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家分晋 春雨如丝竹之音【历史背景】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后来到赵盾执政时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特别是春秋中期以后,10余个卿大夫家族控制了晋国的政局。经过不断吞并,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韩、魏、赵、范、智、中行6家最大的宗族,称为六卿。代表新兴势力的六卿同晋国旧贵族进行了激烈斗争,旧贵族日趋没落。 【六卿由来】狭义上的晋国六卿指的是自前546年前497年在晋国出现的范、中行、赵、韩、智、魏六个世袭卿族。六卿共主国政,专擅晋权。这也是最经典的六卿模式。广义上的晋国六卿则是指从前633年晋文公重耳始作三军设六卿起,直至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六卿军政制度。期间狐氏、先氏、栾氏、屠氏、箕氏、贾氏、赵氏、郤氏、胥氏、中行氏、温氏、士氏、范氏、原氏、步氏、韩氏、彘氏、吕氏、令狐氏、程氏、巩氏、 智氏、邯郸氏、魏氏纷纷角逐晋国政治舞台,他们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了生存,为了争权,为了夺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竞争,其间亲情与仇恨交织、恩义与血腥错杂,共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 六卿世家【赵氏、邯郸氏】(注:梁氏出自秦国赵氏,故不将其纳入晋赵氏之列)赵与秦为一宗,同出于造父。造父善御,幸于周穆王,封于赵城,为赵氏。旁支赵非子受封于犬丘,其后建立秦国;嫡支赵叔带去周侍晋,其后建立赵国。第一代:赵衰第二代:赵盾、赵同、赵括、赵婴齐、赵穿第三代:赵朔、赵旃第四代:赵武、赵胜第五代:赵成、赵获、邯郸午第六代:赵鞅、赵稷第七代:赵毋恤、赵伯鲁、赵罗第八代:赵周、赵嘉第九代:赵浣第十代:赵籍(【注】:显示粗体字之人为卿士)【魏氏、吕氏、令狐氏】魏氏之先为周公族,毕公高立毕国。后毕国灭,公族子弟称毕氏,散落各地。有一人曰毕万侍奉晋献公诡诸,因功封于魏城,为魏氏,其后建立魏国。第一代:魏犨、魏寿余第二代:魏颗、魏悼子、吕錡第三代:魏绛、令狐颉、吕相第四代:魏舒第五代:魏取、魏戊第六代:魏曼多第七代:魏驹第八代:魏斯【荀氏、中行氏、智氏、辅氏、程氏】荀氏之先为晋公族。晋武公灭荀国,以此地赐大夫原氏黯,别为荀氏。后逝敖生荀林父,其后为中行氏,荀林父弟曰荀首,其后为智氏,故中行氏、智氏实出于一宗第一代:荀息第二代:荀逝敖第三代:中行林父、智首、荀骓、程驩第四代:中行庚、智罃、程滑第五代:中行偃、智朔、程郑、荀家、荀会、中行喜、智起、第六代:中行吴、智盈第七代:中行寅、智跞第八代:智申、辅果、智徐吾第九代:智瑶、智宵【韩氏、蔺氏、箕氏】韩氏之先为晋公族。曲沃桓叔生子万,封于韩原,为韩氏。文公即位,韩氏不旺,为赵氏家臣。至悼公即位,任韩厥为正卿,韩氏复兴,其后建立韩国第一代:韩简第二代:韩子舆第三代:韩厥、韩穿第四代:韩起、韩无忌第五代:韩须、箕襄第六代:韩不信、韩固、韩康第七代:韩庚第八代:韩虎第九代:韩启章第十代:韩虔【士氏、范氏、随氏、刘氏(士的分支)、巩氏、彘氏】范氏之先为祁姓,杜隰叔侍晋,为士师(法官),以之为氏。后士会封于随邑,部分为随氏;又封于范邑,部分为范氏。士囏仕秦,立刘氏,汉高祖乃其后也。第一代:士蒍第二代:士缺、士毂第三代:随会、士穆子、巩朔、范无恤第四代:范燮,彘鲂、士渥浊,士富第五代:范匄、彘裘、士弱第六代:范鞅、士瑕第七代:范吉射、士弥牟附:先秦贵族姓氏制度先秦时代的卿大夫阶层的姓氏制度受宗法关系的影响较深。