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自然与人本视角下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硕士论文.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 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 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加f 年多月一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 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安徽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 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第一导师签名:孑,杉 , 0 时间:砂汐卜年D 月一日 时间:年月日 。_ 。一 f 熘必 摘要 江、河、湖、沼、海等各种城市滨水区不仅是城市中自然要素最密集、自然过 程最丰富而敏感的区域,也是与人文要素最为充分的地区。如今城市建设与人类发 展对这个地域造成的人为干扰又非常剧烈,也就是说,自然生态过程与人类活动共 同作用于城市滨水区,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双方需求上的极大矛盾。而城市 滨水区因其水陆交界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单纯的陆域规 划设计,还要考虑水域的问题,处理水陆交界处的问题,因而成为业内最为复杂、 综合,也是最具挑战性的一类。因此,如何通过综合性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平衡城市化进程中自然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营造具有自然气 息和人文情怀的城市滨水区景观环境,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滨水区开发历史,介绍了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相关概念、特 征及其构成要素,总结归纳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并结合我国现 状,从人和自然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面临的问题;然后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原 则与方法,并对如何设计自然与人文两方面的景观要素做出分析,展示了城市滨水 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形态。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研究评述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规 划设计的具体案例,尝试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尊重自然、尊重人的设计理念在实际案 例中的体现。 希望本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做出的探讨能够对我国当前如火如荼的城 市滨水区建设提供一个从自然和人的角度来设计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景观、自然景观要素、人文景观要素、规划设计 A B S T R A C T R i v e r s ,1 a k e s ,m a r s h e s ,s e aa n do t h e r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 sn o to n l yh a v et h em o s td e n s e n a t u r a le l e m e n t so ft h ec i t y , b u ta l s o 、丽t l lm u c hh u m a nc u l t u r e T o d a y , h u m a nd i s t u r b a n c e i nt h i sa r e at h a tc a u s e db y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sS Os e v e r e ,t h a ti s t os a y , t h en a t u r a lp r o c e s s e sa n dh u m a na c t i v i t i e sa r ea l la c to nt h e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 sa tt h e s a m et i m e ,w h i l ei nt h i sp r o c e s si n e v i t a b l yp r o d u c e sag r e a t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t w o s i d e so nt h e i ro w nn e e d s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 s i m p l e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 ,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i e so f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m a k e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s h o u l d c o n s i d e rw a t e rw i t hl a n da n db a n kp r o b l e m sa tt h es a m et i m e T h u si nt h ef i e l db e c o m et h e m o s tc o m p l e x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a n dt h em o s tc h a l l e n g i n gd e s i g n S o ,h o wt os e tab a l a n c e b e t w e e nt h en a t u r a lp r o c e s sa n d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t oc o n t i n u et h ec i t y