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三期技术方案-资源建模方案.doc_第1页
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三期技术方案-资源建模方案.doc_第2页
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三期技术方案-资源建模方案.doc_第3页
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三期技术方案-资源建模方案.doc_第4页
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三期技术方案-资源建模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移动省级话务网网管三期系列规范网络资源建模方案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文档编号:中国移动网络资源建模方案文档版本:Version1.0.0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允许,禁止传播和复制。发布日期:2003年11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第 2 页 共1 页文档说明:本部分为中国移动省级话务网网管系统三期技术系列方案-中国移动网络资源建模方案。本规范为三期规范中的网络资源建模方案部分仅用于指导中国移动网管系统建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保留对本方案的解释权和修改权。以下同志参加了本规范初稿的编写工作,表示感谢魏丽红、熊宙实、王烨、蔺思涛、黄燕、于江、蔡军、龚照宇、唐世萍、辛海英、索娜、王立冬、丁涌、李静、刘思彬、杨华君等编号说明:(本文档编号依照以下原则进行:x.y.z x: 大版本更新,文档结构变化 y: 具体方案的更改,部分内容的修正 z: 文字修改,奇数为包含对上一版修改记录的稿子偶数为对上修改稿的定稿 )文档修改历史版本更新日期修改核定更新说明文档状态V0.1.02003-9-5黄燕、蔺思涛王烨、黄燕初稿V0.1.02003-9-19黄燕、蔺思涛王烨、黄燕征求意见稿发布V1.0.02003-11-25张潮等王烨发布稿发布目 录1.综述11.1目的11.2适用范围12.分类原则13.模型描述方法14.资源类定义要求24.1类定义24.1.1分类和继承24.1.2类维护34.2类属性定义34.2.1类属性分组34.2.2类属性组和类属性的维护44.2.3资源对象的标识44.2.4类属性命名规则44.2.5类属性赋值规则44.2.6顶级类的属性定义55.资源关系定义要求55.1应用关联关系定义55.2应用关联关系和对象关联关系的映射65.3类关联关系定义65.3.1包含关系定义65.3.2引用关系定义75.4规则的描述75.4.1资源类包含规则的描述85.4.2资源类引用规则的描述86.附录96.1附录1 资源类分类定义模板96.2附件2 资源类包含方案定义模板106.3附件3 资源类引用方案定义模板116.4附录4 资源模型图例和说明126.5附录5 顶级类属性定义126.5.1空间126.5.2子系统136.5.3设备136.5.4模块146.5.5端口146.5.6连接146.5.7路径15术语:物理资源:本规范中所引用的”物理资源”指中国移动网络中所涉及的有形资源.例如: 设备、板卡、端口等。逻辑资源: 本规范中所引用的”逻辑资源”指中国移动网络中所涉及的由管理维护、业务定义而产生的无形资源;例如:省、地市等管理空间资源,或时隙等因对物理资源的复用而产生的资源。包含方案:包含方案由包含关系和包含规则组成,在本规范中指对一组相关联的资源的包含关系分层次的描述,反映网络模型的一个侧面。引用方案:引用方案由引用关系和引用规则组成,在本规范中指对一组相关联的资源的引用关系的描述,反映网络模型的一个侧面。1. 综述资源模型是被管对象在网管系统内部规范化映射的信息模型,是网管系统内部数据组织的框架结构。中国移动网络资源模型是通过面向对象的技术,从资源类和资源关系两个角度来抽象和描述被管资源的内部属性,以及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技术规范定义了资源模型的分类,建立了描述资源模型的模板。1.1 目的本技术规范通过给出网管系统信息模型的定义方法,指导资源模型的建模工作,保证对被管资源的管理特性和相互关系在描述上的一致性;保证网管系统数据组织方式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证所建立的资源模型能够支撑网管系统的上层应用功能。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所定义的建模方法适用于描述中国移动各专业网管系统所管理的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2. 