卿大夫阶层由于并不存在天子诸侯阶层那样的社会公共权力,所以对于“同姓”的强调也不似天子诸侯阶层那般突出,对于氏的使用权也谈不上有很大的限制,在卿大夫阶层,姓和氏就是作为血缘关系的标志符号而存在,先秦时代的姓氏关系较现代有着极大不同。今天的“姓”相当于先秦时代的“氏”。姓的来源较早,大约出自母系氏族社会,如:姬、妫、姒、嬴、姜、子、芈、妘等,氏则较晚,是姓的分支,如:姬姓分出秦氏、妫姓分出陈氏、姒姓分出夏氏、嬴姓分出赵氏、姜姓分出卢氏、子姓分出邓氏、芈姓分出熊氏、妘姓分出罗氏。晋国的六卿指的都是氏,无一例外。姓是氏的根源。同姓表示同源、同祖,同氏则表示同宗(氏比姓血缘关系更近)。必须留意的是周代的男子用氏不用姓,例如齐国,齐国(姜姓吕氏)的国君虽为姜姓,但是他们称吕氏。就以齐太公为例,他是姜姓,但史记中却称之为吕尚(亦称吕望)就是这个缘故,与之同理的秦国,秦为嬴姓,但史记中称秦始皇为赵政,就是缘于秦国姓嬴而氏赵,与秦始皇母亲叫什么,出生在哪里根本没关系。即便没有氏也不会在其名前挂着姓,因为先秦(尤其是西周、春秋)贵族们只有女性是称姓不称氏,那个时代崇尚“男尊女卑”,“氏”别贵贱,“姓”别婚姻。所谓的“姜尚”、“嬴政”、“姬重耳”实属后人的杜撰,先秦绝无此人。由于宗法关系的影响主要在家族内部,其主要作用于家族的名号氏,所以姓在卿大夫阶层的姓氏制度中几乎是没有多少特色的,只表示这个家族的来源!礼记大传云:“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这一段话基本上概括了卿大夫家族宗法制的内容。别子,就是卿大夫家族的始祖,由他开创了这一支家族。宋人陈澔的礼记集说谓别子有三:“一是诸侯嫡子之弟,别于正嫡;二是异姓公子来自他国,别于本国不来者;三是庶姓之起于是邦为卿大夫,而别于不仕者。”无论别子是国君的同姓还是异姓、庶姓,其所开创的都是一个宗法式的家族。别子之后世世以嫡长子继承别子,成为该族“百世不迁”的大宗。大宗的作用在于“收族”,族人也把大宗当作家族始祖万世一系的正体加以敬奉,由于有这种收族和敬奉关系的存在。所以一个家族无论繁衍多少代,其间又分化出多少个小宗分支,其所有的族人(包括另立氏号的小宗分支中的族人)都可以通过与大宗的关系而被约束在同一个血缘集团当中,共同领有大宗本家的氏号。例如赵氏,从西周中期周穆王封造父于赵城建立赵氏起,分秦、晋两裔,到春秋末年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共同灭智伯而并其地为止,其间已传了十九代,并分化出梁氏、缪氏、原氏、楼氏、屏氏、邯郸氏,但其所有族人在几代之内都依然可以以“赵”为氏。在周代的世卿世禄制度下,一个卿大夫家族经过几代人的时间就可以繁衍到相当大的规模,这时为了家事管理的方便,便会不断有小宗分支家族从原有的家族组织中分化出来,并且可能另立一个与大宗本家相区别的氏名,亦有不另立新氏,仍以大宗本家之氏号为称者,最具特征的是秦国公族大宗一直以赵为氏,直至传到秦王赵政,到秦朝灭亡,其公族赵佗仍然称赵氏。另外,还有齐国的陈氏、高氏、国氏,宋国的华氏、乐氏、皇氏等。但是在宗法制度下,这些分化出去的小宗分支并非完全脱离大宗本家,而是仍在政治、经济、宗庙祭祀、思想意识等方面与大宗本家保持一定的联系,甚至接受大宗的统属(这样秦国又有略微不同,史载:秦国续嬴姓之嗣,另立宗庙,与晋国的赵氏完全分庭抗礼,但是在祭祀等家族活动中,仍与大宗保持一致,比如秦、赵国君死后统一采用的曲葬,大大不同于其余诸侯国)。小宗家族的氏号也要通过某种方式体现出对于大宗本家氏号的服属,这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小宗分支家族的氏号在词义上便体现出与大宗本家氏号的联系,例如在西周的王畿之内有井氏,其小宗分支家族食采于畿 内奠(郑)地者即称“奠(郑)井氏”;居于宗周畿内咸林者即称“咸井氏”;居于丰京或者丰邑者便称“丰井氏”。又据朱凤瀚先生的研究,周初畿内诸侯檀伯达的小宗分支即称“檀季氏”,周文王之弟虢叔的小宗分支家族则称“虢季氏”。