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宋词四首,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出人头地的来历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所以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作者卡片,背景呈现雨霖铃柳永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早年生活放浪,仕途长期不得志,多次应试进士不第。到了晚年才考上进士。柳永长期置身于歌楼妓馆,与歌伎关系非常密切,所以写男女风情,反映歌伎等下层市民生活的词作较多。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游玩之地。苏轼被贬黄州以后,也经常来赤壁矶或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这篇名作。,声声慢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这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国亡家破。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绍兴二年(1132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本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辛弃疾六十六岁时。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行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千古传诵的杰作。,知识链接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称诗余,也称长短句。根据词的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在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阕,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词的流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动词,越走越远,动词,流淌,动词,离开,动词,铲除,动词,出发,名词,头发,动词,拿出,动词,兴起,动词,出现,动词,寻找,寻觅,形容词,平常,介词,随着,动词,回头,动词,看到,连词,只是,动词,顾念,牵挂,灰、烟,名词作状语,像灰、像烟一样,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名词作动词,设帐幕,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北,形容词作名词,多情的人,有功业,有文采。,极,表示程度高。,没有好的情绪。,指长江。,指情形、光景。,6特殊句式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_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_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多情应笑我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_都门帐饮无绪_,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省略句,7名句默写多情自古伤离别,_。(柳永雨霖铃)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江山如画,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三杯两盏淡酒,_。(李清照声声慢)想当年,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怎敌他晚来风急,气吞万里如虎,1.雨霖铃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全词围绕这一中心,结构层次非常清晰,请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作思路。名师指津“伤离别”是总的核心。第一问可据此找出主旨句,第二问可指出“伤离别”的前、中、后各个过程的侧重内容及其表达作用。我的理解:(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多情自古伤离别”。,(2)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楚: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的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别情绪,令人叹为观止。2.雨霖铃一词中“晓风残月”具有怎样的抒情作用?名师指津分别分析“晓风”“残月”刻画的凄凉氛围和烘托的伤感之情即可。,我的理解:“晓风残月”是最能触动人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另外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时分登程送别也在这一时刻,“晓风”意味着别离;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凌晨的残月就更显得特别凄凉,另外,“圆月”是团聚的象征,“残月”含别离之意。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点染(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结束全词,具有怎样的人生格调?名师指津分析词人思想的消极和表现艺术性高的特点即可.我的理解:词到此处,苏轼的情绪已相当低落。他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对当时时政忧谗畏讥现状的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两字的表现力很强。又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4.李清照的声声慢创造性地大量使用叠词,并极巧妙地撷取一些富有典型意义的意向,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名师指津首先,分析叠词表现主人公凄惨处境和伤感情感的作用,点明语言特点。其次,结合“疾风”“黄花”等意象,分析其烘托凄凉之情的作用。我的理解:(1)使用叠词。词的开端连用七个叠词,用“寻寻觅觅”,表现其内心空虚;用“冷冷清清”极写其处境的孤独;用“凄凄惨惨戚戚”,极言其心情的悲怆、凄惨,层次分明地表现出自己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的孤苦,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且富于音乐节奏感。,(2)营造意境。