分类原则中国移动各专业网络资源模型在分类上参考CCITT M.3100的分类方法,通过分析各类资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及网管系统各类应用对资源的管理需求,对中国移动各类物理资源、逻辑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分类。3. 模型描述方法 本规范将从类、对象、关系和规则四个方面描述中国移动网络资源模型,其中各类概念的说明如下:类: 是具有相似结构、行为、关系的一系列对象的描述;类具有属性和操作,是建模应用中的离散概念。类可以是物理事物或逻辑事物,面向对象系统是围绕类进行组织的。例如:省,市,设备,模块,端口。对象:具有标识、状态和行为的分离实体。对象是类实例化的产物,对象构成了系统。例如:省是一个类,江苏省是省实例化的对象。关系:可以分为继承关系、包含关系和引用关系。l 继承关系:两个类之间一般化的描述和更具体的描述的关系。如:类HLR继承了类设备,设备是一般化的描述,HLR是更具体的描述,类HLR具备了设备的属性和操作,同时具备自己的属性和操作。l 包含关系:是两个类间主体和部分关系的体现。如:交换机包含信令模块和中继模块。l 引用关系:表达了两个类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信令链路被中继模块的某个时隙承载,或交换机本端信令链路和对端信令链路的连接。规则:类和类产生关系的依据。规则分为包含规则和引用规则。l 包含规则:包含规则反映了有包含关系的两类对象之间既有的对应规则,包含规则用条件组合的方式进行描述。l 引用规则:引用规则反映了同一层面被包含的两类对象之间,通过另一类对象建立引用的规则,引用规则用条件组合方式进行描述。为简洁准确的对移动网络资源模型进行描述,本规范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图示,结合表格方式加以描述。其中,UML图示用于描述类之间的继承、包含和引用关系;利用表格描述类属性、类包含关系、引用关系以及类包含规则和引用规则。本规范中所使用的图示和含义参见附录4资源模型图例和说明。4. 资源类定义要求4.1 类定义4.1.1 分类和继承本规范对中国移动网络各类物理资源、逻辑资源统一规划并定义了各顶级类,中国移动的各专业网络资源模型应遵从本分类方法,根据具体资源类与顶级类的关系派生出相应的子类。对于专业网资源模型定义过程中所涉及到,无法从本规范中所定义的顶级资源类派生的资源类,可以根据需要定义并补充到本规范中。本规范定义了以下顶级类:l 空间:用于描述空间位置信息的类。l 设备:各类网络应用设备。如:交换机、DDF机架等。l 子系统:由设备和连接按照一定关系组成并完成相关业务功能的系统结构。如:WAP子系统、短信中心子系统。l 模块:设备的组成部分。如:各类机盘、板卡。l 端口:可用于连接的端点。如:信令端口,以太网口。l 连接:具有两个端点的连线。如:信令链路组,中继群。l 路径:一组有顺序的连接。如:信令路由,IP路由。中国移动网络顶级类的示意图如下: 图1 中国移动网络资源模型顶级类类分类的定义模板参见附录1。4.1.2 类维护为适应移动网络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网管功能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源模型的建立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根据类定义的规范对类进行修改。4.2 类属性定义4.2.1 类属性分组为对资源对象从各个方面进行完整、详尽的描述,一个类通常需要定义多种属性,为更好的管理资源对象的属性,同时也便于维护,对属性进行分组,增强资源对象描述的条理性,保证资源信息的快速查找和呈现。属性分组可按照用户的需求灵活制定,本规范按照属性的不同用途分为以下几组:l 基本属性组:确定资源对象的唯一性以及与其他资源对象关系的属性和以管理为目的的相关描述信息。如网元编号等。l 配置属性组:除基本属性组规定外的与设备网络运行、业务开展相关的信息。如交换机的容量。 l 告警属性组:与本对象告警相关的属性。如当前告警总数,和最高告警级别。性能属性组:与本对象性能相关的属性。l 地理属性组:用于标识对象位置的属性。l 厂商属性组: 用于厂商设备的专有属性描述。如阿尔卡特交换机上中继模块的LCE,PCE。4.2.2 类属性组和类属性的维护为适应中国移动网络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网管功能需求的增加,对于资源模型的建立必须具有可扩展性,可以对类属性组以及类属性进行修改。4.2.3 资源对象的标识资源对象在网络中应是唯一的,资源对象名称必须全局唯一标识。4.2.4 类属性命名规则类属性必须按统一规则命名。属性的命名应采用有明确含义的英文、阿拉伯数字或下划线组成,属性的名称最长不超过32个字符。具体规则如下:l 属性名称的首字符必须为字母。l 不要过多使用缩写,尽量使用完整英文单词。l 对于较长的名称或常用词,可使用缩写使名称长度适中,例如用“MSC”代替“MOBILE SWTITCH CENTER”;缩写应保持一致。l 不同的类中相同的属性名称应表示相同含义。4.2.5 类属性赋值规则赋值规则指类属性可以持有何种类型的数据以及如何存储这些数据。