S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c u l t u r ec o n t e x tt oc r e a t ean a t u r a la n dh u m a n i s t i c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i sa i m p o t a n ti s s u ed u r i n gt o d a y Su 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r e v i e w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 ;i n t r o d u c e s t h ec o n c e p t s ,f e a t u r e sa n di n s c a p e so f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o r yo n 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 ;I ta n a l y s i se x i s t i n gp r o b l e m sb yc u r r e n ts i t u a t i o ni n C h i n a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b e i n g ,a n dt h e np r o p o s ep r i n c i p l e sa n d s o l u t i o n st h e o r e t i c a l l yt oh a n d l et h e s ep r o b l e m s ;a n a l y s i so nh o wt od e s i g nw i t l ln a t u r e a n dh u m a ne l e m e n t s A n dt h ec o n c r e t ec o n 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o fu r b a n w a t e r f r o n ta l s oh a sb e e ns h o w e d F i n a l l ys t u d ya n dc o m m e n to n a d e s i g nc a s eb a s e do n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s e a r c ho f b o l dt e x t ,t r y i n gt ov a l i d a t et h ei d e ao f d e s i g nw i t hr e s p e c t i n gn a t u r e a n dh u m a nw h i c hi Sr a i s e di nf o r w a r dc o n t e x t T h i st h e s i so nU r b a n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i ss u p p o s e dt op r o v i d ea l li d e a o nd e s i g nw i t hn a t u r ea n dh u m a n i t yt oi n s p i r et h eb o o m i n g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w a t e r f r o n ti n 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 ,n a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e l e m e n t s ,h u m a n i s t i c l a n d s c a p ee l e m e n t s ,p l a n n i n ga n dd e s i g n 卜 1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1 绪论1 1 1 研究背景1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2 1 2 1 平衡自然的需求与人的发展2 1 2 2 研究意义3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3 1 3 1 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与理论研究3 1 3 2 国内滨水区发展和研究现状5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7 2 。1 城市滨水区7 枣 2 1 1 城市滨水区7 2 1 2 城市滨水区用地范围的界定7 2 1 3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构成8节 2 1 4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8 2 2 城市滨水区景观8 2 2 1 城市滨水区景观8 2 2 2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9 2 2 3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基本特征9 2 3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l l 2 3 1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体系1 l 2 3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1 2 3 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的现状1 3 3 1 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背景1 3 3 2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特点1 4 3 2 1 国外特点1 4 3 2 2 国内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现状1 8 3 2 3 国内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特点1 9 3 3 我国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2 l I I I 3 3 1 缺乏对自然的尊重2 1 3 3 2 缺乏对人的尊重2 3 3 3 3 问题根源2 5 3 4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呼唤生态设计方法与人文精神2 7 4 