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doc_第1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doc_第2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doc_第3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doc_第4页
体育专业毕业论文-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 号 河北体育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姓 名: 指导教师: 系 别: 学校体育系 专 业: 体育教育 学 号: 2012年 4 月中文内容摘要区域联防是一种整体性很强的防守战术。区域联防的站位队形是多种多样的,比赛时可根据对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运用。随着进攻技术、战术的提高,投篮更加准确,队员移动更加频繁,这些都是对防守提出的新要求。由于队员的分布受着一定的区域限制,所以各有一定的防守薄弱地区,无论哪一种固定形式的区域联防已经不能适应目前的防守的需要。随着个人防守能力的提高,现在国内外一些强队运用的区域联防,均有针对性和机动灵活性,已扩大了防守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并发展成为轮转式的,带紧逼、夹击的,攻击性较强的防守战术。 关键词:篮球比赛;区域联防;运用;探讨AbstractThe zone defense is defensive tactics very strong with a variety of globality. The zone defense standing position formation is varied , may time competition according to the other partys characteristic, choice having pertinency applying. With the rise attacking tactics , tactics, shoot at the basket especially accurate, the person place moves these all are that the new brought forward by team defensive demands more frequently. Because Young Pioneers distribution restricts being accepting certain area , the pheasants cry has Key words: Basketball game; Zone defense; Apply; Discuss n 目 录论文(设计)题目51 前言52 研究方法521 文献资料法 522 观察法52.3 综合分析法53 结果与分析531 区域联防的概念和特点532 区域联防的分类633 区域联防的优缺点63. 4 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73. 5 区域联防的运用73. 6 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93. 7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104 结论与建议104.1 结论104.2 建议105 参考文献 116 致谢12区域联防战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的探讨1.前言联防,顾名思义,乃联合防守之意。它分站位联防和对位联防,如果与盯人结合,还可以变化成混防(混合防守),联防与盯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盯人以防人为最终目的,而联防则以防球为最终目的。 随着进攻战术的提高,投篮更加准确;随着进攻战术的发展,队员移动更加频繁,这些都对防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哪一种发固定形式的区域联防,由于队员的分布受着一定的区域限制,所以各有一定的防守薄弱地区。篮球运动中的进攻和防守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和互相提高的,随着个人防守能力的提高,现在国内外一些强队运用的区域联防、落位队形和队形变化,均有针对性忽然机动灵活性,已扩大了控制区域,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反战为轮转式,带紧逼、夹击的,攻击性较强的防守战术。 当今NBA最流行的联防方式,乃是当的1-2-2联防以及其衍生出来的几个变种。一臂距离的内线球员,则为“非固定防守对象”。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本论文以盐山中学校篮球队区域联防阵型为研究对象。