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HANGHA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题 目: 中国企业国际化升级模式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Upgrading Mode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Issu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ier Group as an Example学 院 悉尼工商学院专 业 工商管理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2015.01 2015.05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目 录目 录1摘要4ABSTRACT5第一章 绪论71.1 背景现状71.2 问题提出81.3 研究目的81.4 研究意义9第二章 研究概要102.1 研究框架102.1.1 本文思路102.1.2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业务流程112.1.3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业务流程132.2 创新与借鉴132.2.1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132.2.2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研究142.3 重点与难点142.3.1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142.3.2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研究15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63.1 国外理论基础163.1.1 企业国际化理论(Enterprise Globalization)163.1.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Enterprise Life Cycle)193.1.3 全球价值链理论(Global Value Chain,GVC)203.1.4 产业升级理论(Industry Upgrading)223.2 国内文献综述243.2.1 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研究243.2.2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升级研究253.2.3 企业生命周期与战略转型研究26第四章 研究对象274.1 主要业务274.2 基本状况284.2.1 优势(Strength)294.2.2 劣势(Weakness)294.2.3 机遇(Opportunity)304.2.4 威胁(Threat)304.3 战略演进314.3.1 竞争战略(1995年以前)324.3.2 名牌战略(1995年2001年)324.3.3 多元化战略(2002年2007年)324.3.4 国际化战略(2008年2014年)324.3.5 网络化战略(2015年以后)33第五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345.1 模型工具345.1.1 模型演变345.1.2 工具方法395.2 数据来源415.2.1 知识产权415.2.2 研发投入425.2.3 质量管理445.2.4 加工制造455.2.5 物流运输465.2.6 市场营销475.2.7 财务指标485.3 数据处理515.4 海尔的国际化升级路径545.4.1 起步期(1995年以前)545.4.2 发展期(1995年2001年)575.4.3 转型期(2002年2007年)605.4.4 稳定期(2008年2014年)625.5 结论启示65第六章 海尔集团国际化升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686.1 模型工具686.2 变量假设706.2.1 自变量:全球价值链活动706.2.2 因变量:品牌价值716.2.3 假设提出726.3 样本数据726.3.1 数据汇总726.3.2 样本分析736.4 样本处理746.4.1 标准化处理746.4.2 共线性处理746.5 结果分析776.6 结论启示796.6.1 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796.6.2 质量管理、加工制造806.6.3 物流运输81第七章 总结与建议827.1 问题解决827.2 目的达成837.2.1 多元化经营受挫837.2.2 品牌定位不清847.2.3 营销结构扁平化847.3 意义实现857.4 疏漏不足86致谢87参考文献88附录96附录一 外文文献96附录二 文献翻译10211125274 陈正阳 中国企业国际化升级模式研究以海尔为例 共108页 第111页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中国企业国际化升级模式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摘要随着信息革命日渐白热化,经济全球化已呈现不可逆趋势。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吸引大批外商前来投资。然而,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率却达到5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于是,我们不禁发问:1)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升级路径什么?2)制约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围绕这两个问题,作者选取家电行业“国际化”的成功典范海尔集团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问题一,作者以海尔“全球价值链”各环节参与情况的标准化数据来反映其“国际化程度”;以海尔“财务发展指标”来反映其“附加价值”,并置于由“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导出的“NZ二维路径矩阵”,分析验证了海尔的国际化升级路径。对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延用了前一问的数据作为自变量,并引入“品牌价值”作为因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构建多元一次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了影响海尔国际化程度的相关因素。