:等一等:我对现学的内容是否理解并记住了?我能向他人清楚地描述这一问题吗?想一想:产生这一问题大致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地?是不是自己对有关知识点没有掌握?或许缺乏想象力?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技能技巧?找一找: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哪些方法?寻找、阅读哪些有关材料?看一看:检查一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后,原先的问题是否得到部分解决或完全解决。做一做:记录解决问题的经过,并决定以后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