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IV)考试分值: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如果没有注明温度和压强,则表示反应热是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的B.升高温度或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热C.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CO(g)+O2(g)=CO2(g) H=-283.0 kJ/mol H2(g)+ O2(g)=H2O(g)H=-241.8 kJ/mo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 B.由反应、可知如图所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2 kJ/mol C.H2(g)转变成H2O(g)的化学反应一定释放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H2(g)+ O2(g)= H2O(l)H-241.8 kJ/mol3已知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92.0 kJ/mol,将1 mol N2和3 mol H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保持恒温恒压,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2的转化率为20%。若在相同条件下,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2 mol NH3,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是()A.吸收18.4 kJ热量B.吸收73.6 kJ热量C.放出18.4 kJ热量D.放出73.6 kJ热量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氯化铵溶液呈酸性:NH4+ NH3+H+B.氢硫酸的电离:H2S 2H+S2-C.向小苏打溶液中加入醋酸溶液:HC O3- +H+= CO2+H2OD.在标准状况下,向 10mL0.1mol/FeBr2溶液中通入22.4 mLCl2:2Fe2+2Br-+2Cl2 =2Fe3+Br2+4Cl-5以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且已知C2H2(g)+ O2(g)=2CO2(g)+H2O(l)H=-1 300 KJ/mol,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有20NA个电子转移时,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5O2(g)=4CO2(g)+2H2O(l)H=-2600 KJ/molB.当有4N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的能量C.若生成NA个水蒸气分子的焓变为H,则HHD.题给反应为吸热反应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环境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选项 指定环境 能够共存的离子A滴加酚酞显红色的溶液 K+、S2-、SO32-、NO3-B有HCO3-存在的无色透明溶液 Na+、K+、Cl-、Al3+C水电离的c(H+)=10-12 mol/L的溶液中 Cl-、CO32-、NO3-、NH4+D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 Fe2+、MnO4-、NO3-、SO42-7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A(g)+3B(g) 2C(g)H0,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8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 A.图甲表示燃料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C.图丙表示弱电解质在水中建立电离平衡的过程D.图丁表示强碱滴定强酸的滴定曲线9容积均为1 L的甲、乙两个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A、2 mol B和1 mol A、1 mol B,相同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A(g)+B(g) xC(g)HK(HCN),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CN和NaF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F)c(HCN)c(H+)B.c(OH-)c(CN-)c(F-)c(H+)C.c(OH-)c(F-)c(CN-)c(H+)D.c(F-)c(OH-)c(HCN)c(HF)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 )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 增大12常温下,取0.2 mol/LHX溶液与0.2 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8,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A.c(Na+)-c(X-)=9.910-7 mol/LB.c(Na+)=c(X-)+c(HX)=0.2 mol/LC.c(OH-)-c(HX)=c(H+)=110-6 mol/LD.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8 mol/L13已知在一容器中发生反应:Fe+Cu2+= Fe2+Cu,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为电解池反应,Fe做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液B.可能为原电池反应,负极Fe被还原为Fe2+C.可能为电解池反应,阳极反应:Fe-2e- =Fe2+D.可能为原电池反应,Fe作负极,Zn作正极,CuSO4溶液为电解液14埋在地下的钢管常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加以保护,使其免受腐蚀。关于此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铜 B.金属棒X的材料可能为钠C.钢管附近土壤的pH可能会上升D.这种方法称为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1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由NO2和N2O4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B.增大压强可加快SO2转化为SO3的速率C.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D.在含有Fe(SCN)3的红色溶液中加铁粉,振荡静置,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16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c(HA)/(mol/L)c(NaOH)/(mol/L)混合溶液的pH甲0.10.1pH=a乙0.20.2pH=9丙c10.2pH=7丁0.20.1pH9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 mol/LC.c1=0.2D.丁组混合液中:c(Na+)c(A-)c(H+)c(OH-)A.在500 、20 MPa条件下,在5 L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后K增大B.室温下K(HCN)”“”或“=”)T2,T2时Ksp(BaSO4)=。(2)根据T1温度时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加入Na2SO4可由a点变为b点B.在T1曲线上方区域(不含曲线)的任意一点时,均有BaSO4沉淀生成C.蒸发溶剂可能由d点变为T1曲线上a、b之间的某一点(不含a、b)D.升温可由b点变为d点(3)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无机物制备和提纯及科研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已知25 时,Ksp(BaSO4)=110-10。医学上进行消化系统的X射线透视时,常使用BaSO4作内服造影剂。胃酸的酸性较强(pH约为1),但服用大量BaSO4仍然是安全的,BaSO4不溶于胃酸的原因是(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万一误服了少量BaCl2,应尽快用大量0.5 mol/L Na2SO4溶液洗胃,如果忽略洗胃过程中Na2SO4溶液浓度的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教育系统招募银龄讲学教师20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大学附属医院高层次人才招聘20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云南保山市市直部分学校校园招聘5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科研助手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案例分析胖东来,沃尔玛,新玛特,十年之后那个更强
- 监理模拟面试题目及答案
- 医学大脑课件
- 护士上岸面试题目及答案
- 广州社工面试题目及答案
- 医学临检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餐饮店品牌授权使用合同范本
- 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新修订课件
- 学堂在线 走进医学 章节测试答案
- 蔬菜温室大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书
- 国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 闵行区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上海新教材沪教版)
- 语言接触与混合语现象-洞察及研究
-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Q-GDW11628-2016新能源消纳能力计算导则
- 十五五文物规划思路
- 公安宣传工作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