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目标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北伐战争。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并逐渐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通过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通过解放战争,最终结束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A)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中共一大D.遵义会议2.“东方破晓映曙光,南湖龙腾涌激浪。志逐大同指新路,旗摰马列引国航。”这几句诗是为了纪念(B)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3.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要了解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期间的历史信息,下列书籍中最适合的是(A)4.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D)A.近代化的探索B.抗日战争的胜利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5.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B)1924-1927年1931-1945年抗日战争,驱除倭寇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A.民族耻辱,抗争探索B.打倒军阀,打倒列强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坚持和平,民主建国6.“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C)A.南昌起义B.中共一大的召开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D.中共七大的召开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渡江战役南昌起义平津战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百团大战A.B.C.D.8.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C)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A.甲、乙B.甲、丙C.乙、丁D.丙、丁9.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A)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10.(2017云南)与“1947年6月”“晋冀鲁豫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等信息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D)A.转战陕北B.百万雄师过大江C.淮海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六七十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到1914年,增加到100万人以上。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材料三6月3日,北京军阀政府大规模逮捕学生,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义愤,工人、商人也参加到示威群众中来。广大的工人阶级参加了五四运动,并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中国历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从1914年到1919年,其人数有何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和口号分别是什么?据材料二,归纳其主要影响。(3)五四运动爆发在何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6月3日”前后,运动的主力分别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答案:(1)19世纪中叶;达200万人以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2)1915年;民主、科学;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3)北京;学生、工人。(4)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张照片、一个模型,南湖上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在97年前的1921年,它在时代恶浪中顽强起航。它平凡,但却曾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材料二(1)材料一中“负载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诞生的这个“先进的政党”是哪个政党?她是在哪次会议上诞生的?她的成立对中国的革命产生什么影响?(2)材料二中图一是长征途中红军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写出会议的名称及其意义。(3)图二是长征途中当时哪一惊心动魄的作战场面?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中,你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答案:(1)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3)飞夺泸定桥;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专题整合针对训练(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针对训练】1.A根据图片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等信息,结合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即可判定图片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2.B根据题干中“南湖指新路马列引国航”等信息,结合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判定答案。3.A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随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据此可判定答案。4.D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即可判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5.B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19241927年的历史活动,可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6.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的展望,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7.B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平津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夏;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8月。综合比较四个选项,即可判定答案。8.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准确认识。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丙发生在北伐战争中,故选C。9.A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和南昌起义。“青年节”定于每年的5月4日,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的爆发,青年学生作为先锋力量进行爱国斗争;“建军节”定于每年的8月1日,是为了纪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创建了人民革命军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0.D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11.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已达200万人以上”等信息,可以回答第一二小问,第三小问可结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历进行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可以根据新文化运动的具体知识组织答案,第二小问可以根据材料中“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概括作答;第(3)问根据五四运动的具体史实,概括回答即可;第(4)问,可以直接从材料中获得。答案:(1)19世纪中叶;达200万人以上;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2)1915年;民主、科学;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3)北京;学生、工人。(4)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2.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的“一张照片、一个模型,南湖上的那只游船,伸手可触”“它简陋,但却诞生了一个先进的政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如材料一所示的图片)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第(3)问图二反映的是长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从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中,我们理解了长征精神是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答案:(1)中国共产党;中共一大;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3)飞夺泸定桥;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 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 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礼记玉藻记载道:“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外婆的世界李娟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她居然听懂了:“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老子好久没出去了”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地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她早已迷路。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地。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