从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国际化的升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首先,企业采取竞争战略,凭借低廉劳动成本实现高出口量,从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其次,采取名牌战略,获得国际化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逐渐打开海外市场并提升价值;再次,企业通过多元化战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以支持转型升级,但会面临价值波动;最后,实施国际化战略,以本地建设和营销全面实现本土化,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显著提升价值。与此同时,作者得出制约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因素是“知识产权”、“研发投入”和“市场营销”三个环节;“物流运输”对国际化的影响不大,而“质量管理”和“生产制造”则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这也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面临的瓶颈和挑战。关键词:企业国际化;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战略转型;海尔集团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Upgrading Mode Research on the Globalization Issu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Haier Group as an ExampleABSTRACTWith the fervorization of digital revolu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presenting irreversible trend. The continuous economic growth of high speed and the open reforming policy have made China an attractive object for foreign investment. However, the failure rate of Chinese enterprise exceeds 50%, ranking at the first place of the world. Then, we cannot help ask: 1) What is the globalization path of Chinese enterprises? 2) What are the restriction factors of globalization for Chinese enterprises?To answer these two questions, author selects the success case of globalization in home appliance industry Haier Group as a research object. For the first question, the author uses the standardized statistics of Haier Group participating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o demonstrate its degree of globalization. The author also uses financial developing index to manifest its added value, putting them into the NZ-type path matrix of two dimensions originating from Corporate Life Cycle theory to verify the upgrading path of Haiers globalization. For the second question, author continues to use the previous data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also uses the data of market value to demonstrate dependent variabl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PSS19.0, multiple regressions are set as the models for the finding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by empirical analysis.From the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globalization path of domestic enterprise can be formed in 4 stages. Firstly, enterprises conduct competitive strategy, use cheap labour costs to realize high outputs, so as to implant from the low side of GVC. Then, they should carry on brand strategy. By achieving global quality certificates, they can upgrad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service, improving their values. Subsequently, they should take on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to satisfy users individuation demands. However, at this stage, enterprises may invest more funds into transformation and R&D, thus decreasing their values. Finally, the last stage should be internationalization. When the time is mature,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themselves localized by constructing overseas, increasing value outstandingly. Meanwhile, the