属性的数据类型可以是以下几种:l 字符型l 整型l 布尔型l 实型l 日期型l 数组型l 类4.2.6 顶级类的属性定义见附录5。5. 资源关系定义要求5.1 应用关联关系定义从专业网管业务的应用角度,资源关联关系可分为四种,其中每种关系又可根据各专业网管应用进行细化:l 包含关系:包含与被包含。 结构包含contain - 结构包含:体现网络对象的物理实体的包含关系,或者附属关系。例如话务网中,交换机包含中继模块,信令链路组包含信令链路。contained 结构被包含。例如话务网中,中继模块被交换机包含,信令链路被信令链路组包含。 地理包含locate 地理包含:从地理位置角度一个对象包含另一个对象的关系。例如话务网中,机房包含交换机、BSC等。located 地理被包含。例如话务网中交换机、BSC被机房包含等。l 管理关系:管理与被管理。 行政管理admin 行政管理:体现网络对象在实际维护管理上的行政划分关系。例如话务网中,省对地市的行政管理,地市对本地设备的管理,省对干线设备的直接管理等。admined 被行政管理。例如话务网中,地市被省行政管理,本地设备被地市管理,干线设备被省直接管理等。 业务管理manage 业务管理:按照网络自身业务结构形成的管理关系。例如话务网中,MSC管理BSC,BSC管理基站,基站管理小区等。managed 被业务管理。例如话务网中,BSC被MSC管理,基站被BSC管理,小区被基站管理等。l 承载关系:承载与被承载。 承载support 承载:不同层次的对象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业务功能而彼此存在的上下依赖关系,下层为上层对象提供业务保证为承载。例如话务网中,中继模块承载中继群。supported 被承载。例如话务网中的:中继群被中继模块承载。l 连接关系:对等连接。 连接关系connect 对等连接:同一层次的对象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业务功能而彼此存在的对等连接关系。例如话务网中,交换机和交换机通过中继群连接,信令点和信令点通过信令链路组连接。5.2 应用关联关系和对象关联关系的映射应用关联关系和对象关联关系的对应如下表所示:应用关联关系对象关联关系结构包含关系包含关系地理包含关系包含关系行政管理关系包含关系业务管理关系包含关系承载关系引用关系对等连接引用关系5.3 类关联关系定义5.3.1 包含关系定义对网络资源中应用关联关系中的包含关系和管理关系可以采用对象的包含关系来表达。在包含关系的定义过程中应包括以下活动,并以包含方案的形式来表现,包含方案的定义模板参见附录2。1 确定包含方案名称包含方案的名称可以是中文、英文或阿拉伯数字或下划线的组合。最长不超过32个字符。2 确定包含类在已定义的资源类中选择需要定义包含关系的资源类。此资源类在业务上需要由其他资源类所组成,才可以作为包含类。3 确定被包含类确定在业务上组成包含类资源的其他资源类。4 建立包含关系建立起包含类和被包含类之间的包含关系。5 确定包含规则按照资源对象的包含关系,建立包含的规则。5.3.2 引用关系定义对网络资源中的承载关系和连接关系可以采用对象的引用关系来表达。在引用关系的定义过程中应包括以下活动,并以引用方案的形式来表现,引用方案的定义模板参见附录3。1 确定引用方案名称引用方案的名称可以是中文、英文或阿拉伯数字或下划线的组合。最长不超过32个字符。2 确定引用类在已定义的资源类中选择需要引用其他类的资源类。3 确定被引用类 在已定义的资源类中选择将被引用类引用的资源类。4 建立引用关系建立起引用类和被引用类之间的引用关系。5 确定引用规则按照资源对象的引用关系,建立引用的规则。5.4 规则的描述5.4.1 资源类包含规则的描述 包含规则采用逻辑表达式描述,表达式可以通过逻辑连接符(如and ,or)来表达更复杂的包含业务规则。对于类A包含类B,规则的描述可以如下:类A.属性1 类B.属性2and(或or)类A.属性3 like 类B.属性 4end.例如:楼层包含交换机的规则楼层.Inbuilding = 交换机.Inbuilding and楼层.floor = 交换机.floorend.5.4.2 资源类引用规则的描述引用规则采用逻辑表达式描述,表达式可以通过逻辑连接符(如and ,or)来表达更复杂的引用业务规则。对于类B、类C通过类A建立联系的情况,规则描述如下:类A.属性1 类B.属性2and类A.属性2 类C.属性3end.例如:交换机和HLR之间通过信令链路组引用的规则信令链路组.dest_spc = 交换机.native_spcand 信令链路组.orig_spc = HLR.native_spcend.6. 附录6.1 附录1 资源类分类定义模板资源类名称父类名称资源图标文件名称资源唯一标识 UUID(Universal unique ID,全局唯一标识)属性名称中文含义取值类型数据来源属性组说明:1. 父类名称为本资源父类的资源名称。父类名称为*表示无父类。2. 资源唯一标识为本类资源中每一资源对象在全网中的唯一标识。3. 属性名称为由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或下划线组合而成用于标识资源类中的各个属性。4. 