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ppt_第1页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ppt_第2页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ppt_第3页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ppt_第4页
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点建议,一、明确目标(考研、创业)、早作准备;二、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独特的时间、地点);三、对于本门课的要求三多:1、多看:教材、作品、笔记、相关材料;2、多写:记笔记、写文章3、多想:纵向联想:与以前所学的文章联系;横向联想:与其他学科联系历史、哲学,课程介绍,本门课程分析:是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新闻、播音与主持等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阶段文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特点、规律;进一步了解经典作家的生平思想和代表性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经典性作家作品做出正确、独到的分析和评价。本课程上接中国古代文学、下联其他专业课程。既是总结课,又是入门课。,教材,一)难度适宜二)文、史结合;述、论兼顾;三)分上下两册,脉络清楚,价位适中;四)注意:对书名的解释,补充教材,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期,一、现代文学1、1917-1927,以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革命文学、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抗战文学为开端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二、中国当代文学1、1949-1966,十七年文学;2、1966-1976,文革文学;3、1976-新时期文学;,绪论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现代文学的标志:人的文学的出现、人学思潮出现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2个标准:1)文学标准:“人的文学”的出现;2)时间标准:五四文学人学思潮,出现于明朝晚期;思想:李贽的“童心说”:天下之至文皆出于童心、公安派的“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作品:平民化、通俗化的戏曲小说;表现了强烈的人道意识、个性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等;清朝大兴文字狱、经济、文化结构又恢复了超稳定状态。拟古主义,复古主义思潮弥漫文坛。所以掀不起文学从古典向现代推进的大潮。鸦片战争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调整文化心态、选择了中国文学由古,典走向现代的路径;代表人物:龚自珍的尊“自我”;尊“感情”:自尊其心,心尊,人亦尊;严复的以自由精神“鼓民智”“开民智”“新民德”;梁启超则在新民说中系统阐述了以自由为核心的人学思想;晚清人学思想投射到文学观念上主要体现为二:白话文学观;“人性”和“新民”文学观;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国际上,“一战”刚刚结束,列强无暇顾及中国;国内,君主专制被推翻,民主观深入人心,为中国新经济、新政治、新文化乃至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发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第一章思想启蒙与文学重建,第一节文学革命运动一、思想启蒙与文学革命1、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时间: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在上海创刊。发起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蔡元培、周作人、鲁迅、钱玄同;三件大事:(1)宣传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2)刨祖坟;(3)大量介绍西方近、现代文化;2、文学革命:标志:1917年1月新青年刊登了胡适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深化:1917年2月,陈独秀推出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1918年4月,胡适发表建设的革命文学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二、新旧文学的观念之激战1、与林纾的论战2、同“学衡派”的论战:南京的东南大学和学衡是新文化保守派的根据地:总编,吴宓;撰稿人:胡先驌、梅光迪。3、与甲寅派的论战1925年章士钊复刊甲寅,他同几个人物被称为“甲寅派”,重新掀起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批判。,四、现代化奠基与历史启示录1、“重新估定一切”的评判精神2、“人的文学”的个性精神3、忧国忧民的悲剧精神4、“拿来主义”的开放精神,第二节创作尝试和社团文学,一、新文学的创作尝试新青年文学革命的舞台,新文学创作的第一块园地。1、白话新诗:胡适:白话创作新诗第一人。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刘半农:致力于白话新诗时间最久的早期白话诗人。瓦釜集、扬鞭集;沈尹默的月夜,周作人的小河(胡适称为“新诗的第一首杰作”);俞平伯:冬夜;康白情:草儿;刘大白:旧梦早期白话诗歌共同特点:三重三不重重说理,不重抒情;重实感,不重想象;重诗体的解放,不重诗学的建设;,2、“问题小说”:代表作家:鲁迅、冰心及新潮社的一些作家;3、杂文:1918年4月,新青年设立随感录栏目,从此诞生了杂文。陈独秀、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鲁迅、胡适随感录作家群。4、戏剧:新青年发起了关于戏剧问题的讨论,先驱们对中国的旧戏和堕落的“文明戏”一致挞伐。主张以西洋话剧作为中国戏剧的改革方向。1919年3月,胡适独幕剧终身大事发表,宣告了中国人自己创作的第一部话剧剧本的诞生。田汉、陈大悲、叶绍钧都进行了话剧创作的尝试。,二、文学社团的崛起(标志着新文学文学革命时代的结束,而进入到新文学建设的全新时代)1、19211文学研究会(文研会)在北京成立,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2、19216创造社在日本成立。