作者精心选择了一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如疾风、飞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极力渲染了一个“愁”字,有力地烘托了自己凄凉惨淡的思想情感。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典使事,贴切自然,既切合北固亭之地,又切合全词的思想内容,简要赏析作者的这种表达技巧。名师指津引古人之事的诗句是用典,结合历史背景、当时抗金战况和诗人的经历分析各典故的作用。,我的理解:这首词用到的主要典故及其表达作用如下:,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两词中表现的怀古之情有什么不同?名师指津围绕“惆怅”“无奈”分析苏词为何借古抒怀,围绕“悲愤”“担忧”分析辛词为何借古讽今。我的理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怀古之情,主要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表明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先贤的向往,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以施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忘却世事又不可能。,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表现为惆怅和无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讽今,追怀刘裕驰骋中原,所向披靡,而刘义隆草率北伐、溃不成军。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英雄无用武之地,词人报国无门。因此,辛弃疾的怀古之情,更多地表现为悲愤不平和忧心如焚。,1写法归纳(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巧借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五处用典。首先,这些典故不是简单的历史故事的堆砌,而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言难明之志,抒忧愤之情。用典是他明志言情的手段,托志于所用之典,借古人旧事抒胸中郁闷,也就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后人评价他“运典虽多,却一片感慨,故不嫌堆垛”,是非常中肯的。,其次,这些典故运用自然、贴切、圆畅,融叙事、写景、议论为一体,无生硬造作之感。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怀古就是缅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就免不了要用典。词中几处典故运用紧扣作者所处之地、所见之景、所思之事,围绕题旨联想自然。最后借廉颇的故事作结,将全词的感情推向高潮,令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词人的内心之痛,不禁为之扼腕。同时,典故的运用又使作品语言含蓄、蕴藉,避免了一般豪放词直接抒情的直白、浅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品味、思考的广阔空间。,(2)念奴娇赤壁怀古:巧用烘托和映衬。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例如,本词中作者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说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发。映衬是烘托的一种,一方面是以乙托甲,但反过来也有甲托乙的作用。词中有两种映衬:一种是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险要形势,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二者相互托衬,虚实相济。另一种是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这首词波澜起伏而章法严整,跟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两种表现技巧有关。,2技法指导如何巧用典故为了使抽象的道理具体生动、使单薄的内容充实丰富、使烦琐的语言简洁明了,因而引用历史故事、名人轶文、寓言笑话、诗词格言等,这种表现手法叫作“用典”。特别是杂文写作,“用典”之法不可弃置不用。同样一段文字,“用典”与否,效果是不一样的。试以学会照镜子两个开头做对比,孰优孰劣,相信大家自有明鉴。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但不是人人肯用、人人会用的。因为镜子不单是放到眼前看看的事,而是跟照镜子人的思想素质、胸襟气质等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学会照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代明君的“照镜”之论振聋发聩、引人深思:我们应学会照镜子。在作文中要做到熟练用典,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名家的“用典”实例,读毛主席愚公移山,学生自然会为领袖巧用寓言故事而击节;读鲁迅先生的人生识字糊涂始,学生一定会为大师活用古人诗句而赞叹。如果课外多翻翻邓拓的燕山夜话等,借典、批典、反典、串典、改典等例子更会使学生眼界大开。这些名家高手“用典”时或含蓄讽刺,或直言褒贬,或借题发挥,或影射比附,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饱含着对世相的深沉透视,闪烁着激浊扬清的锐利锋芒!,其次,要结合课文提供一些掌故趣闻、名言警句等,引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试着“用典”。写带有议论性的文章,无论是开头,还是中间,抑或结尾,均可试着“用典”。习作善不善“用典”,不仅取决于学生心头“典”的多寡运用时熟练与否,而且更取决于学生认识层次深浅、理解水平的高低和思维能力的强弱.名家高手之所以能写出一“典”见血、一“典”破“的”的好文章,无不与他的深邃思想、渊博学识、过人胆识等紧密相连。不过,任何名家高手不是天生就有神来之笔,他们“用典”亦少不了学习的过程,所以我们学生没有必要因为眼下不如名家高手而不敢“用典”、不肯“用典”。华夏民族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艺术的宝库,而弘扬民族文化又是深化改革的需要,以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用典”的习作实践中去。,3随堂练笔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伴随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也产生了许多关于节日的典故。请选取一个传统节日,巧借典故,写一段关于该节日的文字,400字左右。,4他山之石都说七夕这天,天,不会下雨,怕雨淋湿了花鹊的羽毛,冲塌了花鹊用翅膀搭起来的桥。但是,今年的今天,天似乎忘记了亘古不变的浪漫,一反常态,不合时宜地下起了雨,全然不顾如约飞起的花鹊,不顾素描的星盏,更不顾隔河相望的思念,任由一帘清幽,流淌出萧萧初秋。