尊重自然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2 8 4 1 生态观的建立2 8 4 1 1 “生态时代 的到来2 8 4 1 2 建立尊重水体生命的生态伦理观2 9 4 1 3 尊重水体自然属性的生态设计方法3 0 4 2 我国城市水体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3 0 4 2 1 水质污染3 0 4 2 2 水资源短缺3 0 4 2 3 水域生态恶化31 4 3 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质31 4 3 1 生物多样性设计3 2 4 3 2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滨水区景观生态规划的重点3 2 4 4 尊重自然的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3 3 4 4 1 遵重滨水区生态的自然过程和自然形式3 3 4 4 - 2 自然性原则3 5 4 4 3 连续性原则3 5 4 4 4 多样性原则3 5 4 5 城市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要素3 6 4 5 1 水3 6 4 5 2 生态驳岸3 7 4 5 3 滨水缓冲带3 9 4 5 4 湿地4 0 4 5 5 滨水绿地4 3 5 尊重人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4 4 5 1 尊重人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4 5 5 1 1 从大众行为心理出发4 5 5 1 2 结合城市历史文脉和滨水区发展历史4 7 5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人文要素4 9 5 2 1 水4 9 I V , 5 2 2 堤5 1 5 2 3 岸。5 2 5 2 4 路5 3 5 2 5 桥5 4 5 2 6 滨水建筑5 7 6 案例研究6 0 6 1 波特兰市南部滨水区景观规划6 0 6 1 1 项目背景6 0 6 1 2 项目概况6 1 6 1 3 项目主体景观规划滨水公园总体规划6 5 6 1 4 评述与借鉴6 7 7 结束语7 1 参考文献7 3 致谢7 6 个人简介7 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 7 V 1 1 研究背景 1 绪论 “水对所有人都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似乎与祖先有着相同 的本能急不可待地、不自觉地趋向于水边。 【I 】 约翰O 西蒙兹 古今中外的城市通常因水而起,呈现城水相依的格局。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滨水岸地提供了人类最初生活的一切物质环境条件,所以,作为人类文明物质载体 的城市最先出现在一些大河流域。临水建城是古代城市选址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历 代古都名城,如西安、洛阳、杭州、南京等,多依水而建,或带江河,或滨湖泊。在 。水边,人类曾诗意地栖居。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文明的源泉,永远不缺水的城市 才是永生的城市,古代很多城市被废弃都是因为最终没有了水源。在中国古代“天人 合一 的哲学观的影响下,古人将水视为师法自然的一种重要的元素,并创造出大量 的理水的智慧,以达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 图1 1 ) 。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城市人口大量增长,使城市变得拥挤,大量的城市河道被侵 占,填埋,很多美丽自然的水域被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水充斥而沦为臭水沟,严重 污染城市环境,城市居民由亲水变为惧水,城市与水域的关系也由相存相依变为相互 排斥。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人类逐渐远离滨水区,与水的关系彻底割裂。 2 0 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盲目发展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步认识到 城市水体对降低风沙灰尘与城市噪音,调节温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和保护城市 人居环境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效应,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人居的重要生态基础。城 市需要有水的呵护,正如万物都需要有水才有生机一样。“城市要将滨水区建成公共 娱乐场地,一个开阔美观而舒适的公共场地,人们可以全天候的进行水陆娱乐活动。 圆重视和改善滨水区景观规划,已经成为一件事关城市发展全局的大事,我国许多城 市纷纷开展滨水区景观规划( 图1 2 1 。 秘毓“啦翁洒蕊蘸囊蔫霸鬻 F i 9 1 1 ”R i v e r s i d eS c e n ed u r i n gt h eQ i n g m i n gF e s t i v a l ”s h o w sh a r m o n i o u s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 l V , , 1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城币彤成初明 I 亲水期 1 人类在水边诗意地栖居 I 、? 。诘。 工业社会 I 弃水期 1 人类逐渐远离滨水区,与水的关系彻底割裂I _ - _ _ _ o _ - _ ,_ - _ - - - I - _ _ - - - _ - _ o - _ _ - _ _ _ - _ _ o _ _ - _ - - 一 。 魄 后工业社会 I 亲水期 1 人类的生活活动重新回到水边 l 图1 2 城市与水的关系演变示意图 F i 9 1 2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c i t y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I lw a t e r 1 2 1 平衡自然的需求与人的发展 ( 1 ) 恢复滨水区生态系统 当前,我国滨水区的生态存在不少问题:高强度的滨水区商业开发侵占滨水区绿 地空间,硬质铺装替代了自然生态界面,不仅吞噬了野生动物栖息地,也极大地破坏 了滨水绿道的连续性。滨水建筑密度过大,破坏了水陆之间空气环流的自然过程,阻 挡了水边特有的清爽湿润的水陆风吹向城市,发挥不出其天然空调器的作用,加重了 城市大气污染及热岛效应。