周代卿大夫家族小宗分氏名的这种取法,颇类似我国瑶族“亚姓”的取法,例如在瑶族中“李”姓是一个大姓,由它分出的六个“亚姓”分别称为“李鱼”、“李喜”、“李青”、“李凤”、“李日”和“李大腅”。每个“亚姓”都冠有“李”字,以表明其出自该姓。【其他姓氏是小宗分出去的(以其封地为姓的较多)】另一种形式是小宗分支家族所立的氏号与大宗本家的氏号在词义上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小宗分支可以兼用大宗本家的氏号。例如,鲁国的孟孙氏分出子服氏,但子服氏族人依旧可以称孟孙氏,子服椒便又称孟椒。又如晋国的赵同、赵括、赵婴齐三人因分别食邑于原、屏、楼三地而以邑为氏,称原同、屏括、楼婴(例如左传记载:赵庄姬告原、屏将为乱,原与屏指的就是赵同、赵括两兄弟),但三人依然可以大宗本家的赵氏为称。以上两种小宗分支的氏名形式都是宗法制度下氏名结构多级制的典型表现,“其作用皆是为了在任何个人与其家族均无力脱开血缘组织的历史条件下,使亲属成员得以了解相互的亲属关系,藉以维持亲族总体的存在。”不过从总体上看,小宗氏号的第一种形式,即在词义上直接体现出与大宗本家的联系的形式在西周时代更普遍一些,这应当是与当时的宗法观念更牢固、人们对血缘组织的依赖性更强有关。进入春秋以后,宗法关系开始松弛,这不仅表现在小宗氏号的独立性增强上,还表现在小宗氏号的确立时间上。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到这个时候才是“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庶姓”在这里和我们前文所言的“庶姓”的含义不同,它就是指氏,左传隐公八年孔颖达疏云:“谓之庶姓者,以始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亦氏族之别名也。”就解释了“庶姓”的这种含义。上引那段话的意思是说,小宗分支要到五代以后,才能因亲属关系已经淡薄而从大宗本家中分出来另立氏号。但是从春秋时代的情况看,这种制度已不被遵守,当有新的采邑以为生存之本时,小宗分支家族会很快地从大宗本家中独立出来另立氏号。以晋国的郤氏为例,根据世本的记载,郤氏是因该族始祖郤豹食邑于郤邑而得称。郤豹生郤义,郤义生郤扬,郤扬因食邑于步而以“步”为氏,就可称称步扬。步扬生鹊居,鹊居因食邑于蒲城而以“蒲城”为氏,称蒲城鹊居;步扬又生犨,犨因食邑于苦成而以“苦成”为氏,称苦成叔。蒲城鹊居生郤至,郤至因食邑于温而以“温”为氏,称温季。由此看出,从郤豹建立郤氏家族到步扬重新立氏,中间仅隔了二世;而从步扬到蒲城鹊居、苦成叔,再从蒲城鹊居到温季,其间仅隔了一世。象这样的例子,春秋时代还有很多,这说明,到春秋时期,尤其是春秋中后期,人们头脑中的血缘宗法观念已比从前大为淡化,宗族内部的离心力正日益增强,各个分支家族迫切地要求从大宗本家中尽早脱离出来,人们也正在接受和承认这种脱离。这一切都在为传统的以小宗服从大宗,大宗统收全族为主导的宗法式贵族家族的崩溃做铺垫。到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宗法制度的进一步破坏,宗法式家族连同旧的姓氏制度一同走向灭亡。经历了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战国时代的烽烟滚滚,先秦时代的姓被人们彻底抛弃,氏得以完全摆脱姓的束缚,成为了我们今天的姓氏。【六卿争锋】 【争夺正卿】自晋文公作三军,以郤榖指挥中军,郤溱佐之。郤氏在晋军中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在朝中,却以执政大夫狐偃为首。在军中身为上军佐的狐偃就不得不服从郤榖。这样的人事安排作用在于政权与军权交织,便于晋侯进行有效的控制。到了襄公朝,先且居指挥中军,执政大夫赵衰佐中军,他们两人都是忠贞之士,晋襄公能够顺利接霸,二人居功至伟。很不幸,这对黄金二人组在同一年死去,几乎同时的还有元老胥臣和栾枝,以至于襄公仓促间还没有来得及准备,于是只有等来年重组内阁。