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简述人民陪审制度孙振燕(政法学院,法学,2004级2班,041210096)摘要:陪审制度是指由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其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雅典和罗马。我国的陪审制度是人民陪审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诉讼制度,始于革命根据地时期。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司法独立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的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位阶较低,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等使得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由于人民陪审制度在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要意义与重大价值,因此对人民陪审制度进行改革使之不断得到完善势在必行。关键字:人民陪审制度;价值;功能;缺陷;完善On Peoples Jury SystemSun Zhen-yan(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Law, Class 2, Grade 2004, 041210066)Abstract: Jury system means that non-legal profession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urt, and have same rights with judges, it origin of ancient Athens and Rome countries. Chinas jury system is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it is a basic system of litigation, which starts from revolutionary base period. Chinas peoples jur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judicial democracy, to ensure judicial justice, safeguard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judicia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judicial work.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people of our countrys jury system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deficiencies, and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in order lower the legislative, judicial practice of a mere formality, and so the value of jury system has not been fully exploited. However, because the people in the jury system of community and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of great value, so in order to perfect this system, reform about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is inevitable.Key words: peoples jury system; value function; defects; perfect引言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是促进司法民主,保障司法公正,维护司法独立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的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位阶较低,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等使得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分的发挥。因此近年来人民陪审制度引起了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如何改革和我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成为学者们探讨的热点,笔者认为要使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落到实处,必须从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使其在宪法中得到以确认,实践中的不足得以弥补。一、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产生及现状“陪审”一词,在英美法中称为“Jury”“Accssor”德国法中称为“Geschworene”“Sohoffe”陪审制度(Jury system)则是指由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这一制度起源于古代奴隶制国家的雅典和罗马,被扼于封建专制社会,称颂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盛行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仿效于世界各国。金有成.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2001:20当代的陪审制度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英美国家的陪审团,由普通公民组成的只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法官负责法律的具体运用。其二是大陆法系的参审制,由职业法官和陪审员共同组成法庭,对案件事实和运用法律进行审判。我国的陪审制度称为人民陪审制度,即由依法定程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并与法官具有同等权利的司法制度。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属参审制。我国古代没有陪审制度,清朝末年,沈家本等人在接受西方国家法律思想后,主张实行陪审制度,但也没有实现。新中国的陪审制度始于革命根据地时期制定的一系列裁判法规,新中国成立后,于195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条例的第6条对陪审制度作出了规定,1954年第一部宪法把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作为宪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确立了下来,文革期间陪审制度遭到了破坏,1976年我国开始恢复和重建司法制度,在人民法院颁布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刑事诉讼法中,民事诉讼法中,行政诉讼法中都规定了陪审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人民陪审制度经过几十年的适用,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制度,对于实现司法民主,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等方面意义重大,在我国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的制约,使得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立法位阶较低,在司法实践中流于形式以及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等,使得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针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不足和缺陷,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改善,使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更加完善势在必行。二、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人民陪审制度首先是一种政治制度,其次才是一种司法制度,是为了让公众参加国家管理实现民主而设立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主要有两项功能:其一,为社会分享审判权力提供途径,并因此使公众对司法的监督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其二,在审判组织中产生制约和配合效果。人民陪审员作为公众中的一员直接参与法律的执行,其行为代表了公众的意志。他在诉讼中不仅考虑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而且比法官更注意当时社会的一般行为和道德标准,从而弥补了法条的不足,杨荣新.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111-112不仅如此,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还有利于我国的法制民主建设,主要表现在:首先,人民陪审制度有利于弘扬司法民主。