此外,不科学的水岸工程和绿地设计也严重影响了滨水区 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致使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已到了一个危险临界。因此,城 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滨水区生态系统。基于生态的滨水区景观规划 设计才能延续生态承载力,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这也是一切滨水区开发 建设的前提。 ( 2 ) 满足人们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的滨水休闲活动。但是,滨水区现状不能 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滨水区因为长期被忽视,导致人们需要的时候己难以企及。 空间上的距离感 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高架路和城市地面道路不断延伸扩张,严重割裂市 民与水体的亲水动线,造成人们亲水的物理障碍,影响人们亲水权益和生活质量。 心理上的距离感 2 由于长期遭到漠视,滨水区的景观及设施多半缺乏吸引力;大部分的滨水地区受 限于相关法规,很少考虑将观赏、休闲、餐饮、游憩与活动等空间或设施予以适当结 合,缺乏吸引人停留的多样化场所;此外,很多滨水区的治安与游客安全问题,也是 人们产生心理距离感的重要原因。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重要目的是:解决人们的亲水游憩需求与城市滨水区难以 企及的矛盾,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滨水行为需求,规划充足的高品质滨水空 间,为人们的滨水游憩行为提供场所支持,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 3 ) 在以上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带动新的亲水文明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就是要在维护环境生态与保证城市发展之间建立一个新的 平衡点,既要确保清洁的水体和健康的滨水区生态环境,保护鱼类和野生动物自然栖 息地,又要提高滨水区活力和承载人类活动的能力,使得人与滨水区自然生态和谐相 处,并带动一种新的亲水文明。从这个角度来说,系统的设计与发展观是滨水区景观 规划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 1 2 2 研究意义 我国正处于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陕的城市化进程之中,我国当前城市化 水平已达到4 0 左右。与此同时,城市空间也正在大幅度地外延扩展,城市的传统格 局遭遇城市化的极大冲击。如何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平衡生态环境的矛盾,实现环 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滨水区作为城市中拥有高品质自然要素和人文资源的地区,已成为城市拓展的一 个重点方向。而在大范围的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科 学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 1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3 1 国外城市滨水区的发展与理论研究 ( 1 ) 国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念的发展 “美国有7 5 个大城市,其中6 9 个座落在滨水的地理位置上。这6 9 个城市在过 去4 0 年中都有对滨水地带的重建和开发活动。 【6 3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发端于 美国,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理念与特点。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城市规划中公共空间的概念被引到城市滨水区。1 9 世纪后 半叶,经过规划和设计的城市滨水区以奥姆斯特德( F L O l m s t e d ) 设计的波士顿城市 - 一一一一 一 公园系统之翡翠项链和芝加哥博览会( 1 8 9 3 ) 为代表在美国出现。C h a r l e sE l i o t 也曾协 助奥姆斯特德做过休闲滨水区,如麻州若费尔( R e v e r e ) 海边的若费尔海滩保留地 ( 1 8 9 6 ) 。奥姆斯特德和E l i o t 等设计师的自然主义形式和城市美化运动( C i t yB e a u t i f u l M o v e m e n t ) 理念作为城市滨水区规划的理论也被一直延用下来。到了2 0 世纪6 0 年代, 受历史环境保护运动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2 0 世 纪9 0 年代以后,生态设计成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历史特 质维护与公共开放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也成为新的设计要点。 ( 2 ) 国外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滨水区规划设计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起步较早,但大规模 的城市滨水区开发并在理论上予以足够的重视还是2 0 世纪8 0 年代的事情。1 9 8 0 年 前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国家先后对本国许多城市废弃的滨水区进行了再开 发活动。相关专著相对来说主要集中在滨水区更新和滨水区再开发上。如1 9 8 8 年霍 依尔汇集众多城市规划师、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等编撰的滨水区更新一书,首次 对全球滨水区再开发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1 9 8 4 年万思玛丽( V a n c eM a r y ) 著有景观中的水) ) ( W a t e ri nt h eL a n d s c a p e ) ,2 0 0 1 年赫伯特德莱塞特( H e r b e r tD r e i s e i t l ) 撰写的以水为要素的水景规划、建设与设计( W a t e r s c a p e s :P l a n n i n g ,B u i l d i n ga n d D e s i g n i n gw i t hW a t e r ) ,美国城市土地研究学会( T h eU r b a nL a n d I n s t i t u t eo f A m e r i e a ) 编 写的都市滨水区规划( R e m a k i n gt h e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 ) 对滨水区发展历史、景观 规划和开发机制等做出阐述;安布瑞和迪克瑞科比( A n nB r e e n & D i c kR i g b y ) 在 新滨水区世界城市滨水区成功案例( T h eN e wW a t e r f r o n AW o r l d w i d e U r b a nS u c e e s sS t o r y ) 一书中对1 3 0 多个建成的滨水区总体布局和建筑设计方面做了分 析。 