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 士 学 位 论 文题目: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姓 名 王 洪 明 学 院 政 法 学 院 专 业 法 学 年 级 2004级 学 号 041210044 指导教师 侯 鲜 明 2008年5月25日11目 录摘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一、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界定- - - - - - - - - - - - - - - - - - - - 2(一) 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二) 限制性商业条款主要表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二、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实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三、国外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 - - - - - - - - - - - - 4(一) 发达国家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 - - - - - - - 4(二) 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 - - - - - - 5(三) 国际组织对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管制- - - - - - - - - - 6四、我国对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实践- - - - - - - 7五、我国管制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改进策略- - - - - - - - - - - 8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谢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论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王洪明(政法学院 法学 2004级1班 041210044)摘要: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定义到目前还不明确,故本文首先对其定义进行了探讨性的界定,主要介绍了联合国对其下的定义和其构成要件以及通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主要表现,从而揭示其本质;本文还对比介绍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分别对其管制的立法状况,发达国家主要介绍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管制状况,发展中国家则是从整体上介绍其管制特点,而国际组织则是主要对主要国际组织即联合国通过或起草的两个专门调整和管制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国际文件进行了评述;本文最后介绍了我国对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管制的立法实践,并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关键词:国际技术转让合同;限制性商业条款;法律管制O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Contracts in Terms of Restrictive BusinessWang Hong-ming(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Law, Class 1 , Grade 2004, 041210044)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gives 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ontracts in terms of restrictive business a definition, because it doesnt have a clear definition now, an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on the United Nations under its definition and elements of its composition and its Qualcomm said,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is article analyzes its main performance and reveals its nature;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worlds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re to control the legislative status, and mainly on control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European Union and Japan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on their overall control of the situation from a presentation and this article mainly reviews Two special adjustment and control of restrictive business terms of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adopted or drafted by maj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at the United Nations t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Finally,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Chinas legislative practice on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contracts in terms of control of restrictive busines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s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 then make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ontracts; restrictive business terms; legal control前 言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是国际贸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技术转让活动中,对技术受方施加种种限制的现象十分突出,而且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国际组织及各国有关技术转让的立法所列举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内容也都不大相同。