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八法1--汗法.doc_第1页
中医八法1--汗法.doc_第2页
中医八法1--汗法.doc_第3页
中医八法1--汗法.doc_第4页
中医八法1--汗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用药的方法-中医八法介绍第1章 汗法1. 汗法:又称为解表法或者是发汗法。2. 主治:感冒、外邪侵入肌肤表面,称为表证。发汗法用来治疗表证,使肌肤表面的邪气在病人的出汗过程中随着汗液的流出而溢出体外。3. 表里的相对概念:(1) 体表的部位属于表,内脏的部位属于里。(2) 经络的部位属于表,脏腑的部位属于里。(3) 腑的部位属于表,脏的部位属于里。(4) 外感的病证属于表,脏腑的病证属于里。凡是病情比较轻浅的属于表证,病情比较深重的通常属于里证。4、 表证的特点:(1) 引起原因:外邪(风、寒、暑、湿、燥、火)侵犯人体的肌表引起。(2) 病情比较急促,病程比较短,症候相对比较轻缓。(3) 主要症状(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症状。)5、 感冒服用的药物:(1) 解表剂(辛温解表剂、辛热解表剂)桂枝汤、麻黄汤、小青龙汤、桑菊饮、银翘散等。(2) 只用桂枝汤发汗,不调理脏腑气血起不到应有的疗效。(3) a西药治感冒容易产生副作用,损伤肝肾;b病情不是特别严重不要使用西药治感冒;c感冒的症状因人而异,不是每个人都一样,同体质有关;d治疗感冒要对症下药。6、 感冒的类型:(1) 体质偏热-口干舌燥、喉咙肿痛。(2) 体质偏寒-腹泻、全身肢体酸痛。(3) 气血虚弱体质-食欲不振、全身倦怠无力。(4) 体质偏实-频繁吐痰、呕吐恶心。症状:指人体生病后出现的各种病理现象。如:发热、头痛、咽痛.舌胎薄白、脉浮等等。症候:根据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归纳为不同的疾病类型,称病症,不同的病症具有的症状特征,称症候。7、 古方治疗现代人感冒的作用(1) 由于现代人体质复杂(不少人先用西药治不好后才用中药)单纯的古方(桂枝汤、麻黄汤等)仅仅40%左右的现代人有效。(2) 治疗感冒要找准病症、症状。(3) 参考处方:(小儿用方)症状:小儿5-6岁,在前3-4年中经常感冒,每年换季时经常感冒好几次每次都要打吊针7天以上才好。治法:从小儿背后的穴位进行拔罐和针灸;同时服用中药汤剂。参考处方生石膏30克、连翘3克、牡丹皮3克、黄芩5克、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麻黄10克、桂枝5克、北沙参15克、白芍10克、麦门冬15克、甘草5克、茯苓15克。清热药与发汗药必须同时并用,不可偏重于清热或发汗。8、 哪些人容易感冒:(1) 贪凉、爱吹风、衣服穿得少的人。(2) 小孩和老人。(3) 治疗感冒应特别注意生活上的细节。(4) 治疗感冒要找准原因,风寒感冒可使用针灸、拨罐或是红外线照射,效果最佳。9、 治疗经常容易感冒体质的病人常用方剂:(1)选择药性温和的发汗药:防风、葛根、少量的麻黄、桂枝、配合丹参、柴胡、桔梗、甘草,再加上人参、当归、北沙参、麦门冬、白芍等滋阴药。适用气血虚弱容易感冒的患者的参考处方:防风10克、葛根10克、麻黄3克、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人参10克、当归5克、北沙参15克、麦门冬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2) 长期感冒吃药不见好转的患者的用药:A、 长期感冒多方医治不见好转,是患者体质过于虚弱造成的。B、 患者痰中带血,表示肺脏中阴液亏损太多。C、 长期感冒的病人皮肤表面的邪气会继续侵犯到体内,不只是在表面;不仅有表证,体内必然有里症(咳嗽、吐痰等)。D、 药物负作用造成肝肾亏损或气血虚弱。(3) 治疗常用药:A、 发汗药:麻黄、桂枝。化痰药:半夏、白芥子。补气药:人参、北沙参、麦门冬、白芍、茯苓、白术、甘草等药物。B、 首先针对咳嗽、吐痰、咳血的症状治疗,应该使用大量的滋阴、滋肺阴的药物使支气管不出血;其二,待出血症状好转后,加强发汗药,使肌表和体内的邪气随汗液排除体外。其三,加强补气、补血的药物提高身体抵抗力。C、 短期感冒(1-3天)用药:发汗药配合滋阴药可治愈。D、 长期感冒、习惯性感冒的患者用药(1个月左右)(1) 先针对最为严重的症状进行治疗。如:高烧(先退热)咳痰吐血(先治咳痰咳血)等。