author has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constraint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globalization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D investment and global marketing. Logistic has slightly positive relation with the case, while quality management and manufacturing both demonstrate to be negative effects.Key words: enterprise globalization, industry upgrade, global value chain,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Haier Group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1.1 背景现状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信息革命日渐趋于白热化。以互联网普及为标志的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为社会经济结构带来了质的飞跃。互联网的成熟,不仅淡化了精神文化的隔阂,而且冲破了各国之间物理空间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迅速膨胀,促进了全球市场体系的形成。全球贸易往来增多、国际间的资金加速流动,推倒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壁垒,经济全球化已呈现不可逆趋势。 如表1-1所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5年至2013年的数据可知,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出口额上升幅度大且持续稳定增长。可见,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吸引了大批外商前来投资,大大增加了中国对外国际化的“入度”。表 1-1 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中国统计年鉴 11-2 货物进出口总额)年份进口额(亿元)出口额(亿美元)进口额增长率增长趋势出口额增长率增长趋势199511048.14.61%1487.81.53%199611557.42.16%1510.521.01%199711806.5-1.53%1827.90.50%199811626.118.15%1837.16.11%199913736.435.69%1949.327.84%200018638.88.16%2492.06.78%200120159.221.19%2661.022.36%200224430.339.97%3256.034.59%200334195.632.87%4382.335.39%200445435.819.45%5933.328.42%200554273.716.77%7619.527.17%200663376.915.66%9689.825.95%200773300.18.49%12204.617.23%200879526.5-13.72%14306.9-16.01%200968618.438.01%12016.131.30%201094699.319.50%15777.520.32%2011113161.41.45%18983.87.92%2012114801.05.43%20487.17.82%2013121037.5-22090.0-(资料来源: /tjsj/ndsj/2014/zk/html/Z1102C.htm;注:“-”代表缺省)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货物对外贸易出口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却还不是国际贸易强国,因为中国缺少能够真正走向国际化的品牌1。为了更好地配置全球资源、挖掘市场潜力、增加盈利机会、获取竞争优势,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必须跨过的一道坎。1.2 问题提出既然经济全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究竟担任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据2010年的统计数字,中国企业“走出去”失败率全球第一,海外并购失败率达到50%以上。在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中国成就了“世界”这个最大的受益者,而自己却沦为了最大的失败者2。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迟缓、发展路径不明确已是昭然若揭的事实,那么我们不禁发问:1)中国企业究竟该如何实现国际化?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升级路径什么? 2)制约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这些弊端? 随着这两个问题的提出,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研究目的,再进一步思考研究意义所在。1.3 研究目的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设想一下,如果以行业为参照物,这个问题的边界就会无限扩大,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考虑选择一个企业作为参照物。然而,选择企业需要先确定行业。通过相关研究资料,我们发现:家电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不仅面临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冲击,而且还包括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世界知名企业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所带来的“海外名牌竞争”。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短缺经济到剩余经济3。在这之后,长虹、海尔、美的等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开辟了全新的海外市场。可以说,家电行业是国内开放最早、产品覆盖率最广、市场集中度最高、知名品牌最多的行业,标志着我国企业进入新世纪以来“走出去”的典范。