前621年,襄公阅兵,先克率先发言:“狐赵之功不可忘。”襄公便以贾季将中军,执政大夫赵盾佐之。有一次军政交织,本也算是次不错的安排,几天后阳处父归来,向襄公吹了两阵风“赵盾贤于贾季”。襄公随即将赵盾、贾季在军中的职务调换,赵盾将中军并身兼执政大夫,军政完成合一,赵盾成为了朝臣中绝对的领班人。后来在竞争中,赶走了自己的竞争对手贾季,终于将朝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至此晋国最高军政长官正卿=元帅=执政大臣=中军将,特别是到了后期六卿哪个家族的人能当上正卿的,这个家族就要兴旺强胜。赵盾死了后就是郤缺、荀林父、士会、郤克、栾书、韩厥、荀罃、荀偃、士匄、赵武、韩起、魏舒(魏氏)、魏舒(范氏)。到了智文子荀跞时,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剧变,因为在对卫国进贡的500户平民的安置问题上有分歧,赵简子杀了自己的族子邯郸大夫赵午,午之子赵稷以邯郸为据点发动叛乱,而赵午是中行寅的外甥。于是中行氏、范氏和邯郸赵氏一同攻打赵氏于晋阳。但智氏想让自己的爱臣梁婴父为卿取代中行寅。魏氏、韩氏也和中行氏和范氏不和,执政智文子荀跞宣布范氏、中行氏为叛党,并率领智氏、韩氏、魏氏三家协助赵氏反攻中行氏、范氏,晋国军制裁减为二军四卿。晋国由此陷入一场长达8年的内战,在平定内乱过程中,荀跞坐朝,赵鞅出征,赵氏逐渐在军中树立权威,其权力甚至超越了位列正卿的智氏。后来士吉射与中行寅攻打晋定公,走上不归之路。晋国人群情激奋,抗击范氏、中行氏暴行,士吉射与中行寅逃奔朝歌。第二年,赵鞅率领军队围攻朝歌长达6年,直至前490年,朝歌失守,士吉射与中行寅逃奔齐国,公元前489年中行氏、范氏退出六卿。晋国就由六卿变为四卿,就在战争结束前两年,公元492年荀跞去世。由赵鞅执政,成为新一代正卿。赵氏变得兴旺,智氏衰败。【智氏立嗣】荀跞去世后,智氏家族由荀申统领,一个卿大夫家族和一个国家一样都得立继承人,卿大夫家族的继承人就叫做嗣卿。晋国诸卿长达200多年的斗争中,只要一个家族不幸出现有一代人不争气,或是家族的嗣卿是个败家子,那么这个家族就非常危险,轻则被驱逐,重则灭族,急则身死人手,缓则祸及子孙各大家族在诸卿内斗的尾声时刻,越来越重视立嗣择优而立的重要性,而不是古板的套用周礼的嫡长子制度。这一天,荀申召集族人、家臣召开家庭会议,商讨立嗣问题。荀申已经有了好的人选,那就是荀瑶,这是智氏的族人智果表示反对:“荀瑶不如荀宵!”荀申反驳:“荀宵面相凶狠。” 智果解释:“荀宵狠在表面,而荀瑶是狠在内心,荀瑶有五大优点,但是还是不如立荀宵比较好。其一:荀瑶,须髯飘逸,身材高大;其二:擅长弓箭,力能驾车;其三:技能出众,才艺超群,其四:能言善辩,文辞流畅;其五:坚强果断,恒毅勇敢,此五贤别人无法能比,但惟独没有仁德之心。如果不用仁德去施政,而用以上五贤才能去强行统治,谁能拥护他?如果立荀瑶为继承人,智氏宗族必然有灭门之祸!”然而荀申听不进去,仍然固执己见,立荀瑶为嗣卿。忠言逆耳的荀果已经预感到智氏危亡的来临,为了保全自己,带领着自己的一小部分族人到晋国太史那里注册,改智氏为辅氏,表示脱离智氏,另立宗庙。【又为正卿】荀瑶被立为嗣卿后,果然发挥了他的优点,带领族人兴复智氏。就在前475年赵鞅死,荀瑶执政。终于进过17年,正卿又转回了智氏家族手里,智氏迎来了他们最后的辉煌,然而荀瑶的缺点也暴露无遗。【与邻结恶】前468年,荀瑶讨伐郑国,与赵无恤(即赵鞅之子,赵氏家族的执政人)一同出征,由于郑国的妥协,一路上晋军没有受到应有的抵挡。很快晋军就兵临郑都城下。荀瑶以统帅的身份命赵无恤攻城。赵无恤拒绝执行命令,其实智氏与赵氏都想保全自己,折损别人。也就是荀瑶始终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战战果的本质原因晋国政出私门。主帅的命令不被部下所接受,荀瑶火冒三丈:说“你这个人啊,招人讨厌又没胆量,赵简子赵鞅怎么立你为嗣卿?”赵无恤反驳:“因为我能隐忍,这个对赵氏应该没有害处吧?” 这次作战,将帅不和,郑都没有攻克,却也劫掠了郑国大片物资。