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Meta分析_第1页
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Meta分析_第2页
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Meta分析_第3页
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Meta分析_第4页
2μ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Meta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2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Meta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前 言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相关统计数据结果显示,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中,膀胱癌大约位于恶性肿瘤发病率排行榜第十一位,男性发病率位居排行榜第七位,女性发病率位居排行榜第十位以后1 。欧美国家相关研究资料数据显示,男性恶性肿瘤排行榜前三位分别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而膀胱癌在男性中发病率并不低,位次约在男性恶性肿瘤排行榜第四位,然而女性膀胱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排行榜位次约居十位之后1、2。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对经济发达地方膀胱癌发病率进行卫生统计并进行率的标准化,年龄进行标准化后膀胱癌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较女性,男女发病率比约为16:1。美国膀胱癌发病率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男女膀胱癌发病率比例约为4:1 1。早在2010年,美国抗癌协会对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数进行综合评估,结果与预测一样提示发病率仍在继续增长,男性膀胱癌患病人数比女性高出4倍(男性较女性高出约34990例),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较女性平均多出6140例)2;根据我国恶性肿瘤排行统计显示,我国男女性膀胱癌发病率相比西方国家要低,男性膀胱癌发病率大约排在第八位,女性位次靠后在十二位以下3,;2002年我国卫生统计者对全国膀胱癌发病率进行率的标准化,结果显示年龄进行标化后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出约/ 10万4男女发病率比约:1。近年来,膀胱癌在我国城市中的发病率逐年增高5、6,虽然膀胱癌发病率男女比约为3-4:1,但是如果男性和女性患者如果处于相同分期,女性患者的后期结果却不如男性7。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膀胱癌,肿瘤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一般多好发于中老年,但儿童也不例外 8。临床上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占绝大部分,而且多处于分化良好的早期阶段,其中约10%的患者会进展恶化 9。膀胱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分级密切相关,高分化、异型性小的膀胱肿瘤恶性程度低于低分化、异型性高的膀胱肿瘤肿瘤。总之,膀胱肿瘤肌层浸润性生物学特性与肿瘤分期、分级明显相关,T1期、Ta期虽然都属于早期肿瘤,但前者较后者恶性程度高。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原位癌大约占5%-10%10,Lamm11将原位癌分为3型。I型为疾病的早期阶段,非袭性,孤立病灶;II型为临床症状期,多发病灶,可引起尿频、尿急、尿痛症状;III型为疾病进展期,多个不同分期、分级膀胱癌可以合并存在,肿瘤可以复发、转移其他部位,死亡的风险高,预后差12。目前,国际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肿瘤组织学分类(WHO1973,1998,2004)分级标准14-16和国际抗癌联盟(Union Against Cancer,UICC)制定的TNM分期法17-18,对膀胱肿瘤的分级、分期及浸润深度进行详细界定和描述,通过临床实践和广泛推广已被普遍接受。膀胱尿路上皮癌在膀胱癌中的比重占90% 19-20,膀胱肿瘤的恶性程度多表现为膀胱癌的再发、向周围组织侵袭和转移,而后者与肿瘤分级(Grade)密切相关。目前膀胱肿瘤分级普遍采用WHO2004分级,此分级法将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瘤称为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虽然其形态学上表现异型性小,和正常组织相似,没有典型膀胱癌细胞特征,其向肌层浸润、转移的可能性不大,但其毕竟不属于正常组织,仍有可能再发和恶性变17-18。在分期方面,国际抗癌协会建议使用2009TNM分期系统17-18,它是根据肿瘤是否复发、是否向毗邻组织浸润,浸润深度以及是否发生转移来制定的,作为指导临床判断膀胱癌预后的有利指标之一。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is,Ta,T1)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以上)。原位癌虽然未突破基底膜,但是组织形态表现为低分化、异型性高、侵袭性强,容易发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21。膀胱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肉眼血尿,绝大多数膀胱肿瘤患者首发症状,特别是间断出现的不含血凝块的无痛性肉眼血尿,多数为全程肉眼血尿,肿瘤靠近膀胱三角区附近,可出现终末血尿,常伴有血凝块;膀胱刺激症状,多见于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伴有坏死、溃疡并且合并尿路感染,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较大肿瘤影响膀胱容量或发生在膀胱颈,部分患者尿液中会出现坏死组织排出,这通常见于较大的肿瘤坏死脱落,此外膀胱颈部的肿瘤可引起排尿困难;腰痛,部分患者因肿瘤侵犯输尿管开口,导致患侧肾积水,可引起患侧腰痛,肿瘤晚期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下腹部包块、水肿等症状。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占初发膀胱肿瘤的70%,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中Ta占70%,T1占20%,Tis占10%22、23。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而手术治疗中TURBt常为首选治疗方式24。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逐步应用于腔内泌尿外科。自1986年激光技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25,尤其是在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方面获得较广泛应用,疗效也得到一定认可26。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2 m激光技术用于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由于多为单个研究,受样本量局限,对2 m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及安全性缺乏客观评价,没有统一定论27。文章旨在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国内外关于“2 m激光与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1纳入与排除标准研究设计收集国内外发表的有关2 m激光与TURBt治疗NMIBT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无论是否采用盲法;排除非随机对照研究、无对照研究、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叙述性研究及个案报道。 研究对象纳入临床确诊的NMIBT患者。包括术前已完善相关检查如泌尿系影像学检查、内镜镜检查、内镜辅助下组织活检,病理结果回报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a,T1,Tis。手术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NMIBT。对于可疑浸润性膀胱肿瘤者,完善腹盆腔CT、MRI检查,排除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或已有区域及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同时排除合并有其他膀胱疾病患者。 干预措施试验组:经尿道2m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简称2m激光组)对照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 TURBt组)排除: 单一治疗措施或采用其他治疗方法。 结局指标手术时间(Operiative Duration),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Obturator Nerve Reflex,ONR)、膀胱刺激发生率(Bladder Irritation)、膀胱穿孔发生率(Bladder Perforation),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膀胱冲洗(Postoperative Bladder Irrigation Time)、留置尿管时间(Period of Cathetherization Days),尿道狭窄发生率(Postoperative Urethal Stricture),术后随访期间膀胱肿瘤复发率(Short-term recurrence)。排除结局指标统计不清,术后未行规范化膀胱灌注治疗及随访时间过短( 3个月)。2 检索策略参照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要求制定合适的检索策略1.计算机检索 相关数据库PubMed、 Ovid、 Medline、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CBM、 CNKI、 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超星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3年9月30日。2手工检索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中华男科学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