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關於中小學正確開設活動類課程的幾個問題廖哲勳華中師範大學教科院近十多年來我國部分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育實際工作者在義務教育領域裏進行了開設活動類課程的研究與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提出了一些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這項實驗引起了教育理論界的廣泛關注但大家的看法不完全一致。實驗工作者提出的問題和非實驗工作者發表的意見涉及怎樣開設活動類課程的一系列問題我想就其中的幾個重要問題談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引起進一步的討論。【一】中小學開設活動類課程的目的有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至今還沒有下定開設活動課程的決心有的教育理論工作者也對活動課程的開設有保留意見。其所以如此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這些同志沒有弄清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有些實驗人員也未深入思考過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問題以致把開設學科課程的一些做法搬進了活動課程實施的過程。目的是人們的實踐所要達到的終點或境地是人在活動之前意識預料到的思想所設計的活動結果。馬克思曾明確指出目的是“作爲規律”在人類實踐中發揮作用的。它“作爲規律”在實踐創造價值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能夠作爲規律影響和制約實踐創造價值的活動這是由目的的內容決定的。目的是實踐的外在的尺度和內在的尺度的統一和主觀表現。”實踐的“外在的尺度”是指客體的規律。實踐的“內在的尺度”是指主體人的需要。我們在中小學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體現了人們的課程改革實踐的外在尺度和內在尺度的統一。首先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反映了主體的需要包括學生的需要和社會各部門的需要主要表現在對於改革不合理的課程結構與教學體制的需要。其次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反映了活動課程形成的規律包括活動課程的目標內容活動方式三種課程成分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係以及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區別和聯繫等等。基於以上的分析中小學開設活動課程須達到三個目的。(一)針對學科課程的弱點。構建學科類課程與活動類課程相結合的新課程結構大家對學科類課程的優點可能沒有異議但對它是否存在弱點卻看法不一學科課程的主要優點是可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習得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觀點爲學生德智體的發展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它系統地傳播了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遺産有助於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然而從生動活潑且各有特色的發展中小學生的基本素質看學科類課程還存在一些弱點我認爲它的主要弱點是:u難以滿足同齡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u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u只能提供學生極少的實際活動機會u難使學生獲得必需的直接經驗;u只能傳遞事先編好的具有現成結論與答案的各科教材很難提供學生學科以外的資訊;u要求學生主要採取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難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由於學科課程存在這些弱點這種課程形態體現的教育價值觀知識觀和方法論有偏頗之處它的育人功能是有限的。所以只開設學科課程是不能完全實現中小學的培養目標的。新型活動課程可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有助於學科課程揚長避短。當然活動課程也有許多弱點和短處。它的弱點和短處正是學科課程的優點和長處。因此我們需要構建一種相對獨立而又與學科課程相輔相成的活動課程藉以促進學科課程發生變革從而以變革了的學科課程爲主將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結合起來形成優化的課程結構。這是我們在中小學開設活動課程的首要目的。(二)改革以教育爲中心的教學體制建立學科課教學與活動課教學相結合的新體制。我國中小學目前執行的教學制度是以事先編好的課本爲教學內容以教師爲中心按照分班上課的組織形式而進行教學的組織制度。中國採用這種教學制度始於1862年的京師同文館。新中國成立以後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我國的政治體制教育傳統以及凱洛夫的教學理論對這種教學制度予以進一步的充實和完善。從而形成了具有中國特點的教學體制。這種教學體制的主要優點是:1繼承和傳播了人類積累的文化科學遺産促進了社會的發展;2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促進了學生認識能力的發展;3提高了教學效率促進了義務教育的普及;4規定了考核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的標準和方法促進了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然而這種教學體制也許多弊端。u其一難以正確處理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關係。