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2、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万到300万,而总的图书流通率增长了将近50%。据此推断,图书管理员可能听到借阅者说的是A.“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B.“幸好有图书馆,我中午可以打个瞌睡,晚点回公司。”C.“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每天守在壁炉边收听广播。”D.“幸好有图书馆,我和全家不至于冻死在街头。”3、1932年,拿不到养老金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非法占据长达数月之久;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工人结成摩托车队,到华盛顿游行示威;在爱荷华州,愤怒的农民倾倒了大量牛奶,阻塞街道。该材料说明美国经济危机()A造成金融危机的加剧 B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导致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D致使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4、下表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期间各国工业生产和失业情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世界工业下降462%406%284%165%84%1/3外贸缩减70%691%50%48%50%2/3失业人数1700万600万近300万85万300万3000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直接用于说明()A经济危机破坏性大 B危机爆发的根源C危机的持续时间长 D危机下的各国矛盾5、著名经济家厉以宁教授曾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根据所判断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经济B发展了多种所有制形式,解放了生产力C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6、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C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 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8、罗斯福认为,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基于此观点制定的法律应当是()A.社会保险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紧急银行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9、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蓄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是()A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发展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C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10、“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针对这种情况,罗斯福政府的举措是( )A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B政府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C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举办公共工程,实行以工代赈11、自罗斯福入主白宫伊始,中国人即倾注了对其新政的极大关切之情,包括当时中国最享盛名的东方杂志、申报月刊、时事月报、世界知识等报章杂志在内人们对大洋彼岸这一改革潮的反应之热烈、评论之广泛,无论就广度还是就深度而言,可以说是空前的。这是因为( )A. 它催化了中国的危机 B. 它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C. 当时中美关系的敌对态势 D. 文化学术界弥漫的右倾情绪12、1933年10月,罗斯福政府将长期以来法定的每盎司黄金等于20.67美元改为31.26美元。1934年1月又定为每盎司等于35美元,并以国家债券为担保,增发30亿美元通货。这表明罗斯福政府急需( )A. 提高商品价格 B. 缓解债务危机 C. 恢复银行信用 D. 促进工业复兴13、1936年,美国先后与13个国家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了l3%,此后,签署国间关税率进一步下降,到1939年平均关税率降至37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14、1929年11月29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宣布:“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 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15、克林顿总统在2019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克林顿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B.“充分就业、适度通货膨胀C.“增加税收,加强社会保障” D.“紧缩货币、适当减税”16、1982年英国保守党政府取消了与收入关联的疾病与失业救济,对失业者的救济改为应纳税津贴;同年通过的社会保障与住房补贴法要求雇主为其雇员承担疾病津贴,作为补偿,雇主可以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该政策的制定()A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B推卸了政府的社会责任C调整了福利国家运行方式 D增加了雇主的税收负担17、美国学者指出,大萧条对此后半个世纪美国的政策生产了重大影响,但是在里根上台后,“人们对大萧条的记忆淡化了”。这一结论主一基于里根政府( )A.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 B.开创了美国“新经济”时代C以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指导 D.使美国走出了“滞涨”困境18、一位学者在一次讲座中说,“该措施不仅为工匠、非熟练工人和建筑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还给成千上万的失业艺术家提供了形形色色的工作,这一笔钱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该措施”的重要作用有()缓和了社会矛盾 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 增加了就业机会 刺激了社会消费。A B C D19、凯恩斯因有效解决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问题而被称为“战后繁荣之父”;而到了 70 年代“滞涨”出现后,他又被称为“战后滞涨病之母”。凯恩斯主义失灵从侧面说明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 B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可调和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 D应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20、有学者称: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对上述材料的正确认识是( )A.必须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 B.建立现代福利制度需向西方国家 “看齐”C.实施高福利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础 D.由膨胀到瘦身是各国福利制度的必经阶段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发生危机期间,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 1984 年度)(单位:英镑)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 013. 013. 0 其他津贴50. 130. 10 纳税0-7. 9-43. 8 国民保险-4. 5-7. 2-18. 0 实际收入108. 6108. 0151. 2 材料三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瑞典) 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的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 年到80 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 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采取了哪些福利政策?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后来他就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取而代之的是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见地”包括在他为被遗忘的人们实行的“新政”之中。到1935年,黑人受救济人口增为350万,几达黑人总人口的30%。 万雪梅试论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二 “欧洲社会基金”实际上作为欧盟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配套工具,提供财政帮助,用于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工人技术,创造更适合的就业空间。在其支持下设立的共同体培训计划,使各成员国之间的职业技术标准可以进行比较并相互承认,为共同体范围内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丁建定、孙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福利整合(1)材料一中罗斯福新政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有何特点。罗斯福在解决失业方面“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措施?(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欧盟国家解决就业的措施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3)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措施是什么?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他是一个身体残疾的人,因此罗斯福对“弱势群体”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对“弱势群体”也比较关注,在经济大危机中,他采取“抑富济贫”的方式,使得穷人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改善。 材料二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在谈到中国特色时,提出了一种理解的新视角,那就是将“中国形象”表述为“淡色”。