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1上课用.ppt_第1页
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1上课用.ppt_第2页
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1上课用.ppt_第3页
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1上课用.ppt_第4页
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1上课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徐志玲2011.11,第六节总担、棘皮、半索动物门,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口,由端细胞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孔发育成动物成体的肛门或封闭,在其相对端另形成开口,由肠腔法形成中胚层和真体腔的一类动物。,总担动物门,基本生物学特征,总担(或触手冠):苔藓动物,腕足动物和菷虫动物都具有一个总担,总担是由体壁外突形成的,位于口的周围,呈圆形或马蹄形,其上有多个具纤毛的触手,因而又称为触手冠,虫体借触手纤毛的摆动而产生水流,收集浮游生物及有机碎片为食。,二、苔藓动物门,羽苔虫,鸟头草苔虫,三、腕足动物门,海豆芽,四、帚虫动物门,澳大利亚帚虫,小结,这三类动物比较特殊,兼有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的特点:苔藓动物、腕足类及帚虫三类动物身体不分节,次生体腔;在胚胎发育中,胚孔形成口,这是原口动物的特征;腕足类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及体腔,这又是后口动物的特征。因此这三类动物可能介于具有次生体腔的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棘皮动物门,生物学特征,棘皮动物成体五辐射对称,幼体两侧对称;身体表面具有棘、刺,突出体表之外一部分体腔水管系统、血系统、围血系统;神经系统没有神经节、中枢神经系统,进化地位,棘皮动物为辐射型卵裂;具有内骨骼中胚层起源的钙化骨片形成;内陷法形成原肠胚,肠腔法形成中胚层、真体腔;原胚孔发育成体肛门,口于原肠孔相对的一端形成因此,棘皮动物是后口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同时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的。普遍认为,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具有相同的祖先。,棘皮动物,棘皮动物全部海洋底栖生活,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现存种类6000多种,但化石种类多达20000多种,从早寒武纪出现到整个古生代都很繁盛。分海星纲、海胆纲、海蛇尾纲、海参纲、海百合纲5个纲,沿海常见的有海盘车、海胆、海参、海蛇尾等。,18,海星纲常见种类,海蛇尾纲,20,海胆纲,21,海参纲,22,海百合纲,半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向脊索动物过渡的类群半索动物门,又称隐索动物(adelochorda),是一个种类很少的门,约70余种,均为海产。半索动物门的分类地位目前仍有争论。半索动物是从无脊索动物向脊索动物过渡的类群,因此其基本特征即有一部分类似于脊索动物,又有一部分类似于棘皮动物。,柱头虫,玉钩虫,一、主要特征,(一)与脊索动物相似的特征:1、具有背神经索其最前面变为内部有空腔的管状神经索,一般认为是背神经管的雏形。2、具鳃裂呼吸器官。3、具有口索口腔背面向前伸出一条短的盲管,称为“口索”。为半索动物特有。,27,(二)与非脊索动物相似的特征,1、开管式循环2、发育有变态3、分节现象明显4、有围鳃腔5、肛门在身体的末端,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与棘皮动物相似,具有鳃裂及中空的背神经索,又与脊索动物相似,说明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均有亲缘关系。根据对半索动物组织与胚胎的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