取值类型为字符串、整型、实型、布尔型、日期型之一。5. 数据来源用于说明数值是系统(系统获取)、采集、手工。6. 属性组用于说明该属性的分组。6.2 附件2 资源类包含方案定义模板包含方案名称用途资源类名称包含规则包含类属性条件被包含类属性关系符根类1包含类类1被包含类类X属性A属性BAND属性Clike属性DEND类X类X类X包含类类2被包含类类X属性A属性BOR属性Clike属性DEND类X类X类X说明:1. 包含方案的名称可以是中文、英文或阿拉伯数字或下划线的组合。最长不超过32个字符。2. 根为包含引用方案建立时确定为初始的资源类,作为根的资源类包含其他资源类,但在本方案中不被其他资源类所包含。3. 对于包含类和被包含类的描述均使用资源类名称,唯一的标识资源类。4. 包含规则中的表达式中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包含类的属性、条件和被包含类属性,条件可以是或like;包含类与被包含类之间的包含关系可以由一条或多条表达式通过AND 或OR连接起来组合复杂的表达关系。6.3 附件3 资源类引用方案定义模板引用方案名称用途资源类名称引用规则引用类属性条件被引用类属性关系符引用类类1被引用类类X属性A属性BAND属性CLike属性DEND类X类X类X引用类类2被引用类类X属性A属性BOR属性CLike属性DEND类X类X类X说明:1. 引用方案名称可以是中文、英文或阿拉伯数字或下划线的组合。最长不超过32个英文字符。2. 对于引用类和被引用类的描述均使用资源类名称,唯一的标识资源类。引用规则中的表达式中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引用类的属性、条件和被引用类属性,条件可以是或like;引用类与被引用类之间的引用关系可以由一条或多条表达式通过AND 或OR连接起来组合复杂的表达关系。6.4 附录4 资源模型图例和说明图示 名称说明类采用UML类符号描述资源模型中各种资源类。类继承关系箭头由子类指向父类类引用关系用于描述由于业务和应用的联系而产生的两类之间关系。类包含关系菱形箭头由被包含类指向包含类6.5 附录5 顶级类属性定义6.5.1 空间资源类名称空间父类名称*资源图标文件名称空间.gif资源唯一标识 UUID属性名称中文含义取值类型数据来源属性组UUID资源统一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LABEL_CN中文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RELATED_SPACE归属的空间资源字符串手工基本组SQUARE面积实型手工配置组TYPE类型字符串手工配置组ALARM_CLASS告警最高级别整型系统告警组ALARM_TOTAL告警总数整型系统告警组6.5.2 子系统资源类名称子系统父类名称*资源图标文件名称子系统.gif资源唯一标识 UUID属性名称中文含义取值类型数据来源属性组UUID资源统一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LABEL_CN中文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RELEATED_SUBSYSTEM归属子系统字符串手工基本组ALARM_CLASS告警最高级别整型系统告警组ALARM_TOTAL告警总数整型系统告警组6.5.3 设备资源类名称设备父类名称*资源图标文件名称设备.gif资源唯一标识 UUID属性名称中文含义取值类型数据来源属性组UUID资源统一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LABEL_CN中文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LABEL_DEV设备标识字符串采集基本组NECODE集团公司统一网元编码字符串采集基本组NE_TYPE网元类型字符串采集基本组RELEATED_SUBSYSTEM归属子系统字符串手工基本组RELATED_DEV归属设备字符串采集基本组ROOM_NAME所属机房字符串手工地理组VENDOR_ID设备供应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USAGE_STATUS在用状况布尔型采集基本组SETUP_TIME入网时间日期手工配置组TIME_STAMP时间戳日期采集基本组LONGITUDE经度实型手工地理组LATITUDE纬度实型手工地理组SPECIAL_LABEL厂商特征值字符串采集基本组ALARM_CLASS告警最高级别整型系统告警组ALARM_TOTAL告警总数整型系统告警组6.5.4 模块资源类名称模块父类名称*资源图标文件名称模块.gif资源唯一标识 UUID属性名称中文含义取值类型数据来源属性组UUID资源统一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LABEL_CN中文标识字符串手工基本组LABEL_DEV模块标识字符串采集基本组RELATED_DEVICE归属设备字符串采集基本组USAGE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