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doc_第1页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doc_第2页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doc_第3页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doc_第4页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学会绘图,并分析出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3.能说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4.会计算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5.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6.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资料和图表的阅读、分析,初步学会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重点与难点】1.我国人口问题。2.我国的人口政策。3.人口分布不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图表分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众所周知,人类是地球的主人。目前,全世界约70亿人口,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我们中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知一下这个人口第一大国吧!二、新课学习(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读图,可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的人口总数已达13.71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世界上约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2.人口增长迅速活动:绘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给出1691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年份人口(亿人)16911.117512.118053.318514.319124.419495.419535.919647.0198110.0199011.4200012.7201013.4(图略)由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迅速增长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迅速增长呢?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成活率高、人的寿命延长。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这也是我国的人口问题。阅读: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出生婴儿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通常用千分数表示。计算方法为:一年内出生婴儿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通常用千分数表示。计算方法为: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一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4.人口迅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人口迅速增长给我国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表现一: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育着约占世界20%的人口;表现二:许多资源的工农业产品的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拥有量或人均产值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活动:讨论我国的人口过多会带来哪些问题?(交通拥堵、就业压力大、住房条件差、生活垃圾成堆)阅读:人“口”和人“手”人是生产者,靠两只手发展生产,创造财富;人又是消费者,会消耗资源和能源。人口太少,缺少人“手”,资源不能充分被开发利用,经济难以发展;人口太多,增长过快,生产出来的财富,大部分会被新增加的人“口”吃掉,自然环境会因负担太重而遭到破坏,经济也难以进一步发展。因此,人口过多和过少都不是好事。人口数量的多少必须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必须和自然环境所能提供的资源相适应。只有当人“手”生产的财富,大大超过人“口”所消费的财富时,经济才能繁荣,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才能逐步提高。(二)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1.人口国策活动:讨论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国策:计划生育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活动:探索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人口过多)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计划生育)拓展延伸:各国人口政策印度:长期抑制生育印度是世界上最早试图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之一,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少生。俄罗斯:专设怀孕日鼓励已婚夫妇造人俄罗斯是世界上人口减少速度最快的国家,总人口现已降到1.42亿左右,每年净减少人口几十万。为了鼓励国民生育,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将每年9月12日设为“怀孕日”,这天所有已婚夫妇可以不用上班,在家专心“造人”。法国: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法国是欧洲生育水平下降最早的国家。1939年,法国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并将这些政策提高到政治议事日程。新加坡:由两个就够到鼓励多生新加坡在1960年开始推行“两个就够了”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急剧下降。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加坡政府对原先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认真检讨,取消了这个政策,并采取鼓励国人多生孩子的措施。韩国:为低水平夫妇提供保障住房韩国在1960年初开始控制人口,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1996年取消了控制人口出生的政策,并针对结婚、生育、子女养育等环节制定了奖励政策。 例如,政府面向月收入低于一定水平的新婚夫妇每年提供5万套保障性住房,为怀孕女性提供一定的产前诊查费用,子女不满6岁时,女性可以有1年时间在家养育子女,每月可领取40万50万韩元的底薪,并保留职位等。但是,这些鼓励生育的政策效果也不明显。视频:实行计划生育取得的成就成就: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下降到2010年的不到5,全国少生了4亿人。阅读:关注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过程。我们在关注全球人口增长过快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不同年龄人口构成情况的变化。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人口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这种情况不仅发生于发达国家,也出现在发展中国家。这是人类寿命延长和生育率下降的必然结果。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1.78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接近3亿。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下去,发扬光大2.提高人口素质的必要性活动:讨论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控制人口数量就够了?(不是)从表格中可知,我国教育水平低,人口素质差;且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口素质,把人口过多的负担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要完成这一转变,关键在教育。因此,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还要提高人口素质(三)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公式:活动:计算读图,计算下表中五个国家的人口密度。国家人口密度(人/千米)中国143印度400美国33印度尼西亚124巴西232.分布特点活动:读图你能从图中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吗?(东南多,西北少)我国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什么地区?(黑河腾冲 一线以东)黑河腾冲也是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在图中描绘出人口地理界线(如图)观察这条线两边的差别。(此线东南部人口占总人口的94%,面积只占全国的43%;而此线西北部人口只占总人口的6%,面积却占全国的57%)分析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开发历史:东部地区的开发历史较西部早。拓展延伸:我国人口分布的“五多五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地区人口多,偏僻的林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拓展延伸: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基本直线。线东南方人口密度大,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划出两个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胡焕庸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课堂练习1.中国的人口总数居世界(A)A第一位 B第二位C第三位 D第四位2.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B)A少生优生 B计划生育C晚婚晚育 D依法治国3.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C)A北多南少 B东北少,西南多C东多西少 D西北多,东南少4.我国人口地理界线(A)A. 以黑龙江省黑河与云南省的腾冲的连线为界B.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C. 以长江为界D. 以黑龙江省的漠河至海南的海口一线为界5.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D)A.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B. 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缓慢C.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所以我国人口总量增长缓慢D.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多,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少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了什么?(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