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专题十五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6讲“顺乎世界之潮流”(含解析).docx_第1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专题十五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6讲“顺乎世界之潮流”(含解析).docx_第2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专题十五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6讲“顺乎世界之潮流”(含解析).docx_第3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专题十五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6讲“顺乎世界之潮流”(含解析).docx_第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专题十五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第36讲“顺乎世界之潮流”(含解析).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五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试内容考核要求1.“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d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b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2.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c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b复习线索林则徐、魏源开启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深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宣传民主、科学;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第36讲“顺乎世界之潮流”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加紧对外侵略。(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2思想主张人物代表作(口号)主张意义(或地位)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主动了解外国情况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探求强国御侮之策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1背景条件思想条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经济条件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阶级条件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国家独立政治条件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康、梁维新思想人物代表作主张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用孔教的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谭嗣同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成为激发人们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3.意义指导性维新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爱国性是一次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运动,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产生深远影响启蒙性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宣传进步思想,冲击了封建旧思想进步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客观上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三、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1背景(1)维新变法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加剧。(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2.思想主张人物著作(或主要活动)主张(或意义)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成立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成立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判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邹容革命军以饱满的热情宣传反清革命革命派与保皇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论战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革命派关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受到了进步人士的普遍拥护3实践: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概念阐释西学东渐西学东渐,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晚清民初的西学东渐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时期。这一阶段向西方学习的主角是地主阶级,主要内容是西方的科学技术。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主角是资产阶级,主要内容是西方的政治制度。第三阶段:从民初到五四时期。这一阶段学习西方的主角经历了从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的转变,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无疑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成果。一、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运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展救亡图存康梁的维新思想反映了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反映出其软弱性、妥协性的特点2成因(1)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资产阶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另外,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影响有限。(2)主观原因: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的,然后加以民族化,并非是自身社会实践的产物。(3)历史原因: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康有为本身也是一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家学说有着深刻的研究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会减少变法的阻力。二、从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9世纪中期,出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它被洋务派付诸实践,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二者的思想在维护清朝统治和学习西方技艺上是一致的。伴随洋务运动的开展及其“自强”的无果而终,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和倡新学的变法思想,虽然在学习西方上是一致的,但是本质上却有巨大差异。2区别(1)“中体西用”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船坚炮利、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甚至是去维护旧的、传统的封建专制制度。(2)维新变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天赋人权说”和“主权在民说”,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核心都是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3)“中体西用”的思想在统治者层面上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冲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保守观点,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1.(2018浙江11月选考)请看右图书影。下列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A开始探索新知B寻求强国御侮之路C冲破“天朝上国”观念D形成思想解放潮流解析:选D图片所示为魏源的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纂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寻求强国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A、B、C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出现在19世纪末的维新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2(2017浙江11月选考)20世纪初期,某杂志刊发文章: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这个十九世纪后半叶新起的学说(现在)已经有了左右思想底(的)能力,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A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促进了民生思想的普及C寻求变革成为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舆论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解析:选C这段材料描述的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进化论思想引进中国后所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对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使得变法思想广泛传播,故选C项。辛亥革命后使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材料中未提及民生思想,材料与维新思想成熟无关,排除A、B、D三项。3(2015浙江10月选考)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三民主义”“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制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 BC D解析:选C“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中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是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的观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在19世纪40年代海国图志中的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维新派严复在19世纪末天演论中的观点,综上,故C项正确。4. (2015浙江10月选考)某学者在19世纪末提出:“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C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