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发展史教学方法探索_第1页
初中社会发展史教学方法探索_第2页
初中社会发展史教学方法探索_第3页
初中社会发展史教学方法探索_第4页
初中社会发展史教学方法探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初中社会发展史教学方法探索 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度省教育厅对初二思想政治课进行了调整,加入了法律常识的内容,缩短了社会发展史的时间,要求在半年内上完社会发展史的内容。针对这一改革,应如何把社会发展史的基本概念、原理、观点等传授给学生,并使学生能够吸收、消化、运用呢?我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尝试。 一、牢牢抓住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这一主线 大家都知道,社会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一规律的支配下,由低级向高级经历了五 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对这五种不同类型的社会形态的了解,关键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和生产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需要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向前发展以后,当旧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又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社会变革,使适应生产力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的生产关系,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2 / 8 相应的变化,即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例如:我在讲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时,首先说明在奴隶社会相当长的时间里,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但到了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就逐渐同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了。其次,以插图 26 和彩图 9 为例,讲解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一方面,新式生产工具不能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当时虽然出现了铁制农具(如铁犁、铁锄等)但这些新式生产工具并不能广泛用于生产,奴隶主只给奴隶使用粗笨的、不易被破坏 的生产工具,这就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奴隶对劳动毫无兴趣,甚至破坏生产工具,使得奴隶主庄园日趋衰落。最后,从以上分析得出结论:在奴隶社会后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必须要有一种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来代替这种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点明这整个过程的实现是受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客观规律支配的。其余几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教学方法依此类推。 二、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彩图和插图 社会发展史课本图本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何运用课本中的彩图和插图对学生进行主观教学和生动有趣地3 / 8 传授知识,是调动学生学习举兴趣的方法之一。学生学习的积极怀、主动性,首先来源于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积极性、主动性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史课本中的彩图和插图,学生大多没见过或了解甚小,所以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前要加以分析一本节课有关的图来提出问题,激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我在讲第一课时,没有直接讲课文,而是让学生看彩图 1,这幅图叫 “ 女娲造人 ” ,接着讲述了这人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流传着的神话故事。当女娲来广阔的大 地上时,只看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唯独没有人类,她觉得很寂寞,没有交流思想的对象。于是,她就用黄土掺水,捏成了许多泥人。然后,她轻轻吹口气,一个个的泥人就都变成了有生命的活人,他们都称女娲为妈妈。后来女娲捏累了,就顺手从山崖上扯下一要藤条,蘸上泥浆,向四周一洒,溅落到地上的泥点,也都变成了活人。女娲又让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生儿育女,人类就这相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同学们被这美妙动人的神话故事所吸引。接着我就说:同学们考虑一睛,这个故事是否科学,同学们回答说不科学,那么,人类社会是怎样产生的呢?引出第一节 “ 人类社 会的起源 ” 。 针对政治课本身的条款式,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显得枯燥,怎样才能使它变得生动呢?分析课本中的彩图和插图不适为一种好方法。教师通过分析彩图和插图所反映的内容来阐述、论证课本中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4 / 8 例如:我在讲奴隶制生产关系最显著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时,利用彩图 6 和插图 17,这两幅图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财产,任意买卖,价格低廉,五人奴隶的价格相当于一匹马和一束丝。在讲奴隶主对奴隶的阶级压迫时,用插图 18、 19,分析奴隶主最惨无人道的压迫是人殉,为了防止奴隶逃跑,给他们带上脚镣和锁键。通过彩图和插图中表现出来的内容分析,顺利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印象深刻。 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运用图表对比法 社会发展史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如何使教与学默契并达到预期的效果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社会发展史的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使用了图表对比法。例如:在讲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时,对三次科技革命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特别注重三次科 技革命的重大影响(见图表一)。在讲解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之后,为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点,分项目进行了比较(见图表二)。 三次科技革命对比图表(表一) 名称 时间 5 / 8 主要标志 时代特征 社会特征 影响 第一次 (蒸汽革命) 18 世纪中期至 19 世纪 蒸汽机制发明和应用 蒸汽时代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 使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使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最终代替封建生产关系 第二次 (电力革命) 19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使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工业增长两倍以上 出现了垄断组织,完成了从自由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 6 / 8 第三次 (新科技革命) 20 世纪 40 年代末至 70 年代末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自动化时代 垄断资本主 义阶段(帝国主义) 新科技革命成果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这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促使垄断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五种社会形态生产关系对比图表(表二) 内容 名称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 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 产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会 生产资料归集体公有 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结成原始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平均分配调 整消费品 7 / 8 奴隶社会 奴隶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完全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赤裸裸的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地主阶级不完全占有劳动者(农民或农奴),他们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地主通过地租高利贷等剥削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 料,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 工人被资本家雇佣后,在生产过程中受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雇佣、剥削与被雇佣、被剥削的关系。 资本家获得大量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消灭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