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公民参与审判工作是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体现。同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司法是国家事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就是要吸收普通民众参与司法活动,这是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一种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其次,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民主时代的历史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的司法理念,保障司法公正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吸收公众参与审判的人民陪审制度是保障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同时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注重从社会道德标准等方面对案件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就会与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来考虑案件的法官形成一个思维的互补,从而有利于调查案件的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确保裁判的公正。不仅如此,通过人民陪审员还可以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强化诉讼的调节,有利于说服当事人息讼服判,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再次,有利于保证司法廉洁人民陪审员来自人民,他们参与审判可以增加审判的透明度,促进司法公开,在合议庭内部形成一个自我约束的机制。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还有助于抵制各方对司法审判的干预,人民陪审员所处的居中地位,能够有效的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滋生,防止各种暗箱操作,有助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从而有效的保证司法的廉洁性。最后,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增强,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涉及的范围很广,牵扯到各行各业,许多案件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根据案情的需要,邀请熟悉业务,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和业务人员担任陪审员,直接参与案件的审判不仅有助于查明案件事实、提高办事效率而且对于审判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和保证处理的正确性都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三、人民陪审制度的不足与缺陷尽管人民陪审制度已在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适用,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陪审制度,在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原因的制约,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一)人民陪审制度在立法上的不足首先,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立法位阶较低,缺乏宪法依据。我国1954年宪法第7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实行人民陪审制度”,将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案件规定为一项宪法原则。这一规定在1975宪法中取消后又被1978年宪法恢复,该宪法第41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依照法律的规定实行群众代表陪审的制度”。但1982通过的我国现行宪法中,又重新将这一制度废除。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内容应是规定国家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公民的基本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人民陪审制度,理应在宪法中予以明确规定。我国目前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立法位阶低以及立法规定的不连续性直接影响着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与功能的发挥。其次,我国现行立法对人民陪审制度的重视不够,且有些规定过于笼统。我国现行立法对人民陪审制度的规定主要散见于人民法院组织法以及三大诉讼法中,1983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改,将原来一审案件应当实行陪审制的规定,修改为“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的或然性规定,实质上将陪审制的适用范围大大削减;除1979年人民法院组织法外,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和1989行政诉讼法都未将陪审制度放在“总则”作为基本制度规定。我国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将“由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的规定写在“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的前面,这些都表现出我国立法规定对人民陪审制度的重视不够。此外有些立法规定也过于笼统,而致使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如只规定人民陪审员的任期为五年,对于是否可以连任没有明确的规定;有些条款只规定了“权利”而没有“义务”权利义务不明确是导致制度流于形式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二)人民陪审制度在实践中的问题第一,现行法律关于适用陪审员审理案件范围的规定不明确,导致法院的随意性太大。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0条第2款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和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将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的范围限于一审案件。但对哪些一审案件陪审员参与审理,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完全由法院自行决定,法院可以邀请也可以不邀请陪审员参加审判,即使完全由审判人员进行,也不违反法律的规定。这就使得实践中许多法院为了“方便”,根本不请陪审员,由清一色的法官进行审理,真正吸取陪审员审理的案件非常少,从而导致了陪审制流于形式,成为摆设,最终名存实亡。第二,陪审员的任职条件太低,不能保证陪审员的高水平、高质量。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8条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23岁的公民,可以被选为人民陪审员。”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规定:只要具备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年满二十三周岁,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体健康,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等条件,并且没有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被开除公职这两种情况,在公民被推荐或提出申请后,就有可能经过审查后担任陪审员。左卫民,谢鸿飞论民事程序的选择权M.法律科学,1998(6)这样的规定太过宽泛,导致操作的随意性。实践中,法院往往从工厂、街道、单位、村民中选拔陪审员,这些人员对法律和一些专门知识并不了解,难以胜任陪审工作。虽然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第十五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机关对人民陪审员进行培训,提高人民陪审员的素质,但这种短期的培训并不能使人民陪审员掌握必要的知识,奠定良好的法律功底,并形成合理的法律意识,积累审判经验。韩象乾,孙颖颖.改革完善我国陪审制度J中国法学,1999(1)第三,陪审员的产生程序不规范,难以促进司法公正。实践中陪审员的产生方式十分混乱,有的由基层人大选任,有的由法院直接聘请,有的由法院推荐人大任命,有的地方则由有关单位推荐,产生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异常混乱。