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学会查“无字词典”(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学会查“无字词典”(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学会查“无字词典”(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学会查“无字词典”(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2019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2学会查“无字词典”(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学会查“无字词典”课文通过爸爸和聪聪暑假旅游途中的一个生活片断,说明了不仅要从词典中、语文课文中学语文,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习它。这篇课文采用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揭示题旨的方法,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文章通过作者精心创设的故事情景,让学生在接触一个生活气息浓郁的故事的同时,慢慢地掌握理解字词的一个重要方法联系生活体验,并学会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慢慢地感受到将语文学习、语文课堂与生活大舞台相联系是学好语文、理解字词的最好办法,同时也为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奠定“意义”基础。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课后词语,积累“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惊涛拍岸”“山崩地裂”“意味深长”等成语。2.能关注提示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好人物对话。3.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加深理解“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含义的,掌握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4.理解词语意思,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学会观察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学语文。【重点】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和掌握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难点】学会观察生活,学习查生活这本“无字词典”。在学习爸爸意味深长的话时,需要理解“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的意思,明白它们分别指什么。教学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上文仔细想想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们理解词意,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词语表达的现实生活的某一种状况,查“无字词典”可以直接感受到它,因此,查“无字词典”比查有字词典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最后一段爸爸的话时,让学生联系上文,回忆“我”理解“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方法,让学生先进一步区别“有字词典和无字词典”,理解查“无字词典”的重要作用,然后总结归纳查“无字词典”的两种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学生将来对词语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准备】1.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2.写有重点词语、句子的课件。【学生准备】学生的预习单。2课时第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书写课后词语,积累“骄阳似火”“烈日当空”“惊涛拍岸”“山崩地裂”“意味深长”等成语。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关注提示语,读好人物对话,进而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懂得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重点】学会结合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方法。【难点】懂得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方法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中你学会了怎样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能举例与同学分享一下吗?(指名说)师:刚才听同学们的发言,有的用查字典的方法,有的用查词典的方法,有的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今天我们来看看同龄的小朋友聪聪的经历,从中学习理解词语的新方法。板书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学生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脑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预设:生1:什么是“无字词典”?生2:怎样查“无字词典”?教师小结:同学们,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这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些问题。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意识。方法二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2.认读课题,扣题质疑。(1)指名读,指导学生感受引号的作用,进而读好课题。(2)引导学生扣题质疑:什么是“无字词典”?怎么用“无字词典”?让我们去课文中找答案吧设计意图词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学生已经掌握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对此,学生是熟悉的。但是,什么是“无字词典”,怎样查“无字词典”,不少孩子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陌生。陌生的同时,又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对学生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3.板书课题: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检查自学1.出示课件,了解生字的认读情况。PPT出示:帽蹦解释断撞裂嚷仅查词典聪突涛岸岩音味(1)指名读。(2)开火车读,注意“嚷”的读音。师:要记住这个“嚷”字,你有什么好办法?生1:“嚷”字是左右结构,左边是一个“口”,右边衣字中间有两口,井多一横。生2:嚷字斗鸡眼,一口一襄阳。2.出示课件,检查对生词的认读。PPT出示:岸边岩石帽子不断不仅突然聪聪声音撞击解释嚷起来骄阳似火烈日当空山崩地裂惊涛拍岸(1)指导学生分行读,教师随时纠错,做到读准每个字的音。(2)指导读好四字词语。简单感受四字词语的意思,读出自己的理解。3.检查生字的书写。(1)展示生字书写情况,随机纠错,重点强化。师:重点指导“聪”“突”“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记字形,激发识字兴趣,写好生字。生:聪:要想成为一个聪明的人,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生:突:洞穴里有一只狗。生:烈:用心观察,注意四个点的方向。(2)学生在写字作业本上描红,仿写。教师巡视,关注学生握钢笔的姿势,提醒学生写字时要细心,保持书写整洁,确保学生在使用钢笔的起始阶段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展评学生作业,教师指导书写,学生再次练写。争取写好每一个字,做到正确、规范、整洁。4.检查分段朗读课文。(1)两人一组,朗读课文,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机纠错。重点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区分“暑假”“背着”“背书”“似的”“骄阳似火”等词语的读音。加强重点句子特别是反问句的朗读指导。不能读破句子,要读出反问的语气。二、整体感知课文师: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思考以下问题,理清文章脉络。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理解“骄阳似火”这个词语的?爸爸是怎样帮助聪聪理解“惊涛拍岸”这个词语的?爸爸最后对聪聪说了什么话?为什么这话是“意味深长”的?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概括主要内容,提示:谁跟谁学会了查“无字词典”?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从三年级开始要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这一环节向学生渗透了概括内容、把握重点的方法。1.继续练写生字,把自己认为写得不好的生字多写几遍。2.熟读课文。 司马迁与班固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1. 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B. 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C. 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D. 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B. 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C. 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D. 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B. 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C.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D. 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