另外,西方发达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滨水区研究机构,为滨水区规划设计的理论 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的非营利组织“滨水区中心 创建于 1 9 8 1 年,宗旨是帮助社区及专家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实现滨水资源最佳配置,以期 获得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该中心在1 9 9 7 年出版的城市滨水区开发一书主要收录 了北美地区的滨水区案例。现在该中心拥有自己的杂志和一批出版物,通过每年评选 最好的滨水项目收集了大量的实例,研究范围己经超越北美地区,包括了全球许多国 家和地区。其重要的出版物有月刊滨水区世界( W a t e r f r o n tW o r l d ) 。1 9 8 9 年,另 一个非营利研究机构“全球水上城市中心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e n t e rC i t i e sO l lW a t e r ) 在著 名的水城威尼斯成立,旨在为全球的滨水城市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便于相关资料收 集和学术研究活动开展。该机构定期在总部威尼斯举办学术会议,并出版过系列书籍。 其中,城市滨水区水上城市开发的全新领域中的很多城市滨水区开发案例引 4 发过激烈争论,因而该书享有“滨水规划师言论荟萃 之名。 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也在其国内了兴起了滨水区开发热潮。但是与西方国家不 同的是,日本城市滨水区开发动因主要是因其有限的国土面积与港口建设,表现为填 海造地运动以争取土地。2 0 世纪8 0 年代,日本举办了不少关于“城市与水 的探讨 和研究学术活动,其中有国际影响力的有:横滨滨水区国际会议( 1 9 8 6 ) 提出了2 1 世纪城市滨水区开发战略性理念( 水与绿结合、建筑与环境结合、历史与未来结合) ; 国际水都会议( 大阪,1 9 9 0 ) 的大阪宣言提出水是城市空间的中心要素,并强调 了水与绿的结合等。1 9 8 8 年,日本土木规划研究委员会水滨景观研究分会的2 0 余位 专家学者共同编撰滨水景观设计一书,对城市滨水区的实际规划、设计、施工进 行了分析介绍。此外还有日本河川治理中心编的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等 相关著作。 此外,一些影响较大的学术专著如I L 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凯文林 奇的城市意向、D 普林茨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中,也以部分章节的篇幅对 城市水体做了相关论述。 1 3 2 国内滨水区发展和研究现状 我国滨水区开发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 生态学等领域,大多是对滨水区城市规划设计和水环境治理的研究,而在风景园林规 划领域,尚有理论与实践上的不足。选取国内有影响的几次关于滨水区发展的会议概 述如下: 2 0 0 3 年9 月2 6 日,首届“滨水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博览会”在吉林举办,主题是 “以水为源、以人为本、追求魅力、享受生活”。并举办了以“2 1 世纪城市水环 境”为主题的高层学术论坛。来自4 2 个国家和地区的2 2 3 个城市参展。纽约、华盛 顿、伦敦、巴黎、大阪及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天津、大连等共计9 5 个 城市报送了2 8 8 个滨水城市设计项目。L 6 4 J 2 0 0 4 年1 1 月1 2 1 3 日,在宁波召开“第二届中国滨水城市规划国际论坛,主 题为“规划滨水城市的未来”。2 0 位来自德国的专家、2 0 位中国规划建筑界的知名专 家和各滨水城市专业人士共聚宁波,两国专家以“滨水城市的城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为主题开展了学术研讨,具体就“滨水公共空间滨水区的历史建筑与开发改造”、 “老港口区与工业区的城市化”、“水的生态净化与可持续发展滨水住宅区的改造建设”、 “滨水城市与建筑特色的创造”等专题发表了学术报告,并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 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战略、创造宜居性的滨水空间等方面达成一致共识。【6 5 J 2 0 0 5 年1 月1 2 日,“中英城市复兴高层论坛 ( C h i n aU K U r b a nR e g e n e r a t i o nF o r u m ) 在京召开,主要研究课题是城市滨水区复兴。【6 6 j 2 0 0 5 年5 月3 0 - 一3 1 日,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扬 州召开,交流展示各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成就,研讨水景 观建设与水环境治理问题。主要议题为:城市水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及新理念,城市水 系保护与治理,水景艺术,水质改善与安全保障,再生水利用与生态景观结合。1 6 7 6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相关概念 2 1 城市滨水区 2 1 1 城市滨水区( 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S p a c e ) 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中陆地与水体相接壤的一个特定的空间区域,是“与河流、 湖泊、海洋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紧邻水体的部分。 【3 1 它既是陆地的边沿,又是 水的边缘,特点是水体与陆地共同构成环境的要素,两者交相辉映,互为一体,成为 独具魅力的城市建设用地。 