從上課到測驗各個教學環節都以教師爲中心學生只能動的圍著教師轉。教師採取系統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學生不能自主的創造性地參與教學活動。考試要求死背“標準答案”迫使學生成爲應試的工具。u其二很難正確處理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授予學生的理論知識大都遠離甚至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處於核心地位的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或思想品德)等學科的教學很少組織學生參加必需的實際活動。u其三只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學生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許多學者一再論述加強學生操作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但絕大多數中小學推選的各理論學科的教學目標仍以“理解和記憶”知識爲重點。其目的是爲了應付以考核理解和記憶能力爲主旨的考試。在“題海戰術”和“標準答案戰術”的困擾下許多學生越學越呆板越學越厭學。u其四強調統一要求忽視個別差異。教學論雖大書“因材施教”原則但多數中學仍推行千人一面的教學。這個問題之所以長期成爲老大難的問題就因爲這種教學體制本身無力解決這個矛盾。綜上所述現行教學體制的根本問題是以不合理的考試制度爲指揮中心以教師作爲教學運行的軸心使學生成爲知識接受器。現行教學體制的優點和缺點表明: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它也不能一概肯定它而應當一面改進它完善它一面補充一種與之相輔相成的教學體系這就是活動課教學。活動課的教與學的涵義和任務不同於學科課的教與學活動課的教學過程教學結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組織形式都與學科課的教學有明顯的區別。它具有獨特的功能。可在一事實上的程度上彌補學科課教學的缺陷。當然它的缺點也正是學科課教學的優點。我們開設活動課程的另一重要目的正是要探索活動課的教學規律實現活動課教學與學科課教學的動態結合從而逐步形成兩種教學有機結合的新教學體制。(三)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使中小學生成爲朝氣蓬勃富有創造精神的新一代培養什麽人的問題是中小學教育要解決的根本問題。目前我國多數中小學尚未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尤其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還存在不少問題。要真正實現素質教育目標必須改革傳統的學科課程教學體制和不合理的考試制度。活動類課程既對這三項改革的進行具有推動作用又有獨特的育人功能。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規定活動課程“以獲得直接經驗培養綜合能力發展個性爲主要目標”“重在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實踐意識合作意識創造意識及學習能力動手能力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等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這一規定體現了活動課程的獨特育人功能活動課程是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造就具有創造精神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的動力因數。爲了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我們應根據新課程計劃的有關規定將小學初中的活動課程分爲兩大類。一類爲共同活動課程這是根據學生參與實際活動的共同需要而爲全體學生設置的一類必修性活動課程。它包括晨會(夕會)班會隊會社會實踐活動和經常性體育鍛煉。另一類是興趣活動課程這是根據同齡學生的不同需要和興趣而設置的限定等候性活動課程。它包括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體育衛生等種類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願望從這幾種興趣活動課程中選學一種。這樣劃分和設置活動課程既能反映國家的要求又能體現學生個體的不同需要。有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有的同志在文章中一再強調中小學所設活動課程是必修課這似乎不夠準確。我認爲應將活動課程分爲必修課與限定選修課兩類。開設限定選修的活動課程可給予學生一定的選擇權從而滿足學生對興趣活動課程的不同需要促進基本素質各有特色地發展。【二】我國活動課程與實用主義活動課程的區別有人以爲我們在中小學進行活動課程的實驗或試驗是在照搬以杜威爲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學派曾經推選的活動課程(又叫經驗課程)這是極大的誤解。我們要建構和實施的活動課程雖與實用主義活動課程有些聯繫但也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的活動課程須吸取實用主義活動課程的下列優點:密切聯繫社會生活使學生獲取一定的直接經驗;重視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注重學生智慧的發展。然而我們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和理論基礎我們要建立的中小學整個課程結構與教學體制都與實用主義教育黨派的有關主張根本不同。經驗論亦即實用主義認識論是杜威倡導師活動課程的理論基礎。這種實用主義認識論奕用在教育上便是“教育即生活即生長即經驗改造”;應用在課程與教學上便是“從做中學”便是開設經驗課程。杜威把兒童和青少年的學習分爲三個階段。其一爲4至8歲兒童通過活動和工作而學習的階段所學的是怎樣做方法是從做中學所得的知識得自應用並爲著應用不是爲了儲備。其二爲8至12歲兒童的自由注意學習階段。