应该说,这种方式的问题很大:由人大选举,陪审员往往“排不上队”,由法院聘请,法官常会依据自己的好恶与亲疏远近来选择,从而使陪审员失去对法官的制约;由法院推荐人大任命,实际上是使陪审员“半职业化”了;若由单位推荐,而单位推荐的人往往是在工作中可有可无甚至是无法管理的人员。另外,对于陪审人员,当事人无权进行选择,这也是违背了程序的选择权原理。第四,陪审员职权不明确,陪而不审,审而不议,议而不决。实践中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陪审员介入时间较晚,一般不参加庭前活动,只是临时召来“陪审”,不能真正进入状态;二是陪审员既无法律知识,有无审判经验,不能准确判断和处理庭审事实和证据问题,合议庭评议时只能盲目附和审判员意见;三是有些陪审员对陪审不感兴趣,只是为了应付差事,在庭审中只是枯坐一旁,一言不发,陪审变成“陪衬”。但如果真的让陪审员也像法官一样在庭前参与阅读、调查取证,那么陪审员就成了一个准法官,必然要涉及到陪审员大量的精力,则又使许多人难以胜任。第五,陪审员管理不善,无章可循。人民陪审员产生之后,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无人管”,队伍呈松散状态。他们既缺乏纵向的组织领导,又缺乏横向的地区交流,更谈不上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了,都是临时召集参加陪审,处于无政府状态。第六,司法经费紧张,陪审员的补助难以兑现。人民法院组织法第39条规定:“人民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期间,由原工作单位照付工资,没有工资收入的,有人民法院给以适当的补助。”但学多单位拒绝负担此项义务,人民法院由于经费紧张,很难兑现给陪审员那本已少的可怜的补助费用,影响了陪审员的积极性。比照上述论述与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缺陷与不足确实存在于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中,使我国的人民陪审的价值与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理论界存在着废除人民陪审制度的观点,但深入检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陪审制,其重要意义和作用也是无可替代的,为此,对于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完善,使其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将其直接予以废除。四、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由上论述我们可知道,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又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因此为更好的发挥人民陪审制度其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针对其缺陷和不足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完善。目前,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一)立法上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首先,明确人民陪审制度的宪法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其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根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人民陪审制度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根本制度,理应在宪法中予以明确的规定。因此,首先必须将这一制度在宪法中加以规定,才能在社会中形成尊重审判,尊重人民陪审员,尊重人民陪审制度的法制理念。从而使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确保“人民主权”在司法审判中的真正确立。其次,从立法上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制度,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准入门槛对于如何从立法上完善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制度,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准入门槛,对此,我们可借鉴国外的经验,应以国籍、在中国的居住期限、年龄、文化程度、行为能力和品行等方面在立法上给予资格限定,以保障陪审权利的准确行使。在选任上,应当在保持现有的人大选举产生途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专门人才的特邀陪审制度。在具体运用上,应避免陪审员的固定化,以“一案一选,一案一任”为主导。对普通案件可以抽签决定陪审员人选,对涉及专门知识的案件,应聘请专门人才作为特邀陪审员参与审判。再次,从立法上明确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的案件范围我国现行立法对于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范围规定的极为广泛,但在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率确很低,因此很多学者呼吁应该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那些案件应该由陪审员参与审理。“人民陪审员程序的健全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陪审员参与审理的案件应当在法律中做出明确的规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对此规定了“两个适用,两个不适用”。两个适用就是对两类案件适用人民陪审制度,一类是一审案件,社会影响较大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另一类是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上述规定较之以前的规定有很大的进步,担任不够具体,因此在今后还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最后,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的相关问题予以系统的规定为构建公正有效的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和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度不仅涉及到宪法的修订,同时还涉及到诸如人民法院组织法、诉讼法、选举法、法官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内容,如就单个问题单独修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或做出新的司法解释,很难达到全面体现现代司法理念和系统改革和完善现有人民陪审制度的目的,因此如能提请全国人大就人民陪审制度制定单独的人民陪审员法就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宪法原则、诉讼法规定、组织法规定、人民陪审员的资格、选任和职责等加以系统的规定,即以专门法的形式进行广泛的规范,通过立法完善制度的不足,以充分体现现代司法理念与人民陪审制度的融合。(二)保证并不断提高人民陪审员的素质陪审员的素质使其能够胜任陪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其所参与陪审的案件公正处理的先决条件。因此明确人民陪审员的素质要求,对于陪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至关重要。陪审员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首先,政治素质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陪审员所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所谓政治素质即是人民陪审员在陪审工作中所应具备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以及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等方面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包括陪审员自觉主动的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维护党的路线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还包括人民陪审员要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反腐倡廉意识等。政治素质是关系到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公正与否的前提条件,因此,最为一明合格的陪审员首先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其次,一名合格的人民陪审员还应当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谓心理素质即陪审员的心理素养,即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所依据的心理状态。何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它首先要求陪审员“无欲”所谓“吃人家的嘴软”,只有没有贪欲,才能保证其不为金钱所动,不为物质所诱,才能公正执法,敢于伸张正义。