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陕煤集团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docx_第1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陕煤集团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docx_第2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陕煤集团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docx_第3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陕煤集团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docx_第4页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论文)-陕煤集团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套图纸加扣 3012250582设计题目: 陕煤集团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专业:采矿工程摘 要本设计所做为张家峁一矿 4-2 号和 5-2 号煤层。煤层地质条件简单,4-2 号煤平均煤厚 3.3m,5-2 号煤平均煤厚 5.6m,总储量 587.75Mt,设计可采储量 421.29Mt,设计生产能力 4.0Mt/a,服务年限 81.2a。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设置主斜井,副斜井,回风立井。盘区划分,条带式开采,采用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本设计是以张家峁煤矿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在指导老师精心的指导下,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设计规范要求设计。本设计以理论联系实际,重点针对该矿井的概述及矿井地质、井田境界及储量、井型服务年限、井田开拓、采煤方法、井下运输、提升方式、通风与安全、排水等方面展开的,对同类矿山开采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关 键 词:斜井开拓一次采全高抽出式通风低瓦斯设计类型:模拟型Design: Zhangjiamao coal mining designProfessional: Mining EngineeringThis section: Liu dongTeacher: zhang pei( signature ) _ ( signature ) _AbstractThis design is done Zhangjiamao coal mine 4-2 and 5-2 coal seams.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coal seams are simple.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4-2 is 3.3m, 5-2 5.6m. The total reserves of is 587.75Mt, the design recoverable reserves is 429.29Mt, the design production capacity is 4.0Mt/a, and the length of service is 81.2years.The mine shaft uses pioneering, sets the main shaft, auxiliary shaft, and return air shaft. The mine uses disk partition, strip mining, using full-seam mining strike long wall full mechanized mining method. The design i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data of Zhangjiamao coal mine. With the instructors careful guidance, the coal mine is designed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al-mine safety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of coal mine. This design links theory with practice, focus on the mine survey and mine geology, ida state and reserves, well service life, Ida forge, mining method, underground transport, lifting, safety and ventilation, drainage and other aspects,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similar mining.Key words:Inclined to explore of developmentfull-seam miningexhaustventilationlow gasDesign type: Analog前 言该说明书为张家峁一矿开采设计说明书,根据所收集的地质材料,由指导老师张沛老师给予指导,并合理运用平时及课堂上积累的知识,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完成一个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矿井的设计。本设计说明书从矿山的开拓、开采、运输、通风、提升、排水及工作面的采煤方法、采煤工艺等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论述了本设计的合理性,完成了毕业设计要求的内容。同时将文字与表格、图片相结合,使设计的内容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在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张沛老师和其他各位老师的详细指导以及同学们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由于设计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难免有错误和疏忽之处,望老师给予批评指正。一、设计依据1.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 2014 年毕业设计大纲、毕业设计指导书。2.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3.建设部颁发的采矿工程设计手册;国家建设强制性条文规定及有关规程、规范和标准和规定。二、设计指导思想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有关煤炭工业安全、生产、设计、环保、建设程序等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充分解放思想,认真分析张家峁一矿的地形条件、地质条件、煤层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外部现状,充分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体现矿井设计的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的合理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系统,因地制宜地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基建投资,把张家峁一矿建设成系统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三、设计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4.0Mt/a。2.结合矿井煤层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井开拓、开采方式进行分析、比较1和论证,确定斜井开拓和一次采全高走向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3.矿井工作制度:330天/年,井下采用三八工作制,两班采煤,一班准备,日提升时间16小时。4.矿井主要运输采用胶带运输,辅助运输采用无轨胶轮车连续运输。设计者:2014 年 6 月2目录第 1 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1井田概况.11.1.1位置及交通.11.1.2地形地貌.11.1.3气象及水文情况.21.1.4矿区概况.41.2井田地质特征.61.2.1地层.61.2.2地质构造.71.3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81.3.1煤层.81.3.2可采煤层.81.3.3煤质.101.3.4煤的风化及氧化与地温、煤尘.121.3.5水文地质.131.4井田勘探类型.13第 2 章 井田开拓.152.1井田境界及储量.152.1.1井田境界.152.1.2矿井资源估算.162.1.3安全煤柱.19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02.2.1矿井工作制度.202.2.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202.2.3矿井服务年限.212.3井田开拓.212.3.1工业场地及井口位置选择.212.3.2井田开拓主要技术原则.222.3.3井口与工业场地位置方案.222.3.5井筒数目确定.232.3.6井田内划分及开采顺序.232.3.7开拓巷道的布置.232.4开拓方案比较确定.232.5井筒.272.6井底车场及硐室.302.6.1井底车场.302.6.2井底车场主要硐室.302.6.3硐室支护形式及支护材料.313第 3 章大巷运输及设备.323.1大巷运输及设备.323.1.1大巷煤炭运输方式选择.323.1.2大巷辅助运输方式选择.323.2运输设备选型.323.2.1带式输送机选型.323.2.2辅助运输设备.33第 4 章盘区布置及装备.384.1盘区布置.384.1.1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盘区数目及位置.384.1.2盘区巷道布置.394.1.3盘区参数的确定.394.1.4盘区通风与排水.404.2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404.2.1采煤方法.404.2.2回采工艺.414.2.3工作面设备选型.434.2.4采煤工作面劳动组织.474.3巷道掘进.484.3.1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484.3.2巷道掘进进度指标.494.3.3掘进工作面个数及设备.494.3.4矿井采掘比例关系、掘进率.504.3.5井巷工程量.504.4技术经济指标分析.51第 5 章矿井通风与安全.535.1拟定矿井通风系统.535.2矿井风量、负压和等积孔计算.535.2.1风量计算.535.2.2风量分配.575.2.3矿井通风负压及等积孔计算.575.3矿井通风设备的选型.605.4概算矿井通风费用.615.5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625.5.1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625.5.2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635.5.3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645.5.4井下水灾预防.645.5.5片帮冒顶事故预防.655.6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6645.6.1监测监控系统.665.6.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665.6.3紧急避险系统.665.6.4压风自救系统.675.6.5供水施救.675.6.6通信联络.68第 6 章提升、通风、排水和压风设备.696.1概述.696.2主斜井运输设备.696.3通风设备.706.3.1设备选型.706.4排水设备.716.4.1设计依据.716.4.2设备选型.716.4.3其它.726.4压风设备.726.4.1设计依据.726.4.2设备选型.72第 7 章环境保护.757.1环境现状及地面保护物概述.757.1.1自然环境及环境质量现状.757.1.2社会环境概况.777.1.3环境影响分析.787.2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807.2.1固体污染物.807.2.3煤尘(烟尘)防治.807.2.4噪声防治.817.2.5污废水防治.817.3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827.3.1工业建筑的保护措施.827.3.2村庄和民用设施的保护措施.827.4资源开采环境损害的控制与生态重建.827.4.1开采引起环境损害的控制方法与土地复垦及生态重建.837.4.2开采引起水资源的损害的控制方法.84第 8 章建井工期.858.1移交标准.858.2井巷工程量.858.2.1井巷主要连锁工程.858.2.2井巷工程量.85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