在确定了以家电行业为研究对象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确定企业。众所周知,青岛家电产业集群是我国产业集群的成功典型之一,其形成模式、动力机制、发展经验和竞争优势为其他区域培养发展家电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4。在青岛家电产业集群中,有三家著名的企业,分别是:海尔、澳柯玛和海信。其中,澳柯玛的出具、卫浴设施出众;海信的数字电视一枝独秀;海尔则是在白色家电行业全面发展,且规模最大。基于上述原因,作者选取“海尔集团”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此,本文将基于全球价值链模型,以海尔集团的案例为背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型,结合量化数据,分析验证海尔集团国际化的升级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19.0软件,实证分析得出海尔国际化升级的影响因素,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启示。1.4 研究意义 如果科研成果不能为社会所用,那么它就无法实现其之所以为研究的价值。作为一名学者,在明确了研究目的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剖析海尔集团的整个产业升级模式,将其推广至一般,为家电行业的其他企业,甚至不同行业提供借鉴。然而,海尔的链条并不是完美的。在推广之前,我们也同样需要对它进行诊断和修正,以期发现其中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给出修改建议。在这样的基础之上,便可给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国际化的一般模式,真正实现由特殊到一般化,以小见大。 下一步,我们将从“研究思路”、“创新点”以及“重点”这三方面对于研究概要作进一步阐述。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研究概要第二章 研究概要在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我们需要对研究框架进行梳理,并了解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及难点。本章节,作者将通过思维导图以及业务流程图的形式,对研究框架展开描述,继而根据研究的重点部分(第五章和第六章),确定创新点和重点。2.1 研究框架2.1.1 本文思路表 2-1-1 本文思路一、绪论 1.1 背景现状 1.2 问题提出介绍课题背景、提出问题、点明研究目的与意义。1.3 研究目的1.4 研究意义 二、研究概要2.1 研究框架2.2 创新与借鉴介绍研究框架、创新点与重点。2.3 重点与难点三、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3.1 国外理论基础3.2 国内文献综述介绍权威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四、研究对象4.1 主要业务4.2 基本状况介绍研究对象,使读者对海尔集团具备清晰的认识,为下文战略升级路径研究提出先行假设。4.3 战略演进五、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海尔国际化战略 升级路径研究5.1 模型工具5.2 数据来源以时间序列为依据,选取海尔集团20年的数据,分析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参与环节以及自身价值的变化,归纳验证海尔国际化的升级路径。5.3 数据处理5.4 海尔的国际化升级路径5.5 结论启示六、海尔集团 国际化升级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6.1 模型工具6.2 变量假设以品牌价值作为因变量,全球价值链各项活动为自变量,运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一次回归方程,实证分析得到海尔国际化升级的影响因素。6.3 样本数据6.4 样本处理6.5 结果分析6.6 结论启示七、总结与 建议7.1 问题解决7.2 目的达成对应第一章节,对问题、目的和意义给出解答,指出整个研究的疏漏不足,并总结全文。7.3 意义实现7.4 疏漏不足致谢、附录和参考文献 上表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行文思路。首先,作者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并引出研究的创新点和重点。在全文的核心研究之前,本文介绍了研究对象海尔集团,使读者对海尔具备清晰的认识;并对它的战略演进做出经验概括,作为下一步验证分析的假设。第五、六部分为研究的核心重点。在第五部分,作者将量化的数据带入模型,分析验证了海尔国际化的战略路径。首先,作者搜集了海尔集团在全球价值链6个活动中,20年的数据。通过SPSS19.0软件将其标准化,带入“新全球价值链模型”来判断其“国际化程度”。其次,作者搜集了这20年间海尔的“财务发展指标”,并判断其“价值高低”。通过“国际化程度”和“价值高低”的判断结果,带入“NZ二维战略矩阵”模型,得出海尔的国际化路径。在第六部分,作者延续上一阶段的数据作为自变量(X),并搜集海尔的品牌价值情况作为因变量(Y),对因变量Y寻找各自变量X的影响程度,从而分析了各个活动对于国际化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全球价值链模型在研究中的作用。2.1.2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业务流程知识管理是工商管理类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质化与量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外部的变迁5。在这里,作者运用知识管理课程中所学习的业务流程图来描述本文的主要研究过程。 图2-1-2描绘了整个“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的业务流程。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研究概要图 2-1-2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业务流程图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研究概要2.1.3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业务流程图 2-1-3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业务流程图2.2 创新与借鉴2.2.1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1、新全球价值链模型:原全球价值链模型是横坐标“业务流程”与纵坐标“价值”相互对应的函数图形。