他指出,所谓“淡”,即是融合“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在汉语中,“淡”将“水”与“火”两种不相融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使对立的东西成为一种和谐,而和谐既是中国传统的价值,也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中国需要一种“淡色”的国家形象,将相反的东西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徐维民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社会保障制度 材料三 著名学者黄安年教授指出:“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罗斯福关注“弱势群体”的相关措施中除了以工代赈、兴办工程外还有哪些?(2)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三中的“淡色是水与火的矛盾结合体”。(3)如何理解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和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4)他们两人“挽救”社会制度的措施有何相似之处?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由材料“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可以看出美国总统柯立芝主张在经济上“自由放任”不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故AB项正确,C项错误。:“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其实质是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这一政策所导致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C项破坏民主制度的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C。2、【答案】A【解析】据材料“自1929年以来借书人数新增了大约200万到300万”和“总的图书流通率增长了将近50%”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美国正在遭受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人民失业,并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结合该时代背景可以得出A项正确。3、【答案】B【解析】从材料“拿不到养老金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非法占据长达数月之久;来自匹兹堡的失业工人结成摩托车队,到华盛顿游行示威”可知没有涉及金融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美国下层民众生活困难,对政府不满,采取了非法占据、游行示威、阻塞街道等行为,故体现的是社会危机严重,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工业生产大幅下降,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美国民众在生活失去保障状况下的行为,没有体现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故D项错误。4、【答案】A【解析】表格中的数据有三项,“工业下降”“外贸缩减”“失业人数”综合起来可得出危机的破坏性大,故A项正确;危机的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表格里没有时间的描述,无法判断时间长短,故C项错误;由于危机各国矛盾激化,只是表格里的一项内容,不能完全反映表格的内容,故D项错误。5、C6、B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可知,胡佛总统不是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故A错误;从材料“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可知,不是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而是政府的干预,故B错误;材料看不出胡佛总统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故C错误;根据材料“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说明胡佛对经济危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干预,故D正确8、【答案】A【解析】据材料提到,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给予照顾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制定社会保险法的背景,故A正确。全国工业复兴法,在工业领域,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紧急银行法,在金融领域,故C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在劳资关系方面,故D排除。9、【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所述内容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措施,即整顿金融,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银行的信用,刺激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是其初衷故选A10、D1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特别是金融政策导致中国的白银外流,造成中国金融危机,以致于中国进行货币改革,故A项正确。B罗斯福新政虽然有一定内容规定工人应得利益,但那只是缓和阶级矛盾更好的维护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不会对民主革命有影响。C说法错误,事实上美蒋联系密切。D对但不符合题意。12、【答案】A【解析】本题以罗斯福政府有关金融政策的调整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大危机期问物价下跌的局而,罗斯福政府放弃金本位制,减少美元的黄金含量,实行美元贬值,并增发货币,这势必造成物价上涨,A项正确。美国当时并不存在债务危机,B项错误;C项是银行休业整顿的结果;D项主要是罗斯福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的结果。13、【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拓展国际市场。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互惠贸易协定、降低关税均是美国凭借经济优势在拓展国际市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36年美国尚未摆脱经济困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936年国际贸易秩序尚未趋于正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36年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紧张而非缓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美国胡佛政府的经济政策。材料中经济大危机到来后,胡佛宣布降低工人工资的行动只能加剧萧条,明确反对企业和资本家下调工资、减产和解雇工人的做法,可见当时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故选D。A、B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材料明确反映资本家降低工人工资是加深危机的原因,而非工人失业,故C错误。15、A1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要求学生战后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历程来分析材料A材料要求雇主为雇员承担疾病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B材料只是表明政府削减了社会福利的开支,放弃了社会福利的责任C材料反映出社会福利以政府为主转向以企业为主,这是国家福利政策调整的表现D雇主尽管要为雇员承担更多的津贴,但可以通过减少国民保险的缴纳数额来得到补偿,所以没有增加雇主的税收负担故选C17、【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战后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大萧条影响美国经济思想和政策长达50年,因为这期间的美国政府均在凯恩斯主义指导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延续了50年。但里根上台后,放弃了凯恩斯主义,转而采用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所以“人民对大萧条的记忆淡化了”,故选C项。A项中的“加强”不符合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B项中“新经济”是克林顿时期;D项具有迷惑性,美国能够走出“滞涨”,就是因为里根推行了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所以主要还是里根的政策。1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的措施,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作用题干材料所述是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之一,兴办公共工程,兴办公共工程由国家投资,是加大政府财政负担,故排除;三项都是该措施的作用故选B1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凯恩斯主义应对了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经济危机,但是又导致经济滞涨的局面,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并非万能,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已经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不可调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历史的倒退,故BC两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说明不断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会带来负面影响,故D项错误故选A20、【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梯收购合同与收购协议
- 湿地鱼池承包协议书模板
- 股东实物作价入股协议书
- 股东利润分成协议书模板
- 灯箱合作合同协议书模板
- 私人暖气模板合同协议书
- 村集体大楼租赁合同范本
- 项目签合同前的居间协议
- 长沙离婚协议补充协议书
- 碧桂园转让酒店合同范本
- 徳龙全自动咖啡机ECAM 22.110.SB 中文使用说明书
- 中耳炎疾病的护理
- 2025江苏扬州大数据集团子公司管理人员招聘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课中案)
- 单刀赴会课本剧:演绎三国英雄的高光时刻
- 同等学力申硕临床医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题库-上(A1题)
- 2025 秋外研英语八上单元重点知识清单Unit 1
-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课件
- DB13-T 1545-2025 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
- 《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课件》
- 生态修复中的环境保护监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