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_第1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_第2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_第3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_第4页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7 古诗词在政治科高考中命题的五个特点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 1995 年至 XX 年期间,所有全国卷以及地方卷中(不论单科卷或综合卷),共有此类型题 14 道,涉及 17 首古诗词。 综观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以古诗词为材料的题目,其命题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特点一:从诗词选择看,以唐诗宋词中的名言名句为主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两大瑰宝。在 17 首古诗词中 ,唐诗占 11 首、宋词 1 首。所涉及 13 名作者中,唐代的有 8 名,即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张九龄、岑参、李约、张若虚;宋代的有 3 名,即王安石、苏轼、范成大;其他的 2 名,则分别是南唐的李煜和清代的林则徐。以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作为命题选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同时给沉稳、严谨的政治高考试题平添了一抹文学的亮色。 特点二:从命题范围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 经过历史淘洗而遗留下来的古诗词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自我价值,更包涵了古诗词创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在 14 道试题中,除了 1997 年全国卷第 35 题的 “ 一江春水向东流 ” 和 2002 年文综全国卷第 34 题的 “ 海2 / 7 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分别考查了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外,其他的 12 题都是考查哲学常识的内容。 特点三:从命题意图看,主要考查古诗句直接体现的哲学道理 古诗词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在 14 道试题中,有 11 道试题用了 “ 蕴涵 ” 、“ 启示 ” 、 “ 表明 ” 、 “ 说明 ” 、 “ 反映 ” 、 “ 体现 ” 、 “ 依据 ” 等词直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包含的哲学道理的理解和把握。 特点四:从命题题型看,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 在 14 道试题中, 1997 年全国卷第 35 题 “ 如何看待 一江春水向东流 经济现象 ” 采用了简答题的形式,其余试题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选择题是一种设题灵活、覆盖面广的多功能题型,具有题小量大、基础、快速的特点。选择题形式的采用更有利于扩大命题视野,加强政治学科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的考查。 特点五:从组题形式看,以古诗句作题干为主 选择题由题干和题肢二部分组成。在 14 道试题中, XX年文综全国卷第 29 题以四首古诗句作为题肢,着重考查学生对这些 “ 古诗词 ” 的理解与把握;其它 13 道试题均以每题一首 “ 古诗句 ” 作为题干,突出了考查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程度。 3 / 7 以古诗词为材料的政治试题,既涉及到文学基础知识,也体现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 “ 腹有诗书气自华 ” 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对新时期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附:近年政治高考中的古诗词试题 1.( 1995 年全国政治卷第 20 题) “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 这首唐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只有正确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 须从实际出发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D.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 1997 年全国政治卷第 35 题) “ 一江春水向东流 ” ,这是人们对近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经济现象? 3( 1998 年全国政治卷第 21 题)王安石以 “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 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 “ 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 的诗句加以嘲讽。后 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在这件事上,苏东坡错在他不懂得 4 / 7 A.下结论要以事实为依据 B.认识受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c.认识事物须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D.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 2001 年全国政治卷第 28 题)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曰: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许多人对此提出疑义。北宋科学家沈括曾在四月登庐山实地考察,亲眼看到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于是在梦溪笔谈中指出: “ 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温垂直分布规律,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便降低 。白诗中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海拔约 1200 米,比平地气温约低 7 左右,因此,在农历四月上旬,当庐山脚下的九江市已是 “ 芳菲尽 ” 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白诗中所描绘的景色表明 A事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发展阶段 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事物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D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受具 体条件的制约 5.( 2002 年全国文综卷第 33 题)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 “ 月是故乡明 ” ,这表明 5 / 7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 6.( 2002 年全国文综卷第 34 题) “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民族有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经济生活 D.共同文化心理 7( 2002 年全国文综卷第 35 题)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 ,这说明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 B c D 8.( XX 年北京文综卷第 35 题)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这句诗说明 A想象是突发的 B想象是随意的 c想象的 形式是主观的 D想象的内容是客观事物 9.( XX 年广东政治卷第 24 题)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6 / 7 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 “ 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 “ 趣味无商量 ” ,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10.( XX 年春北京文综卷第 35 题) “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 这两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 A.善于区分整体与部分 B.善于区分新旧事物 c.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 D.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11.( XX 年江苏政治卷第 16 题)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 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12.( XX 年广东政治卷第 21 题) “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桑荫学种瓜。 ”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7 / 7 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13.( XX 全国文综卷第 30 题)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