晋国打了胜仗,诸卿在一起喝酒,荀瑶大约是醉了,顺势将酒罐子砸向赵无恤。赵氏的家臣们群情激愤,要找荀瑶拼命,被赵无恤拦住:“父亲选择我为赵氏的继承人,就是因为我能够隐忍!算了!”从此智赵不和。就在前457年,荀瑶征讨卫国归来宴请韩氏、魏氏时羞辱韩虎及智囊段规,智果就预感到情形不对,来劝诫荀瑶。智果说:“兄弟,你今天羞辱了人家,就怕他们那一天要向我们发难啊!还是早作准备吧!”荀瑶十分傲慢的说道一句“发难只可能由我来,我不向他们发难就很幸运了,谁还敢向我发难不成吗?(难将由我,我不发难,谁敢兴之?)”毕竟是兄弟,对智氏的安危存亡,智果举出晋国历代世卿大族灭亡鲜活的例子以此希望引起荀瑶的警觉,可惜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扩张领土】晋国在前497年前,公族的封邑资源基本已被当时的六卿所占有。当公元前489年,范氏、中行氏被驱除后,他们的领地除开少数被四卿所夺,其余基本还是他们的族人、家臣所带领。在齐国处于流亡状态下的范昭子士吉射与中行文子中行寅良心发现,认可将封邑交由国君处理,这实际上只是一个美好的许诺,在晋国霸道了上百年的世卿大族怎会愿意国君再次掌控大权?原来二卿的领土就算名义上给了国君,国君也无法管理,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在公元前458年,执政的荀瑶悍然打出“扫除范氏、中行氏余党”的无耻旗号,联合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向原中行氏、范氏的封地进军,掀起了又一次夺取领地高潮。国君的力量太弱,根本无法阻止,从范氏、中行氏两家捞来的血肉又被四卿吸干。在这次瓜分资源中,四卿在共同利益面前团结一致。智氏获利最多,实力大大膨胀,已经初露并三家而独代晋国公室的野心。然而面对四卿无耻且形同叛逆的行为,在晋侯位置上已经隐忍了十几年的晋出公终于忍无可忍,他意识到如果他再继续忍气吞声,晋国就真的国将不国。就在公元前457年,晋出公毅然宣布:四卿为反动分子,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都属于反政府武装。因为四卿实力太强,自己不是对手,便向齐国与鲁国借兵,鲁悼公与齐平公答应晋出公讨伐四卿。因此四卿真有些慌张了。荀瑶不计前嫌拉拢赵无恤,并协同韩虎、魏驹先发制人向晋出公进攻,晋出公猝不及防,战败而逃,在逃亡路上去世了。【野心外漏】虽然国君死了但是国不能一日无君,必须找个人来当国君。荀瑶力主立王曾孙骄为晋侯,这个王孙骄又是何方神圣?他本是晋国公族远亲,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王子雍,号曰戴子,戴子生王孙忌,王孙忌也就是晋哀公的父亲,与荀瑶的关系非常好,荀瑶虽然想取代晋国,时机还不成熟。如今立了这样一位世侄为国君,那荀瑶的政治牌就好打得多了。如今荀瑶有了贼心也有贼胆,他想灭另外三卿,想代替晋国公室成为诸侯,就在前455年,荀瑶决定向四卿中势力最弱的韩氏下手。荀瑶以国君的名义,冠冕堂皇地对韩氏说道:“咱们晋国本来是中原的传统霸主,现在齐国与越国强大起来了,想顶替我们成为中原的首领。为了匡扶晋国霸权,我荀瑶以身作则,将我智氏的一个万户封邑献给国君,作为表率,你们看怎么办吧。荀瑶自然是号召韩康子韩虎也献出一个万户的封地,至于上缴给谁,大家心知肚明。韩虎不想这样白白的牺牲自己的地盘,想拒绝。家臣段规问韩虎为什么不给荀瑶土地,韩虎说“无缘无故的讨要土地,所以我不给。”段规劝诫道:“荀瑶这个人贪得无厌,而且生性残暴。如果得不到土地,必然会派兵攻打韩氏。给他土地,他会再向别人索取土地,别人不给,他必定发兵攻打。这样韩国就可以避免受攻,等待形势好转。”韩虎一想有理,慷慨的将一个万户之地赠予所谓的“公室”。 不费一兵一卒就赚到了一个万户封邑,荀瑶很高兴啊,他就又故技重施,向魏桓子魏驹讨要地盘。魏驹也知道这是荀瑶的圈套,不给。