,细碎的雨滴,淅淅沥沥,洗出了月桂的蓊郁,洗出了秦观的千古绝唱,也洗出了我的淡淡忧伤。我在惆怅的边缘,翘首仰望,仰望无际的天穹。那细密的雨丝,湿润了我的头发,浸透了我的衣裳,些许的寒意让我抱紧了双臂。那漫天飘舞的雨丝,如一张无形的渔网,罩在了我的身上。我不知道银河碧水边,横贯南北的河上,是否搭起了一座桥;金风玉露夜,痴情的人儿是否望穿了秋水,踽踽宵行,执手相拥在桥上;更不知道葡萄架下,翠绿的叶子缝隙里,是否滑落出守望的莺声燕语;不知道氤氲的空气中,是否弥漫着思念的低吟浅唱,千百年来,浪漫的风月,在流年中几度轮回,牛郎织女的聚首缠绵,回眸凝望,是何等的浪漫!而在雨中,我无法看到那浩瀚的银河,闪烁的星星,无法听到“千声玉佩过玲玲”。唯有用微凉的指尖,去触摸那冷润的雨滴。不曾想,那冷润的雨滴,滴落在今晚,却让我心头,慢慢滋长了伤感。,柳永一生,不同于叱咤风云的战将,他生活在月白风清的北宋;也不同于纵横捭阖的政客,他被宋真宗皇帝钦定为“词人”;但柳永的人生却能折射出一种品格叫坚忍,一种情怀叫同情。柳永是一个值得人同情更值得人崇敬的伟大词人。他年少多才,但又为才所累。因一首鹤冲天,被真宗皇帝斩断了仕途之路,赶进了酒肆歌楼之中,“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他应有许多的痛苦,更应有许多的沮丧,但他更有许多的自信和自尊。,他坚信自己“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于是他走进了民间,投身于文学艺术,歌咏情感,抒写离愁,开拓意境,变革词风,成为我国词坛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人们常说,痛苦出诗人,逆境出人才。柳永的遭遇和他在词坛上取得的成就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适用话题这则材料适用于“坚韧”“追求”“执着”“面对逆境”等话题或材料作文中。,宋词的忧伤张佐香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夜,真的静了下来。心,真的空了出来。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最先向我走来的是词皇李煜。李煜称帝时,所作之词格调并不高。后来,成了阶下囚,消极颓废到了极限,词的艺术魅力也达到了极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隽永的千古名句,在中国人的心里流动了千年。李煜用国家与自身的命运和精神血肉铸造了宋词的辉煌。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想起宋朝那朵卓绝一世的凄凉之花,想起了李清照。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词人,她用一支亦秀亦豪的如椽巨笔,勾画出半壁江山。她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父亲的藏书将她浇灌得外美如花,内蕴如竹。她满载着少女的幸福,涉入爱河,与夫婿赵明诚琴瑟相和。他们在琴棋书画金石诗文中共享爱的甜蜜。可是婚后不久,赵明诚在战乱中病亡。李清照在国破家亡的磨难中颠沛流离、四处逃亡。她将椎心蚀骨的痛苦和哀愁化为凄凉的文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不是真正的伤心人,未到真正的伤心处,是断然写不出这空前绝后的哀婉之词的。李清照是深知自己生命的含金量的。她以笔抗世,以词唤天,将故国之思与家亡之恨,抽丝剥茧般进行纺织,化愁为词,为后人留下了苦难时代的灵魂绝唱。她的词永远被人们传诵。捧读辛弃疾饱蘸血泪谱写的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一遍遍地哭诉,感受到他一次次地表白。他因爱国悯民而生怨因尽职尽力而遭灾。国有危难时,招他启用,朝有谤言,又弃之一旁。这是他一生的悲剧。,他徒然带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的心病而流英雄泪:“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如果说东坡常用“安时而处顺”的态度来排遣所遭受的痛苦,那么辛弃疾多以慷慨悲歌来倾吐抑郁的哀愁。到了“而今说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中,已是愁到深处却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辛弃疾的词是正义和忠烈的化身,缘此才能燃烧,才能振聋发聩。,手执磨得起了毛边的宋词,我被一望无边的哀愁和忧伤包围着。逸怀浩气的东坡感叹“江海寄余生”;多愁善感的柳永咏唱“执手相看泪眼”;深婉含蓄的晏殊于“小园香径独徘徊”;仕途坎坷的欧阳修“为伊消得人憔悴”;姜夔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00多年北宋南宋之动荡,产生了宋朝的词人和宋词。宋人写宋词,是心有所动,情有所发,是为一己而写,以浇一己之块垒。孰料,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宋词竟然从一代代文人手中流传千古。这正应了哲人康德的一句至理名言:“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宋词中所弥漫的无边无际的哀愁与忧伤,是“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在国破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术特色引流课件设计框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土建施工人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药剂员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教育培训机构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海南-海南环境监测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水文勘测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4版个人私有汽车出租合同书
- 2024版并购法律服务合同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保健按摩师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中式面点师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楼板下加钢梁加固施工方案
- 斜坡脚手架搭设施工方案
- 建筑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研讨会
- 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英语核心单词+短语
- 16学时《中医药膳学》教学大纲(可编辑修改文本版)
- 《西方经济学》(下册)课程教案
- 费森CRRT设备操作流程-CVVH
- 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开发合同
- 第5章-系统模型课件
- LY/T 1828-2009黄连木栽培技术规程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