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8 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 古诗鉴赏考点强化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古人论诗常说 “ 一切景语皆情语 ” ,试分析此诗前后两联在写景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6 分 ) 答: 2、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8 分) 夏日 寇准 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 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 1)两首诗都写夏日,诗人感觉到的夏日季候分别有什么2 / 28 样的显著特点? (4 分 ) 答: ( 2)两首诗都写到了鸟鸣,寇诗是 “ 燕语 ” ,苏诗是 “ 莺声 ”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寇诗主人公和苏诗主人公在听到鸟鸣时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4 分) 答: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 题。( 10 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千里片时间 ” 一句是怎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 4分) 答: 沈德潜评此诗云: “ 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 ” 这里所说的 “ 意 ” 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 “ 格 ” ,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这首诗艺术上最大的特色是情景分写。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 “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3 / 28 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请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 6 分) 答: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 蜀道后期 张说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 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注 张说,洛阳人,在校书郎任内曾两度出使到西蜀。 第一句中的 “ 争 ” 字实在太妙了,它究竟妙在何处? “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 ,这两句它成功地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它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 1)一、二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 ( 2)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 诗歌简4 / 28 要赏析。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 答: 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5 / 28 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 “ 雁引愁心去 ” 一句,有的版本写作 “ 雁别秋江去 ”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 答: (2)对第三联 “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香菱说: “ 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 直 字似无理, 圆 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答: ( 2)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6 / 28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 1)( 2)题。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 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注】 杜牧:晚唐诗人。 南山:终南山。 外:上 ( 1)虚实结合是本诗的在大特点,请你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 ( 2)这首 诗写出诗人怎样的精神性格? 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 (1)(2)两小题。 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这种情感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 答: (2)“ 自在飞花轻似梦 ” 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 中将其称为 “ 奇喻 ” ,请你说说,这个比喻 “ 奇 ”7 / 28 在何处 ?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 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太平御览时序部: “ 宋武帝女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答: (2)请简析下阕 “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 两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 (3)作者 “ 老尽少年心 ” 了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答: 8 / 28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 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 学不成。 【注释】 乐游苑:长安东南名胜,地势很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仕女节日游赏之处。 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既销魂,言花之色香使人心醉神摇。 “ 饿损纤腰 ” :暗含 “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 的典故。 ( 1)古典诗歌讲究炼字。前一首诗中的 “ 逐 ” 字和后一首诗中的 “ 绊惹 ” 在用法上有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 (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 “ 柳 ” 的形 象?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中的 “ 柳 ” 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 答: 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 / 28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 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绝句漫兴九首(一) 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注】 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 为偏远的峰州,本诗写在这次流放途中。 迟日:春日。 造次:匆忙。 ( 1)请具体解说诗中 “ 边愁 ” 与 “ 客愁 ” 。 答: “ 边愁 ” : “ 客愁 ” : ( 2)渡湘江中 “ 今春花鸟作边愁 ” 句和绝句漫兴九首(一)中的 “ 即遣花开 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 句在情与景的表现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10 / 28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十四之江西 孟浩然 荆楚相接水为乡,君去 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1)李白诗的最后两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请谈谈你的理解。 ( 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两首诗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15.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 注 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 芜,丛生的草。 ( 1) “ 葱葱 ” 、 “ 靡靡 ” 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答: ( 2) “ 一时放春入 ” 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11 / 28 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 年最少,窣地春袍 ,嫩色宜相照。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注】 庾郎,指南朝的庾信,他才情横 溢,少年得志, “ 年十五,侍梁东宫讲读 ” 。 窣地,拂地;春袍,指初入仕途的低级官员穿的青色章服。 ( 1) “ 嫩色宜相照 ” 一句在词中有多方面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 答: ( 2)综观全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17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12 / 28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 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 ,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 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 晞:晒干。 ( 1)这两首词同 写对亡妻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 “ 无处话凄凉 ” 一语,贺词上阕虽无 “ 凄凉 ” 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期,于宋神宗元丰五年三13 / 28 月游 蕲水清泉寺时所作。 词的上阕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答: 词的下阕以景取喻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简要分析。 答: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两题。 菩萨蛮 魏夫人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空,出墙红杏花。绿扬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 1)简要分析 “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 ” 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答: ( 2) “ 出墙红杏花 ” 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读这句诗你联想到了哪个有名的诗句? 答: 20阅读下面晏几道的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14 / 28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 (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 3)简析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 两句词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 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问答问题。 别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 作者于庆历五年 (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15 / 28 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 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注,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 玉勒雕鞍游冶处 指丈夫所在之处。 (1)本词哪一句最能表现庭院之深?是怎样表现的? 答 : (2)怎样理解 无计留春住 中的 春 字?本词抒发了词中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 答: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16 / 28 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 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 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摇。 飞球:杨树籽 ( 1)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 2)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选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 是归年。 ( 1) “ 燃 ” 字状物写景,妙在何处? 答: ( 2) “ 又 ” 字有何意味? 答: ( 3)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试简要分析 17 / 28 答: 25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边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联系全诗,说说一、二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2)三、四句意在写人却说 “ 不见人 ” ,说说作者是怎样来写人的? 答: (3)第四句中 “ 直上 ” 两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18 / 28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 参考答案 1、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写景抒 情笔法富于变化。( 2 分)第 一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以乐景写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 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 2 分)第二联以暮色黯淡风雨凄凄的景色正衬 离情,以哀景写哀情,以淒黯迷茫之景写萧瑟凄清孤寂怅惘之情( 2 分)。 2、( 1)寇诗夏日的显著特点是轻寒;苏诗的显著特点是凉爽,充满生机。 ( 2)寇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孤寂惆怅之情;苏诗主人公听到鸟鸣时是一种舒爽愉悦之情。 3( 1)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云、鸟的飞行之速,反衬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的惆怅之情 (或:与下文自己久留不得归还形 成对比 )。 (4 分,手法 2 分,作用 2 分 ) 19 / 28 ( 2)改动后的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虽然是抒情诗的通常写法,但诗情的表现略显平淡,没有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 /原诗采取情景分写的写法,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分为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作者内心深处的感时伤逝的迟暮之惊。上下联之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景与情十分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6 分,改动后的诗特点 1 分,效果 1 分;原诗特点 2 分,效果 1 分,语言表达通畅 1 分。意思对即可 ) 4 “ 争日月 ” ,像同时间进 行一场争夺战( 1 分),写出了远赴他乡的游子那归家心情的迫切( 2 分)。 拟人( 1 分),作者本预期在秋天来临之前回到洛阳,可是却被秋风占了先手( 1 分);含蓄地表示了自己不能及时回家的失望与不满( 1 分)。 5、参考答案: ( 1)描绘了流水绕田,青竹绕篱的宁静的田园风光和榆钱落尽,槿花残存的冷寂的清秋景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 ( 2)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20 / 28 6、参考答案: “ 清 ” 。一个 “ 清 ” 字,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呈现出清幽澄明的境界。 晴天突然听到雨声,意外转折引起悬念。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 “ 霜水 ” 声与一般的 “ 雨声 ” 作比较,引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 7、参考答案: (1)“ 雁引愁心去 ” 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 引愁心 ” 比 “ 别秋江 ” 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言之成理亦可 ) (2)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 “ 行杯 ”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8、参考答案: (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2)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21 / 28 命的一丝忧郁之情。 