这样的模型强调的是企业价值链的单一演进,即:从开始发生到结束是一条链。然而我们知道,这些活动每时每刻都会在企业中发生,研究一个企业不能单看横截面上的一个活动,而是某一时间点上的纵向动态。因此,我们将具有相同价值构成的活动,放置于一个纵向平面。这样就构成了在某一特定的动态时间点上,能够全面观测具有相同价值的活动,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 2、全球价值链中的二维向量分割:相信有过管理学学习经历的人对“价值链微笑曲线”都不会陌生。然而,是否有人曾考虑过“微笑曲线”的弧度和斜率代表的意义呢?其实,“微笑曲线”的斜率可代表这一时刻该企业的价值变化速率。当斜率越大,即纵向向量越大,则说明企业在该时间点上的价值发展能力越强,价值增速高;当斜率越小,即纵向向量越小,则说明企业在该时间点上的价值发展能力越弱,价值增速低。所以,合理运用“微笑曲线”的斜率,将会为研究创造莫大的便利。3、NZ二维路径矩阵模型:为直观地研究海尔的升级路径,我们引入了“NZ二维路径矩阵”。该模型的横向量为“国际化程度”,其假设来源于“企业国际化理论”;该模型的纵向量为“价值增益”,其假设来源于“全球价值链理论”。每个方格代表一个企业发展阶段,其原型来自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通过海尔不同阶段的“国际化程度”和“价值增益”在该模型中的定位结果,我们可以大致描绘出它的战略发展路径。2.2.2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研究1、基于交叉学科的全新研究视角:虽然不乏学者以海尔为案例研究企业管理课题,但目前鲜有着眼于家电行业,运用全球价值链模型结合产业升级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的先例。本研究开辟了研究角度的新视野。此外,多学科交叉的研究范式在当今学术界愈发得到关注。本文基于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结合产业经济学热点,符合当下潮流,具有时代前沿性。 2、构建严密的逻辑体系:学术研究讲究结构完整、逻辑严密。作者在第五部分中运用了全球价值链模型和量化数据,并将模型中的各环节带入到第六部分,使得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体化的结构。由此也可以得到,本文的研究过程是仅仅围绕标题和关键词的,体现了较强的学术规范性。2.3 重点与难点2.3.1 海尔国际化战略升级路径研究1、研究样本的单位与数量级不统一:我们知道,代表全球价值链上各活动环节的数值单位不尽相同。这些数量级、单位不同的数据无法直接比较,给研究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为了比较这些不同活动之间的比重,从而确定海尔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位置,我们运用SPSS软件中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将所有数据化为均值=0、标准差=1的统一数量级,赋予它们以可比性。2、数据不完整且搜集难度大:由于我们本次研究的数据不能从问卷、访谈等形式的调研中获取,因此只能通过互联网搜集二手收据,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转化为一手数据。作者从“SooPAT专利网”获取海尔的全球专利数量统计,从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网易)的财经版面获取所需的财务数据,并从互联网新闻站点获取海尔历年的“全球销售额”、“品牌价值”等关键数据。当然,这些二手数据并不能直接使用。作者根据所得数据的残缺程度,采用了多种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来补全数据,例如:移动平均法、趋势投影法等。虽然数据的准确度可能有所限制,但为后续研究的完整性提供保证。2.3.2 海尔国际化升级模式影响因素研究1、使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一次回归: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为了得到具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我们通常需要借助量化工具和分析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获取有效的数据来源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运用合理的工具进行分析同样至关重要。作者需要解决使用SPSS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保证模型的正确性、数据的可靠性、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是决定本次研究成败的关键所在。2、因作者水平有限导致内容缺乏原创性:鉴于作者资历尚浅、学术能力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提出具有研究意义的理论难题,使得研究更多地停留在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同时,以学术文献作为参考资料时,容易照搬照抄;导致语言相仿、思想趋同的结果。上海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在明确研究概要之后,我们需进一步挖掘“支持研究进行的核心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依据通常是已经十分成熟和具体化的前人研究成果。除了理论之外,我们更应了解同行学者在该理论依据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哪些研究、产出何种成果。本章就从“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两方面,对研究的4个主题关键词作深度剖析。3.1 国外理论基础3.1.1 企业国际化理论(Enterprise Globalization)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企业力求通过国际化来实现市场扩大、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便不断放宽对经济的管制。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者就已展开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理论成果6。 研究本质:一个概念框架 “理论”是一组高度概括且经过实证检验的系统命题,目的是通过能够解释和观测现象的系统结构增加我们对科学现象的认知与理解。现有的企业国际化研究都仅仅聚焦于国际化的一个或部分领域,因此还没有出现公认的国际化理论7。 那么,现有的是什么?