但是,到目前为止,其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而完整的的定义,这使得各国法律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管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表现更是落后,因此,我国应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快在此方面的法制建设,以更好的对其进行管制,从而更利于我国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一、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界定(一)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定义对于什么是限制性商业条款,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认定什么是限制性商业条款上有不同观点。发达国家认为,凡是国际许可合同中出现的构成或导致市场垄断,妨碍自由竞争的条款都是限制性商业条款。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许多条款本身也许不一定导致垄断、削弱竞争,但显然不利于或妨碍了技术接受方经济、技术的发展,所以这也算是限制性商业条款。1980年12月5日联合国第35届大会通过的关于控制限制性贸易做法的多边协议的公平原则和规则给限制性贸易做法作了如下定义:“凡是通过滥用或者谋取滥用市场力量的支配地位,限制进入市场或者以其他方式不适当的限制竞争,对国际贸易,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及其经济发展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影响,或者是通过企业之间的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书面的或非书面的协议或其他安排造成了同样的影响的一切行动或行为都叫做限制性贸易做法。”这些限制性贸易做法若订入合同中,则构成国际许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该定义所描述的限制性贸易做法(或称限制性商业条款)有以下四个条件:第一,这种限制性做法或条款仅限于国际技术贸易,即在技术贸易中涉及到的工业产权等权利的使用或伴随着他们的转让过程而出现的一系列限制性贸易做法,它不包括其它商品贸易。第二,这种限制性做法必须是不合理的,即属于通过滥用或谋取滥用市场力量的支配地位限制进入市场或以其他方式不适当的限制竞争等。合理的竞争不在此列。第三,这类限制性做法必须是法律所明文禁止的,有的限制性做法虽不合理,但法律未明文予以禁止,故不在此列。第四,这里所指的限制性商业条款是狭义的,即主要是指由技术许可方施加于技术受让方的限制。这类限制为数最多,危害最大,因此成为许多国家法律明文禁止或严格控制的对象。通说认为,限制性商业条款是指在技术转让合同中,由技术许可方向技术受让方施加的、法律所禁止的、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或做法。(二)限制性商业条款主要表现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在国际上到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究其原因是其名目繁多,各国的分类与规定不相同,所采取的法律态度也不同,对有些条款予以禁止,对另一些条款则予以限制,但是有一些做法或条款已经被各国和有关国际文件所普遍认同。在联合国技术转让行动守则会议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将他们在引进技术时遇到的技术许可方施加的具有普遍性的20种限制性商业条款提交大会审议,经反复磋商,基本达成一致的有14项:(1)单方面的回授条款;(2)对效力异议条款;(3)独家经营条款;(4)对研究的限制条款;(5)对受方使用人员的限制条款;(6)限定价格条款;(7)对技术更改的限制;(8)包销协定和独家代理协定;(9)搭售条款;(10)出口限制;(11)供方垄断性安排;(12)对宣传的限制;(13)工业产权期满后的付款和其他义务;(14)在寄宿转让合同期满后的限制。在此本文仅介绍其中两种条款:1.搭售搭售,也就是强行搭售,指技术供方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强迫技术接收方从供方或其指定的特定处购买其不需要的其它技术、设备、产品、原材料,或者要求技术接收方接受不需要的服务。对于该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并没有规定强行搭售行为的法律责任,在具体实践中可以援引该法第20条的规定,使其承担责任。另外,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9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的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因此受侵害的消费者还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回授条款回授条款,是指当事人在技术转让合同有效期间,任何一方对原许可或转让的技术有所改进时,向另一方传递有关信息和技术内容或转让该改进技术有关权利的合同义务性条款。技术许可方和接受方之间进行与此有关的情报、信息、技术的传递和交换,无疑有助于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但在签订技术转让合同时,许可方基于拥有技术的垄断实力,居于优势的谈判地位,在拟定回授条款时对接受方施加种种不合理限制,因此我们在技术转让中应分析国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以及国际上普遍接受的原则,运用法律对不合理回授条款要坚决予以排除。二、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实质在国际技术转让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出让方为发达国家的公司、企业,受让方为发展中国家的公司、企业。发达国家的出让方总是利用其在技术转让中的优势,千方百计对受让方施加种种不合理限制,并将这些限制载入合同中。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法律政策而言,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也带有倾向性。发达国家在技术输出时,对限制性商业条款采取纵容和偏袒出让方的政策或态度,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从自身国家经济发展出发,较多的考虑受让方的利益,对限制性商业条款持限制或禁止的政策或态度。对某一限制性商业条款,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形成合法与非法之争,从而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在国际技术转让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政策与态度上存在着尖锐的斗争。这其实是由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实质所决定的。限制性商业条款实质上是以保护行使专利、商标等合法权利为借口,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而不合理地滥用市场力量的支配地位,限制竞争,向其潜在竞争对手提出的一种单向权利限制。作为国际技术转让标的地专利、专有技术等共同特点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独占性,但独占权是有限制的,不能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而技术许可方往往利用自己技术上的优势,设置限制性商业条款,其目的是扩大自己应有的权利范围,限制被许可方的竞争力,带动商品或过时技术的出口和回收高额的研制费。 