21 文献资料法本文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有关篮球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对区域联防的研究成果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2 观察法通过观察篮球比赛中区域联防运用情况,从中发现在比赛中区域联防运用的一些规律,为区域联防的训练和运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23 综合分析法根据文献资料和观察所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从不同角度阐述区域联防在比赛中的运用,提出相应的建议。3 结果与分析3. 1 区域联防的概念和特点区域联防是由进攻转为防守时,防守队员迅速退回后场,每个队员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守区域有机地联系起来而组成的防守战术。它的特点是在每个人防守一定区域的基础上,随着球的转移和进攻队员的穿插移动而不断地调整防守的位置和队形(也简称为球动人动,人随球动),重点防守有球区域和篮下。这种防守战术的位置固定,分工明确,重点突出,有利于保护篮下、组织后场篮板球和发动快攻。但由于受区域分工的限制,各种联防都存在一定的薄弱区域,容易被对方在局部区域以多打少。3. 2 区域联防的分类 依据防守队员的站位形式,常把区域联防分为2-1-2联防、2-3联防、3-2联防、1-2-2联防及对位联防等几种。其中:前边站两名队员,中间站一名队员,后面站两名队员,这种形式叫“2-1-2”联防,它是为了防止对方外线较强的队伍而使用;“2-3”联防是前面站两名队员,后面站三名队员,这种形式篮下防守力量较强;“3-2”联防 是前面站三名队员,后面站两名队员,这种形式对于防外围投篮准的队伍较有效,并能干扰其传球;“1-2-2” 是前面站一名队员,中间站两名队员,后面站两名队员,这种形式对于内线较强,经常用快攻的队伍较有效。不论采用那种形式的联防都要把身材高、弹跳好、善于抢篮板球的队员安排在篮下位置和中间位置,要把移动速度快、灵活机警的队员放在前面,在人员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发挥每名队员的特长。3. 3 区域联防的优缺点331 “2-1-2”区域联防优点: 队员的分布比较均衡,移动距离近,便于相互协作,控制篮下,有利于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缺点: 三分线的正面、30-45区及篮下是防守的薄弱区域。332 “3-2”区域联防优点: 这种防守队行加强了外围防守,有利于防守外围中、远距离投篮和抢断球发动快攻。缺点: 两个场角及限制区是防守的薄弱区域。333 “2-3”区域联防优点: 加强了篮下和底线的防守,有利于抢篮板球。缺点: 正面及35-45角区是防守的薄弱区域。334“1-3-1”区域联防优点: 这种防守队行加强了正面、罚球区和两侧的防守,有利于分割进攻队员前、后、左、右之间的练习,造成进攻队员之间传球的困难,有利于防止正面、罚球区和两侧的投篮和抢篮板球发动快攻。缺点: 两个50-70角区、底线及两个场角34 区域联防的基本要求3.4.1 根据区域联防的形式和队员、对手的特点等合理分配防守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队员在各自防区的作用。3.4.2 由攻转守时,除积极阻止对方的攻势外,应有组织地快速退守和及早落好防守位置。3.4.3 每个队员必须认真负责各自的防守区域,积极阻挠进入该防区的进攻队员的行动,并根据球的方位调整队形进行联合防守。 3.4.4 对有球队员应按盯人方法紧逼防守,其余防守队员应积极移动,调整队形进行协防或补防,作到人球兼顾。3.4.5 对无球队员的穿插移动,要根据其离球的远近和队友的位置积极抢位、堵截和护送,并及时与队友呼应联系,不让对手向有威胁的区域移动或接球。远离球的防守队员应起指挥作用。3.4.6 进攻队员投篮后,每个防守队员都应该积极堵位和抢位,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并及时发动快攻。35 区域联防的运用各种区域联防的落位形式,一般是指总体防守控制的布局,主要是针对持球队员及球侧中锋的紧逼防守。不同的落位形式有不同的防守作用,针对不同的进攻时机发挥防守作用,但是,由于进攻的不断变化,球和队员不断的移动,寻求落位防守弱点,进行有效地进攻。要想发挥防守的有效作用,防守必须根据进攻战术的变化而变化,以便发挥更大的控制进攻的作用,这就是区域联防的战术运用。351 对位区域联防在各种不同落位的区域联防中,除去对低位中锋的夹击外,均可以形成对位防守,是一防一的形式。在实践中,对位防守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队员既要有几级的防守行动和技术,又要有较高的战术意识;既要反手正面的进攻队员,又要协防临区的同伴。但是,一旦形成对位防守,进攻队员就会受到严格限制,其进攻意图也容易被发现。如能适当地采取对位反手的很有成效的。对位防守的要求队伍防守基本上是利用区域站位进行盯人防守,它能从区域联防的相对安全中创造一防一的局面。在对为防守中,如果进攻队员突破一个防守,还会遇到第二个队员的阻截。在对位防守中,首先要具备个人的防守能力(机动、灵活、快速、积极),要在个人防守中进行激烈对抗。