(2) 主要症状消失或好转后,再进一步改善治疗。(3) 最后调理患者体质。注意:上述顺序,千万不要弄错。参考处方:桂枝10克、麻黄8克、半夏10克、连翘5克、北沙参20克、麦门冬20克、制首乌15克、白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5克、人参10克、甘草5克、枇杷叶15克、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10、 夏天由室内冷气(空调、电扇)与室外高温交替引起的感冒常用药方:(1) 由冷热交换引起发汗(出汗)不能正常进行时,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冲脖子和背,大约十几分钟一直到全身流汗为止最好。冲之前应补充500-1000毫升水份。已可使用温泉或有温水设施的游泳池桑拿、干蒸热气等。特别注意:体质虚弱的患者不能使用上法。(2) 常用药物:发汗药:麻黄、桂枝、防风、薄荷、苏叶等。滋阴药:白芍、北沙参、麦门冬、何首乌等补气药: 人参、当归、白术、茯苓等。引经药:丹参、柴胡、桔梗(入肺经)。参考处方:人参10克、当归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威灵仙15克、桂枝10克、北沙参20克、白芍10克、连翘5克、黄岑5克、板蓝根15克、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11、 怎样预防感冒:(1) 有感冒症状时,应该多喝水,用热水冲背直到身体出汗。(2) 稍微严重的:选择干蒸、湿蒸、或温泉来浸泡,时间5-7分钟加喝水一次,使汗液排除。(3) 体质特别虚弱者,配合上述进行药物治疗。12、 发汗法可适应的症状:(1) 治疗表证.(2) 治疗里证(痈疮、黄疸、面疔走黄、风水、痹证、妇科带下、哮喘、老年性尿频)。13、 使用发汗法药物配伍上应注意的事项:(1) 一线发汗药:麻黄、桂枝。二线发汗药:羌活、白芷。三线发汗药:薄荷、紫苏叶。(2) 使用发汗法治疗里证时,发汗药只能当佐药和使药使用(使用三、四线发汗药)。(3) 使用麻黄时,必须配合2倍的滋阴药来平衡。如果病人产生内热,还要配合2倍的清热药,如(牡丹皮、栀子等)。此时应该把滋阴药增加到4倍。(4) 发汗药是汗发,滋阴药是补发,清热药是清发,三者配伍的比例是:汗发1 :清发2:补发5。参考处方如下:麻黄10克、桂枝5克、连翘5克、黄芩5克、牡丹皮5克、北沙参20克、白芍10克、生鳖甲30克、茯苓15克、丹参15克、柴胡5克、桔梗5克。发汗:麻黄10克、桂枝5克(共15克);清热:连翘5克、黄芩5克、牡丹皮5克(共15克)滋阴:北沙参20克、白芍10克、生鳖甲30克(共60克)引经:柴胡5克、桔梗5克(共10克)。以上用药仅供参考,临床用药药具体分析。14、 使用发汗法药应注意的事项:(1) 应该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的老少,病情的深浅,灵活应用配伍,达到最佳效果。(2) 不能贪图疗效而服用太大的剂量,适可而止,发汗过多,会损伤体内的阳气和津液导致正气虚弱。(3) 高热患者、烈日、高温下作业突然昏倒者,不能使用发汗法,只能使用清凉透解邪热的方法。否则会使病情更加严重恶化。(4) 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使用发汗法时,必须同时配伍补益气血的药物。以免因为发汗过度而损伤体内的正气。15、 发汗法常用方剂说明:(1) 风寒表证:桂枝汤:桂枝10克、芍药10克、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麻黄汤: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适应症:太阳中风症,(恶风、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舌苔薄白、脉象浮缓。)太阳伤寒症,(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周身或骨节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表证:银翘散: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6克、牛蒡子9克、荆芥5克、桔梗6克、淡豆鼓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