三、国外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一)发达国家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积极通过本国立法对限制性商业条款进行管制。但是两者之间有很多差异。发达国家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管制主要是名称各异的反垄断法,如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欧共体的竞争法和日本的反垄断法。这些国家的反垄断法把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和一般商品交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一并纳入其禁止的对象之列,这就决定了发达国家在确定什么是限制性商业条款时基本采用的是“竞争”标准,即判断许可协议中的某一条款是否属于限制性商业条款而应受到法律禁止,主要是看是否影响了市场上的自由竞争标准。此外,这些国家在确认限制性商业条款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了“合理原则”。1.美国的反托拉斯法美国的反托拉斯法在发达国家关于限制性商业条款立法中最有代表性,它制定早,执行比较严格,对其他国家有重大影响。反托拉斯法是美国国会通过的已实施多年的有关保护竞争、限制垄断和反对不公平贸易做法的实体法和程序法的总称,它主要包括1890年的谢尔曼法、1914年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其中克莱顿法是唯一提到专利和版权的反托拉斯法。然而美国是判例法国家,上述制定的法律仅是一般性规定,至于技术贸易中的某一限制性商业条款是否触犯了反托拉斯法,还要由法院根据“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来确定。本身违法原则是指某些限制性做法本身就是具有明显的反竞争的性质,一旦出现这种行为就可判定为违法,无需提出证据来证明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或对市场有不利影响;合理规则则是指某些贸易做法虽含有一些限制性条件,但只要没有超出商业上认为的合理的限度,不会导致削弱或消灭美国市场上的自由竞争,就不认为是违法反托拉斯法的行为。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司法部及政府认为:技术许可应根据合理原则加以分析评价;被指控的有关专利或技术秘密违反反托拉斯法的案件,应根据合理原则而不是本身的基础上加以裁决。并且,如确实发现有违背反托拉斯法的做法,也不应像现在一样将损害增加到原来的三倍。约翰理查兹.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法律问题M.侯国云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1972132.欧盟的竞争法欧盟竞争法主要包括建立欧共体、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等三个基础条约及相关文件,其关于限制性商业条款的规定主要集中于罗马条约第85条和86条,其中,1996年欧洲委员会根据罗马条约第85条第(3)项制定了240号新规章(EC No240/96)技术转让条块豁免条例王晓晔.欧共体竞争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97213,该条例采取一般禁止与豁免程序相结合、单独豁免与集体豁免相结合的体制,来控制知识产权许可方面和其他方面的反竞争行为。这种做法有其明显的特点:首先,它可以在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的同时增强法律的确定性,使当事人、执行机关和法院能清楚的知道法律许可、禁止和豁免何种行为,由此也增加了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简化了执行程序,降低了执行成本;其次,该规章将技术许可合同条款分为基本豁免条款、白色条款、黑色条款和灰色条款,这种定性分类、区别对待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许可合同当事人对其法律行为后果可预见性,有利于推动技术贸易及经济发展。3.日本的反垄断法日本的反垄断法主要从知识产权角度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条款进行管制。1999年7月30日,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制定的专利和技术秘密许可证合同中的反垄断法指导方针,总结了1989年指导方针实施10年以来的经验教训,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和国际的新情况,因此它在内容上非常新。该指导方针明显借鉴了美国和欧盟的前述相关规定,就知识产权领域适用反垄断法的问题提出的指导意见非常全面、系统,既有关于知识产权制度与禁止垄断法之间的关系的全面阐述,又有分别从反垄断法管制的垄断行为的主要类型出发,详细分析了有关知识产权许可条款的合法性问题,其在不少方面还结合具体事例加以分析,非常明显具体、集中、完整的体现了该国在一定时期关于在知识产权领域适用反垄断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二)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纵观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可以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特殊的历史遭遇及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主要通过制定专门的技术转让法规,设立专门的行政机关对技术转让合同进行登记批准来控制各种限制性商业条款的。但是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国资金和先进技术时过程中,出现了外汇大量外流,引进的技术不适用,有的甚至引起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另外,跨国公司还经常凭借各种优势,高价索取各种使用费,把大量的不合理、不公平的限制性商业条款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受让方。所有这些,不仅给技术引进企业造成损失,而且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后果。有鉴于此,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政府开始进行干预。2.以“发展”作为判断限制性商业条款是否的标准在评定限制性商业条款问题上,发展中国家大都以“发展”作为标准,即看其是否有可能形成任何依附性关系,控制接收方企业的生产、技术及销售活动,从而影响受让方国家经济的独立发展。因此,尽管有些做法不一定直接影响市场和竞争,但只要它们影响了该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的发展,便会受到该国法律的禁止。3.大多用列举的方法规定限制性商业条款发展中国家在立法技术上,大多是用了列举的方法明确规定每一个限制性商业条款。早在1972年,墨西哥政府就颁布了技术转让注册及专利商标的使用法,该法要求墨西哥的企业和公司在引进技术的合同中对该法用列举的方式规定了14种不合理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一般不要接受。到1982年,墨西哥又重新制定实施了新法。该新法第15条规定了严格禁止注册的13种情况。巴西也是较早制定技术转让法的国家之一,其在1975年颁布的技术转让注册规范法,是比较系统的技术转让法规。该法也规定了6项限制性商业条款。从发展中国家的立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调整比起发达国家来要更坚决、更明确。4.