他的家臣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啊?”魏驹说:“无缘无故要地盘,所以不给。”任章耐心的劝魏驹:“荀瑶无故索要地盘,诸大夫一定会对他存有恐惧之心,我们给了他土地,他一定会更加骄横。智伯荀瑶会由于骄横而轻敌,而我们这几家会由于害怕而亲近联合;一旦产生冲突,由亲近而联合的军队来对付骄横而轻敌的荀瑶,智伯荀瑶的命一定长不了。”魏驹纳其言,将一个万户封邑交与荀瑶。荀瑶一看,如此轻而易举就搞定两个万户封邑,实在是划算。这会胃口大增的荀瑶派哥哥智宵向政敌赵无恤放话,指定要赵氏将蔺(今山西离石县)、宅皋狼(【注】:宅皋狼本是人名,又叫孟增。蜚廉之孙,造父之祖父。宅皋狼是秦国、赵国先祖发家的封地)割出来献给国家,这个要求简直就欺人太甚,要赵氏将自己祖先的封地都献出来,这不仅仅是侮辱人格,更是在侮辱别人的宗庙和祖先。荀瑶的这个无理要求立刻遭到赵氏的反对,赵无恤断然回绝智瑶:“抱歉!土地是先祖留传下来的,不可能随意赠与!” 赵无恤反对智氏,估计到荀瑶会立刻扣赵氏一顶将要谋反的大帽子,再率领军队前来攻打,赵无恤积极准备,与荀瑶决战。 智氏的使者将赵无恤的话回报与荀瑶,荀瑶勃然大怒,向早已沦为傀儡的晋侯请命,攻打“赵氏叛军”。为了壮大声势,荀瑶拉拢甚至可说是挟持韩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讨伐赵无恤,晋国一场长达3年之久的内战爆发了 【晋阳之战】荀瑶带领着晋国的大部队向赵氏发起了总攻,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然而这一切尽在赵无恤的意料之中,他知道荀瑶实力强大,赵氏无法正面抗衡,虽然战败,但是不至于崩溃。但是也得想办法啊,于是赵无恤询问他的亲信家臣张孟谈说:“如今赵氏战败,智氏势大,我们将何去何从啊?”张孟谈建议:“晋阳,先君(赵简子赵鞅)在晋阳经营多年,城固而民富,足矣依靠!”赵无恤也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父亲告诉他说:“如果赵氏危机可躲入晋阳。”于是赵无恤将赵氏的大部队带入晋阳,进行下一步作战计划。 荀瑶认准了赵氏的这次崩盘,继续追击,包围晋阳,命令军士强攻。赵无恤在坐镇城中与军民共患难,城池虽然被围,但军民依然固守。三个月过去了,晋阳城仍未攻克。强攻不行,荀瑶将晋阳重重围住,准备困死赵氏,与赵氏打持久战,为了提高韩氏、魏氏剿灭赵氏的积极性,允诺灭亡赵氏后,将赵氏的封地拿来三家平分。在智氏的威逼利诱下,三家围住晋阳长达两年,却仍然不能攻克。 荀瑶巡视战地,发觉晋阳城虽然坚固,却地势低洼,足智多谋的荀瑶又心生一计。 前453年,荀瑶派军队驻守汾水堤坝,命士兵挖河道,将汾水导向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变成汪洋泽国。赵无恤怎么也没有料到荀瑶会来这么一手,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进攻人驻守的城池。 晋阳城中军民已经初现不安,赵氏的危机即将来临。 荀瑶站在高处,俯视晋阳,对自己所作出的这一前无古人的战术壮举颇为自豪,大大咧咧的说道:“我荀瑶打了半辈子仗,以前真没有认识到这河水的的威力啊!它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言者无意,听着有心。韩虎与魏驹在侧 【三家灭智】两个月过去了,晋阳城里已经是易子而食。赵无恤问计于张孟谈:“为之奈何?”张孟谈说:“让我出城去见见韩虎和魏驹吧!”赵无恤应允。这天趁夜,张孟谈秘密潜入韩虎与魏驹的营地说道当前局势:“若赵氏亡,韩、魏亦不保亦!”就是这一句话击中了韩虎、魏驹的要害,唇亡齿寒啊。段规与任章也在煽风点火,于是两家与张孟谈约定,共灭智氏。一场惊天密谋酝酿成型。就在韩赵魏三家阴谋反攻智氏的前夜,却出现了一幕小插曲。韩虎、魏驹出入荀瑶的帅营,被智氏家臣郤疵撞见。心细的郤疵一言观察出韩魏二人的破绽,来告荀瑶:“韩氏和魏氏必然要造反了!”