2 1 2 城市滨水区用地范围的界定 滨水地带的宽度随水体的类别、沿水 开发区的密度以及生态条件的不同而变 化。【4 】对其具体范围的限定,目前学术界 尚无定论,各国持不同见解。 美国在沿岸管理法、沿海区域管 理计划中所界定的沿岸区域,水域部分 包括从水域到临海部分,陆域部分包括从 水际线开始的l O O f t - 5 m i 不等的范围, 或者一直到道路干线。道格拉斯认为“在 大多数场合下,滨水区陆域一侧范围的界 限是与地形条件、铁路、道路等物理障碍 相一致的”( 王建国,吕志鹏2 0 0 1 ) 。 一般来说,城市滨水区可以根据城市 居民日常生活对滨水空间的心理意识来 界定,通过对居民的城市意向调查,按滨 水对人的诱导距离来确定滨水区的陆域 和水域规划范围,城市滨水区的空间范围 可以模糊地理解为2 0 0 m - 3 0 0 m 的水域空 间( 距离与视觉的中景区相同) 及相邻的 l k m - - - 2 k m 的城市陆域空间,相当于步行 1 5 - - 2 0 m i n 的距离范围。 图2 1 日本制定的滨水开发概念;城市滨水区空间构成 F i 9 2 1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s p a c ef o r mb yJ a p a n 7 图2 2 本文研究的滨水区范围 F i 9 2 1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 i nt h i sp a p e r 通常,滨水区的范围往往按实际开发建设、规划设计研究的需要而定。据日本 1 9 7 7 年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制定的概念,这个范围可以分为:沿岸域开发、 滨水区开发和水边开发( 图2 1 ) 。1 5 】本文研究范围进一步界定在:从水际线到滨水 区第一街区之间的范围( 图2 2 ) o 本文的讨论还强调城市滨水区的“城市性,是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乡村滨水区 而言的。它往往带有相对明显的人工特质,是经人类改造的人工自然复合环境。 2 1 3 城市滨水区的空间构成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水域、水际线、近水陆域三部分组成。【6 】( 图2 1 ) 水域城市滨水区的基本面之一,包括水体及其中的底泥、水生动植物、生物、 溶解质和悬浮物等在内的完整的生态系统。作为城市滨水区的特定物质实体,水域往 往决定了滨水区具有一般城市空间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具有可塑性强、承载活动多 样、生态效应、心理调节等诸多作用。 水际线是水域与陆域的交界线,常以岸线的形式存在。堤岸作为塑造水体形 状的要素,是滨水空间特有的界面。不同于自然状态下水体的堤岸是河床向陆地的自 然延伸;城市滨水区的堤岸往往经过不断的整治,呈现极强的人工性,也是防洪、游 客安全等重要的工程设施。 陆域滨水区与市域空间的过渡界面。陆域是承载人们活动的重要场所,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滨水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 2 1 4 城市滨水区的分类 ( 1 ) 按其濒临的水体形态分:河滨、江滨、湖滨、海滨等。 ( 2 ) 按其所处地形分:平原型滨水区、山地型滨水区。 ( 3 ) 按其使用功能分:美国的安布瑞和迪克瑞科比根据用地性质不同,将 城市滨水区分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工业港口设施六大 类。1 7 | 2 2 城市滨水区景观 2 2 1 城市滨水区景观( 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 ) 滨水区景X 【见( W a t e r f r o mL a n d s c a p e ) 是指对临近所有较大型水体区域的整体规划和 设计而形成的优美风景,按其毗邻的水体性质不同,可分为滨河、滨江、滨湖和滨海 8 景观。城市滨水区景观主要是指:对城市范围内的较大型水体区域进行规划设计而形 成的优美风景。1 8 1 2 2 2 城市滨水区景观构成 城市滨水区景观可分为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大类,其中物质性景观按景观生态学 理论,可分为以下三大结构形式:作为斑块的滨水区( 如:湖泊、沼泽等) 、作为廊 道的滨水区( 如:江、河等) 和作为基质的滨水区;从城市设计理论角度,城市滨水 区景观分为景观区域、景观轴和景观节点三部分。 而非物质性景观则是以物质景观为载体,通过人类活动和心理作用而形成的一种 城市意向,是寄托在物质景观中的城市文史痕迹和情感记忆,也是城市滨水区景观规 划中更高层次的设计理念和目标,是城市滨水景观焕发生机与活力的灵魂所在。 总的来说,城市滨水景观区域可划分为:水域景观、过渡域景观和近水陆域景观 三部分。 水域景观 水域景观由水域的性质所决定,或为奔腾不息的江河,或为微波浩淼的湖泊,或 为汹涌澎湃的大海。滨水景观主要由水域的平面及纵深尺度、水质、生态系统、小气 候、水上活动等要素所决定。每条江河、每个湖泊都拥有各自的性格,因而其滨水景 观也呈现出各异的风貌。 过渡域景观 是指岸边水位变动范围内的景观,是水陆交汇的结果。比如湖泊、河流等的沿岸 湿地、堤岸、护坡和临水平台等。 近水陆域景观 包括滨水绿道及其周边的人工景观( 如建筑界面与天际线、码头、步道、广场、 小品、夜景照明等) ,共同烘托水体的风景。 形态各异的水域、过渡域及近水陆域景观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滨水区 景观。( 表2 1 ) 2 2 3 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基本特征 城市滨水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景观的优势,并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 逐渐形成了与水有关的特有文化,因而城市滨水区具备区别于其他城市空间的景观特 征: 空间多样性 9 爱2 1 城市溪水景观构成 T a b l e 2 1C o m p o s i t i o no f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 滨水区景观建立在滨水区多样的地貌基础之上,水陆生态系统交融,自然景观要 素丰富多样,因而滨水景观也往往给人以形态各异、旷奥不同、肌理多变的丰富体验。 生态敏感性 作为水陆生态系统的交汇处,自然状态下的滨水区是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也 是很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具有较强的生态敏感性。可以说,保护滨水区自然生态系 统的多样性和敏感性是一切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前提。滨水区任何土木兴建都 应该在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估之后方可进行。 