9、参考答案: ( 1)答:高远寥 廓的秋空和南山是实写,秋色是虚写。 “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一句,作者通过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将有形之山与无形秋色两相比高)以虚是实,虚实相生。不但写出了南山的峻拔,具体感受到 “ 秋色 ” 之 “ 高 ” ,而且也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 ( 2)答: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现秋色一种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性格气质。 10、参考答案: (1)第一问:淡淡的忧愁。第二问:是 通过 “ 轻寒 ”“ 晓阴 ”“ 淡烟 ”“ 丝雨 ”“ 如梦的飞花 ” 等这些词语 (或物象 )表现出来的;通过轻浅的色调、幽渺的意境表现出来的。 (2)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 “ 飞花 ” 和 “ 梦 ” 本来不相似,无从类比。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 “ 轻 ” 和“ 美 ” 这两个共同点,就将两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一体,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用倒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而说飞花似梦,也同样很新奇。 22 / 28 11、参考答案: (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 “ 梅破 ” 到“ 梅香 ” 再到 “ 开遍 ” ,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 2)展开想像,化用寿阳公主的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梅的姿容。 ( 3)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12、参考答案: ( 1)本是东风吹得柳枝飘拂,用 “ 逐 ” 字则说是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更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蓬勃生机。唐诗 “ 绊惹 ” 用法同李诗 “ 逐 ” 字,本是春风吹柳,却说柳枝有意撩逗春风,表现出垂柳的调皮与风情万种。 (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用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反衬秋日之柳的衰落憔悴,寄托了作者的迟暮之伤与沉沦之痛。后一首,一、二句先极写垂柳之美,三、四句笔锋一转,联想到 “ 楚王爱细腰,宫中多饿死 ” 的故事,托物寄意, 巧妙地讽刺了世人以善于窥测皇帝意向为能,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的丑恶现象。 13、参考答案: 23 / 28 ( 1) “ 边愁 ” 是因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产生的悲思愁绪,今昔对比,思念京国。 “ 客愁 ” 则为诗人客居他乡的游子之愁 。 ( 2)两诗都将 “ 花鸟 ” 人格化,并运用了 “ 乐景写哀情 ”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春日花鸟本为娱人之物,渡湘江中鸟语花香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绝句漫兴九首(一)中,诗人见花开,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则嫌其过于丁宁。 14、参考答案: ( 1)画面:碧空,孤帆渐行渐远,直到天尽头再也看不见;只看见长江水流向天边。情感:友人离去之后怅惘与失落这两句诗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 2)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李诗以远眺碧空,长江孤帆之景间接抒情或借情 抒情,孟诗除了借想象日暮征帆泊于何处间接抒情外,还有 “ 天涯一望断人肠 ” 的直接抒情。 15、参考答案: ( 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16、参考答案: ( 1) 以青青春草衬托初入仕途的年轻人踌躇满志英姿勃发的风采; 以草色和服色的相映生辉,巧妙地把写景和写24 / 28 人贯通起来,使全篇内容和谐自然。 突出初春之草的生机逼人,与下阕暮春之草的凄凉衰败形成强烈对比。 ( 2) 写春草易衰、春光易逝,表达了惜春之情。 写少年得志,草怨归 迟,表达了对仕途的失望之情和思归之意。 17、参考答案: ( 1)鹧鸪天上阕先写自己重归故地,物是而人非, “ 为何不能同归 ” 的感叹表达出作者悲从中来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又以 “ 梧桐半死 ” 和 “ 鸳鸯失伴 ”“ 为喻。将自己丧偶之痛和老来孤独之境表现得分外悲凉(由重归故居的感受切入, “ 比 ” 的手法的运用,能结合词意阐述清楚即可) ( 2)苏词通过梦境来写人,描绘出妻子对镜梳妆、见到久别的丈夫喜极而泣的情景,表现了夫妻间生死不渝的恩爱之情。贺词通过细节来写人,追忆妻子深夜为自己补衣的情景,表现了贫贱夫妻患难与共之情。 18、参考答案: 写出了清泉寺优雅清新的风光和环境,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的愉悦心情。 作者以 “ 门前流水尚能西 ” 体现出作者自强不息、积极乐观的精神以及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19、参考答案: ( 1)首句写斜阳映照着溪山,属远景、静景;次句写微风吹来青山楼台的倒影飘荡起来,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戏,属近25 / 28 景、动景。整个画面有远有近,动静结合,富有立体感,富有活力。 ( 2) “ 出 ” 字用得好,以 “ 出 ” 字形容红杏花,使杏花富有勃勃生机,意味隽永。联想到南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名句 “ (春色满园关不 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或者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玉楼春)(举出一句即可。) 20、参考答案: ( 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 “ 春恨 ” ,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 “ 当时 ” 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 (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 3)反衬。在微雨落花清美的景色中,以燕子双飞来反衬愁人独立,无情之 燕犹得双飞,有情之人反而独立,令人惆怅不已,从而构成了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21、参考答案: 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乐观开朗的基调。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26 / 28 管弦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22. 参考答案: (1)帘幕无重数 是写庭院之深。作者不直接说庭院到底有多深,而是用一重又一重的无数重帘幕间接表现庭院的无比幽深。 (2)春 既是自然之春,也指女子的芳华。本词抒发了女子感伤春天与芳华将 逝、思念丈夫、连无情之物都报以深深的伤感之情。 23 参考答案: ( 1)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荡,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乡思。( 2)在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髓瘤影像课件
- 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矿山环境保护工程实施
- 天然气能源替代规定
- 公共交通优化管理规定
- 地产活动客户关系管理制度
- 工作总结:创新思维激发团队创造力
- 石油勘探成本控制操作指引策略制定
- 社交媒体广告投放方案制定
- 商业地产市场调研分析预测报告分析内容详解
- 三轴搅拌桩安全技术交底(好)
- DL/T5315-2014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修补加固技术规程(完整)
- 心脏瓣膜病超声诊断
- 剑桥国际英语教程词汇指南初级版
- 2023年民营医院某年经营管理崭新思路
- 澄迈县深水网箱养殖用海项目整体 环评报告
- 35kV室内避雷器预防性试验实施方案
- 中学副校长培训方案
- 培训记录签到表
- 《弘扬朱子文化》的主题班会
- 《竹节人 》第二课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