荀瑶问:“你怎么知道?”郤疵解释:“现在赵氏即将灭亡,大家就快到分赃的时候了,从韩氏、魏氏两位当家人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喜色,而是满脸愁云,所以断定,韩魏将反!” 第二天,智伯对韩魏说:“我的家臣郤疵说你们两位将要反我!”韩虎、魏驹马上为自己辩解:“这是郤疵的阴谋,他这是为了赵氏谋划,故意离间我们三家的关系。”荀瑶默然。韩虎、魏驹出去后,又碰见郤疵,如见瘟神一般,快步躲开了。 郤疵进营,问荀瑶:“干什么将我的话告诉韩魏的君主啊?”荀瑶糊里糊涂的问:“你怎么知道啊?”郤疵:“我在外面看见韩虎、魏驹看见我就快速开溜了!” 郤疵预料到荀瑶不会接纳自己的意见,便请命出使齐国避难去了。那么在三晋灭智的计划即将实施时,智果出于对智氏家族的责任心,又来劝诫荀瑶:“如今晋阳将要攻破,为防止韩氏、魏氏与赵氏勾结,我们要小心从事,不如挑出两个万户的大邑来打赏韩氏的家臣段规和魏氏的家臣任章,这样他们就会说服他们的主子坚持与我们统一战线,直至灭掉赵氏。”荀瑶脑子里一盘算,划不来!好不容易打下晋阳,灭到赵氏后就要和韩魏均分,如今还要封两个万户的大县邑给他们的家臣,那么我们攻打赵氏岂不是白白给别人当跑堂的?荀瑶拒绝了! 可惜荀瑶可以把握住命运,然而他却被命运玩弄。可惜啊,可惜。当荀瑶一次次的将自己最后的生路亲手堵住,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与灭族。前453年3月,智氏联军阵营中一片寂静。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 荀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军在混乱中不知所措。赵氏从晋阳城中杀出,韩氏、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的两侧,智军已成瓮中之鳖。 荀瑶无法控制军队,想夺路而逃。这时最恨智氏的赵无恤带兵将荀瑶活捉后杀死。韩、赵、魏三家继续剿灭、受降智氏的残余部队。智氏的主力部队在此战中悉数被歼灭。 赵无恤带领着韩虎、魏驹同归绛都,拜见晋哀公,迫使晋哀公承认智氏为反晋势力,三家以赵无恤为领袖,晋哀公亦以赵无恤接替荀瑶为执政,继续着剿灭智氏“叛军”。 智氏的族人们在得知宗主战死,智氏兵败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但很快他们就恢复了冷静。他们在智宽、智开等人的带领下,以自己的封邑防御三家。经过一年多的激战,终是难敌三卿,率领族人投奔秦厉共公,智氏集团永远离开了晋国。 历史评价智伯荀瑶是春秋末期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荀氏家族第五位,智氏家族第三位正卿。在其执政期间,热衷于扩大智氏家族势力,使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已具备独代晋宗的一切物质条件,却最终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战国秦汉以来,论者多把知伯与吴王夫差相提并论,看作是骄傲轻敌、“极武而亡”的两个典型例子。荀瑶和夫差确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战国策说:“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秦策四)“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句践禽,死于干隧。”