在具体管制限制性商业条款时灵活处理发展中国家在实践中具有两面性,其一方面坚决、严格和广泛的禁止任何有碍于本国技术经济发展的一切限制性做法,另一方面,其又考虑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在技术贸易中的特殊关系,不是对所列的一切限制性商业条款都一律禁止,而是给予本国主管机关一定的取舍权。这样就可以保留一些实际损害不大或利大于弊的条款,有利于该国增加引进技术的机会,从而更利于该国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例如墨西哥新法第15条规定了严格禁止注册的13种情况,但在第17条又规定工业发展部长有权决定是否容许例外的情况。(三)国际组织对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管制为了解决分歧,克服各国国内法律调整和管制限制性商业条款时所产生的冲突,促进国际技术贸易的有序发展,一些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主要为联合国),已开始着手进行统一的国际技术转让法,致力于统一调整和管制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国际法律的制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例如,美洲国家安第斯集团在1987年通过的卡塔赫纳协定中具体列举了8种应当受到禁止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一些非洲国家于1997年缔结的班吉协定,也列举了4条非法的限制性商业条款;欧盟的罗马条约及欧共体委员会专利许可证条例对于非法的限制性商业条款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联合国通过的关于限制性贸易做法的多边协议的公平原则与规则(以下简称原则与规则)和起草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以下简称行动守则(草案),则是专门调整和管制限制性商业条款的国际文件。下面就联合国的这两个国际文件作一些简要评述:1.原则与规则原则与规则于1980年在第35届联合国第35届大会上获得通过,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监督和管制限制性贸易做法的国际文件。该文件给限制性贸易做法下了一个定义,也列举了一些不得实施的限制性贸易做法。这个文件下的定义如本文前面所述,该定义揭示了限制性贸易做法的不适当性、违法性和危害性,明显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原则与规则正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得到通过的。然而,由于少数国家顽固的坚持其立场,使得原则与规则至今仍只是一个道义上的文件,没能成为一部统一的国际法律,其有关的规定和条款只起行为指导作用,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发达国家常常还借口限制性贸易做法是企业行为,而不进行有效的管制,甚至还保护和纵容这种行为,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没有因为原则与规则的通过而得到有效的保护。但原则与规则的通过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了。2.行动守则(草案)1978年10月,联合国大会委托联合国贸发会负责起草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出台,此后又经多次修改。该守则(草案)规定交易各方的谈判地位应均衡,任何一方不应滥用其优势地位的条件举行技术转让的交易,特别是涉及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交易,从而达成彼此满意的协定。它还规定了技术转让当事各方应避免在合同中采用的20条限制性惯例。但代表转让方利益的一些发达国家千方百计地想使限制性惯例在守则中合法化,而以七十七国集团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引进方的利益与发达国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终因双方的严重分歧,该守则至今未获正式通过。但是,守则(草案)总结了国际技术转让的一些做法,提出了技术转让的普遍应遵循的原则,在国际上有较广泛的基础,因而对指导国际技术转让、建立良好的国际技术贸易新秩序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希望谈判继续进行下去,最好谈判双方彼此做出一些让步,从而使该守则能尽快通过。四、我国对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法律管制实践我国最早对限制性商业条款做出立法规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该条例于1983年9月20日起发布实施,其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管制主要体现在第六章的第四十三条。第六章的标题为“引进技术”,而引进技术是指“合营企业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从第三者或者合营者获得所需要的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可见,引进技术的主体特定为合营企业,而技术转让方是第三者或者合营者,后两者都可以是外方,所以第四十三条可以管制以合营企业为技术受方的技术转让合同。该条具体规定了六项技术转让协议必须符合的规定,第七项是个兜底条款,即“不得含有为中国的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不合理的限制性商业条款”。2001年7月22日,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做出修改,修改后的第四十三条删去第四十六条第一款中的“经企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第四十六条第二款第(一)项修改为“技术使用费应当公平合理”。对技术转让协议更多的尊重当事方的意愿,减少了行政干预。1985年发布的技术引进合同许可条例(第9条)及其实施细则(第14、15条)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管制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标准,这意味着经过审批机关的特殊批准,合同中可以含有限制性商业条款。该条例和实施细则尽管已经废止,但其立法原则与精神已被现行的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2001年10月通过,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所相继。该条例第29条明确规定“技术进口合同中不得含有下列几种限制性商业条款:(1)要求受让人接受并非技术进口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包括购买非必须的技术、原材料、产品、设备或服务;(2)要求受让人为专利有效期届满或专利权被宣布无效的技术付使用费或承担相关服务;(3)限制受让人改进让与人提供的技术或者限制受让人使用改进的技术;(4)限制受让人从其他来源获得与让与人使用所改进的技术;(5)不合理的限制受让人购量、品种或者销售价格(6)不合理的限制受让人利用进口的技术生产产品的出口渠道。”1999年制定并实施的合同法第329条规定:“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或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无效。”第334条规定:“技术转让合同可以约定让与人与受让人实施专利或者使用技术秘密的范围,但不得限制技术竞争核技术发展。”这就使同时被废除的技术合同法的原有的相关规定得以保留。