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琵琶行并序1、下列关于琵琶行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B.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霓裳和六幺均为唐代的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C.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是指京官外调.一般指被贬谪.D.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 _。(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 _,_。(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的诗句是: _,_!(4)琵琶行中以鸟啼和泉声来比喻琵琶乐声的诗句是: _,_。(5)琵琶行中描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惨淡的场景的诗句是: _,_。(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的两句是: _,_。(7)杜甫在登高中借落叶与江水来渲染秋景的苍凉的两句是: _,_。(8)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是: _,_。(9)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_,_。(10)历来被诗评家认为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的两句是: _, _?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白居易夜泊鹳鹉洲,秋江月澄澈。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独倚帆樯立,姆停十七八。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夜闻歌者是一首短篇叙事诗。从诗中的描写来看,白居易当时好像就宿在船上,船则停泊在鹦鹉洲边。诗的构思与其名作琵琶行颇为相似,只是手法远较后者简练含蓄。B.作者将秋江、明月、江船串联起来作为氛围背景,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秋天成为寒秋,明月成为冷月,江船成为孤舟,隐约传来的歌声,自然也是堪贫绝却产生一种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意境。C.作者此诗中用雪来形容人的容貌,新颖独特:既道出这位少妇肌肤如楚楚可怜的形象,又表现她哀愁悲伤的心情。从视角来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远观,只隐约地看到她如雪的容貌。D.低眉终不说中的说字通悦字。诗中女子的怨绪-发不可收是白可怜, 还是抒发闺愁呢?这引起了作者耐心的询问。虽经作者婉言宽慰,她始终始终不解愁容。2.后人评价本诗和琵琶行时认为,虽然这两首诗都写了乐伎歌女的悲惨命运, 但琵琶行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请结合这两首诗内容上的不同来说明这一点。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一)夜筝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二)琵琶行(节选)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1.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表现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B.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衬托了弹筝女子的形象。C.次句写弹筝,连川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D.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2.请比较两首诗,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六幺并非相传为唐玄宗所制. 2答案及解析:答案:(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5)醉不成欢惨将別;別时茫茫江浸月(6)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7)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8)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9)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1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 3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 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 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 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解析:1.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2. 本诗已经明确意在“自咏”,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白居易认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领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诗人认为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观知足。颈联“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他不“羡”不“争”。尾联“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可见诗人淡泊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态度。 4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1)夜闻歌者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歌女的神态举止,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诗人仅表达了对她的同情。 (2)琵琶行详细介绍了琵琶女不幸的人生遭遇,引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无辜被贬的志士之悲,揭露封建杜会人才埋没的不合理现象,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解析:1.此诗之美就美其简练、含蓄。作者询问,但女子始终没有说出,只是对着凄凉的景物默默沾襟,浓浓愁思尽在“不言”之中。2.略 5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 异:琵琶行(节选)详细描写了弹奏的整个过程;夜筝不详写过程,只突出“声停处”这一细节。 琵琶行(节选重点描写了诉诸人听觉的音乐本身的特点;夜筝未正曲描写听到的音乐。 琵琶行(节选)细致地描写了演奏者的动作,夜筝则突出了演奏者的形象。 同:二者均写出了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