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ppt_第1页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ppt_第2页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ppt_第3页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ppt_第4页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找准问题明晰方法提高学习历史思维能力-从陕西省2010年历史中考(宝鸡市)看历史教学的得与失宝鸡市教研室郑权2011年元月15日,内容提要,一、2010年中考总体情况二、2010年中考历史学科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及试题特点三、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宝鸡地区)四、2011年中考复课建议,二、2010年中考历史学科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及试题特点1、2010年中考历史学科评价标准的确定依据试卷的题型、题量、各大题的分值与陕西省2010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基本吻合。试卷的易、较易、较难、难题比例基本符合中考说明中3:3:3:1的要求。,一、2010年中考总体情况,2、几个特点(1)注重基础性知识考查,突出三维目标的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2)试题呈现方式出现新变化。(3)注重体现学生特点,贴近学生生活。(4)注重知识综合,体现学科特点,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5)隐性介入热点,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6)注重在人类历史发展背景下,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分析。(7)开放、探究性的变化(8)突出地方特色(9)重点突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三、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的评价分析(宝鸡地区)1、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得分情况:2010年中考历史试题第卷得分情况表,第卷得分情况抽样统计表,第一卷平均得分为:6.86分。难度系数为0.57;第二卷平均得分为:18.98分,难度为0.67,全卷平均得分为25.84分,难度为0.65.,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缓和社会矛盾D增强东周王室实力,14.北京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人的骄傲。下列对故宫独特建筑风格的描述,正确的是主体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皇城居全城中央,汴河穿城而过,坊市不再截然分开主要建筑左右对称分布两边,构成多种庭院组合形式总体建筑呈棋盘式布局,有东市和西市A.BC.D,俄、中两国无产阶级在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自的国情相结合,走出了各具特色的革命道路。据此回答1516题:151917年11月7日,晚9点40分,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大炮发出的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结合对右图的理解,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特点的是A.采用暴力手段夺取政权B走城市革命的道路C.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D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攻打冬宫,16.“这里本是黄土高原上一片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B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D召开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71954年,毛泽东主席说:“我们这次会议(注: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A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8.民主政治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雅典民主政治则是人类民主政治的起源。下列有关雅典民主政治的叙述,正确的是伯里克利改革,使奴隶主民主政治在当时达到极盛大化改新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妇女、奴隶、外邦人等没有公民权利ABCD,19.(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书贾邹枚路传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读图填空:秦朝定都、唐朝定都长安,时间相隔年。(2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小题计分)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在发展交通方面的突出贡献,并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交通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3)综合上述内容,对你有何启示?(2分),20(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材料二1895年,御史杨深秀上奏:日本明治维新功在留学生,请派人赴日学习;1896年,清朝驻日公使带赴日本学习的13名使馆学生,为中国学生留日之始;到1905年赴日留学生达8600余人。,材料三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统计,材料四“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上的。”-邓小平文选,(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其作用如何?(2分)(2)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这一时期中国青年赴日留学的背景。(2分)(3)从材料三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后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3分)(4)依据材料四,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21.(11分)某校九年级(3)班同学,一直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发展。他们以“探寻工业文明的足迹”为主题开展了研究活动,请你参与。【开启工业之门】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瓦特在英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2分)【进入高科技时代】材料二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2)材料二中,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占50以上出现在哪一时期?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3分),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3)请以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2分)【反思过去岁月】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摘自阿尔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一瞥,德国埃森的克虏伯钢铁公司,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到处排成长龙,(4)材料四反映了人类历史上工业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2分),【以史为鉴促发展】(5)通过上述探究活动,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小结:1、部分学生基础太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2、审题不准,不够细心。3、历史学科能力太差。4、学生缺乏相应的历史思维习惯,对许多历史知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层面,不会史论结合运用相关理论形成规律性的、具有启迪意义的认识。,四、2011年中考复课建议(一)、依纲扣本,抓好核心主干知识的复习,以不变应万变。(1)对照新课程标准、陕西省2010年中考考试说明以及现行教材,根据初中历史的核心主干知识制定切实可行复课计划。(2)研究近年中考试题,整理试题中的多发点,围绕核心知识开展复课教学,在复习过程中重点落实。,近三年的频考点: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秦朝统一、汉武帝的大一统、张骞通西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朝对外交流、唐长安城、北宋汴京、唐朝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的斗争、北京故宫;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新文化运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西安事变、中共抗日战争、中共“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战略;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瓦特改进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明治维新;俄国十月革命、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关注一下几点的教学:A.重视主干知识,加强概念教学和阶段性特征教学。B.构建以专题为基础的通史知识体系。C.加强史料教学,创设新的问题情境。D.重视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从历史中学会思考,学以致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二)、查漏补缺,关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