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3单元 9《家》的序和跋习题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家的序和跋,1.走近作者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复仇将军等。2.主题解说“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3.结构图解,4重点聚焦(1)师: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生: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2)师: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家的意图。生: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或:“我写家的时候哀哭”)。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五个年头,所以“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译文】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家安定,繁荣起来。【感悟】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不能仅囿于为自己和家庭而读书,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树立远大的家国情怀。,tu,zhu,b,zn,l,z,fi,y,2下列词语书写无错别字的一项是()A孤独催残爱怜动荡B控诉挣扎仿佛残痛C索性妥当周密积愤D鼓舞删去历害爱憎,C,3(2015,沈阳)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你若盛开,那是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美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A悄然绽放履行绚丽奋进B含苞待放施行妖艳前进C悄然绽放施行绚丽前进D含苞待放履行妖艳奋进,A,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我们生活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B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C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D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的缺点:不论在当时看,在今天看,缺点都是很多的。(点拨:A.设问;B.比喻;C.排比),D,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我没法掩饰二十二年前自己的缺点。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而且我还想用我以后的精力来写新的东西。可是我终于放弃了这个企图。ABCD,A,6(2015,大田)2015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大田县仙亭中学九年级(3)班开展以“我爱阅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3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3年增加0.13本。2014年我国人均阅读量比2013年略有增加。(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示例一:更喜欢纸质,可以心无旁骛地静心阅读。示例二:更喜欢电子,阅读更简捷、快速、方便。(意对即可),请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1】下面是对某城镇居民作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材料2】某农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3)以上两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阅读时间占比不高(或我国城镇居民上网时间远比阅读时间要高);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农村居民看电视时间远多于阅读。(意对即可)(4)请你根据材料,为改善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示例:城里人多读书,少上网;农村人多读书,少看电视。,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7下面对“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B提到“坟墓”自然使人们想到死亡,说明作者在写作这篇“跋”的时候旧的封建思想已经消亡。C这句话说明以某个节点为触发点,作者回忆的闸门顿然打开,美好的生活令人难以忘怀。D作者这样比喻,一方面表明了这些东西已经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C,8“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这句话揭示了文学创作与生活存在着怎样的关系?生活是作品的源泉,作家只有有了切身的生活体验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9作者把自己的三部小说称为“激流三部曲”,课文中也多次提到“激流”,请问,“激流”到底有什么含义?文章多次提到的“激流”,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摆脱封建家庭束缚的决心和投身于“五四”运动潮流的热情。,汉字书法之美自序(2015,江西)蒋勋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以我自己为例,童年时期跟兄弟姐妹在一起相处的时光,除了游玩嬉戏,竟然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围坐在同一张桌子写毛笔字。写毛笔字从几岁开始?回想起来不十分清楚了。好像从懂事之初,三、四岁开始,就正襟危坐,开始练字了。“上”、“大”、“人”,一些简单的汉字,用双钩红线描摹在九宫格的练习簿上。我小小的手,笔还拿不稳。父亲端来一把高凳,坐在我后面,用他的手握着我的手。,我记忆很深,父亲很大的手掌包覆着我小小的手。毛笔笔锋,事实上是在父亲有力的大手控制下移动。我看着毛笔的黑墨,一点一滴,一笔一划,慢慢渗透填满红色双钩围成的轮廓。父亲的手非常有力气,非常稳定。我偷偷感觉着父亲手掌心的温度,感觉着父亲在我脑后均匀平稳的呼吸。好像我最初书法课最深的记忆,并不只是写字,而是与父亲如此亲近的身体接触。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大概只有汉字的书写学习里,才包含了一生做人处事漫长的“规矩”的学习吧!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东方亚洲文化的核心价值,其实一直在汉字的书写中。最早的汉字书写学习,通常都包含着自己的名字。很慎重地,拿着笔,在纸上,一笔一划,写自己的名字。彷佛在写自己一生的命运,凝神屏息,不敢有一点大意。一笔写坏了,歪了、抖了,就要懊恼不已。不知道为什么“蒋”这个字上面有“艹”?父亲说“蒋”是茭白,是植物,是草本,所以上面有“艹”。,“勲”的笔划繁杂(简体字为“勋”),我很羡慕别人姓名字划少、字划简单。当时有个广播名人叫“丁一”,我羡慕了很久。羡慕别人名字的笔划少,自己写“勳”的时候就特别不耐烦,上面写成了“動”,下面四点就忘了写。老师发卷子,常常笑着指我“蒋动”。老师说:那四点是“火”,没有那四点,怎么“动”起来。我记得了,那四点是“火”,以后没有再忘了写,但是“勋”写得特别大。在格子里写的时候,常常觉得写不下去,笔划要满出来了,那四点就点到格子外去了。长大以后写晋人的“爨宝子”,原来西南地方还有姓“爨”的,真是庆幸自己只是忘了四点“火”。如果姓“爨”,肯定连“火”带“大”带“林”一起忘了写。,写“爨宝子碑”写久了,很佩服书写的人,“爨”笔划这么多,不觉得大,不觉得烦杂;“子”笔划这么少,这么简单,也不觉得空疏。两个笔划差这么多的字,并放在一起,都占一个方格,都饱满,都有一种存在的自信。长大以后写书法,最不敢写的字是“上”、“大”、“人”。因为笔划简单,不能有一点苟且,要从头慎重端正到底。现在知道书法最难的字可能是“一”。弘一的“一”,简单、安静、素朴,极简到回来安份做“一”,是汉字书法美学最深的领悟吧!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忘了儿童时书写名字的慎重端正,一丝不苟。,随着年龄增长,随着签写自己的名字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线条熟极而流滑。别人看到赞美说:你的签名好漂亮。但是自己忽然醒悟,原来距离儿童最初书写的谨慎、谦虚、端正,已经太远了。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写“行”写“草”,强调应该先打好“唐楷”基础。我觉得他太迂腐保守。但是他自己一生写端正的柳公权“玄秘塔”,我看到还是肃然起敬。也许父亲坚持的“端正”,就是童年那最初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吧!(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10文章回忆童年汉字书法练习,主要写了哪两方面内容?“我”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请分别概括。内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我”写自己名字的经历。道理:做人处事要“规矩”;做人处事要谨慎端正、一丝不苟。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示例:画线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手法,通过“一笔一画”、“凝神屏息”等细节,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我”书写自己名字时的慎重和一丝不苟。,1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形象。示例:文章通过记叙父亲教“我”写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关爱孩子、懂得教育的人。文章通过记叙父亲终生写端正的毛笔字这件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具有正值、慎重、执着等优秀品质的人。13阅读文章后,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对汉字书法之美有了哪些认识?请概述。情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或“对汉字书法之美的赞叹”);对父亲的敬爱(或“怀念”)。认识:略。(点拨:能从汉字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两方面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14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的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