历史文化性 作为孕育城市的最初的地方,城市滨水区积淀了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 市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当地居民共同的城市记忆,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沿岸历 史景观因此而颇具吸引力。保护和传承城市滨水区宝贵的历史遗迹及其民族地域文化, 是创造城市滨水区景观鲜明个性与独特魅力的关键。 如美国迈阿密河沿河有许多保留完整的历史遗迹,如达拉斯堡、苏格兰礼寺、迈 阿密河客栈等,反映了2 0 0 0 多年前迈阿密河沿岸住民的美国土著文化,形成民族感 强烈的独特景观个性。而在我国杭州西湖,可供寻访的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著名的有 形成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苏白两堤经过历史变迁依旧保持原来风貌:岳庙、 于谦祠、张苍水祠、郭庄等,这些江南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在世界造园历上独树一帜; 还有许多与之有关的典故和传说,如白蛇传、济公传等仍在口口相传,使西湖的文史 景观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是典型的古典江南滨水景观,成为杭州城最富象征意义的 标志性景观。( 图2 1 ) 公共开放性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高品质的生态、旅游和游 憩资源,是今天广大市民共同拥有的公共财富。如今,“滨水共有、“滨水公有”也 已成为共识。 1 0 图2 1 西湖典型的中国江南古典滨水景观 F i 9 2 1W e s tL a l ( e at y p i c a ls o u t h e r n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w a t e r f i o n tl a n d s c a p e 2 3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2 3 1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体系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建设的指导性原则。城市滨水 区景观是自然与人工的结合,人工的规划与改造是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形成的主要手段, 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也与传统的景观规划相类同。旧1 从专业角度来看,城市滨水区景观 规划设计是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设计,涵盖内容非常广泛:不仅要考虑陆地景观设计 要素,还要考虑水域要素;不仅要考虑景观生态要素,还要考虑水利防洪等技术要求。 宏观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包括: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滨水区整 体景观格局规划、空间定位以及与周边城市区域联系的处理;在中观层面,包括景观 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岸线和驳岸规划、滨水区绿地系统规划、滨水 游憩空间规划和人文景观规划,主要设计要素涉及水体、岸线、堤岸、沿岸湿地、道 路、桥梁、建筑和绿道。其中,城市滨水绿道规划是重中之重。微观层面的设计内容 具体化为:亲水及活动设施的形态、尺度、色彩、肌理等细微处理。本文着重从中观 层面切入,来研究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表2 2 ) 与城市总体规划功能定位协调 宏观层面滨水区整体景观格局规划 与周边城市区域联系的处理 景观布局和功能分区规划景点设置等 城市滨水区 道路交通规划道路、游步道、桥梁和水上交通等 景观规划设 中观层面 岸线规划堤岸、驳岸等 计的内容体 滨水区绿地系统规划湿地和绿道等 系 滨水游憩空间规划如场所限定 人文景观规划沿岸历史遗迹和建筑等 形态 微观层面亲水及活动设施设计尺度 色彩 肌理 表2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体系 T a b l e 2 2S y s t e mc o n t e n t so fU r b a nW a t e r f r o n tL a n d s c a p eP l a n n i n g 2 3 2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之中,新区开发大建 设、旧城景观整治乃至滨水区开发正在全国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其规模之大、 涉及面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但与此同时,由于诸多原因,各种建设对城市自然生 态和历史人文景观要素的漠视、甚至不可逆的肆意破坏也屡见不鲜。尤其是江河、湖 泊、海洋等各种滨水区作为城市中自然和历史人文要素发育最为充分的地区,对滨水 区的开发建设我们必须持高度谨慎的态度。通过科学的城市滨水区景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完整版)苏教六年级下册期末数学重点小学真题(比较难)及解析
- 人教版小学四4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学业水平及答案经典
- 建筑八大员的质量员设备安装专业岗位技能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全国财政预算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5年电气中级工程师考试岗位专业知识题库及答案
- 小学梦想社团活动方案策划
- 阅读课程招生活动策划方案
- 旅游客户咨询方案范文
- 肉圆营销方案
- 公司桶装水活动方案策划
- 中医特禀体质讲解
- 危险化学品装卸管理课件
- 减肥与能量代谢课件
- 世赛基地管理办法
- 2024荆州理工职业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高清版)DB11∕T 2453-2025 大型活动医疗保障通 用要求
- 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及注意事项讲课件
- CJ/T 316-2009城镇供水服务
- 代持股合同范本8篇
- 机场安检员笔试题及答案
- 法院赔偿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