(秦策五)汉代陆贾言道:“昔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西汉淮南王刘安将智氏与秦朝的覆灭看作是同一缘由:“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人间训)“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泰族训) 后世不少人将荀瑶说成是一个好大喜功,不学无术,毫无政治远见的庸人,却有失偏颇。然而性格决定成败,最终正是因为他的刚愎自用、妄自尊大而使智氏沦为三家分晋的看客,令人惋惜不已。结局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前437年,晋哀公去世,其子柳继位,是为晋幽公。幽公之时,晋公室已毫无权威,幽公非但不能号令韩、赵、魏三家,反而自己得去朝见三家之君。公室只保留了绛与曲沃二邑,其余的晋国土地全被三家瓜分。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晋烈公十七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单纯从合法性的角度看,这一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战国即由此起始。意义“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同时也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产生了,由此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结束了,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了。附带故事豫让最初是给范氏做家臣,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智伯的家臣以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水泥罐车运输与物流信息安全合同
- 河北省昌黎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离婚协议书:子女抚养权及财产分割协议范本
- 河北省安国市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海南省五指山市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汽车融资租赁与售后服务包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地毯采购与安装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比亚迪购车赠送保养及救援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外国人入境口岸通关代理合同
- 贵州省修文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总经理助理岗位竞聘PPT范文-竞聘总经理助理演讲稿
- 世界范围内社区支持农业CSA(下)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
- NB∕T 10209-2019 风电场工程道路设计规范
- GB/T 4668-1995机织物密度的测定
- GB/T 17107-1997锻件用结构钢牌号和力学性能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课件 第一章
- 校园文化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 轨行区作业安全专项方案
- 大地的耳朵-阅读答案
- 2021年内江市工会系统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