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想和做》课件1 北京课改版.ppt_第1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想和做》课件1 北京课改版.ppt_第2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想和做》课件1 北京课改版.ppt_第3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想和做》课件1 北京课改版.ppt_第4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想和做》课件1 北京课改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想和做,学习目标,1、理解本文中心论点的提出。2、理解本文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3、学习编写阅读提纲。4、引导学生认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滔滔不绝:,埋头苦干:,投机取巧:,劳而无功:依葫芦画瓢:成(常)年累月:,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连续不断。,专心致志,刻苦工作。,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预习检测: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形容历时长。,作者介绍,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怎样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议论文文体知识回顾,一.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二._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_是议论文中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材料。_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三.论点要_、_,_。四.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是_和_。五.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论点,论据,论证,论点,论据,论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事实,道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分析文章:,导入:这是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胡绳写的一篇谈思想方法的议论文,作者针对两种不同的错误倾向“空想”和“死做”,有感而发,使本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议论时,又针对主要倾向“死做”,既全面又有重点地进行论述,使本文富有现实意义。这节课我们来整体了解课文的议论脉络,及本文运用比喻和摆事实进行论证的方法。,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有什么特点?,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的关系。,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说明。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空想”和“空话”就是他们的特点。,“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证明。“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不考虑做事的方法、目的,“死做”就是他们的特点。,人们对这两种人是怎样评价的?,我们瞧不起“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埋头苦干”。,作者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不正确。作者认为后者并不值得赞美。,不值得赞美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分析的?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把拉磨的牛与其相比,形象地指出“死做”者和拉磨的牛一样不动脑筋,不会考虑做事的目的、过程和方法。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人与牛马的区别在于“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进步。”最后,用一个假设,如果“死做”,人类就不会进步,“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进一步证明“死做”不值得赞美。,为什么说“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做”都不会进步。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第6段开头一句的问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设问,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要观察,还得行动。,第6段中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的例子,证明了什么?,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试验学会”三个阶段;再从反面假设如果只是“呆看空想不会”。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学游泳的例子,证明既要“观察”又要“行动”才能成功,也就是说“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起来。,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之间是辩证的统一。,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些同学学语文只读不想,学数学只记不想结果如何?毛病在哪里?,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在“死做”。想和做脱节。,有些同学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法来记忆原因是什么?,会动脑筋,想办法,想和做紧密联接起来。,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根据前面所讲内容,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15)概述两种人的表现,阐明中心论点。,第一层(l2段):概述两种人的表现,一种是“只会空想,不会做事”,另一种是“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二层(34段):对这两种人进行评价。对“空想”的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对“死做”的人,说他们是“跟牛马一样”。,第三层(5段):总结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67)分析想和做的关系;阐述怎样结合起来。,(8)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论述。,(9)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点。,要点提示:,体会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特色本文通篇以举例来说明道理,文字浅易,论证过程先破后立。文章开头两段分别指出只想不做和只做不想的两种错误态度;接着分析只做不想的错误性质;然后才正面提出看法: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后半篇具体论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也就是“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最后,再次强调,无论什么人,都要想想已经有过的经验,把事情做得更好。这样先破后立,逻辑十分严谨。,体会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一天忙到晚”,可见这个做事持续时间之长和一直在忙碌的状态。“一向”、“从来不”表明“一直如此”。“只是”表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情况。这些画线词的使用,寥寥数语活画出一群墨守陈规,毫无主见,更无创见的人。具体写出了“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状态。,3、文中使用了那些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总结全文:,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概述了“空想”和“死做”两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想和做要紧密结合”的中心论点,接着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紧密联结,联系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文章思路缜密,举例充分,论证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阅读理解多疑,往往是不好的。因为多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俗话说:疑心生暗鬼。确有一定的道理。古往今来,不少人由于多疑,不知闹出了多少笑话,演出了多少悲剧。且不说“杯弓蛇影”使人大病一场,给疑者带来的痛苦有多大,就因为多疑而夭折的也并非一起。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因生性多疑,以致忧郁成疾,这也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由于多疑而只是个人遗恨终身的话,那么一些赫赫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由于多疑而造成损兵折将的也为数不少。曹操就是一个。因多疑,错杀了不少忠臣良将!推迟了曹魏政权的建立。以前事,无须多论。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由于多疑,为人办事互不信任,疑心叠起,顾虑重重,当齐心的不齐心,当合作的不合作,甚至故意设置障碍,出些难题,给事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同志之间应互相信任,去疑存诚。当然对某些人和事物,不轻信,存疑端,也是必要的。但这就另当别论。,1.文段论证的论点是什么?,多疑,往往是不好的。,.本段论点与课文怀疑与学问的论点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本段主张“不要多疑”,是从与人相处的角度提出的;课文主张“要多疑”,是从治学角度提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