這時兒童能力漸強可以學習間接知識如通過史地而學習涉及文學的時間和空音的知識;但間接知識必須事例在直接知識之中須應生活之需而爲生活所用。第三階段爲12歲以後屬於反省注意學習時期學生從此開始掌握系統性和理論性的科學知識或事物規律並縣隨而習得科學的思維方法。顯然杜威倡導的課程是以兒童爲中心從兒童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爲擴充和改造個人的經驗而組織活動作業和選用各科知識的課程。這種課程思想的可貴之處是尊重兒童重視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心理特點反對把課程教學成人化。我們完全造成杜威關於幼兒課程的主張但不完全同意他改革中小學課程的主張。我們主張在小學和中學都同時開設兩類課程一類是以學習間接經驗爲主要任務的學科類課程另一類是以獲取直接經驗和綜合住處爲主要任務的活動類課程。以前者爲主後者爲輔。兩者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整體。我們的課程主張以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素質教育目標論和課程結構優化理論爲理論基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是改革中小學課程的主要哲學基礎。這一哲學理論告訴我們:人的認識開始於經驗;一個人的知識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部分。中小學生的知識也源於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以間接經驗爲主要來源。兒童上小學以後須同時參加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一種學習活動以掌握間接經驗爲主要任務;另一種以獲得直接經驗和綜合資訊爲主要任務。因此中小學需並行設置兩種性能不同而又相輔相成的課程形態即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杜威的經驗課程論雖具有合理的內核。但其基本觀點基本認識路線不正確因爲他以實用主義認識論爲依據。此其一。其二我們的課程主張依據素質教育目標論。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所有中小學生在品德智慧審美勞技身體心理等基本素質全面而各有特色的發展。爲此我國中小學活動課程目標內容與活動方式的確定以及活動課程類型的劃分既要考試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又須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而不能只考慮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其三我們的課程主張依據課程結構的優化理論。我們學科類課程與活動類課程的育人功能均持一分爲二的觀點即兩者都有優點與長處也各有弱點與短處;而且前者之長往往就是後者之短反之後者之長也往往是前者之短。因此這兩類課程具有優勢互補相輔相成的內在聯繫。故不能採取全盤肯定一方和全盤否定另一方的形而上學的策略也不能採取以甲方包容乙方或以乙方包容甲方的做法而只能在以學科課程爲主的前提下將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課程結構。實驗已初步證明這種課程結構具有“1+12”的功能。【三】活動類課程與課外活動的區別我們要建構的活動類課程是以往的興趣小組活動社團活動和班組活動的發展即把過去的興趣小組活動社團活動班會聯合會和晨會活動以及社會實踐活動提到了活動課程的高度構成了包括共同活動課程和興趣活動課程在內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有人不解地說:“過去的課外活動和班隊活動也取得了許多成績嘛爲什麽要改爲活動課程呢?”應當肯定從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確有少數中小學開展了一些課外活動與班級活動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不過當時不少中小學並未認真開展或很少開展課外活動與班隊活動。到了80年代許多中小學幾乎完全取消了課外活動。1988年我在湖北一個縣級進行教育調查進瞭解到:自1981年1988年該市所有初三年級基本上沒有開展過課外活動;有的初中一二年級也未開展過課外活動;多數則只偶爾在一二年級搞過幾次活動效果也不顯著。學生對這種情況很有意見。一個學生在問卷上訴說:“我們全體同學有一個共同的苦惱:沒有課外活動只有書本知識學校不關心學生的身體很少鼓勵大家關心國家大事。”這種狀況使我們深深認識到:不能再把學生的非學科活動置於課程之外必須把非學科活動納入課程之中。那些中小學之所以不開展課外活動就因爲課外活動是課程計劃以外的活動不組織課外活動不算違反教育法規。事實證明把班級活動和一部分課外活動專案上升到活動課程的高度確是中小學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必然要求完全符合教育規律。活動類課程是過去某些課外活動專案的發展它與過去的課外活動有顯著的區別。n 第一兩者的目標內容不完全相同。一些中小過去開展的課外活動多以擴展加深學生的某些學科知識或培養學生的體藝特長爲主旨故只面向少數學生學科性課外活動(如語文課外活動生物課外活動等)的內容基本上是相關學科課程內容的延伸和補充。活動類課程則以充分而各有特色地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爲主旨故面向全體學生;其課程內容以學生必需的直接經驗和綜合資訊爲主不是學科課程內容的延伸和補充。n 第二兩者的內部構成大不相同。各校課外活動的構成都沒有一定的結構。例如小學語言課外活動16年級的幾項主要內容未形成幾個序列;每一重點序列的內容更不可能按照低中高三個年段的次序形成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三個層次。活動類課程則不然雖然它有很大的靈活性但由於它是一種課程形態因而各校活動課程的構成都具有一定的結構。例如小學初中的活動課程均由共同活動課程和興趣活動課程組成。共同活動課程包括晨會(或夕會)班隊會社會實踐活動體育鍛煉活動等種類。興趣活動課程則分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體育衛生等類別。這一切屬於活動課程的類型結構。其次每一種共同活動課程及每一種興趣活動課程的組成還具有一定的序列結構和層次結構。