在完成个人防守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积极地协助防守,要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善于观察进攻的变化形式,掌握对方的进攻意图和行动规律。在这种防守中,队员必须有12名高大队员封堵向内线的传球,否则对位防守便不能取得成功。内线对位反手不仅是整个对位防守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在夹击防守中,保护篮下才是第二种准备。轮转成对位防守在各种不同的联防落位形式中,根据进攻队员的不同站位,要形成对位防守,可采用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轮转成对位反手。只所以要利用轮转形式是因为,在各种落位形式中,进攻队员总喜欢利用分裂防守的站位来创造进攻机会,利用进攻队员站在两个防守队员之间的空隙上,以获得有效的进攻。防守队员从各种不同的落位形式中,轮转成对位防守,破坏对方的进攻意图。在对位防守中,队员可能会离开自己的防区,越过防守界线,这没有什么关系,根据防守的需要,他仍然可以退回原来的防区,重寻自己的新对手。各种对位防守形式的利弊(1) 122对位防守122区域联防形式不宜用于对位防守,如采用这种站位形式可能会失去对位防守的意义,如无球侧的内线防守队员,移动防守高位中锋,就会削弱无球侧的防守力量,对方就会获得背插接球机会。(2) 23对位防守这种落位形式也不宜对位防守,它有利于进攻队员从弧顶切入,便于外围的交叉切入。(3) 212对位防守这种落位形式有利于固定守篮下,他很难作为对位防守,因为内线的防守队员几乎不能离开低位中锋的防守位置。(4)131对位防守这是一种最灵活的站位防守形式,它能迫使球离开中间,拉长进攻队员之间的距离,使队内最高大的队员处于内线防守,为街机提供良好的机会,其缺点就是不能很好的与区域联防结合起来运用。采用131对位防守时,大多是球队会利用212落位形式进攻,但是,只要远离球的队员移动对付两侧的边线,即可形成212防守。在防守中,一旦获得对位防守,应当设法保持下去,防止对方向限制区的切入,这是对位防守的最大好处之一。而临进攻的不断变化和球的不断转移,保持对位防守需要的队员适应进攻的各种变化。其难题是队员容易忘记他们是在进行区域联防,而不是进行盯人防守,教练员应时刻提醒队员重视这一问题。352 区域联防方法由攻转守,快速布阵。明确任务,分工合作。随球转移,保持队行,有球盯人,无球则人球兼顾,并注意协防。353 区域联防运用时机的提示对方中远距离投篮不准而内线威胁较大时。对方个人突破能力强而本对个人防守能力不足时本队犯规较多而为保存实力时。对方不适应或有策略地改变防守战术时。对方比分落后而急于求成时。为了有组织地争抢篮板球和发动快攻时。运用区域联防时还应针对对方的进攻队形及时变换防守队形,加强针对性,避免在局部地区造成以少防多的被动局面。防守队要相互呼应,处于后线队员要负责指挥,避免防守中产生漏洞。要提高区域联防的伸缩性,以球为主,扩大防区,对有球队员要紧逼,积极封盖、夹击、围守、加强攻击性。同时,要时刻保护篮下,防止无球队员背插和溜底线接球进攻。36 区域联防的教学训练361 理论上明确该战术的基本特点和要求。 362 应以2-1-2联防为主要学习内容,基本掌握后再学习其它的变化。363 重点掌握区域联防的基本队形、各队员的职责和各种情况下的配合方法。364 先慢后快、先简单后复杂,逐渐提高联防的伸缩性和多变性。365 在比赛中检验提高区域联防的质量。3. 7 加强身体素质练习首先,掌握和运用防守技术要有一定的速度和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这需要运动员本身具有较好的爆发力和身体柔韧性。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很难适应快节奏、大强度的比赛,现代篮球比赛中身体对抗十分激烈,没有强大的体能作后盾,防守技术的运用很难达到要求,其攻击性也就大大的降低了。因此,应该把区域联防技术训练与身体素质的训练结合起来,在一定强度和难度下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进行防守训练,以便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有足够的体力保证,达到区域联防的稳定和提高。4 结论与建议4. 1 结论4.1.1 现代篮球的防守已不是最初的原地站位防守或消极防守,而是利用一切技术对抗进攻,抢夺球权。因此,我个人认为,区域联防不能在拘泥于2-3或3-2等固定形式的防守,应当根据场上具体战况随时调整站位,做到以球为中心,人、球、区兼顾,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采取类似于紧逼人的压迫式防守,同时应最大限度的创造以多防少、以强防弱的局面。同样的,进攻也要抓住防守的薄弱环节予以打击,只有率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相应的拱手平衡,才能获得有利的进攻形式,从而进入下一次的攻守平衡。4.1.2 对现代社会来说,个人需求的提高与现阶段生产力量无法满足人们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的发展。而对篮球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