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1页
(滨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2页
(滨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3页
(滨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4页
(滨州专版)2019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阶段检测卷(一)课件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部分模拟检测冲刺中考,滨州市二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阶段检测卷一(第一四单元),(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野火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蜡炬成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爆竹爆炸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B可以将气体充入篮球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分子间有间隔,与分子质量的大小无关;闻到花香说明花香的分子在不断运动飘进鼻孔;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D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否则容易发生火灾;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要垂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且不能与试管接触;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以避免液体沸腾溅出伤人;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4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B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C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A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产生的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故a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b试管产生气体体积的2倍。,5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看到大量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C只有二氧化锰能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D过氧化氢和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C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说明过氧化氢在伤口处遇到了能使它分解的物质,即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也可以是其他物质;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6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物为两种单质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A反应物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两种单质;通过图示可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化合物的两个分子,不是两种新的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7下列用途利用了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A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利用了木炭的吸附性,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然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82015年“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关于自然界中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B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会造成天然水体污染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属于纯净物D天然淡水经过沉降、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变成自来水,A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单位是1,故A错误;由原子序数质子数可知,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故B正确;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故C正确;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在化合物中显2价,故D正确。,9如图是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一个镁原子的质量是24.31gB镁原子有12个质子C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D镁元素在化合物中显正价,C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可见它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由秋水仙碱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秋水仙碱分子是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秋水仙碱的化学式为C22H25NO6,其中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264,氢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525,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4,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0百合具有润肺、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秋水仙碱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D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不知道分子、原子的种类,不能比较体积大小;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基本粒子是质子和中子,电子的质量太小可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原子核内部都含有质子和中子B分子体积比原子体积大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在加水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保持不变,改变的是溶剂及溶液的质量;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多种,溶剂只能是一种,例如海水就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溶液;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1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C溶液中的溶剂可以是多种,溶质只能是一种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的数值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的数值等于使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所需要得到的电子数,故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氢元素显1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30,则x3;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氧气属于单质,故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的化合价,如N2(单质)中氮元素显0价,而KNO3中氮元素显5价。,13下列有关化合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无关B氨气(NH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C氧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D有些元素在不同条件下可表现出不同化合价,A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属于碱;水属于氧化物,故A正确。液氧属于单质;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空气属于混合物,故B错。生铁、石油均属于混合物;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C错。矿泉水属于混合物;熟石灰属于碱;高锰酸钾属于盐,故D错。,14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混合物、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空气、氢氧化钠、水B液氧、纯碱、空气C生铁、石油、干冰D矿泉水、熟石灰、高锰酸钾,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烟雾;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烟雾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C由于溶液甲蒸发5g水后,没有晶体析出,说明溶液甲是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乙中不存在未溶解的溶质,因此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由于溶液乙蒸发5g水后,析出2g晶体,则溶液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如果溶液乙也是饱和溶液,则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如果溶液乙是不饱和溶液,而溶液丙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一定大于2g。,16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溶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溶液乙一定是饱和溶液C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D溶液丙若再蒸发5g水,析出的晶体等于2g,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本题包括6小题,共31分)17(7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1)2个氮原子2N;(2)2个碳酸根离子(3)2个二氧化硫分子2SO2;(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l2O3(或AlCl3等合理答案);(5)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N2;(6)氯化镁MgCl2;(7)氢氧化钙Ca(OH)2。,18.(4分)(1)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画出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7_。下列图中微粒共表示_3_种元素,其中与氯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D_(填序号)。(2)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下列中的_CD_。A9B10C11D12,解析:(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圈内数值)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离核最远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2)由阳离子(失去电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x的数值应大于10。,19(6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实验室常用加热铜粉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铜粉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读数等)(填一种原因)。(2)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0.94%,通常可用作电光源(或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等)。(3)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号航天员在太空中度过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并且吃到了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装是为了隔绝氧气。(4)“同呼吸,共奋斗”是2013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大气中PM2.5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防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解析:(1)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铜粉量不足、装置漏气、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记录数据等。(2)空气中稀有气体体积大约占0.94%;由于稀有气体通电后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可用作电光源,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还可以用作保护气等。(3)为了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在包装食品时可以采用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是为了除去氧气,使食品不能与氧气接触,不发生缓慢氧化,从而不会变质。(4)防PM2.5专用口罩的作用是过滤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固体颗粒物。,20(3分)有三种常见的物质A、B和C,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C在常温常压下都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请按要求填空:(1)B的化学式O2,C的化学式H2O2。(2)简述区别A和C的实验法: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若产生气泡,则液体是过氧化氢溶液,若无现象,则液体是水。,解析:A、C在常温常压下都是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经过转化都能够产生B,B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因此B可能是氧气,则C是过氧化氢,A是水;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加入二氧化锰,看是否产生气泡。,21(5分)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促进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2)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3)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解析:(1)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2)过滤时,如果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液体从滤纸和漏斗之间通过,从而导致过滤失败;(3)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以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4)可用肥皂水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22(6分)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实验时瓶底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2)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某环保气弹用乙醇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该反应体现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23(7分)实验室需要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1)计算: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7.5g;(2)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AB(填字母序号);B中仪器的名称为量筒;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3)若上图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2.5g。(4)反思:如果配制的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于15%,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少举出两条)称量氯化钠质量时,砝码与药品的位置颠倒了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氯化钠中有杂质烧杯中原先有水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忘记垫纸片。,解析:(1)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g15%7.5g。(2)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该同学把药品与砝码位置颠倒;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