该法第335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对技术转让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又使前述有关技术引进合同中一般不得含有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规定在合同法实施后仍然得以适用。1993年制定实施的反不当竞争法的有关条款(如第12条、第15条)虽然不是专门针对知识产权领域行为的,但同样也可适用于涉及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有关行为。2004年4月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对1994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新增的第5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十条可视为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专门规定。该条列举了三项限制性商业条款 这三项限制性条款分别是阻止被许可人对许可合同中的知识产权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进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许可合同中规定排他性反授条件。该条在列举这三项行为后用“等行为”,表示并未穷尽所有限制性条款的情况。参考文献:1叶昌富.国际技术转让中对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调整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报,2002,(1).2赵小平.国际许可协议中的限制性条款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2004,(1).3潘国媛.国际技术转让中的限制性条款的法律管制研究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4张丽娜.论国际许可合同中的限制性条款J. 河北法学,2003年,(3).5禹华英.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J. 现代法学,1998,(4).6孔祥俊.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胡充寒.国际专利许可合同的限制性条款探析J.河北法学,2002,(3).8李有星 ,阮赞林.试论国际技术贸易中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界定与管制J. 国际商务研究,1996,(3).9姜鸿.国际技术贸易合同条款的风险及其防范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谢 辞 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在鲁大的四年,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借此机会向培养教育了我四年的鲁东大学政法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感谢!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的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候鲜明老师,其在我论文的选题、开题、收集资料及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悉心指导和帮助,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认为此类行为如果“危害对外贸易公平竞争秩序”,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该条的规定明显受到TRIPS协议第四十条的影响。可喜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于2007年8月30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将在2008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反垄断法在西方有“经济宪法”之美誉,足见其对管制经济的重要性,当然,它也填补了我国没有专门的、系统的、从反垄断法角度管制经济的法律空白。在该部法律中,也提到了很多管制国际技术转让合同中的限制性商业条款的条款,如其第十三条、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二)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三)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四)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五)联合抵制交易;(六)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本法所称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第十五条是例外规定,其规定:“经营者能够证明所达成的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一)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三)为提高中小经营者经营效率,增强中小经营者竞争力的;(四)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五)因经济不景气,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明显过剩的;(六)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七)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属于前款第一项至第五项情形,不适用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经营者还应当证明所达成的协议不会严重限制相关市场的竞争,并且能够使消费者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从以上所述的我国的立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立法对限制性商业条款的管制正在逐渐完善起来,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会课件APP制作
- 《贝塞尔函数及其应用》课件
- 一年级学生安全教育课件
- 禽类屠宰行业职业技能提升与培训考核试卷
- 新能源技术与化妆品产业发展考核试卷
- 幼儿园暴风雪安全教育
- 糖果企业市场营销渠道建设考核试卷
- 环境工程专题课件
- 航海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测试考核试卷
- 《数据库操作基础第11讲》课件
- 节能模压高耐腐锌铝镁彩钢(PVDF涂层)耐火电缆桥架
- 智慧农业种苗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医院培训课件:《床旁快速检测(POCT)》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实验题04 机械能的实验(含答案详解)
- 医院护理培训课件:《老年综合评估与护理安全》
- 失能老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表
- 基础工程之地基处理培训讲义
-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课件
- 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临床路径
- 一年级语文绘本《乌鸦面包店》课件PPT
- 中级技工防水工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