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东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历史缺答案.doc_第1页
甘肃省陇东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历史缺答案.doc_第2页
甘肃省陇东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题历史缺答案.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模拟考试试卷答案解析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定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A.金德B.木德C.水德D土德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3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应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A老子B甲骨卜辞C诗经D“楚辞”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同的是A天行有常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D民水君舟5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A20岁、30岁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6韩非子喻老中的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神医扁鹊四次面见蔡桓公,便知其疾病在腠理、肌肤,逐渐发展到肠胃、骨髓。该典故说明扁鹊看病所用的诊法是A望诊B闻诊C问诊D切诊7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BCD8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9中国历来有推己及人、关爱天下苍生的优良文化传统。下列语句体现这种情怀的是A其身正而天下归之B爱其亲,敬其长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D言而有信,见贤思齐10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11“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高考模拟考试试卷答案解析12.当代历史学家开始关注“忧愤”这一情感因素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如果你要选择“忧愤之死”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合适的人物是A邓世昌B林肯C拿破仑D屈原14.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15史书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体裁又有不同的特征。纪传体史书的特征是A以事件为中心B以人物为中心C以年代为中心D以制度为中心16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17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1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20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2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22下列词句休养生息杯酒释兵权犯颜直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ABCD2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24南朝秀美灵动,北朝刚健雄浑,南北文化共同孕育了唐朝文化的新气象。以下最能体现南方文化特征的是A初唐书法B秦王破阵曲C飞天壁画D唐三彩25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高考模拟考试试卷答案解析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26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倍受青睐。宋代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B.进士科主考试赋策论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27.宋人刑昺上疏称:“大臣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之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28.1170年,南宋范成大出使金朝,所谓燕宾馆诗中说:“苦寒不似东篱下,雪满后山把菊花看。”自注:“至是适以重阳,虏重此节。以其日祭天。伴使把菊逼酌酒相劝。”从中可以得知A.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气候B.金朝对南宋使臣极为尊重C.重阳节赏菊习俗源于女真D女真族吸收了中原的文化29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札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对务策五道(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30.图7反映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四川地方特色的是A、B、C、D、高考模拟考试试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3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问题:(6分)(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2分)(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2分)(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2分)32(32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聚徒讲堂,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2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长安中,(苏寰)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寰挺身而出。旧唐书卷88料二:(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道节度观察使以文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期利。唐会要卷86座号:高考模拟考试试卷答案解析材料三: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请回答:(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6分)(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6分)、材料四“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材料五“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材料六下表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3)材料四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