例如小學科技興趣活動課程的內容通常分爲科技觀察類科技實驗類和科技製作類。低中高年段的科技興趣活動課程均安排這三種內容。於是16年級科技興趣活動課程的內容既形成了三種活動序列又形成了由小學低年級到小學中年級再到小學高年級的層次結構。n 第三兩者的實施規範有顯著差別。活動類課程的實施既要符合課程實施的一般要求又須體現這一課程形態的屬性。總的說活動類課程的實施既要符合課程實施的一般要求又須體現這一課程形態的屬性。總的說活動類課程的實施須貫徹課程計劃和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具體說各類活動課的教學須遵循活動課程特有的(即不同於學科課教學的)教與學的關係過程結構原則方式方法以及評價標準與評價方法。課外活動的實施無需要考慮課程實施的一般要求它不受課程計劃的制約沒有可遵循的實施標準因而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活動都有很大的隨意性。那麽中小學開設活動課程以後是否還需要開展某些課外活動呢?目前有些學校在開設活動課程的同時還組織了少量的課外活動。其一是學科性課外活動如語文課外活動數學課外活動英語課外活動等等。令人遺憾的是近年來有的教師把這些學科性課外活動必名爲“語言活動課程”“數學活動課程”“英語活動課程”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其二是培優補差活動,如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前和作文競賽前的培訓活動以及學習困難學生的補習活動等。其三是學生自行組織的活動如“祝賀某某同學18歲生日”等等。顯然這些課外活動同活動類課程有原則的區別。【四】學科類課程所包括的實際活動不屬於活動類課程有的學者認爲學科類課程所包括的實際活動是活動類課程的組成部分。筆者不贊成這種見解。我們知道每一種學科課程都含有三種基本成分即學科目標學科內容及學習活動方式。這三種成分的有機結合就組成該學科的基本結構。學科課程隱含的學習方式主要包括閱讀聽講書面練習和實際操作等形式。這裏所說的“實際操作”就是某些學者所指的學科類課程包括的實際活動如自然學科中的觀察實驗數學中的測量製圖文史政學科中的觀察參觀和調查外語中的情境會話藝術學科中的唱歌繪畫體育學科中的運動以及勞技學科中的勞動等。顯然這些實際活動屬於學科課程固有的學習活動方式而不屬於活動課程。活動課程屬於課程範疇。它有特定的育人目標育人內容和活動方式從而組成一種與學科課程並行的課程形態。把學科課程固有的實際活動看作活動課程的組成部分這不合邏輯不但不符合開設活動課程的目的而且有礙活動課程的正確設計和實施。【五】活動類課程在中小學課程結構中的地位目前我國課程理論界對活動類課程在中小學課程中的地位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是:以學科課程爲主活動課程爲輔。另一種觀點是:兩類課程同等重要即兩者處於平起平坐的地位。我們討論這個問題時應先明確“活動類課程的地位”這一術語的含義。筆者認爲活動類課程的地位是指這一類課程在中小學整個課程結構中所處的位置。它所處的位置受制於中小學的整個課程結構取決於它在整個課程結構中所承擔的育人任務所占的課時比例以及所發揮的育人功能。我們不能離開中小學整個課程結構來談論活動課程的地位而應從研究新的中小學課程結構入手對構成中小學課程結構的兩類主要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各自承擔的育人任務各佔的課時比例以及各自發揮的育人功能予以具體的比較和分析。據此我認爲活動類課程是優化中小學課程結構所不可缺少的相對獨立的組成部分它在中小學課程結構中處於輔助地位。所謂“輔助地位”即非主要地位是指活動課程處於從旁幫助學科課程的地位。不能把活動課程所處的輔助學科課程的地位曲解爲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的延續和補充。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認識活動類課程在課程結構中的地位。(一)依據活動課程所佔比重的限度這裏所說的:“比重”是指活動課程的內容和課時在整個課程結構中所占的分量。大家知道活動課程以學生必需的直接經驗和多種綜合資訊爲基本內容。學生在實際活動中掌握這些內容既可以增長才幹培養創造能力又有助於把道德認識轉化爲道德行爲有助於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所以活動課程應在中小學整個課程結構中佔有一定的分量。但是中小學了課程的構成既不能以活動課程爲主以不能把活動課程置於同學科課程並重的地位而必須以學科課程爲主。這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實踐依據和歷史依據。第一把活動課程置於輔助地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它正確指出:人的認識開始於經驗。一個人的知識源於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以間接經濟爲主要來源。學科課程的基本內容是從人類文化科學寶庫中精選的科學文化知識。學習這些科學文化知識可加速個體社會化的進程提高個體社會化的水平。由於中小學了生缺乏知識和經驗而他們需要學習的基礎知識又具有廣泛的內容所以他們應以主要精力去吸取人類積累的系統的基本文化成果。他們不可能也無必要去事事親身實踐一番而須借助前人積累的至今仍有價值的基本文化成果去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第二把活動課程置於輔助地位具有充分的實踐依據。我們在實驗中認識到:活動課程的相對獨立的內容應“以學科課程的內容爲依託”具體說“各年級的各種活動課內容的廣度和濃度須以相應層次的各學科內容的廣度和濃度爲前提”。第三“以活動課程爲輔”還吸取了歷史的教訓。其一是本世紀上半葉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學派在推行活動課程的過程中因輕視學科課程而導致中小學了知識質量嚴重下降的教訓。50年代初美國教育界批判了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課程思想。經過二十幾年的反思以後活動課程才以“輔助課程”的姿態出現於美國中小學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美國的歷史經驗深刻說明:活動課程既不能“喧賓奪主”也不能與學科課程“平起平坐”而只能處於輔助地位。這符合中小學課程結構演進的規律。總之今日中小學不可不開設活動課程;另一方面活動課程的課時不宜超過總課時的20%。