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黄丸的发展看肾衰竭的治疗_第1页
从地黄丸的发展看肾衰竭的治疗_第2页
从地黄丸的发展看肾衰竭的治疗_第3页
从地黄丸的发展看肾衰竭的治疗_第4页
从地黄丸的发展看肾衰竭的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从地黄丸的发展看肾衰竭的治疗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 西医学以局部形而上为 治疗 原则,中医学以整体形而下为治疗特点。我们从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黑地黄丸到黑地丸治疗肾虚疾病的化裁演变来探讨中西医结合下中医治病的新思路。 【关键词】 地黄丸;肾衰竭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从中医的经典中寻找治病的精髓,结合西医学的诊疗手段,将中西医学术思想有机的融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探索道路。 1 辨证辨病治疗的起源 从肾气丸、六味地黄丸、黑地黄丸到黑地丸,可以说代表了中医学治疗肾虚或肾衰竭的 发展 经历,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1全面 总结 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标志着 中国 医学发展到 理论 总结阶段,主要成就在整体观、阴阳观、经络学、脏象学、病因病机学、养生和预防医学以及诊断治疗原则等各方面,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共收载的成方13首2中:(1)汤液醪醴外洗“开鬼门,洁净府”;(2)生铁落饮治痰火上扰之癫狂;(3)兰草汤治中焦湿浊停滞之口腻发甜;(4)陵翘饮用于治疗胁痈;(5)半夏秫米汤治胃肠痰浊所致之失眠;(6)左角发酒治疗气机逆乱;(7)血瘀气阻之尸厥证,产后昏厥亦效、寒痹熨法温经散寒,通调营卫,使痹证向愈;(8)鸡矢醴治疗膨胀;(9)泽泻饮治疗痰饮病;(10)乌贼骨丸治血枯证;(11)豕膏;(12)马膏“疏砭之,涂以豕膏”;(13)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这些方剂奠定了辨病辨证治疗的基础。 2 肾气丸专为肝肾精亏阳气不足而设 肾气丸的出处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方剂是辨证治疗的具体 应用 ,伤寒杂病论,共收方205首,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安全有效的方剂。它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肾气丸即出自于金匮要略3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消渴淋病小便不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依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另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肾气丸的组方方义 干熟地八两,山药四两,山萸肉四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丹皮三两,肉桂一两,熟附片一两;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之二十五丸,日再服。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阳补火;肉桂(桂枝)辛甘而温,温阳通气,引火归源,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内经),故又用干地黄滋阴补肾生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养脾益精,以收蒸精化气,阴生阳长之效。泽泻、茯苓利水渗湿健脾,丹皮活血凉血,此三味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药可能助湿碍邪。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诸症可除。 肾气丸的功效主治 此方补肝肾之精,主治肝肾精亏、阳气不足。证见腰疼,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成人形体已充,生殖活跃,阳气外泄故易至阳气虚衰。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治以补肝益肾,精化气复。按此描述之症状应是一切肾阳虚泛有的症状,而肾阳虚的根由可以是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的。以药测证金匮要略所载此方应是肝肾精亏,精不化气所致之肾阳虚。 现代 常化裁运用于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属肾阳不足者。现行方剂学第五版4描述此方“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觉发冷,少腹不适,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此说法多有不妥。 3 六味地黄丸补肝益肾,益精填髓 六味地黄丸专为小儿五迟五软而设 北宋杰出儿科鼻祖钱乙在五脏辨病时认识到,小儿稚阴稚阳,形体未充又无成人阳气外泄之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治以补益肾阴,故用“地黄丸”治疗小儿五迟五软之证。其弟子阎孝忠将之记载,后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5,“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从此地黄丸成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迄明,医学家薛己,对肾阴尤为注重,凡肾阴虚者,尽用地黄丸方。1529年,薛己在其所著的正体类要中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方中重用熟地为君药,滋阴补肾、益精填髓;臣以山茱萸温肾补肝、涩精剑汗,山药健脾滋肾固精,二药与熟地相结合,三阴并补,以求补肾之本;佐以泽泻清泄肾浊、分清水湿,防熟地滋腻太过,牡丹皮清泄肝火,制山茱萸酸收之性,茯苓淡渗健脾,既助山药补脾固精,又可防脾土之壅滞。全方补泻结合,标本兼顾,以补虚治本为主,补不恋邪、泻不伤本、甘淡平和。诸药配合,共奏滋阴补肾之功。现代应用主治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心烦、手足心热、耳鸣口干、神疲倦怠,脉细数,舌红苔少或苔黄等症状。此方用于小儿时将肾气丸减附子、肉桂辛热燥亢之品,制成六味地黄丸,以免过于暴热,耗伤阴液,针对小儿稚阳之体,阳气旺盛,犹为适宜。 六味地黄丸应用广泛 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比较而言,肾气丸从组方来看是一首阴中求阳,补肝益肾的基础方,虽有温燥却不失滋阴之本,后世医家将其发展,也就有了左归丸、左归饮;右归丸、右归饮等专为滋肾阴或壮肾阳的名方。六味地黄丸从组方来看是专为肝肾阴虚而设,是在肾气丸基础上化裁,去其辛温,专侍滋阴,又不敛邪,其制剂又是现成的蜜丸或水丸,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故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上的知名度非常高。二十余种中医期刊杂志对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个案报道有58种病症6;另外还有人综述有31中病症可以运用,综合起来有肾炎水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激素副作用、淋证、石淋、血尿、癃闭、顽固性多尿、小儿遗尿、小儿不明原因发热、阳痿、血精、遗精、不射精、精子密度过高不育、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咯血、老年虚喘、高血压病、消渴、烦渴便秘、泻利不止、颈椎病、痿证、早衰、眩晕、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失眠、脱发、耳聋、慢性喉喑、青光眼、白内障、黄斑盘状变形、玻璃体出血、视盘脉管炎、中浆病等。归结起来辨证施治是应用的原则,不论什么病,其辨证是肝肾阴虚证。 4 中西医理论指导下理解肾虚衰竭 肾虚衰竭的中西医病因解释 临床上肾虚衰竭早期根据其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虚劳大致相同,其病人有年老体弱者、年轻体壮者。中医学认为首先是先天禀赋薄弱,灵枢寿天刚柔篇说:“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其次是后天因素如房劳过度、起居无常、七情内伤。结合现代医学可以归纳为与先天遗传因素以及后天生活起居、滥用药物、现代污染等多因素有关的疾病。我们认为一类是 自然 生理的过早衰退或其他系统疾病并发症导致的因虚致虚,见于年老多病者;一类是因实致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