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20年高考题选(文学鉴赏)1、阅读下面文天祥的念奴娇,完成(1)(2)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忽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甲)!堂堂剑气,斗牛空以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乙)。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1)(甲)(乙)两处的文句依次是(1分)A.此恨谁雪细看涛生云灭B.此恨凭谁雪看涛生云灭C.此恨谁雪看涛生云灭D.此恨凭谁雪细看涛生云灭答案:D(2).词中的睨柱吞嬴,指的是(1分)A.唐睢在秦廷胁迫秦王就范的故事B.贾谊奋笔著文批评秦皇嬴政的故事C.蔺相如在秦廷怒斥秦王的故事D.荆轲行刺嬴政掷匕于柱的故事答案:C。2、以下六首绝句分别描写了(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四季的景物,分类正确的一组是(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无奈人心复有忆,今暝将渠俱不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胡鹰掣旋北风回,草尽平原使马开。臂上角弓如却月,当场意气射生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里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A.abcdB.abcdC.abcdD.abcd答案:C。3、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2)题(1991年全国高考题)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1).上述对联都出自中学课文,这些课文的作者依次是(2分)A.邓拓毛泽东曹雪芹B.邓拓邓小平曹禺C.吴晗毛泽东曹禺D.吴晗邓小平曹雪芹答案:C。(2).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B.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C.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D.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答案:C。4.对下列古诗句中红字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1993年全国高考题)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答案:A。5、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1994年全国高考题)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答案:C。6.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的一项是(1995年全国高考题)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答案:D。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2)题(1996年全国高考题)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曹操。答案:D。(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答案: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1997年全国高考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君山注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1).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答案:B。(2).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答案:D。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1998年全国高考题)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答案:B(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答案:C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1999年全国高考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答案:C。(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答案:C。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999年全国高考题)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答案:D1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答案:D。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雷杜运燮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1948年于新加坡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答案:C13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著有赵师秀集二卷。本题A、B、D三项对赵师秀约客一诗的赏析都是恰当的。“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诗人在这样的雨夜约了友人来下棋,但友人尚未出现,他只得静静等候。因此A的赏析是恰当的。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采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可见B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所以D项的赏析也是恰当的。C项中,“闲敲棋子”确是一个细节的描写,但我们仔细体味一下,约客久候不到,灯蕊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十分焦躁。由此可知,C项的赏析是不恰当的。本题的选项应是C。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2000年全国高考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B“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C“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答案:D。第(1)题侧重于诗歌寓意的理解,第(2)题仍重于诗歌的分析和鉴赏。这两道题虽然具有由浅入深地把握诗歌的形象、主题、表达技巧的命题用意,分为解说和赏析两部分,但能力层级都是E级。第(1)题的正确选项为D项。A、B、C三项对这首诗的解说都是恰当的。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1999年试题选用的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相比,这首诗的形象、主题、意境、表达技巧都更难把握一些,理解和赏析的难度自然也就有所增加。A项“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诗人仿佛拍电影一样,先给“稻束”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又拉开,展现其伫立于秋天田野的背景,以表现“金黄的稻束”作为劳动成果的辉煌和炫耀感,肯定着人类的劳动成就。它给人的印象主要是视觉上的,但联系全诗看,这两句诗又居于其蕴含的时间序列“黄昏”“暮色”之始,隐含着时间的意味。由于我们不能确定它写的就是诗人白天看见的景象,而只能把时间下限确定在暮色降临之前,因此,A项是恰当的。B项的解说,寓意较明显,也是恰当的,考生不难作出选择。C项诗人是抒情主人公“我”,而“你们”则指诗人借以寓意抒情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所以,C项也不能作为选项。而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则显然不恰当。理由有二:一、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C项也不例外。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二、即使把它解为“稻束”沉思的内容勉强可通,它也只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性而已,不能把它表述为“实际上就是”的肯定语气。(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党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答案:D。本题考查的主要是分析和鉴赏的能力。A项是对本诗主题和结构的概括和归纳,指明诗歌中心形象“金黄的稻束”引发的联想由点及面、由空间而时间地形成一个探寻劳动意义的结构:对人类劳动中生命力消逝的沉思,因而它是正确的和恰当的。B项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也是正确的。C项在考查考生体味不同诗歌形象所传达的不同意义的能力基础上,进入对诗歌深层意义的把握,也是正确和恰当的:说“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都具有圆满意味不难理解。“金黄”指稻束成熟,指劳动的收获,而“收获日的满月”则传递不仅劳动的而且时令的圆满信息,但与这一切相对照的,却是诗人想到的“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和她们“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在这种诗人的“残酷”中,诗歌所要揭示的东西也就清楚地表现了出来。D项为选项,它对本诗赏析之所以不恰当,是因为其内容完全是错误的。“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只能是“你们”即“稻束”。虽然那伟大的疲倦的主体是劳动者母亲,但“肩荷”了这种“疲倦”的主体,却只能是劳动的结晶“金黄的稻束”,因此,它应该作为选项。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2001年北京春季高考试题)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阒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答案:A。(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B。16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001年春季北京高考试题)偶成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1945年5月31日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同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答案:D。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贮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
-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
- 河北省唐山路北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化学九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2024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江西省樟树市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基于用户研究的移动终端界面优化策略
- 2025至2030中国玻璃钢船艇行情走势分析与前景动态建议报告
- 2025至2030维生素糖果市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幼儿园膳食营养多样化发展及干预措施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能力测评计划
- 【1500吨年产量的对氯苯甲醛合成工艺设计8700字(论文)】
- 2025年河北廊坊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5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教案
- 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方案编写方法课件
- (中建五局)问题解决型QC小组活动培训课件
- 高清视频编码器中文说明书H265
- 贵州省铜仁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居民村民委员会
- 2022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运输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448)
- 盾构施工风险及典型事故案例(多图)
-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经验与技术交流培训PPT(126页图文并茂)
- 送达地址确认书(法院最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