我们把这一类阐述自变量与因变量及其与调节变量关系、刻画其概念的逻辑并进行实证检验得到的结果称之为“概念框架”。以Anderson的理论和概念框架区分为依据,我们发现:企业国际化的现有研究是基于理论的,但其研究本质均为概念框架8。当今学者主要是对已有研究框架的共同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企业国际化研究所出现的理论基础多元化趋势,构建一个企业国际化研究的综合概念框架(如表3-1-1所示)。表 3-1-1 企业国际化概念框架理论基础分析单位解释变量假设前提决策标准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国际贸易大型跨国企业技术创新 和成本市场是完全市场 完全信息 理性人优势和成本的权衡垄断 优势论产业组织大型跨国企业所有权 特定优势市场不完全 完全信息 理性人优势和成本的权衡内部化 范式交易成本大型跨国企业交易成本市场不完全 完全信息 理性人交易成本 最小化国际生产范式产业组织、 内部化及区位大型跨国企业所有权、区位和内部化优势市场不完全 完全信息 理性人回报、风险、控制和资源的 综合权衡阶段模型企业行为中小型企业知识和经验市场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 行为人风险和企业成长权衡网络模型网络理论中小型企业网络市场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 行为人网络回报与风险权衡资源为基础的战略选择范式战略管理及 资源基础中小型企业独特的资源市场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 行为人资源价值及成本的权衡国际创业创业和 国际商务企业家创业行为市场不完全 不完全信息 行为人企业创业 行为的强弱(参考资料:王增涛. 企业国际化:一个理论与概念框架的文献综述J. 经济学家,2011,04:96-104.) 概念框架对企业国际化概念框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8年,Morrow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距离因素逐渐消除,原本偏远的市场变得可以进入9。随后,Mc-Dougall提出,国际化是针对那些国际化的新兴企业,或者那些从创立之初就经营国际化业务的企业,这些企业从运营开始就将经营定格在国际范围10。之后的大量研究都在新兴企业的“天生全球化”理论基础上进行。然而,这样的定义也遭到了批判。Zahra认为,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不应只包括新兴企业,成熟企业也应该包含在内11。Wright等指出,企业国际化是穿越国家界限的企业层次的活动,它主要是处理企业与其所在的国际环境关系的行为12。许多学者也认为:企业国际化的研究范畴是不断拓展的。在此基础上,Mc-Dougall等将企业国际化定义为在跨国界的商业组织中,以寻求价值创新或价值增长为目的的新活动或创新行为,也即: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跨国界创新行为、先动行为和寻求风险行为的综合。综合以上定义,作者认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为了追求竞争优势,跨越了国界的限制而进行的创造性的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过程。图3-1-1提出了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框架。图 3-1-1 企业国际化的研究框架(参考资料:沈灏,杨建君,苏中锋. 关于企业国际化的国外理论研究综述J. 管理学报,2009,12:1709-1715.) 企业国际化战略模式 我国年轻学者杨瑞萍在我国民营汽车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一文中提出“横向、纵向”的企业国际化战略发展模式,对本文后续的模型确定具有启发性的借鉴。 1)“横向发展模式”是指企业将其在本国制造的产品转移到海外或者在海外建立本土品牌制造基地的发展模式。横向发展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3: (1)母公司在起步阶段的产品和技术单一,在本国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公司希望通过其他方式赢得海外市场; (2)母公司本身在市场上具有较好声誉,并希望采用横向发展模式打开国际市场; (3)母公司为了加强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得到商品相应的控制权。 2)“纵向发展模式”是指母公司与子公司各自分工,经营和生产不同产品但彼此密切联系,形成一条流水线。采取纵向发展模式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避免企业因资源供应不足造成发展受限; (2)使企业的内部实现分工协作,从而使企业具备竞争力; (3)使得产品的附加价值得到提高,让利益最大化; (4)掌握转移定价的机会,让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物料和技术得到流动;(5)扼杀东道国将产品生产进行国有化的想法。3.1.2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Enterprise Life Cycle) 从上文中,我们从Mc-Dougall等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结果中得知:一些年轻的企业在其生命周期的早期就已经国际化了14。因此,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密切相关,在后续的“战略发展阶段”讨论中具有指导性作用。 企业是一个生产型组织,无论规模是否巨大、结构是否复杂,它都要经历一个酝酿、筹建、运营、发展,直到最后消亡的过程15。任何企业都希望能够永葆青春,并持续健康地发展。近几十年,西方学者对“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较为先进,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0世纪50年代,Haire首次采用“生命周期”的观点来研究企业问题,他认为:组织的成长就像有机体,符合生物学的成长曲线,即从诞生、成长、成熟、衰退至死亡期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周期现象,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16。 在1972年,Greiner研究了企业组织演化的过程。他指出:企业的发展与演进可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由一个革命性危机引发的17。随着企业从产生到规模不断扩大,将经历以五个因素为主导的阶段,即创造性、指导与控制、授权、协调和合作。 