其次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求陪审员能保持刚正不阿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民陪审员不向权势低头,不对压力让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防止暗箱操作,从而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再次人民陪审员还要具备仁爱,怜悯之情。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在于透过普通民众的视角看待案情,以 克服过于僵化的思维模式,反映社会大众的思维视角,因此作为一名人民陪审员应当寓情于人民之中,特别是对当事人中的贫弱无助者,不能冷漠视之,无动于衷,而应当深刻同情,给以法律的保护。最后,人民陪审员还应当具备好学的精神,由于现实中案件类型千差万别,就是同一类型的案件,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长学不倦,才能适应陪审工作的要求。再次,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陪审员在文化、价值取向的基础,对于陪审员而言应当达到一定学历要求所获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制度的决定要求人民陪审员必须达到大专以上的学历。如果陪审员文化程度太低,在法庭上面对法官律师的“法言法语”将难以理解,这不利于司法审判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如今,也有人认为对人民陪审员知识的要求就是排除了民众对审判的参与,就是对“司法民全”的背离。假如不符条件的,一股脑的规定所有民众都可以参与陪审将不利审判运作的顺利进行以及人民陪审制度价值功能的发挥,因此将人民陪审员的学历限制在大专以上并无不妥。最后,人民陪审员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是人民陪审员从事陪审工作的核心部分,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就难以落实到实处,人民陪审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并不是要求其与法官具备相同的法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是原则上要求其应具备相应的法律专业知识,对于法律程序和法律实体的有关规定应当熟悉掌握,这也是改变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的重要前提。(三)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管理与培训首先,就人民陪审员的管理而言,由于人民陪审员与审判员具有同样的权利,因此建立健全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根据我国现行相关法律的规定: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都相应设立人民陪审工作指导小组,指导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工作,同时在政治处和立案庭指定专门负责人来负责人民陪审员的人事管理工作和参加审判的日常管理工作,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0.1:391参考文献:1江伟.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2:1252齐树杰.民事诉讼法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8:933王盼.民事诉讼法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8:724金友成.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6.19-205李祖军,王世进.民事诉讼法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5:1596陈卫东.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5:207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0.1:391致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于大水老师的悉心指导。于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进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于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不仅授我以文,而且教我做人,虽时间有限,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对于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感谢我的大学同学,陪我走过大学生活的风风雨雨,伴我历经四年的沧桑变幻。尤其是要感谢我最挚爱的朋友们,感谢他们4年来给予的关怀和鼓励。是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活畅想这快乐的主旋律,是他们把我聪困难中扶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们永远是我心中最真挚的回忆,永远是我前行中最诚挚的伙伴。谢谢你们,我亲爱的兄弟姐妹,希望你们的人生在这四年之后更加精彩纷呈。 感谢我亲爱的父亲母亲,他们一直默默地支持我 成长的道路,对我的学习也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可怜天下父母心,今后我将竭尽所能,加倍补偿这份一辈子也还不完的深情。 最后,再次向于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您的关怀与温暖常伴左右,是您的悉心帮助才使我的论文写作得以顺利完成,为我的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谢谢!这一规定由于过于笼统而导致实践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为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管理,首先可由相应机关制定一套陪审员的管理措施,就陪审员的产生办法、权利义务、在职条件、待遇报酬等方面加以明文规定 。同时,为调动人民陪审员参审的积极性,还可以对陪审员评定等级职务,如将陪审员评定为初级陪审员、中级陪审员和高教陪审员,并对不同等级的陪审员根据其等级给以报酬。此外,对于陪审员还应坚持权责或对于造成错案的陪审员应给予处理,以上这些措施可由中院政治部和基层法院的政治处负责与当地的人大,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联合展开。其次建立健全陪审员的管理制度还应该统一人民陪审员的确立部门,确立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的审判,应当由立案庭负责,以改变人民陪审员确立做法不一致的现象。其次,就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而言,完善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也十分必要。由于我国现行立法中没有对陪审员进行必要的审判程序以及专业知识培训的相应规定,实践中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有些陪审员因缺乏相应的法学知识和审判经验而使其在陪审工作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形成“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的现象,这也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流于形式杜的直接原因。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对人民陪审员进行业务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等离子体辅助打印-洞察及研究
- 手指画菠萝课件
- 手指挤压砸伤安全培训课件
- 化肥厂成品保质期管理细则
-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 单元测试(含答案)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多校联考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数学试卷(无答案)
- 脱水信号感知-洞察及研究
- 学生日常安全培训课件
- 学生心理安全健康培训课件
- 2025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高压氧治疗脑卒中
- 2025年三峡银行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度哈尔滨市平房区纪委监委公开招聘雇员2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10KV变电送受电安全作业方案
- 2025年江西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
- 海上作业安全培训教学课件
- 2025年ARVR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江苏省水利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常用表格(2025.6.18)
- 【初中数学】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课件)+华东师大版(2024)数学八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