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_第1页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_第2页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_第3页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_第4页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7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 莲 山课件 m 初中历史复习提纲:世界近代史三 十、第二次工业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 比较内容 第一次 (工业革命或产业革命) 第二次 (科技革命) 第三次 (新的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完成时间 19 世纪上半期 19 世纪末 20 初 正在进行 2 / 17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工程, 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理论基础 牛顿的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学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美国 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 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 实现生产方式的自动化 ,并向信息化 ,智能化方向发展 3 / 17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交通工具 汽船(轮船)、火车 电车、汽车、飞艇、飞机 宇宙飞船 新兴的部门 石油化工、汽车制造、电力工业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 主要发明( 成果) (最重要发明:蒸汽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 富尔顿发明汽船 斯蒂芬孙发明火车 最重要发明:电机、内燃机 4 / 17 爱迪生发明电灯、电报等, 卡尔 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行者 号) 最重要发明: 电子计算机 1945 年美国制成电子计算机 1957 年 10月苏联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 20 世纪 70 年代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形成 1997 年 2 月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 殖母羊 “ 多利 ” 动力能源 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 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 核能 特点 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 5 / 17 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 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 响 1、使人类进入了 “ 蒸汽时代 ” 。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 “ 电气时代 ” ,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资本主义国家由6 / 17 自由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进而引发了一战。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 作用 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思 考、启示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 2.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3.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4.一7 / 17 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5.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 ,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如: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继续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如 1894 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1900 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经济上殖民者加紧对华 进行资本输出;政治上, 19 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严重。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科学进一步发展。 8 / 17 带来了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全球经济发展迅猛,而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教育水平低,这就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我国的对策 抢抓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努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A、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B、德国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c、电力在 19 世纪 70 年代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D、电力的应用:生产领域:取代 “ 蒸汽 ” ,成为工厂机器主要动力。生活领域:家用电器、电车、电话、电灯、电报等出现。 E、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比蒸汽动力具有的优点:使用更加方便和广泛,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并且有利于9 / 17 环境保护。 F.爱迪生 1879 年研制出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还发明了许多电器产品,其中正式注册的就有 1300 种之多,因此被誉为发明大王。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卡尔 .本茨设计出内燃机; 1885年,卡尔 .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三轮);被称为 “ 汽车之父 ” 。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 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飞机的载重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提高,航程越来越远,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十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继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 2)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 1879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三国协约 1907英国、法国、俄国),形成后果:疯狂扩军备战,世界 大战一触即发 10 / 17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 年 6 月 28 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 地区:巴尔干半岛(欧洲的 “ 火药桶 ” ) 4、开始标志: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5、主战场:欧洲 (后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 6、规模 :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共 33 个国家参战 ,1917 年 11 月,俄国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7、国家 :英法俄对奥德。意大利为自身的利益参加协约国的作战,美国、中国、日本也加入 协约国 8、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 9、转折点: 1917 年,美国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 10、结束标志: 1918 年 11 月 11 日同盟国战败投降 11、结果:同盟国失败而告终 12、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 13、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造成欧洲衰落和美、日的兴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埋下了祸根。(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革命。( 4)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1 / 17 十二、近代世界的科学思想文化成就 一)思想启蒙运动 时间 18 世纪 中心 法国 性质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原因 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发展;二是法国社会矛盾的激化。 代表人物 伏尔泰 反对封建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与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与腐朽(把教皇比作 “ 两只脚的禽兽 ” ,把教士比作 “ 文明恶棍 ” ,说天 主教是 “ 一群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 ) 卢梭 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12 / 17 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即 “ 社会契约论 ” )。 孟德斯鸠 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他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以权力的 “ 制约和平衡 ” 为思想核心,三种权力互相监督。三权分立学说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孟德斯鸠还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意义 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 “ 自由 ”“ 平等 ” 思想的宣传,促 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 1、列举 15 19 世纪欧洲的主要社会思潮,并指出各自产生的背景和主张各是什么? ( 1)人文主义、启蒙思想、科学社会主义 ( 2)人文主义产生的背景: 14 15 世纪,欧洲出现资13 / 17 本主义萌芽,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人才的成长。启蒙思想产生的背景: 18 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封建专制 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 19 世纪早中期,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欧洲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 3)主张:人文主义:相信人的力量,力图打破天主教会和封建神学的精神桎梏。启蒙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宣传 “ 自由 ”“ 平等 ” 观念。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二)科学的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科学家 国家 主要成就 作用意义 地 位 牛顿 英国 (天文学)万有引力定律、(数学)微积分的创建、(力学)建立完整力学理论体系,提出力学三定律。 14 / 17 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达尔文 英国 著有物种起源(时间: 1859 年),提出生物进化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爱因斯坦 德国 创立相对论,打开原子时代大门(原子弹),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辩证关系 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 动的认识,在科学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20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居里夫妇 法国 成功提炼出放射性极强的新元素 -镭 15 / 17 三)文化杰作 领域 姓名 国家 贡献(作品) 特点 评价 音乐 贝多芬 德国 英雄交响曲 1804 年 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宏大 伟大的作曲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 约翰 施特劳斯 奥地利 蓝色多瑙河 维也纳森林序曲春之声 16 / 17 优美动听,充满生活气息,反映了人民群众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圆舞曲之王 老约翰 施特劳斯 奥地利 圆舞曲之父 文学 列夫 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 它们深刻反映了 19世纪后期倒到 20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