就是說它只能處於次要地位。如果把它擡高到與學科課程平起平坐的地位就會重蹈大肆削減各學科教學時數的覆轍。(二)依據活動課程所具育人功能的限度活動課程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即能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創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行促進學生的基本素質充分而各有特色地發展。這對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對中小學課程的整體育人功能的增強都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們應當看到活動課程的育人功能是有限度的。其根本原因在於活動課程的功能受到整個課程結構的控制。我們不能離開整個課程結構去估計活動課程的功能。如前所述在新的中小學課程結構中活動課程的內容與課時只占較小的比重因而它不可能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學科課程則不然它在新的中小學課程結構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故能在所需要的大量教與學的課時中使學生掌握人類積累的至今仍有價值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一些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觀點進而促進文化科學遺産的傳播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所以學科課程在中小學課程結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當然學科課程及其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改革改革越深入它的育人功能就愈顯著。歷史上的教訓和現實的經驗一再證明活動課程只能在中小學課程結構中發揮輔助的作用。按照學科課程爲主活動課程爲輔的原則將兩類課程結合而成的課程結構才是比較合理的結構才能發揮較強的整體功能。以上兩種客觀依據是正確理解活動課程所處輔助地位的客觀尺度。如果離開這些客觀凡度來談磨練活動課程的地位問題必然得出不正確的結論。需要強調指出的是我們說活動課程的輔助地位決不是說“活動課程是學科課程的延續和補充”。我們在論述興趣活動課程與相關學科課程的區別時就明確指出:“學科課程不能取代活動課程活動課程也不是有關學科課程的延續和補充。”事實上我們要構建的活動課程雖然在中小學整個課程結構中只能處於輔助地位。但它具有特定的目標特定的內容特定的活動方式以及獨特的功能因而它有自己的特點。它是同學科課程並存於整個課程結構中的一種相對獨立的課程形態。怎能把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活動課程說成是學科課程的延續和補充呢?總的來說有人把活動課程所處的輔助地位錯誤地理解爲它處於對學科課程的依附地位或從屬地位。“依附地位”說是否定活動課程具有特定目標特定內容特定活動方式之說是否定活動課程具有相對獨立性之說也是否定活動課程具有存在價值之說。至於說到處於同一課程結構之中的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的關係那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係亦即相輔相成的關係。“相互依存”就是雙方相互依附。如果只說活動課程依附於學科課程而不同時指出學科課程也依附於活動課程那是片面的有害的。有人說如果把活動課程擺在輔助的地位那麽大家都不會重視活動課程了。持這種見解的同志是想以擡高活動課程的地位的辦法引起人們對活動課程的重視。然而我們應當理智地認識到活動課程所處的輔助地位具有客觀必然性若主觀地把活動課程擡高到同學科課程“平起平坐”的地位勢必大大削弱學科課程。從而使活動課程走向自己的反面。應當指出活動課程的輔助地位是相對於學科課程而言這絲毫也不意味活動課程不重要絲毫也不會降低其獨特的育人功能。若有人因活動課程處於輔助地位而對它採取輕視或排斥的態度那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活動課程處於輔助地位”意味著學科課程再也不能獨佔中小學了的全部課時了。因爲活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殡葬服务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焊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看板
- 2025年中级卫生职称-主管技师-核医学技术(中级)代码:377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药学职称考试-辽宁省-辽宁省药学(初级药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网安全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冷作工-冷作工职业技能监定(初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湖北-湖北综合评标专家(工程施工类)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综合评标专家-新疆-新疆综合评标专家(交通运输厅)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热水壶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烧结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水轮发电机的基本结构课件
- 《空气动力学》配套教学课件
- 2023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送达地址确认书(完整版)
- 水泵设备单机试运转记录
- 完整版医院体检报告范本
- 速成意大利语(上)
- Q∕SY 1535-2012 海底管道混凝土配重层技术规范
- 项目评审检查清单(质量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