直到1983年,Cameron在描述企业历程时归纳出一个四阶段的一般模型18。第一阶段是创业期,特点是单一领导者控制、开创性活动,但是少有规划和协调。第二阶段是集体期,特点是逐渐形成集体意识与使命感。第三阶段是正式控制期,特点是规整制度正式化、组织稳定、强调效率。第四阶段是结构细分时期,特点是组织结构精细化、分权、强化适应能力以追求新生契机。 相比于过往的研究者,明确研究企业生命周期,正式成为理论奠基人的是Adizes。在1989年,Adizes出版了企业生命周期(Corporate Lifecycles)一书,他认为:企业的成长与老化同生物体一样都是通过“灵活性”和“可控性”这两大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的19。根据这两个因素,企业生命周期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是个时期,分别是由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构成的孕育阶段,由青春期、盛年期和稳定期构成的成长阶段,以及由贵族期、官僚化早期、官僚期和死亡期四个时期组成的老化阶段(如图3-1-2所示)。图 3-1-2 Adizes对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参考资料:Adizes I., Corporate Lifecycles: How and Why Corporations Grow and Die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M. NJ: Prentice Hall, 1989)3.1.3 全球价值链理论(Global Value Chain,GVC) 价值链理论(Value Chain Theory) 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活动的分离和整合在更大的空间上演,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垂直分离和再构20。面对这一国际分工大转换的背景,管理者需要系统地认知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价值分布,以及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和价值地位。因此,20世纪80年代起,众多国际商业研究者相继提出价值链理论的研究成果。 在所有价值链相关研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竞争优势:创造和维持卓越表现(Competitive Advantage: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一书中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21。波特在分析公司行为和竞争优势时,把公司的整体经营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单独而又具体的活动,这些活动处于不同的生产环节,具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此外,由于每个活动都创造价值,所以波特也把这些活动称为价值创造活动。价值创造活动被分为辅助活动(包括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开发和采购供应链)以及基本活动(含后勤、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这些活动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相互联系,构成公司价值创造的行为链条,这一链条也即公司内部的价值链。图 3-1-3-1 Michael E. Porter的价值链理论(参考资料:Porter M.,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全球价值链理论(Global Value Chain) 20世纪90年代,Gereffi等学者将价值链的概念与产业全球组织直接练习起来,提出了“全球商品链”(Global Commodity Chain,GCC)的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品的生产过程被分解为不同阶段。围绕某种商品的生产,形成一种跨国生产组织体系,把分布在世界各地不同规模的企业、机构组织在一个一体化的生产网络中,从而形成了全球商品链。到2000年时,Gereffi和该领域其他研究者同意使用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代替全球商品链这一术语22。 作为目前对全球价值链问题研究广泛的机构,英国Sussex大学的发展研究所将全球价值链定义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从概念设计到使用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中所有创造价值的活动范围,包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营销、分销以及对最终用户的支持与服务等23。 图3-1-3-2为Gereffi“全球价值链”的模型图,由于其中间凹陷,两端向上延伸,形状像一个微笑,因此也被称为“微笑曲线”。值得一提的是,从20世纪6070年代的工业化阶段到20世纪90年代的工业自动化阶段,全球价值链曲线的倾斜程度增加。这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附加价值高于平均水平的阶段(前端和后端)的价值会越来越高,而附加价值低于平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管理培训
- 2025年矩形判定的题目及答案
- PS课件常用颜色搭配
- 酒类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洗手试题及答案
- DB61T 1228-2019 秦紫玉标准规范
- 鲁山一高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PS入门课件教学
- 韩语创意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沃特玛通信基站用铁锂电池
- CPK 生成数据工具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直接使用版)课件
- 媒介文化与休闲异化
- 股权融资合作协议fa财务顾问协议
- 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电子教材
- 高一数学开学第一课(纯课件版)
- 有机硅化学课件-有机硅化学概述
- 《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教案
- 蒙台梭利教学法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