3、新月社,1923,北京,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4、语丝社,1924,北京,鲁迅、周作人、孙伏园、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冯文炳、俞平伯、5、湖畔诗社,1922,杭州,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湖畔四诗人,合集湖畔,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6、浅草社,1922,上海,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7、民众戏剧社,1921,上海,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戏剧月刊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专门戏剧杂志。8、南国社,1924年1月,田汉。,第三节文学研究会作家群与叶绍钧,一、文学研究会始末:1、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耿济之,将改革后的小说月报作为代用会刊。1925年后活动越来越少,1932年小说月刊停刊,文研会无形解体。2、朱自清:(18981948)诗集雪朝、踪迹;散文:三大系列:(1)家庭小品,如背影、给亡妇(2)海外游记欧游杂记、伦敦杂记(3)写景美文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冰心(19001999):“问题小说”。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诗歌、散文中较多的表达了“爱的哲学”:母爱、童心、自然美主题。繁星、春水;寄小读者信往事;其文风格:“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欲语又停留”,其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字被称谓冰心体。许地山:(18931941)人生派个性特色最为明显的作家。小说特点:(1)多取材于异域生活;(2)大多带有宗教意味;作品:缀网劳蛛、商人妇、命命鸟。春桃是最能代表许地山思想艺术成就的作品。散文集:空山灵雨,名篇落花生。,庐隐(1898-1934)“五四”文坛上与冰心并称的女作家,作品大都带有自传性质,形式上多取日记体或书信体。代表作:海滨故人。王统照(1897-1957)早期亦创作“问题小说”,沉思微笑等试图以“爱与美”的思想解决人生问题。湖畔儿语转向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恶与丑。诗集童心王鲁彦(1901-1944)文研会“乡土写实派”著名代表(乡土抒情派小说代表人物是废名),继承了鲁迅开创的改造国民性的创作主旨。善于展示出人们心灵的麻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冷漠。代表作:柚子黄金野火菊英的出嫁。,二、文研会贡献:1、倡导“为人生”的文学观2、译介外国进步文学三、“人生派”的文学实绩1、文研会作家形成的“人生派”是20年代中国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2、“人生派”小说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诗歌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中国新诗社、诗月刊。4、散文方面大面积丰收:美文、报告文学、书信体和随笔式散文杂文。,四、叶绍钧的“为人生”小说:1、叶绍钧(18941988)又名叶圣陶。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书刊编辑,新文学作家。文研会骨干人物。出版有隔膜火灾线下城中等多部短篇短篇小说集及童话集稻草人。他还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行者。2、问题小说的实践者:农民问题、战争问题、国民劣根性问题3、长篇小说倪焕之:中国长篇小说的抗鼎之作;1)基本情节:公倪焕之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五四至27年间的一段经历。三次失败:教育改革失败;恋爱及其失败;革命和革命的失败,2)倪焕之形象分析:既有革命性,又有局限性;3)作品的思想教育意义;,第四节创造社作家群和郁达夫,一、创造社始末:1921年6月成立于日本东京,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穆木天、郑伯奇;分为前、中、后期。前期:1921年6月-1924初夏。最辉煌时期;集中体现于郭沫若的诗歌,郁达夫的小说,田汉的话剧,成仿吾的评论。主要特点:(1)重主观,重表现,重抒情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精神。(2)继承五四精神,反文言,反封建礼教,反虚伪,有时是大胆的惊世骇俗。(3)作品多“洋”气,又爱标新立异。中期:1925年9月1927年底;后期:1928年1月1929年2月。到1928年春,成员几乎全是共产党员。成为中共领导的革命文化团体。1929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二、前期创作社对新文学建设的独特贡献1、捍卫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2、开启并推动了“向内转”的艺术方向;3、加速了新文学的现代化步伐;三、郁达夫的自叙传小说1、小说创作分期及代表作品:1)沉沦期: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的经济穷愁和情欲苦闷;青春期性爱苦闷: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风铃、怀乡病者失业、生活困顿:血泪、茫茫夜、秋柳、还乡记2)薄奠期:阶级对立、劳动人民的苦难,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3)迟桂花期:表现一种退隐意识,用自然主义手法写性爱。迟桂花,4)出奔期:农村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出奔2、沉沦是其成名作,也是留学日本时期的代表作。1)基本情节:2)主人公的两种心理:(1)处于青春期的对异性与爱情的渴求得不到满足后的苦闷与变态。(2)弱国子民的屈辱感。3)两种思想意义:人道主义倾向;反帝倾向;3、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1)强烈的自叙性色彩;2)自我暴露式的心理描写;3)浓郁的抒情风格4)独特的创作特性;题材独特;人物形象的独特;表现形态的独特;,第五节初期话剧创作与田汉,一、初期的话剧文学创作1、春柳社与进化团:春柳社:留日学生组成,上演茶花女,称为文明新戏;进化团:任天知,“进化团”,文明新戏的第一个职业话剧团;2、五四新文学改革中国戏剧,主要做了三方面的事情:批判旧戏;建设新理论;提倡新剧本;3、爱美剧的创作:1921,民众戏剧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社团,汪优游、沈雁冰、陈大悲、熊佛西、欧阳予倩等,提倡非营业性的爱美剧(Amatrue)创作;,4、洪深和丁西林洪深:(1894-1955)第一个专攻西洋戏剧,系统学习了戏剧表演、导演、舞台美术和经营管理的中国人。导演的少奶奶的扇子被称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演出。1922年创作赵阎王,借鉴了美国著名戏剧家奥尼尔的艺术手法,如注重对人物心理动作的表现。丁西林:(1893-1974)戏剧作家同时又是一个物理学家,一只马蜂是其处女作。以“欺骗”为中心的喜剧趣味;结构上采用“二元三人”模式;语言:机智、幽默,具有喜剧性注重结尾艺术;,二、田汉的话剧文学创作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